1.3.6.1.1 计划使用挖掘机、装载机和人力协同作业
1.3.6.1.2 在开挖前,首先测量人员根据设计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及开挖图,布设测量控制网点,而后进行测量定线放样,测量开挖原始断面,测放开挖轮廓线,施工过程中随时控制边线。
1.3.6.1.3 实施分层向下开挖策略,使用挖掘机作业
1.3.6.1.4 开挖时边开挖边修建施工道路,以方便下一道工序施工。开挖出多余土方,由自卸汽车运去填筑施工道路或在业主指定点堆放用于回填。
1.3.6.1.5 为保证工程进度计划,按施工安全生产要求,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开挖边坡按设计要求同步到位),在开挖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自检,若发现有不合格之处,立即进行返工处理,直到达到施工设计要求。
1.4.2.2.1 人工铺设布料,确保表面平滑,预留适度的形变空间
1.4.2.2.2 本项目采用搭接、缝合和焊接技术安装土工布,其中缝合和焊接宽度需大于0.1米,搭接宽度建议大于0.2米,对于暴露在外的土工布,推荐使用焊接或缝合法进行固定。
1.4.2.4.1 根据地形及使用功能可分为自然搭接、缝接或焊接。
1.4.2.4.2 在施工中,土工膜上面的土工布采用自然搭接,土工膜上层土工布采用缝接或热风焊接。热风焊接是首先的长丝土工布的连接方法,即用热风枪对两片布的连接瞬间高温加热,使其部分达到融熔状态,并立即使用一定的外力使其牢牢地粘合在一起。在潮湿(雨雪天)天气不能进行热粘连接的情况下,土工布应采取另一方法:缝合连接法,即用专用缝纫机进行双线缝合连接,且采用防化学紫外线的缝合线。
1.4.2.4.3 缝合10厘米,自然搭接20厘米,热焊接同样为20厘米。
1.4.2.4.4 对于缝接,要采用质量与土工布相同的缝合线,缝合线要采用抗化学破坏和紫外光照射能力更强的材质。
1.4.2.4.5 完成土工布铺设后,需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再进行土工膜的铺设
1.4.2.4.6 在土工膜获得甲方和监理批准后,我们进行土工布的铺设。
1.4.2.4.7 确保膜周边土工布在包含锚固槽区域的正确嵌入和固定
1.4.4.1.6 完成模袋铺设后,立即执行混凝土灌注工作。
1.5.6.1.3 采用机械拌和与人工添加材料的方式
1.5.6.1.4 混凝土拌制:拌制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严格遵守试验室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配料。采用的拌和设备,设备生产率满足本工程高峰浇筑强度的要求,所有的称量、指示、记录及控制设备采取防尘措施,设备称量准确,其称量偏差不超过有关条款的规定,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定期校核计量设备的精度。拌和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运行操作试验。
1.5.6.1.5 按照规定流程,混凝土混合需经试验确定参数,确保搅拌时间满足最低标准
1.5.6.2.6 处理混凝土工作缝需遵循相关规定
1.5.6.2.7 新浇筑层的混凝土需在强度达标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准备
1.5.6.2.8 混凝土表面需通过特定工具处理成粗糙表面,确保清洁干燥后进行新混凝土浇筑,冲毛时间实验决定。
1.5.6.2.9 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泌水较多,应及时研究减少泌水的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
1.5.6.3.5 确保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采用适当的遮阳设施。
1.5.6.3.6 宜采用喷水雾等方法,以降低仓面周围的气温。混凝土浇筑应尽量安排在早晚和夜间进行。
1.5.6.3.7 对于大尺寸浇筑区块,推荐使用分层浇筑技术,每层高度需控制在1.5米以下。
1.5.6.3.8 针对温度波动区域,需确保基础混凝土及关键部分得到适当防护。冬季停工前,寒冷地区的老混凝土需平整浇筑,表面保护措施应因地制宜。
1.5.6.4.1 设计要求详尽规定伸缩缝的各项参数与材料选择
1.5.6.4.2 为排除建筑物内部和地基的渗透水而设置的排水设施的形式、位置、尺寸及材料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1.5.6.4.3 设备安装需坚固耐用,确保伸缩节顺畅伸缩且密封无泄漏
1.5.6.5.3 使用地表和地下水作为拌和用水,确保符合所有规定标准
1.5.6.5.4 骨料:骨料由承包方自行采购。骨料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并经监理单位批准,对其中不符合规定质量、级配及清洁度要求的骨料,严禁进场使用。砂采用坚硬清洁水冲砂、卵石采用水冲石二级配。购买的骨料,严格按国家标准检验,符合质量技术要求。
1.5.6.9.4 确保浇筑过程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响应
1.5.6.9.5 在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设专人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洒水或喷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直至规定时间,并作好养护记录。
1.5.7.1.3 设计模板及支撑系统需确保构筑物各组件尺寸准确并保持精确的相对位置。
1.5.7.1.4 模板需具备强大的承载能力,确保在承受混凝土负载及施工压力时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形变或移动。
1.5.7.1.5 模板接口需牢固密封,内部平滑无漏浆,允许使用泡沫填充接缝。模板连接处缝隙应用醇酸腻子填充,钢模板务必进行除锈并上油处理。
4.1.3.1.3 混凝土的正常终凝时长大约为15小时
4.1.3.1.4 坍落度范围180-200mm,流动性优良(450-500mm),3小时内保持强度,超过160mm。
4.1.5.1.2 选用汽机油作为脱模剂,确保使用前进行外观检查
4.1.5.1.3 模板每次涂装脱模剂前,均用钢丝涮轮机除去表面氧化物及锈斑,并用彩条覆盖好,防止雨水冲洗。
4.1.5.2.6 确保模板接缝处采用双重双面胶带密封
4.1.5.2.7 混凝土浇筑完成,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模板平整度以及平面尺寸进行较核,同时加强模板表面修整,以保证下一次混凝土外观质量以及墩柱线形。所有模板间缝贴双面胶带密封。
4.2.4.2.2 按照设计图纸与实际尺寸精准切割钢筋
4.2.4.2.3 钢筋需要连接时采用搭结电弧焊,先将两钢筋搭接端部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长度不小于10d。
4.2.4.2.4 确保钢筋间距和尺寸严格按照设计标准与规范执行。
4.3.1.3.2 基于现有渣场现状,我们遵循客户指定的渣场管理规定。
4.3.1.3.3 出渣车辆在出施工现场时,应进行冲洗,减少环境污染。出渣车辆在晚间作业,不得任意鸣号扰民。
4.3.2.6.8 完成水池结构浇筑后,确保维护覆盖与水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