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养护工程
2、养护地点:
3、养护标准:二级养护
4、养护期:壹年
5、工程质量目标:合格,养护工程苗木存活率95%以上
施工工序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顺序一般为:
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
一、选材
1、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
2、植物品种
2.1所有植物应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在周边地区定植三年以上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效果的苗木,带冠种植;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无特殊规定或图纸标明,所有植物应在苗圃采集。
2.2 乔木需展现出挺拔的躯干与健全的分枝结构,遵循其天然的对称生长规律。须确保无直径超过20厘米的未愈合伤口。
2.3 乔木的高度需确保与施工图纸相符,其胸径(即树木在地面以上1.2米处的直径)应严格遵循设计规格要求。
2.4 在承包期内的常规种植季节内,如无法获取规定植物,方可考虑使用替代品种。然而,任何替代品种的种植必须事先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明确批准。
二、地形细整
依据建设单位提交的施工区域图纸,我们将在审慎核对设计施工图的基础上精细整理场地。
1、在地形设计中,务必确保坡面曲线的排水系统畅通无阻。施工堆筑时,需遵循放样标高的指示,从内部向外逐步进行,实时塑造并同步夯实,始终保持对地形结构的把控。在作业中,需松动并碾压硬实的土壤,严禁机械设备在植物种植层上操作。
2、完成微地形的初步整形后,我们进行人工精细覆盖层处理,确保表面土壤松散且无杂物。人工平整过程中,遵循由边缘向中心渐进的方式,以实现地形坡面的自然流畅和顺畅排水。填充土料的含水率需维持在约23%,并且严禁混入大于10厘米的石块。遇到雨天,施工将暂停,雨后则立即进行边坡的修复与夯实。对于施工区域内的任何垃圾、渣土及建筑废弃物,务必进行彻底清理。
3、确保场地与周边道路、广场的高度协调一致,以实现绿地排水的顺畅性。
4、种植场地的土壤厚度最低标准如下所述。
园林植物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
植被类型 |
草本花卉 |
草坪地被 |
小灌木 |
大灌木 |
浅根乔木 |
深根乔木 |
土层厚度(cm) |
30 |
30 |
45 |
60 |
90 |
150 |
5、实施场地整治,包括深度挖掘和土壤疏松处理;杂草需经锄头和铁锹彻底连根铲除;对于繁茂的杂草,如需,将采用专业除草剂予以清除,以确保场地满足植物种植和设计规格的要求。
6、在实施地形机械化整理前,务必与施工单位或相关部门沟通确认,以查明潜在的地下管线分布,从而防止施工过程中对管线造成意外损害。
7、在场地整理过程中,需关注土壤压实程度与其设计标高的协同效应。确保土壤经过压实后,其密实度能达到80%以上,以此防止栽种后因水分渗透导致地面显著下沉,维持场地平整性。
三、定点放线
1、施工团队在接收设计图纸后,首先进驻现场,通过实地核查图纸,详细考察地形地貌特征及潜在障碍,以此探寻定位并实施放线的准则与策略。
2、首先,依据工程布局图纸详细标注种植区域的边界、特定位置及其品种分布,实施精确测量并设定参照点。这一步骤将根据现场监理工程师所交付的水准点和坐标基准数据,以及图纸指示来确立方位基准点。
3、实施施工坐标控制网的精确布设,采用经纬仪对所有基准点进行桩位精确标识,特别针对复杂环境和建筑区域,增强控制网的密度管理。
4、实施绿化苗木的精确定位作业,并在每次完成放样后,提交给监理工程师进行严格的审查。经审核并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程序。
5、1. 种植区域需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导进行平整,确保地形和坡度达标,呈现出宜人的外观设计。 2. 承包方需自行清理所有大土块、石块、硬质土壤以及其他非适宜种植的杂物。 3. 处理后的表层土壤和底层土壤应分离开并获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与确认。
6、迅速修复因交叉施工导致的测量误差,确保施工精度与进度的维持
施工流程如下:首先设定基准点,接着实施控制网测量,随后进行详细放样,紧接着进行核查确认,紧接着投入使用,再者执行复核线路,最终确保所有步骤得以实际应用。
四、树穴开挖
1、挖坑挖槽的质量标准:
定位挖坑与挖槽应精确,坑的尺寸需依据植物根系、土球尺寸以及土壤特性来确定。沟槽挖掘需保持垂直,呈现出桶状形态,务必确保上下宽度均匀,避免出现窝根或填充土层不实的情况。
通常,坑径的设计应比规定的根系或土球直径增加30-40厘米,以确保适宜的栽植空间。
2、刨坑、刨槽的规格要求
定位创坑与创槽需精确,坑径应依据植物根系、土球尺寸及土壤特性来确定。挖掘坑槽需垂直,呈桶形,切勿出现上部过大或底部过大的不规则形状,以防止根部受损或填充土层不实。施工过程中,优质土壤与废弃土应分类储存,务必及时清理多余的无机材料和施工废弃物,保持作业区域整洁。
2.1 通常情况下,坑径的设计应略大于植物根系或土球直径,具体幅度在0.2-0.3米之间。
2.2 若土壤呈现过黏、过硬特性,或者包含有诸如石灰、沥青等有害成分,应当酌情增加坑体直径。
3、刨坑的操作方法:
3.1 在开挖初期,应明确划定位置,以选定的中心点为基准,依据规定的坑径画出圆形区域,以此作为刨坑作业的界定范围。
3.2 在挖掘坑穴的过程中,务必区分表层土壤与底层土壤,并分别储存。对于土壤质量各异的情况,也需分类堆放。堆土的位置应当确保不妨碍后续的苗木种植作业。挖至预定深度后,于坑底堆积土壤,有利于植物根系的自然扩展。
3.3 在挖掘作业过程中,若遇到地下管道或电缆等设施,务必暂停施工,并立即向相关主管领导汇报,以便迅速处理。
3.4 在实施斜坡开挖时,首先需平整出一个平台,该平台的构建应以坑底最低点为基准。接着,于平台上进行深度挖掘。
3.5 植物出库前的处理需遵循园艺专业规程,涉及如下步骤:首先,由专业人员实施起苗操作,按照严谨的技术标准进行挖掘、精心包裹并打包,确保为后续运输做好准备。在整个过程中,务必确保植物根系始终保持湿润,防范冻结状况,且避免过度加热。对于落叶树,在裸根状态下运输,务必在根部涂抹粘性泥浆,确保根部完全覆盖土壤,再用稻草袋严密包裹。而对于常绿树和灌木,连同完整的土球一并用草袋封装,土球稳固,草包完整性至关重要。最后,树冠需谨慎捆绑,以防枝条折损,在运输和种植阶段,这些细节需格外留意和执行。
3.6 当植物以单株形式、成捆装载、大批量包装或者以容器封装并运输至施工地点时,每一项都应当配备清晰的标识,标注植物的名称、规格、尺寸、树龄以及其他相关详细信息。
五、起苗及包装
1、质量控制要求:为确保树木成活并优化绿化景观,所选树苗应具备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树姿挺拔以及根系健全的特点。在苗圃阶段,对重要苗木进行编号,并在其向阳面施以标识喷漆处理。
1.1乔木土球应达到其胸径的7-10倍或树高的1/3;常绿类乔木土球应达到其胸径的7-10倍或树高的1/3;灌木土球应达到其胸径的7-10倍或树高的1/3;灌木土球应达到其高度的1/2。或按设计要求规定土球大小起苗。
1.2 在挖掘带土球的苗木过程中,首要确保土球的完整性,土球表面需平整处理。对于直径50厘米及以上的土球,其底部应适度缩小,通常不超过土球直径的三分之一。在包装土球时,务必做到密封严谨,草绳绑扎紧实,防止松动导致土球脱落,同时确保土球底部封闭,无土壤泄露的情况发生。
1.3 土球打包要求如下: - 对于直径40厘米及以下的土球,若土质坚硬,可在坑外操作。首先放置蒲包,然后轻轻将土球移入包内,搬运时切勿仅提树干。包裹完成后,务必确保蒲包严密,再按照规定用草绳牢固捆扎。 - 对于直径40厘米以下且土质松软、沙性强的土球,应在坑内打包。预先一天浸湿所用的蒲包和草绳,以增强其拉力,确保包严和捆绑结实。 - 对于直径50厘米以上的土球,特别是土质松软者,需先在土球周围系上腰绳,腰绳宽度依据土质适当调整。随后用蒲包包裹,并用草绳固定。打包完毕后再次加固腰绳,宽度根据土球尺寸调整,通常为6-10道。 - 最后,封底前,在树向倒下的方向的坑底附近挖一小沟,将封底草绳牢固地绑在草绳上。然后让树倾斜,用蒲包密封,草绳交错紧密,形成双十字形或五角形捆扎结构。
六、苗木运输及假植
1、在树木的装载、运输及卸载过程中,务必确保其根系和土球的完整性,严禁损伤树干主干和枝条,同时避免擦伤树皮。树木卸车后应立即进行植树作业。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即时种植,需进行土壤覆盖假植,以保护好苗木的根系。
2、在移植大规格苗木至适宜季节时,务必确保带土球操作。吊装过程需严格遵循相关规程与标准,吊车承载能力应超过土球与树体总体重量。装载时,土球置于前方,树冠向后安置,以保护土球完整性,防止散落。运输过程中务必保持树木平稳,避免滚动,同时确保树皮和主枝不受损.
3、在装载苗木前,押运人员须严格按照树种、规格、质量和数量的要求,逐一核查并确认标识无误后方可进行装载。针对远程运输的苗木,务必采用草苦或湿草袋严密遮盖其根部,以防止风干导致成活率受到影响。
4、在施工现场,苗木需根据预定区域卸载,遵循从顶部向下逐层卸车的原则,禁止底层乱挖。卸载过程中务必轻取轻放,避免对根系和枝条造成冲击。对于直径40厘米及以下的土球苗,可以直接搬运,但在移动时,需同时托住土坨,切勿仅提树干,确保树体及其土球完整无损。
5、当卸车后无法立即进行栽植,应对根部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如覆盖土壤或使用遮阳布和草袋。推荐预挖假植沟,规格为宽度1.5至2米,深度40厘米,将苗木整齐排列,逐层覆土并严实包扎根部。若假植时间超过7天,需适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对于携带土球的苗木,假植时应确保树干垂直,土球稳固。对于长期假植的苗木,需定期对土球和叶片喷水,提升空气湿度并维持土壤湿润。但需注意控制浇水量,防止土球过湿导致搬运时变形,从而影响成活率。
6、完成苗木卸载后,应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赴现场进行验收。
七、苗木栽植与养护管理
1、种植流程如下:首先,在坑底部铺设约150毫米厚的表层土壤,并混入适量已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务必确保基肥上覆盖一层土,以保护苗木根部免受直接损伤。避免使用深层未翻耕的生土(通常称为阴土)填充坑穴。在进行苗木栽植前,需对苗木进行严格自查,随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随机抽查。只有通过检查的苗木方可入场栽种。
2、在进行苗木栽植前两天,针对干旱的树穴实施预先灌溉,确保水分充分渗透至土壤深层后再进行栽植。为了提升栽植成功率,我们建议采用适宜浓度的ABT生根粉,以刺激新根的有效萌发。在操作过程中,请务必先解开土球表面的包扎物,然后均匀地将稀释后的ABT溶液喷洒或直接浇灌于根部,同时配合适量的植保粉施用,以保障植物的健康成长。
3、栽前对苗木进行修剪,修剪的原则是灌木保持其自然树形,短截时保持树冠内高外低,疏枝应保持外密内疏。栽后修剪时,应以疏除为主,修剪总量不超过1/4-1/3,保持主枝、侧枝分布均匀。银杏等具有明显主干的树种,在保证主枝顶芽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重点以疏枝为主,侧枝可结合整形适当短截;元宝枫、国槐、栾树、白蜡等苗木的修剪,应保留树冠的基本骨架,保持主、侧枝先端一致,树冠整齐。修剪后较大创口应涂抹保护剂,起到杀菌、促使伤口愈合的作用。
4、树木的栽植应严格遵循设计图纸的规定:确保高低、干径尺寸的协调统一,树干需保持垂直挺立,无倾斜现象,优选树形优美的一侧朝向主要观赏视角。
5、在移植带土球的苗木时,首先需将草绳置于坑中定位并稳固放置,随后剪断环绕土球的腰绳和包裹物,确保土球紧实不散。尽量清除全部包装材料,接着逐步填入土壤并踏实,但请注意,踏实过程中应避免直接对土球施压。
6、在移植大型常绿树或落叶乔木时,需设立稳固的支柱以支持树体,但务必确保支柱与树干间留有适当间距,以防止磨伤树皮。支柱的设置方向应选择在树体的下风向。支撑务必坚固、统一且外观整洁,针对不同种类的树木,应采取针对性的支撑方法,包括四角支撑、三角支撑和一字支撑。在支撑过程中,为保护树皮,应对支撑点实施适当的棕皮或草绳包裹。支撑杆选用规格统一、粗细均匀的竹竿或杉木作为材料。
7、在实施绿篱的块状或色块种植时,应遵循从中央向外逐步撤除的顺序。而对于坡地的种植,则需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特别是针对大型区块或多彩丛植,推荐采用分区并分块的种植策略。
8、新栽植后,需在24小时内实施首次全面灌溉,随后进行连续二次补水。第三次灌溉应在第二次后的5至10天进行,确保充足的灌溉量。务必在第一次浇水后,及时填充并夯实树穴下沉区域的种植土。完成第三次透水作业后,紧接着进行苗木的校正与整理,包括对支撑设施的修缮和优化。最后,依据树种特性来确定后续的浇水时间节点。
9、在第三次浇水渗透后,立即执行中耕扶植或实施封穴作业,同时在树干周围堆砌起30厘米高的土堆,此举旨在维持土壤湿度并防范风力对树干形成空隙,从而保障树木成活。进行中耕封穴操作时,务必确保土壤填充扎实,并将树木校正至直立状态。
10、完成苗木栽植后,立即提交给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并随之提供详尽的苗木养护管理方案及时间表。
八、养护管理
1、按照气象条件、土壤湿度及苗木自身的水分需求,进行适时且精准的灌溉。
2、在缓苗阶段完成后,幼苗进入生长初期,此时应适时施加追肥,并进行中耕除草作业,以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3、1. 坚持定期巡查与值班,目标在于有效预防偷盗苗现象,一旦发现枯死或缺失的苗木,应迅速进行补种。 2. 基于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我们将适时实施针对性的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5、在冬季来临前,务必确保充分浇灌防冻水,并对苗木周边实施彻底的杂草清理,以预防火灾对苗木造成损害。
在园林设计中,我们优先考虑了大规格景观树的应用,以营造独特的景观效果。其中,选取稀有且大规格的全冠树木构成挑战,对工程施工构成了关键难点。因此,对该环节的施工安排需尤为重视,确保其精细执行,以实现整体施工的优质完成和预期的良好视觉呈现。
一、选苗
鉴于大规格苗木的稀缺性及苗圃库存有限,我们在选苗过程中需严谨对待,确保挑选策略的合理性。
1、苗壮、芽饱满、无病虫害、苗木生长势好
鉴于大规格乔木因生长周期较长,部分可能存在生长不良的问题,表现为芽发育不饱满,易受病虫侵害。移植过程中,由于创伤影响,树势通常较为虚弱,病虫害扩散风险较高,导致其生长受限。因此,在树种选择上,优先考虑那些树势强健、芽饱满且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在确保设计规格的前提下,优选生长旺盛的树苗,这样移植后的恢复能力强,成活率高,并有利于景观效果的维持。
2、冠形饱满,树干较直
鉴于大规格乔木长期生长于野外偏远地带,苗圃培育资源相对匮乏,人工养护不常见,多数树木因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条件、遮荫状况以及自然竞争)的影响,易产生树冠偏斜和树干曲折的现象。鉴于项目需求是用于城市景观大道,所选苗木需具备以下标准:树冠匀称,无偏冠现象,树干挺直,无明显损伤,以确保最终呈现的理想视觉效果。
3、土层深厚,易带土球
大多数大规格苗木多生长在土层瘠薄、粗放管理之处,挖苗时土球不易挖掘,而且,由于树龄较长,根系延伸远,毛细根少,因此,起苗时,尽可能选择粘质,土层深厚,土球不易散裂的苗木,才能保证成活率。
4、能够因地制宜,确保树木与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相匹配,实现树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5、1. 挖掘、吊装和运输操作对苗木原始环境条件要求适宜,土壤紧实,易于保持形态。2. 对选定的大树,采用标志手段,如在树干胸径部位醒目地施以油漆标记或系上绳索,以便于辨识特定树木并确定其栽植方向。3. 同时,需创建详细的树木档案,包括树种信息、树高、干径、分枝点高度、树冠形态特征及主要观赏视角,以便进行分类管理和有序的栽植计划制定。
6、移植要求采用在苗圃中已完成两年以上断根集中培育的苗木,优先选择非绿化季节以外的时间进行移植。在挖掘过程中,应确保在原土球直径基础上增加约30厘米的深度,以保护土球外围的新生根系不受损伤。
7、本项目选用诸如油松、白皮松等珍贵树种,以及银杏、悬铃木等季节性生长特性显著的树种。为确保树木的质量,我们策略性地提前至少半年挑选优质苗木,然后在最适宜的季节将其移植至苗圃,实施为期五个月以上的容器培育,旨在促进根系发育。待根系成熟后,这些树木才会被运送至工程现场进行栽植,以实现树冠健康和高成活率的目标。
二、起苗时间
针对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差异,各类苗木具有独特的属性,因此在移植过程中,应当依据苗木种类及其特定的生长期节律来进行挖掘作业。
为了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建议在植物生长旺盛期进行移植,此时根系恢复迅速,树木适应性强。鉴于当前已非苗木理想的种植时期,本次工程中的苗木移植需特别关注,务必增大土球直径。在维持景观完整性的同时,强化修剪、提供适当遮荫以及保持土壤湿润等养护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三、切根处理
提升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实施预处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刺激侧须根的发育,促使大树在转移动前建立起丰富的可转移吸收根系。
在移植筹备阶段,围绕树干,划定一个直径为胸径3-4倍的圆形或矩形区域。将该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对于树体的南北两侧或东西两侧,需分别开挖宽度为30-40厘米,深度50-70厘米(根据根系深度调整)的沟槽。挖掘过程中,遇到粗大根系,应使用锐利的修剪剪或手锯平整切割。若遇到直径超过5厘米的粗根,为预防树木倾覆,通常不直接切割,而是于土球边缘实施环状剥皮,并施加20-50毫克的生长刺激剂(如萘乙酸),以促进新根生成。完成沟槽后,填充肥沃土壤,逐层压实,随后进行充分灌溉。经过几个月的恢复期,树木便可准备移栽运输。
四、挖掘
1、项目筹备清单: - 吊车设备 - 油丝绳(或吊装网包)与吊带 - 草绳与木板 - 抱杆 - 粗网绳 - 铁锹、锯和剪刀等工具 - 不可忽视的油漆材料
2、前期处理:在挖掘作业前,我们将依据树形设计需求,对病害、枯萎以及重叠枝进行精细修剪,实施适度的弱枝强化剪裁与强枝削弱处理,以促进树木活力的恢复。同时,遵循园林树木造型原则,对树冠进行必要修整,去除不必要的树干旁生枝条。对于修剪产生的伤口,务必涂抹保护剂,如含有0.01%至0.1%浓度的萘乙酸膏以确保伤口愈合。
3、支撑与牵拉技术:依据大树的直径和高度,选用坚实的竹竿(通常选用毛竹)或粗实的木杆作为支撑,构造形式多为三角或四方对称结构,通过麻绳稳固绑定。确保在挖掘过程中大树能保持稳定,防止突发倾覆导致意外伤害或树木损毁。
4、挖掘:
4.1 移植要求:对于大规格常绿和落叶苗木,移植时必须配备相应的土球(或土台)。当苗木胸径在12至18厘米时,土球直径需为1.2至1.5米;而对于胸径超过25厘米的苗木,推荐采用箱板移植,土台或箱板尺寸应为胸径的8至10倍。通常情况下,土球(或土台)的高度应约为其直径的四分之五。在起苗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循业主和招标文件中关于土球大小的规定。若在夏季进行反季节移植,还需额外考虑增加土球直径以确保移植的成功性。
4.2土球挖掘:根据苗木规格确定土球大小后,在土球外沿向外延伸10-20cm开始挖掘。先将树体根部周围土球范围内所有浮土去掉,四周开始挖掘,挖掘宽度以方便人员操作为宜,土球一般上宽下窄,原则以尽量减少毛细根损伤为佳。遇到大的侧根或主根,不能用铁锨或钝皿铲断,而应用锯仔细锯断,细根用剪刀剪断。土球大小要求为:r=30cm以下的苗木带中1.5m的土球;的苗木带中2.0m的土球。
在挖掘过程中,应当逐步进行以防止土球破裂;针对沙质土壤导致的土球易碎问题,建议实时采用紧密的草绳包裹以加固土球结构。
在挖掘并大致整理完毕的土球上,应用草绳进行严谨的水平捆绑,随后可采用吊车进行平稳吊运,以确保大树在转移过程中免于倾覆。在吊离土壤层的过程中,进一步通过草绳实施横向编织,形成'井'字或'#'字型结构以提供额外支撑。
在缠绕草绳的过程中,应确保使用湿润的草绳,将其适当拉紧并嵌入土球,随后进行稳固固定,以防止松脱现象发生。
五、吊装
1、树干保护措施:首先,采用紧密的草绳环绕树干,随后以网包进行额外加固。如无网包可用,可在草绳缠绕后,附着20厘米宽、3-5厘米厚、约1米长的木板四块,直接用油丝绳进行吊装。这种做法在早春树皮易滑脱时期尤为适用,能有效防止擦伤。对于树冠,务必进行包裹和保护,以确保在运输和移植过程中枝叶免受损害。
2、吊装操作指南:优选在树体重心起吊,确保平衡。起吊过程中需轻柔进行,避免急躁。装载时,树冠应朝向汽车尾部,根部土块靠近驾驶区域。树干需裹以柔软材料,置于稳固的木架上,用软绳稳妥捆绑,树冠则适度用软绳固定。确保车辆行驶途中,树体稳固放置,特别注意在树干与车厢接触处填充纸板或麻布以保护树皮,同时用麻绳加固,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滚动风险。
在吊装过程中,应确保树体下方无人员逗留,以防吊绳突然断裂或滑脱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3、对于修剪后留下的大枝伤口或擦伤部分,实施油漆覆盖处理,旨在保护创面,阻隔细菌入侵。
六、运输
在运输大规格苗木时,特别关注其树冠可能存在的超宽和超高问题。行驶过程中,应优先选取宽阔的道路,并确保车速适中,以防止对土球造成冲击损伤。对于非适宜的季节吊运,务必实施遮阳措施并适时补充水分,以减少树体水分的过度蒸发。
在运输过程中,务必谨慎避开沿途的跨越线路电线,以防意外扯断或引发触电事故。
七、树穴开挖
1、针对即将植入的苗木,树穴的准备工作需事前完成。依据放线定点的规定及苗木的具体规格,树穴直径应至少比大苗土球直径增加20厘米以上,且深度需深于土球至少30厘米,以便在植树过程中灵活调整树木的布局和姿态。
2、在完成树穴挖掘后,务必进行充分灌溉,确保水分充足,以便树穴能有效吸收。这样,在移植树木时,可降低水分迅速流失的风险,同时有利于土球的全面浸润。在大树运输前,务必确保树穴内部无积水。此外,对穴土还需进行杀菌和驱虫处理,以保障树木的健康成长环境。
八、栽植
苗木抵达施工现场后,应及时进行栽植,优先选择在阴凉天气或黄昏时段进行。针对各类树种的具体特性,实施相应的树体水分蒸腾管理策略(例如应用抗蒸腾剂、对树干进行包裹或者设立遮阳设施)以确保移植过程中的适宜条件。
1、新到树木的树冠修复与护理:接收大苗后,立即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树冠损伤进行修剪。依据工程现场条件,遵循园林设计理念,对树冠进行重塑。并对伤口施以泔油保护,以防止水分蒸发及病原体入侵。
2、在实施起吊作业时,其前期保护措施与挖掘及装载阶段的保护措施保持一致。然而,起吊点应设置在重心前,具体而言,即接近树冠分枝点的位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确保起吊过程中树体能保持直立姿态,而土球则自然下垂,便于后续的植树定位和树形调整。
3、实施矫正步骤:借助吊车进行初步定位,随后辅以人工精细调整,确保树体稳固垂直,优化观赏视角,并确定适宜的土球埋设深度。
4、完成树体调整后,应及时移除土球包裹材料,以便根系的再生与生长。然而,若土球易于碎裂,可酌情保留,此时需将围绕土球的草绳割断,使之裸露,以促进新根生成。
5、树木栽植后需进行适当的支撑,通常选用竹竿或杉木杆,其长度应占树高的50%至67%,依据树种的直径和冠幅特性进行定制。支撑物与树干交接处需裹以棕皮、棕丝或草绳,以保护树皮不受损伤。支撑装置的下端需确保与土壤紧密贴合,并通过木桩稳固连接。
6、埋土、灌水
对于大土球苗木的移植,应采取非传统的方法,即在埋土的同时进行灌溉,确保泥土充分填满树穴与土球的每一空隙,从而防止根系因为空隙而遭受不利影响,促进其生长。另一种可行的做法是利用铁管在树穴底部自下向上进行多点注水,以实现全面且均匀的浇水效果。
7、对于不宜耐受水分过多的树种,如雪松,推荐采用浅穴堆土栽植技术。此举有利于增强根部的通气环境,促进根系伤口的愈合及新生根的萌发。
8、根据不同的种植时期和树种特性,针对部分新植树种在冬季实施防寒保育措施。
九、封穴
1、大规格树木土球的灌溉需确保一次性充分灌注。操作时,可使用树枝或铁棒轻插土球内部,以检验其湿润状况和完整性,特别建议在大土球周围开凿数个小孔,以促进水分均匀渗透,防止泥土过湿导致泥浆附着土球表面。若初次灌水量不足,后续补水将使土球难以充分吸水。
2、完成水分渗透后,于树根区域构建树穴,具体操作是围绕树干四周堆筑起一适度隆起的圆锥形土壤结构,确保其坚实稳固。
3、保护措施:以树木根基为中心,实施树穴全面覆盖,确保覆盖紧密无缝,特别是对接缝区域需额外留意,务必用土壤进行填充,以防风力作用下出现隆起或树穴裂隙,导致通风透气,影响根部水分保持,从而影响树木成活率。
十、树体缠绕
采用草绳自树干底部紧密缠绕至分枝部位。冬春之际,额外覆盖一层地膜以增强保温效果并减缓水分蒸发。而在夏秋季节,地膜则予以去除。此方法既有利于树体在高温干旱时期保持适宜温度,又有助于增加树木的水分吸收,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
十一、养护
1、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1.1 保护措施:采用严谨的包裹技术,包括草绳、蒲包及苔藓等材料,对树干和粗壮分枝进行全方位包覆。这些材料因其良好的保湿和保温特性,旨在提供以下保护:一是防止强烈阳光直射和干风侵袭,减缓树干和分支水分的蒸发;二是储存并维持适当的水分,确保枝干持续保持湿润状态;三是通过调节温度,减轻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潜在损害,效果显著。而在树体处于休眠期间,塑料薄膜包裹法尤为有效。然而,在树体开始发芽后,应适时解除塑料薄膜,因为其透气性较差,可能抑制包裹部分的呼吸功能,尤其在炎热季节,可能导致内部温度过高,对枝干、嫩芽甚至隐芽产生热害,从而对树木健康构成威胁。
1.2 水分管理:鉴于树体地表(特别是叶片)的蒸腾作用可能导致水分流失,应及时实施精细均匀的喷洒以维持湿度。喷水策略应确保覆盖树体各部位及周边空间,营造适宜的湿润微气候。推荐采用高压喷雾技术,通过在树冠上安置单个或多组细孔喷头,从上方进行雾状供水,能有效提升效果。另外,利用‘悬挂盐水装置’也是一种可行方案,即在树枝上悬置装有清水的盐水瓶,利用重力使水徐徐滴落至树体,同时便于定期补充水分,既经济又简便。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在均匀性与水量调控上有所欠缺。对于去冠移植后正在恢复生长的树木,即使开始抽枝发叶,仍需持续进行喷水保湿措施。
1.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2、促发新根:
2.1 控水策略:对于新移植的大树,其根系吸水能力相对较弱,对土壤湿度的需求相对较低。因此,关键在于维持土壤适度的湿润状态。过量的水分反而可能降低土壤通气性,阻碍根系呼吸,不利于新生根系的形成,甚至可能导致根部腐烂,危及树木生命。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 精心管理灌溉:移植初期需充分浇水,之后根据天气条件和土壤特性,通过细致观察与分析,审慎进行灌溉。同时,避免喷洒水分直接冲击根部区域。 2. 防止树池积水:种植后,应及时填充浇水孔,使其与地面齐平或微高,以防止雨水或浇水时积水。对于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区域,增设排水沟确保雨水迅速排出。 3. 维持适宜的地下水位:保持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若地下水位过高,可通过设置网沟排水,必要时在根系外围挖掘深井,借助水泵将多余水分排出,避免淹根现象的发生。
2.2 管理新生命的起点:新芽的萌发象征着新栽大树的健康管理,它是生机的象征,也是存活的关键因素。尤其对于移植后经过重度修剪的树木,其萌发出的嫩芽需得到呵护,鼓励其抽枝展叶,直至树体稳定后再进行修剪塑形。与此同时,树体萌芽后需格外关注浇水、遮阳、防治病虫害等养护措施,确保嫩芽和嫩梢的健康成长。
2.3 优化土壤通透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关键在于维持土壤的适宜透气环境。为此,我们需实施定期的深耕松土措施,预防土壤紧实。同时,对土壤通风设备(如通气管或竹笼)进行常规检查,一旦发现有堵塞或积水状况,务必立即清理,以保持其持续的优良通风状态。对于移植过程中未配置通气设施的土壤,应及时增设以满足通透要求。
3、树体保护
新移植的大树因其生物适应性降低,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侵袭及人类活动引发的禽畜侵害,对此需加强严格的防护措施。
3.1支撑:
由于大规格乔木树冠广阔、重心偏高,且根系发育相对较小,其稳定性依赖于树体本身较为脆弱。这类树木容易遭受风力影响导致倾覆,甚至在轻微晃动下,可能导致根部活动,妨碍扎根或者因根部暴露空气而导致腐烂。鉴于此,大树栽植完成后,强制性支撑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大树的支撑材料通常选用大毛竹杆或杉木杆,选取依据树体的规格和高度。在本项目中,我们将采用毛竹杆或杉木杆构成三角形或四角对称的支撑结构。竹杆底部通过短木桩和稳固的支撑装置确保其不会因风力而滑动。竹杆与树体的连接部分将使用麻绳紧密捆绑,同时在树木支撑点周围包裹棕皮或草绳,以保护树皮,防止其受到损伤。完成支撑后,经摇晃测试,确认树木稳固,无晃动迹象。
3.2 疾病防控与害虫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与综合防治的策略,依据树木种类特性及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实施定期巡查,强化预先防护措施。一旦病虫害显现,务必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确保及时控制。
3.3 营养补充:对于树势恢复,施肥起着关键作用。在大树移植初期,由于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弱,推荐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通常每半个月实施一次。选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高效肥料,调配成0.5%至1%的溶液,选择早晚或阴天进行叶片喷洒。若遇降雨,需额外补充喷洒。随着根系的生长发育,可以逐渐转向土壤施肥,但应保持少量多次,以免损伤根部。
3.4 应对新植大树的防冻策略:鉴于其枝梢与根系发育初期的特点,如生长周期短、养分积累有限且组织较为脆弱,低温环境易造成损害。因此,针对这一特性,需实施一系列保温措施。首先,秋季管理时,应调整施肥策略,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的施加,同时逐渐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强光照强度,以促进木质部的形成,提升树木自身的耐寒性。其次,针对冬季寒潮,务必提前进行树体保暖措施,具体包括覆盖土壤、地面铺设保护层、设置风障以及构建塑料温室等保护措施,以确保树木免受冷害影响。
4、输液促活技术
在大树移植过程中,确保带土球至关重要,尽管这有助于保留部分吸收根,但老根再生能力受限,新生根系生长缓慢,吸收功能难以迅速恢复。尽管已实施了适度的截枝和叶片去除以减少水分蒸发,然而,若供给(水分吸收)量小于蒸发(蒸腾)所需,将可能导致树木因脱水而陷入危险。为了维持移植后的大树水分供需动态平衡,常规的外部补水手段如土壤灌溉和树体喷雾虽被采用,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可能引发根部病害。为此,引入树体内输液新技术成为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策略,它旨在优化水分供应,有效解决移植大树桩的水分供需难题,从而增强其存活概率。具体的实施技术要求如下:
4.1 液体配置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其中可适量掺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磷钾矿物质。为增强水的活性,磁化水或冷开水是优选。配置建议为:每千克水中溶解ABT5号生根粉0.1克,磷酸二氢钾0.5克。生根粉的作用在于激活植物细胞原生质,从而推动根系发育和萌芽;而磷钾元素对于提升植株的生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4.2 在植物根部,采用木工钻创设输液孔道,其角度向下并与树干形成30度角,深度直达髓心。输液孔的数量与直径需依据树干尺寸及输液插头的直径进行适当配置。通常,对于树干注射或喷雾输液,建议开凿1至2个孔道;而挂瓶输液则需开设2至4个。确保输液孔的水平分布均匀,垂直排列上则需交错分布,以保证最佳效果。
4.3输液方法常用的有三种:
操作流程详解:首先,将专用的树干注射器针头精确地旋入输液洞孔;接着,将贮液瓶置高,保持输液管挺直状态;然后,打开控制开关,液体开始流入;当液体输送完毕,应关闭开关,谨慎地抽出针头,最后使用胶带密封输液孔口以确保安全。
操作流程如下: 1. 配置溶液并装填喷雾器; 2. 安装喷管头,确保其与锥形空心插头紧密对接于输液接口; 3. 通过拉动手柄对喷雾器施加压力进行加压; 4. 打开开关开始输液; 5. 当发现手柄施压变得费力时,应适时停止输液,并对孔口进行封闭处理。
液体传输装置:将预先配置的储存液瓶悬置于洞口上方,棉芯线两端分别延伸至储存液瓶底部和输液孔底部。确保外露部分的棉芯被输液管覆盖,以防止污染。液体配制通过棉芯均匀输送到树桩的各个部位。
4.4 输液操作采用树干注射器和喷雾器时,其频率和持续时间应根据植物的实际水分需求进行调整。对于挂瓶输液的方式,可根据需要增补贮液瓶中的溶液浓度。在树干新生根并开始生长新梢后,应停止输液,并对插孔应用波尔多液进行密封。在遭遇冰冻气候时,应避免输液,以防植物遭受冷冻损伤。
在人员密集区或易遭受人为与禽畜损害的地段,应强化宣传教育,以期预防对树木的损坏。
竹篱的设置旨在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对于新栽大树的养护策略及其关键环节,鉴于其所处的环境特性、时节以及树体的实际状况,应采取灵活、针对性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这样才能确保达到理想的养护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鉴于稀有大规格苗木的特性——采购不易、成本高昂、树龄长久且移植挑战重重,对于这类苗木的操作务必严谨遵照规程。其中,大树移植的十大关键步骤被视为确保成功的关键策略。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规范化操作,有效抑制水分流失,同时促使根系充分吸收水分,从而确保苗木的存活率得以保障。
花卉在园林造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丰富的种类如草本花卉,以其绚丽的色彩展现出强大的装饰效果,显著提升绿化速度,旨在营造出宜人的工作与休闲空间。它们不仅提升了生活环境的美观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劳作间隙欣赏自然之美,有助于舒缓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切实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此外,花卉还有着空气净化的效益,如防尘、杀菌并吸附有害气体,保护环境卫生。大面积的地被植物则在防止水土流失、稳固土壤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地形整理
整地质量对花卉生长至关重要,它能优化土壤物理特性,确保水分和空气的顺畅流通,有利于根系的扩展。松软的土壤有助于保持适宜的水分,防止过于干燥,同时促进土壤结构的风化,并激活有益微生物活动,从而增加可溶性养分含量。此外,通过整地处理,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会被翻到表面,暴露在光照和低温条件下,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原机械平整场地的基础,在花卉栽植区域进一步用机械粗平,因场内倒运土方过度密实的地块深翻,同时需施入大量有机肥料。
整地应先翻起土壤、细碎土块,清除石块、瓦片、残根、断茎及杂草等所有垃圾。基本粗平后,撒施充分腐塾的有机肥不少于5kg/,然后用旋耕机深翻30cm以上。整地在设计许可的范围内提高了排水坡度以利排水防涝。
二、定点放线
依据设计图纸的规定,利用经纬仪、标杆、测绳及钢尺等专业测量设备,对已完成的园路和广场设施进行参照,精确测设出花卉栽植区域的轮廓线。
三、起苗
起苗应在土壤湿润状态下进行,以使湿润的土壤附在根群上,同时避免掘苗时根系受伤。如天旱土壤干燥,应在起苗前一天或数小时充分灌水。裸根移植的苗,用手铲将苗带土掘起,然后将根群附着的土块轻轻抖落,勿将细根拉继或使受伤,随即进行栽植。栽植前勿使根群长时间暴露于强烈日光下或强风吹击之处,以免细根干缩,影响成活。带土移植的苗,先用手铲将苗四周铲开,然后从侧下方将苗掘出,保持完整的土球,勿令破碎。有时为保持水分的平衡,在苗起出后,可摘除一部分叶片以减少蒸腾。但若摘除叶片过多,由于减少光合作用面积,会影响新根的生长和幼苗以后的生长。
四、花卉选择运输
在选取花卉时,务必优先考虑体质健壮且无病虫害的品种。鉴于花卉对逆境的抵抗力较弱,必须严格控制运输距离,并在运输过程中确保适宜的保湿、保温及通风条件得以实施。
五、栽植
1、移植作业应优选在无风的阴凉天气进行,若施工时间紧迫,亦需确保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2时之后。务必避开正午的强烈阳光直射,同时在移植过程中持续喷水保湿,以预防植株因脱水而萎缩。
2、在栽植过程中,首先依据设计的密度(如每平方米16株,通常株距为25厘米)计算出适宜的距离。接着,按照确定的株距规划栽植轮廓线,然后遵循从外向内的顺序逐行实施种植。对于裸根苗,需确保根系在穴中充分展开,避免纠结,覆土时需均匀进行。为了促进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务必进行适度的压实,压力应均匀向下施加,切忌对茎基部过度施压,以防损伤。对于带有土球的苗木,应填充土壤于土球周围并轻轻压实,但需避免直接压在土球上,以免破坏土球,影响其成活和后续生长发育。
3、栽植花卉时,其深度应与原苗圃规格相当,或者稍显浅一些,特别是在经过回填处理的土地区域。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栽种过深导致的根部积水现象,从而确保植物生长不受影响,避免可能的枯萎或死亡风险。
4、栽植完成后,务必采用精细喷壶进行充分灌溉。初次灌溉后,需避免在新根形成前过度浇水,以防根部因水分过多而腐烂。鉴于小苗组织娇嫩且根系发育尚不发达,移植后的数日内应遮蔽强烈阳光,以利于其生长恢复。
5、对于现场接收的花卉,如在12小时内无法完成栽植,应采取临时假植措施,并配合遮荫与定期喷水养护以确保其生长需求。
六、栽植后的养护管理
1、修剪与清理:新栽植后,务必彻底去除上年的枯枝落叶,以确保环境卫生并阻断病虫害的扩散,对此类废弃物可选择焚烧或深埋处理。
1.1 修剪措施:去除枯黄、病变、残缺或过于密集且生长势弱的枝条,旨在提升通风透光条件,节约养分资源,优化植株形态美学。
1.2 修剪叶片:鉴于叶片过度繁茂可能妨碍花果发育,需适度摘除老化叶片及底部密集叶片,确保通风透光。
1.3 修剪策略:在植物生长早期,特别是针对幼苗,实施摘心技术,旨在刺激侧枝发育,形成紧凑的株型。此举有助于增加花序数量或促使花朵增大,从而提升观赏性价值。
1.4 修剪腋芽:旨在去除多余的侧芽,从而减少非必要的分支,确保营养集中在主干,提升花朵观赏效果。
1.5 实施摘蕾调控:适时去除过早绽放的花蕾及冗余侧芽,以此优化养分分配,确保花朵硕大且外观精美。
1.6 整形处理:针对各花卉独特的外观特征,精心修剪参差不齐的叶片,以确保植物整体形态的优雅与和谐。
2、浇水、排水、浇灌用水以清水为佳,以河水、湖水最为适宜,深井水在夏季时应经过贮晒1-2天方可使用。夏季浇水应避开中午,以早晚为宜,深秋冬季浇水应在晴天上午十点左右进行。浇水时尽量以喷洒的方式,不宜直接浇在根部,要浇到根区的四周,以引导根系向外伸展,以免影响正常开花或缩短花期。夏季降雨后应及时排水,以免因积水而造成根部腐烂死亡。
3、施肥:花卉栽后经过10-20天后的缓苗以后,花前、花后各追施肥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