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建设创新施工规划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绿色施工定义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与安全的基本准则,通过优化管理与技术创新,致力于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降低环境影响,以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的多重目标。
施工活动应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标准规范,致力于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实践绿色施工理念。
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我们积极推行绿色施工,并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所制定的技术经济政策。
通过整合ISO 14000和ISO 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的核心要素融入目标设定,从而实现施工过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
探索并推广绿色施工领域的创新技术、设备、材料及工艺,实施相关应用示范工程项目。
本项目旨在追求"云南省优质工程奖"的卓越质量标准,而绿色施工的发展则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其实施需注重整体方案的优化。在项目的初期阶段,即规划与设计阶段,应全面考量绿色施工的全局性准则,以此为基础奠定实施的基础架构。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遵循绿色施工原则,对各个环节进行严谨把控,包括施工策划、材料购置、施工现场操作及最终的工程验收,旨在强化全程管理与监督,确保绿色施工的有效执行。
绿色施工的体系结构分为六个核心模块: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管理、节水与水资源管理、节能与能源效率提升以及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这些模块全面囊括了绿色施工的基本要素,包括施工前期的策划、材料选择与采购、施工过程中的实践操作,以及工程竣工后的验收标准,形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绿色施工链条。
为了实现上述概述的目标与原则,并契合工程的整体构架需求,我们特此定制了适用于本项目的绿色施工专项计划。
丽江市玉龙县黄山镇文华中村的美林丽江梦丝路小镇温泉中心及游客服务中心项目选址于地势开阔的区域,周边环境尚未有建筑物占用。东侧和南侧地带为待开发空地,而西邻庆云路,北侧紧接道路,交通条件相对便捷。
项目占地总面积约**亩,总建筑面积预计为**平方米,包括地下二层与地上四层结构。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平方米,而地上部分则为**平方米。建筑总体容积率为0.66,绿地覆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5.02%,配置了总计497个车位,其中地面车位7个,地下车位多达480个。建筑物主体高度为23.95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2361.7米,相对海平面低9.60米。
美林丽江梦丝路小镇温泉中心由欧洲泡池区、中式泡池区、日式泡池区和温泉洗浴中心组成,包含温泉洗浴、水疗、桑拿、泡吧、标准泳池、餐饮以及休闲娱乐服务的温泉综合体,工程于2019年5月20日开工,2021年4月6日竣工,总工期240日历天。
工程基本情况表
序号 |
类别 |
名称 |
1 |
工程名称 |
美林丽江梦丝路小镇温泉中心及游客服务中心项目 |
2 |
建设单位 |
云南丽江美林基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3 |
设计单位 |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4 |
监理单位 |
云南城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5 |
施工单位 |
云南汇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6 |
勘察单位 |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
本工程室内设计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2871。米。工程建筑设计概况见表。
建筑设计概况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
1 |
建筑功能 |
娱乐休闲 |
||||||||
2 |
建筑面积 |
总建筑面积 |
87743.28 |
地下建筑面积 |
46439. 29 m |
|||||
地上建筑面积 |
41303.99 |
|
|
|||||||
3 |
用地面积 |
9473.23m |
||||||||
4 |
建筑高度 |
约23.95m |
||||||||
5 |
建筑层数 |
地上4层,地下车库配建2层 |
||||||||
6 |
建筑耐火等级 |
一级 |
||||||||
7 |
砌体工程材料 |
加气混凝土砌块 |
||||||||
8 |
内装修(普装) |
楼地面 |
水泥砂浆面层、无砂地坪、地砖、混凝土固化地坪 |
|||||||
墙面 |
石材、面砖、乳胶漆墙面 |
|||||||||
顶棚 |
大白浆喷涂、双飞粉乳胶漆、石膏板吊顶、铝合金条板吊顶 |
|||||||||
9 |
防水工程 |
地下室底板 |
3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
地下室外墙 |
3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
地下室水池、水泵房 |
3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
|
|
地下室顶板 |
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mm厚SBS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
|||||||
本项目工程结构特征如下: - 地下两层:构造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 - 地上四层:主体部分由现浇混凝土框架构成,最高点约23.95米。 - 场地地形特点为南高北低,基础设计采用桩基结合承台及筏板基础方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概况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
1 |
安全等级 |
二级 |
|||||||
2 |
抗震等级 |
框架一级 |
|||||||
3 |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
甲级 |
|||||||
4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部位 |
混凝土等级 |
||||||
地下室部分地上部 |
承台、筏板 |
C30P8 |
|||||||
外墙、水池侧墙柱 |
C35P8 |
||||||||
顶板梁、板 |
C35P8 |
||||||||
柱、墙 |
C35 |
||||||||
柱、墙 |
C45 |
||||||||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
|
|
分 |
梁、板 |
C35 |
|||||
5 |
钢筋型号 |
HRB400(级) |
|||||||
6 |
结构断面尺寸 |
基础筏板厚度(mm) |
700 |
||||||
承台高度(mm) |
1100~1500 |
||||||||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2.《云南省建筑业创建绿色示范工程评审办法(试行)》
3.《昆明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4.《绿色施工导则》 (住建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0.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探究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法规要旨
11.《中国建筑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导则》
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的'绿色施工实施团队'已由项目部组建,我们构建了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并明确规定了项目高级管理人员及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相关组织架构图请参阅附件。
附表1
“基本规定”控制要素
序号 |
基本内容 |
判定方法 |
责任人 |
3,0.2 |
绿色施工项目符合以下规定: |
措施到位,全部满足《基本内容》要求时,进入“四节一环保”的要素评价流程;否则,为非绿色施工项目。 |
|
1 |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
||
2 |
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
||
3 |
施工组织设计即施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 |
||
4 |
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
||
5 |
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进行施工。 |
||
6 |
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
||
7 |
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
||
8 |
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 |
||
|
和自检评价记录等绿色施工资料。 |
|
|
9 |
在评价过程中,应采集反映绿色施工水平的典型图片或影像资料。 |
||
3,0.3 |
发生下列事故之一,不得评为绿色施工合格项目 |
“全部未发生”即没有发生任何一项事故,全部满足要求时,进入“四节一环保”的要素评价流程;否则,为非绿色施工项目。 |
|
1 |
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 |
||
2 |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影响。 |
||
3 |
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
||
4 |
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 |
||
5 |
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
||
6 |
施工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
环境保护控制要素
控制项 |
标准编号及要求 |
评价标准 |
责任人 |
5,1.1现场施工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 |
措施到位,全部满足要求,进入一般项和优选项评价流程;否则,为非绿色施工要素。 |
|
|
5,1.2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设环境保护标识。 |
|||
5,1.3施工现场的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
|||
5,1.4现场食堂应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 |
|||
般项 |
标准编号及要求 |
计分标准 |
|
5,2.1资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
每一条目得分据现场实际,在0-2分之间选择:①措施到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2.0②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1.0 |
||
1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
|||
2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 |
|||
5,2.2人员健康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应分开布置,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
|||
2生活区应有专人负责,应有消暑或保暖措施。 |
|||
|
3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GB3869的有关规定。 |
③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0 |
|
4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音施工的人员应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 |
|||
5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应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 |
|||
6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应配置醒目安全标志,施工应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应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
|||
7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明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
|||
8食堂各类器具应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 |
|||
5,2.3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酒水设备,并应有专人负责。 |
|||
2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 |
|||
|
标准编号及要求 |
计分标准 |
责任人 |
般项 |
3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 |
每一条目得分据现场实际,在0-2分之间选择:①措施到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2.0②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1.0③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0 |
|
4现场进出口应设冲洗池和吸湿垫,应保持进出现场车辆清洁。 |
|||
5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封闭存放,余料应及时回收。 |
|||
6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 |
|||
7拆除爆破作业应有降尘措施。 |
|||
8高空垃圾清运应采用封闭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完成。 |
|||
9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施。 |
|||
5,2.4废气排放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年检要求。 |
|||
2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
|||
3电焊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的规定。 |
|||
4不应在现场燃烧废弃物。 |
|||
5,2.5建筑垃圾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
|
|
2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应混放。 |
|||
3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应达到100%。 |
|||
4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 |
|||
5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 |
|||
6碎石和土石方类等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 |
|||
5,2.6污水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排水沟。 |
|||
2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
|||
3现场厕所应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应定期清理。 |
|||
4工地厨房应设隔油池,应定期清理。 |
|||
5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 |
|||
5,2.7光污染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夜间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挡光措施。 |
|||
2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应有防止强光线外泄的措施。 |
|||
般项 |
标准编号及要求 |
计分标准 |
|
5,2.8噪音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
每一条目得分据现场实际,在0-2分之间选择:①措施到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2.0②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1.0③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0 |
||
1应采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 |
|||
2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 |
|||
3混凝土输送泵、电锯房等应设有吸音降噪屏或其他降噪措施。 |
|||
4夜间施工噪音声强值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
5吊装作业指挥应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 |
|||
5,2.9施工现场应设置连接、密闭能有效隔绝各类污染的围挡。 |
|||
5,2.10施工中,开挖土方应合理回填利用。 |
|||
优选项 |
标准编号及要求 |
计分标准 |
|
5,3.1施工作业面应设置隔音设施。 |
每一条目得分据现场实际,在0-1分之间选择:①措施到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 |
||
5,3.2现场应设置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应定期清运、消毒。 |
|||
5,3.3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应实施动态监测。 |
|||
|
5,3.4现场应有医务室,人员健康应急预案应完善。 |
得分:1.0②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0.5③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0 |
|
5,3.5施工应采取基坑封闭降水措施。 |
|||
5,3.6现场应采用喷雾设备降尘。 |
|||
5,3.7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50%。 |
|||
5,3.8工程污水应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处理方式,实现达标排放。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要素
控制项 |
标准编号及要求 |
评价标准 |
责任人 |
6,1.1应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材料选择并有实施记录。 |
措施到位,全部满足要求,进入一般项和优选项评价流程;否则,为非绿色施工要素。 |
|
|
6,1.2应有健全的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制度。 |
|||
般项 |
标准编号及要求 |
计分标准 |
|
6,2.1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每一条目得分据现场实际,在0-2分之间选择:④措施到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2.0⑤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 |
||
1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
|||
2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
|||
3应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水泥用量;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掺量应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 |
|||
|
验确定。 |
1.0⑥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0 |
|
6,2.2材料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应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
|||
2应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如铝合金、塑料、玻璃钢和其他可再生材质的大模板和钢框镶边模板。 |
|||
3材料运输方法应科学,应降低运输损耗率。 |
|||
4应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