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服务投标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XXX印刷服务
(项目招标编号:XXXXXXX)
致力于为XXX有限公司提供服务,该公司的地址位于繁华的XXX地段。本项目占地面积总计XXX亩,总建筑面积达到约XXX万平方米。项目与周边广场同步开发,业务种类相互补充,服务范围广泛,辐射的潜在消费者群体超过千万人。
承担XXX项目印刷服务。
凭借一流的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效的管理团队,我司已充分做好准备,对顺利完成该项目充满信心与实力。以下是项目的组织结构图:
姓名 |
职位 |
职称 |
年龄 |
从业年限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使拥有最尖端的印刷设备,若缺乏相应的操控技能和管理才能,任何企业的管理者都无法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因此,印刷企业的管理能力不可或缺。以下我们将详述印刷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关键五项能力。
设备管理者在实现设备管理与企业整体运行管理的无缝融合中,需展现出卓越的组织协调才能。他们需依据企业的全局运营策略,有序开展设备的日常运营管理,同时有效协调设备与生产、质量监控、销售及设备供应商等各环节,以确保设备运行的顺畅与高效。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一旦识别出零部件松动、异常声响、振动或泄露等非正常征兆,务必立即将其通报给相应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维修。对于超出个人处理能力的问题,应立即上报至生产部或设备管理部门,以便进行专业决策。
负责监控设备的恰当操作,以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严禁非相关人员擅自接触设备。
确保设备操作人员在班前执行设备检查与润滑程序,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完整记录各项活动,下班前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与维护,确保设备表面无尘无油渍的达标状态。
设备定期检查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与维护管理,预先安排的检修计划与规章制度执行,检修工作的质量评估,以及备件的使用效率与供应链保障。同时,也对设备存在的缺陷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排查。
确保实施设备润滑的严格'五定'规程,即明确责任人、规定润滑点、确定适宜的润滑剂类型、设定适量的润滑量,并按计划定时执行设备润滑作业。
在设备遇到问题而个人无法独立解决的情况下,应主动与同事开展沟通,此举不仅能迅速寻得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有利于提升同事的能力,并促使自身借此机会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随着科技进步,印刷设备正朝着自动化、规模化、高速化与复杂化趋势迈进,以适应现代企业高端设备的需求。顺应这一潮流,信息化管理作为印刷企业的必然选择,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载体,借助计算机、通信设备、网络技术和相关设备,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创新重构,促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因此,作为现代印刷设备的管理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掌握和应用各类办公软件及现代化工具的能力,以推动设备管理模式的即时更新与发展。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演进、步入数字纪元及人体工程学的推进,印刷设备的迭代升级日益加速。因此,设备管理者应当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顺应设备发展的潮流,适时填补自身知识与技能的空白,拓宽专业视野。
1)承担客户印刷资料的电子/纸质文档的搜集、整理、分类与优化工作。
2)确保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将准确无误的印刷品文件提交技术质量部门进行严格的审验。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即时提供,务必确保最迟在生产日期(依据调度日期确定)前半个月内完成审核程序。
3)唯有在技术质量部审核并签署认可的文件确认无误后,方可委托印刷厂进行印刷作业。
4)在印刷过程中,对于非纸箱的印刷品,应确保以5%的超额比例进行印刷;而对于纸箱,其印刷量应以2%的超额为标准。
5)承担印刷文件的跟踪与督促工作,确保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
6)需促使送货单位出具送货凭证,并积极将印刷品送至技术质量部接受检验。若未能履行此程序,仓库将拒绝接收,并视该批印刷品未经过检验处理。
7)销售部将根据需求适时提供相关的印刷资料。
8)销售部门全面掌管非生产性印刷品,如广宣品的管理工作,其职责涵盖如下环节:与设计机构建立联络,为其搜集所需素材,根据规定提供设计稿件,组织各部门进行审核会签,进行项目进度监控并催促交付,以及确保样品按时送检入库,保持信息畅通。
1)统筹并管理生产所需的印刷零配件的供应事务。
2)统筹管理除广告宣传材料以外的非生产性印刷制品的组织工作。
3)在印刷实施前,必须获取并经技术质量部书面确认的印刷详情,同时确保其经过签字审核程序。
4)技术质量部接收由公司自行采购并送达的印刷品,经严格检验确认符合标准后,方可办理入库程序。
5)监控印刷制品的制作进程,确保其无缝衔接,不阻碍整体生产进度及各部门协同工作。
1)承担印刷品在交付印刷前的严谨审阅职责,确保无误后,签署并返回给相应的申请部门。
2)承担印刷品物料入库前的严格检验与审核职责,对物料质量确认无误后签署验收合格意见。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印刷品,应及时通报相关部并予以拒收。涉及重大质量问题需即时上报公司高级管理层。
3)致力于为相关部门在印刷品制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和协作服务。
4)承担向相关部门提交经签署确认的印刷详细资料的职责。
5)编写用于指导印刷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书面手册
1)所有入库印刷品必须事先获得技术质量部的书面批准;任何未经检验并达到合格标准的印刷品,严禁入库。
2)确保印刷品的高效管理和有序分配,杜绝因库存短缺对生产造成任何延误
3)对废旧、已过期或失去效用的印刷资料,实施妥善隔离,并及时向公司申请处置。
1)生产部门严格遵循技术部门关于印刷制品的明确规定。
2)在生产过程中,对于非纸箱印刷品,其损耗率上限为3%,而对于纸箱包装的印刷品,其损耗率限定为1%。任何野蛮操作导致的印刷品超出标准用量的行为被严格禁止。
序号 |
部门 |
考核事项 |
处罚金额[元/次(项)] |
考核对象 |
1 |
销售部印刷前未提交文件进行审核 |
20~50 |
业务员及部门 |
|
2 |
因状态不符,造成公司损失的 |
20~50 |
业务员及部门 |
|
3 |
未及时催收,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的 |
20~50 |
业务员及部门 |
|
4 |
未按5%超量印刷,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的 |
20~50 |
业务员及部门 |
|
5 |
因状态不符或其他原因造成生产返工 |
50~200 |
业务员及部门 |
|
6 |
印刷品未送检或未办入库手续 |
20~50 |
业务员及部门 |
|
7 |
承接侵权商标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
100~200 |
业务员及部门 |
|
8 |
采购部印前未得到书面印刷信息致印刷错误 |
50~100 |
采购员及部门 |
|
9 |
印刷品未送检或未办入库手续 |
20~50 |
采购员及部门 |
|
10 |
内部采购印刷品,未送检未入库 |
20~50 |
采购员及部门 |
|
11 |
印刷品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及拖后腿 |
20~50 |
采购员及部门 |
|
12 |
因采购部原因生成生产返工的 |
50~200 |
采购员及部门 |
|
13 |
技质部未按规定严格审核的 |
20~50 |
责任人及部门 |
|
14 |
审核印刷文件有误造成损失的 |
50~100 |
责任人及部门 |
|
15 |
未检验即签字认可 |
20~50 |
责任人及部门 |
|
16 |
检验有误影响生产进度的 |
20~50 |
责任人及部门 |
|
17 |
未提供正确的指导文件致生产返工的 |
50~100 |
责任人及部门 |
|
18 |
拒绝给需求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
20~50 |
责任人及部门 |
|
19 |
因技质部原因造成生产返工的 |
50~200 |
责任人及部门 |
|
20 |
仓储部入库单上无技术质量部签字 |
20~50 |
库管员及部门 |
|
21 |
分发不合理,致生产延误 |
20~50 |
库管员及部门 |
|
22 |
分发错误,致生产延误 |
20~50 |
库管员及部门 |
|
23 |
因库房原因造成生产返工的 |
50~200 |
库管员及部门 |
|
24 |
生产部不符合技质部印刷品指导文件 |
50~100 |
责任人及部门 |
|
25 |
生产用印刷品超过3% |
20~50 |
责任人及部门 |
|
|
致生产延误 |
|
|
|
26 |
因错误操作致生产返工的 |
50~200 |
责任人及部门 |
|
序号 |
返工、经济损失(元) |
赔偿比例(%) |
赔偿金额(元) |
1 |
1000以下 |
30 |
100~300 |
2 |
1000~5000 |
30 |
300~1500 |
3 |
5000~8000 |
30 |
1500~2400 |
4 |
8000~12000 |
30 |
2400~3600 |
5 |
12000以上 |
30 |
3600以上 |
|
|
|
|
1)考核金额的确定
考核金额=处罚金额+赔偿损失。
2)考核的实施
企管部依据调查结果,将对责任人的处罚决定形成考核通报,此通报经常务副总审批通过后,将予以公示并执行。相应的考核金额将直接提交财务部,从其工资或提成中予以扣除。
对于因返工导致的生产单位或公司的经济损失,相关责任人需承担赔偿责任。在接到受害方或生产单位的索赔请求后,企管部需依据调查结果出具考核通报,此通报经常务副总审批后予以公布并执行。赔偿金额将直接提交财务部,从责任人薪酬或提成中扣除,并由财务部门将相应的赔偿款项纳入公司账目,或转拨至生产部门的账户中。
本项目印刷品包括一下种类:
精装楼书、品质手册、生活手册、风水手册、写字楼户型单页、写字楼四折页、SOHO户型单页、SOHO四折页、SOHODM折页、手提袋、名片、商铺精装楼书、商铺户型册、档案袋、手册、信封、台历、纸抽、纸杯、笔记本。
工艺流程:书籍转化为实体形态的印刷艺术,主要依赖于平版印刷技术。平版印刷的特点是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印刷过程中,首先通过供水装置为空白印版提供水分,随后供墨装置施加油墨。凭借水墨不相溶的物理特性,油墨仅附着于图文区域,借助印刷压力,油墨经橡皮布传递至承印介质,从而实现印刷。书籍的视觉呈现、触感体验和品质保障,皆源于纸张的选择、印前制版的精确性、印刷阶段的严谨操作、以及印后处理和装订成型的技术整合。
1)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各类印刷用纸琳琅满目,包括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以及轻涂纸等。
新闻纸,又称白报纸,以其卓越的吸墨特性而著称,是报刊制作的首选材料。此外,它也可用于印刷品质要求不高的期刊及一般读物,特别适用于高速轮转机的印刷作业。
凸版纸以其均匀的吸墨性、出色的抗水性能及平滑无毛的特性而著称,常作为书籍、期刊印刷的首选用纸,专为凸版印刷设备设计和应用。
胶版纸以其特性包括较小的伸缩性、均匀的油墨吸收性能以及出色的抗水性著称。主要用于高品质印刷,如高级书籍的印刷,特别是书脊和封面,以及各类宣传画的制作,主要依赖于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的卓越技术。
铜版纸作为一种涂布纸,以其显著的高光泽度和平滑特性而著称,常应用于制作各类高品质印刷制品,例如画册和商标等。
轻涂纸是一种涂布量相对较少的专用纸张,主要应用于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印刷制品的制作,特别适用于高速轮转机的印刷作业。
当前,我国的书籍制作普遍采用胶版印刷技术,内页用纸主要倾向于选择胶版纸或轻涂纸,而对于封面材质,通常会选择优质的铜版纸。
2)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a.制作过程:借助激光排版设备,采用分色与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图纸转化为分色印刷胶片。胶片类型包括阳图胶片和阴图胶片。阳图胶片的特点是图形和文字区域不透明,空白区域允许光线透过;而阴图胶片则反之,图形和文字部分能透光,空白部分不透明。
b.工艺流程:装版,亦称作'拼版'或 '组合版面'。鉴于大部分出版物呈现16开规格,然而印刷过程通常在对开纸的双面机上进行,这就要求将多个16开的版面胶片整合到一个对开胶片模板上。随后,使用对开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按照特定的折叠顺序将对开纸折叠成标准的16开尺寸。拼版技术包括手工操作与电脑自动化,其布局需依据折页顺序、书籍的配页逻辑以及后续的裁剪需求进行精确安排。
c.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d.样品制作:将晒干完成的PS印版安装于打样机,进行试印,旨在评估各制版工序的品质,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样品也可作为供客户校对的参考;并且,它为正式印刷提供了墨色标准、规格参数以及相关参考数据。
3)书籍的正式印刷
完成校稿并由客户签字确认的样品,可进入正式的批量印刷流程。在批量印刷过程中,为了保证书籍色彩的一致性,须着重考虑印刷色序的设定。书籍的色彩实际上是通过黄、品红、青、黑四种油墨的叠加呈现,这种叠加的色彩序列称为色序。通常,彩色印刷品采用四色印刷机,一次印刷四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立即检验色彩效果和套印精度,并及时进行调整。然而,四色印刷机的色序安排相对复杂,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优先采用色泽透明的油墨进行印刷,以防止其遮盖先前的色彩层次。
b.采用先次后主的印刷策略,即主体色调优先呈现,辅以适宜的对比色。对于风景图像,若以冷调为主,可选择在后期添加青色元素;而对于人物画面,暖色调占主导,后期则宜选用品红色增添层次感。
c.遵循先高黏度油墨后低黏度的印刷顺序,以防止油墨反向印迹。在设定好色彩序列后,印刷过程中务必密切关注水墨平衡。频繁抽取样品检查套色精确性、墨色均匀度、图像清晰度以及空白区域的洁净度等印刷品质指标。坚守勤于检验样品、关注版面湿度变化以及时常搅动墨斗内的油墨的三勤操作原则,确保水墨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从而保障印刷全程的质量稳定性。
4)书籍的印后加工
完成印刷后,书籍封面通常会进行上光、覆膜、烫金或其他装帧美化工艺。
a.上光
上光工艺涉及在印刷制品表面施加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过流平处理、干燥程序及压光步骤后,会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均匀的光亮涂层。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印品表面的光泽度,还能够让原有的图文光泽得以透射,彰显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b.覆膜
覆膜是一项通过在印刷品表面涂抹粘合剂并覆盖塑料薄膜,经过加热加压使两者紧密结合的工艺过程,实现了纸与塑的无缝融合。经过覆膜处理,印刷品表面呈现出更为平滑且光泽度提升,增强了耐水性和耐磨性,成为书籍印刷领域普遍采用的后期增值手段。其工艺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施涂粘合剂→烘干处理→设定工艺参数→试运行检验→样本抽查→正式覆膜操作→成品卷取或定型分切。
c.烫印
特种印刷工艺——烫印,其独特之处在于无需传统油墨。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和温度,利用烫印机的模板,能在短时间内将金属箔或颜料箔精准地按照模板上的图文转移至印刷品表面,实现图文转印。烫印方案的定制通常依据封面设计师的创意,结合书刊的价值定位、出版者的特定需求以及内容特性来制定。在书籍封面上,常见的操作包括烫制书名和出版标识,对于更高雅的作品,可能会增加精致的花纹图案,或者采用多色烫印技术,巧妙地融合在封壳表面,增添视觉效果。
5)书籍的装订成型
作为书籍生产流程的终结环节,装订艺术采用多种技法呈现,主要包括骑马钉、胶装(如铣背胶装)和精装等。铣背胶装工艺尤为常见,其步骤包含如下:首先,对整齐排列的书页进行精确切割,随后施加压力使其书脊平整,形成单页。接着,对处理过的书帖进行打毛处理,均匀涂抹胶黏剂,并确保胶液填充书背预留的槽沟,以增强粘合强度。接着,书背表面会覆盖纱布和卡纸,完成无线胶装书芯的构建。书芯完成后,通过热熔胶技术将其与封面牢固地结合,形成整体书籍形态。最后,使用裁切工具修剪除订口外的边缘,精制成符合规格的16开版本,供读者购买和阅读。
印制流程中的艺术设计,本质上是对印刷工艺的延伸理解。要求全面掌握印刷工艺特性,顺应其运作规则,涵盖印前设计、印刷过程以及后续加工的各个环节,方能确保优质印制品的诞生。
包装的精致度往往源于精湛的包装印刷技术。作为提升产品价值、强化市场竞争力及拓展业务的关键手法,包装印刷不可或缺。设计师应具备相应的印刷工艺理解,以便创作出兼具实用与美学的包装设计作品。
1)印刷工艺流程
在产品包装完成成型工艺前,会经历一系列严谨的印刷工序。
在确保印刷品质与提升生产效益的过程中,务必在印刷作业前仔细审阅设计稿,确认是否存在冗余内容,文字和线条是否完整无缺。同时核查套版线、色标以及各类印刷和裁剪指示线是否完备。这样的严谨检查是保障生产效率的关键,也是印刷任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鉴于纸品包装材料在日常应用中的广泛性,本文将以纸品包装工艺为例,详细讲解各类材料特有的印刷技术特性。
2)纸品包装印刷工艺
a.印刷方法
各类纸包装印刷技术繁多,其操作流程与呈现出的效果各异。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传统工艺:
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的工艺特性表现为印版上图文部位呈现出高于非图文区域的结构,使得墨辊的油墨得以精确地局限于图文区域,进而实现印刷品的高质量印刷效果。
◇平版印刷
印版的图文区域需与非图文区域保持平整度一致。图文部分覆盖一层富含油脂的油膜,而非图文部分则适度吸附水分。在施加油墨过程中,图文部分因其油脂特性排斥水分,反而吸引油墨,而非图文部分由于已含水分,表现出良好的抗墨效果。
此印刷品的特点表现为中心区域的线条或网点墨色浓郁,但边缘呈现出不甚规整的外观,且在色调再现和色彩鲜明度方面存在不足。
鉴于其操作简便及成本效益显著,平版印刷技术在当前的印刷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被广泛应用。
◇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技术通过刮板施压作用,促使油墨从承载图文的网孔渗透到承印介质上,而那些非图文区域的丝网网孔则得以封闭,防止油墨渗漏,由此实现印刷成品的制作过程。
该印刷工艺呈现出丰富的质感与强烈的立体效果,对承印材料的选择性宽泛,因此在各类包装材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提示:丝网印刷还可以进行大面积印刷,印刷产品最大幅度可达3米米,甚至更大
b.印刷工艺
以下是纸品包装印刷中常见的几种工艺流程详解:
◇烫金工艺
烫金(或烫银)工艺的实施步骤是:首先,制作所需的凸型图案版,随后对版进行加热。接着,将相应颜色的铝箔纸覆盖在待印物品上,并施加压力,使得铝箔牢固地粘附于印刷表面上。
烫金纸材质种类繁多,包括金色、银色、镭射金、镭射银、黑色、红色及绿色等多种选择。
烫金工艺原理及特点:
烫金工艺是利用热压转移的原理,将电化铝中的铝层转印到承印物表面以形成特殊的金属效果,因烫金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电化铝箔,因此烫金也叫电化铝烫印。电化铝箔通常由多层材料构成,基材常为PE,其次是分离涂层、颜色涂层、金属涂层(镀铝)和胶水涂层。
烫金工艺的基本流程是:当电化铝在承受压力状态下,即与烫印版和承印物紧密接触时,其上的热熔性有机硅树脂层与胶黏剂在加热作用下熔化。此时,有机硅树脂的粘性减弱,而特种热敏胶黏剂的粘性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铝层与基膜分离,并将自身的印记转移到承印物上。随着压力的解除,胶黏剂迅速冷却并固化,使得铝层牢固地附着于承印物表面,从而完成了烫印的完整步骤。
烫金技术主要具备双重功效:首先,作为表面装潢手段,能够提升产品的美学价值和商业附加值。当与压凹凸工艺等协同运用时,能更显著增强产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装饰感。其次,烫金技术还赋予产品卓越的防伪特性,例如通过全息定位烫印技术来强化商标标识的辨识度和安全性。
烫金工艺处理后的图案展现出高清晰度与美学效果,色泽鲜明,具有卓越的耐磨性和耐候性。在烟草标签的制作中,烫金技术的应用占比已超过85%。在平面设计层面,烫金犹如锦上添花,能有效强化设计主题,特别适用于商标和注册名称的装点提升。
烫金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烫金工艺伴随着烫金材料与加工技术的提升及新型设备的引入,实现了显著的发展。其中,高速烫金、立体烫金、全息定位烫金以及烫金后叠加印刷等创新技术在烟草包装制造业中日益普及。
复合工艺:立体烫金技术融合了烫金与凹凸压印技术,其核心在于运用腐蚀或雕刻手段,制作出阳模凸版和阴模凹版,以实现烫金与凹凸压印的一次性同步完成。此工艺优势在于同步处理烫金与压痕,减少了工序环节,降低了套准误差导致的报废率,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因其产生的浮雕立体图案特性,立体烫金作品禁止后续印刷,因此工艺设计需采取预印后烫的技术路径。鉴于其对精度和品质的严苛要求,冷烫印技术并不适宜用于此类产品的生产。立体烫金设备的选择常见于平压平和圆压圆两种形式,然而圆压平模式并不适用于立体烫金工艺的实施。
平压平立体烫印设备以博斯特设备为代表,其正向高速、高精度、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是立体烫金的主要机种。博斯特烫金机已达到7500张/时的烫金速度,精度可保持在以内,是目前最先进的烫金机之一。
圆压圆烫金工艺常应用于连续纸卷的连线生产过程中,凭借其线性接触方式,成功地规避了平压平烫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气泡问题。该方法具有显著的速度优势和高质量特性。然而,鉴于其烫金版与底模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