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接入网络投标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随着笔记本电脑与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校园内师生员工对于无线网络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期待能够无缝地进行各类活动,包括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检索学术文献,参与在线课程,接收即时信息,提交作业,以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交流。此外,他们还期望无线网络能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支持多元化业务的接入服务。
为了满足移动应用需求的急剧攀升,本项目旨在实现对学校东、西、北三区分区的全面无线网络部署与信号强化,涵盖教学区域、办公场所、学生宿舍、体育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以及主要道路交通干线。
无线网络带宽应支持包含但不止于如下应用:
1、在线课堂
2、视频会议
3、即时语音通讯
4、高清视频
5、实时导航
6、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与监控
7、视频监控
该方案需具备优异的可扩展性、严格遵循标准化规范,并注重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布线实施过程中,务必兼顾线缆与天线的美观设计。
本无线系统采用控制器主导的管理体系,涵盖了虚拟控制器的应用。
保障严格:具备无线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护系统(IPS)的支持,实施用户数据加密,有效抵御各种针对无线网络和终端的无线威胁。同时,它能智能识别并自动应对非法无线设备,实现自动检测、分类和管理功能。
该无线网络系统具有卓越的兼容性及高可用性,能够兼容并支持广泛的主流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
设备支持冗余功能的无线控制器或无线交换机,并配备相应的完整且充足的许可证,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实现二三层无缝漫游
★支持频谱检测分析
支持NativeIPv6
高效的运营监控能力:支持用户行为的便捷查询,以及故障的迅速识别与问题诊断
投标方需提交针对本项目的详细实施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所选设备配置。您的方案应具备超越既定标准的可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您方案的独特性与优势。
本投标方案详细涵盖以下组成部分: - 无线控制器(包括虚拟控制器) - 连接终端设备的接入AP - POE交换机,负责供电与数据传输 - AP与POE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电缆 - 楼层内部的网络互联设施 - 汇聚交换机,连接楼内各区域网络至主干 - AC(接入控制器)与校园主网络间的互连模块 - 用于光通信的光纤跳线(如图所示)
投标方案的内容(除特别标注处外)
实施全面的无线信号覆盖工程,涵盖学校东区、西区、北区的办公楼、教学楼、食堂、礼堂以及所有室外公共区域和主要道路,确保信噪比不低于-60分贝,以实现通信环境的优质与稳定。
在本次网络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针对特定需求及实地考察的实际情况,我们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系统构建应具备前瞻性的设计原则。在无线网络竣工后的五年内,预期业务量的增长不应引发核心网络架构及关键设备的大幅度调整。同时,应兼顾实际应用水平,防止过度的技术前瞻性导致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网络构建采用开放架构,便于扩展,有利于独立子系统的灵活整合与调整。选用了兼容国际或行业标准的通信协议,硬件环境、通信环境及软件环境各自独立,形成独立运行的平台,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同时确保了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所有无线局域网设备需支持从交换机直供电,无需为接入点(AP)额外配置电源插座,实现了电力供应的便捷性。
无线局域网系统满足国际和国内的无线标准,WLAN最大程度的兼容符合Wi-Fi标准的各种无线终端设备,如Intel讯驰系统、国内和台湾、香港生产的通过Wi-Fi认证的无线局域网络终端设备对今天在市面上知名的品牌均可以兼容。
根据中国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在办公室内部署无线网络信号辐射不得超过100mw,以避免2.4GHz和5GHz对人体的影响。同样的原因,在通常情况下,终端使用5mw左右的发射功率,以避免大功率长期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无线接入点即AP随着终端和AP之间的信号的强弱,AP和终端会自动协商根据信号的衰减程度,自动降低传输速率和增大传输功率。本次无线系统在办公室内部署的型号统一都根据国家规定最大为100mw,功率智能调节。
由于无线信号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外部信号影响,无线局域网所依赖的2.4GHz和5GHz频段属于无许可频谱,无需注册即可接入。然而,这可能导致以下设备引发干扰:
微波炉
·无线视频摄像头
·其他大楼的无线系统
·2.4GHz的无绳电话等
为了确保实时性能,AP须由后台控制器持续监控射频状态。控制器能动态调节AP的功率输出,例如在单个AP发生故障后,其他AP会自动调整以补偿功率。同时,当信号干扰出现时,控制器能精准定位干扰源,详细评估其强度,并以地图形式直观展示在网络管理界面中。
物理安全防护:有线网络的优势体现于其内置的物理限制。通过建筑物内部的固定连接,企业能够利用加密技术和身份验证机制确保仅授权用户能接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相比之下,无线网络的无边界特性则构成挑战,无线信号易穿透物理障碍,可能导致企业无线局域网(WLAN)范围超出预期,如扩展至停车场或邻近结构。为了有效应对,必须实施严谨的射频设计策略,严格管控发射功率,并依赖高级定位技术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确定性是有线网络的核心特征,体现在第二层(以太网)与第三层(IP)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运作机制上,其逻辑清晰且易于预见。然而,无线网络的用户体验却显著受到无线信号的传输动态及周围建筑物特性的影响,这些因素时常变化,直接关乎连接速率的稳定性和错误发生的概率。
通常情况下,当人员众多,超过单个接入点(AP)的承载能力,导致带宽受限,影响工作效率。为确保带宽稳定,若AP设置有流量控制,新加入的人员可能会遭遇无线上网服务受限的问题。得益于后台控制器的自动负载均衡功能,它可以根据终端流量实时调整,例如,当某AP使用率达80%时,系统会自动引导用户切换至邻近闲置的AP。我们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员分布及聚集的可能性,能够智能应对负载的动态变化,确保网络服务的顺畅运行。
802.11b无线局域网标准采用三个互不重叠的频道,即1、6和11,其自动漫游功能依赖于对频道的有效管理。无线系统的后台集中控制设计允许在AP部署完成后,通过实时射频监控机制,智能地自动分配频道,并将这一过程直观地以地图形式展示在网络管理系统界面上。
当无线接入点(AP)位于不同的子网时,其在进行漫游过程中涉及三层漫游的管理。控制器能够确保用户在后台维持由DHCP分配的IP地址租赁,以及会话认证密钥等相关信息,从而实现无缝的自动三层无线漫游服务。
无线网络支持丰富的安全保障特性,集成的认证机制确保每个数据包的加密传输。通过实时监控射频信号,能够识别并定位潜在的恶意接入点(Malicious AP)。这些恶意AP是由未经授权的个人私自搭建,意图诱骗无线设备连接,窃取敏感信息。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安全无线认证协议的实施协同扫描机制,有效解决了无线设备与接入点之间的互信问题。在当前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体系中,诸如微软在内的企业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提供的标准支持广泛的防护功能以及扩展的端口安全管理能力。
借助射频实时监测功能,终端位置由射频指纹扫描精确定位,移动终端位置变动时,可实现约3-5米的精准定位。此外,它与门禁系统集成,能对临时访客进行RFID定位。当人员佩戴带有RFID标识的腰扣终端时,其位置信息会实时同步至网络管理界面的建筑平面图中,从而便利无线终端的监控与管理。
网络管理界面采用全图形化设计,支持导入建筑平面图并进行精确调整,允许输入障碍物等相关细节。所有无线操作均可在该界面实现,无需在AP上进行任何繁琐的配置步骤。
为了确保在WLAN网络上流畅进行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传输,实现WLAN的成功至关重要,这要求全面考虑各种相关因素。
WLAN网络的固有原理限制了其无法如GSM或3G系统般建立稳定支持语音与多媒体传输的链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以确保其实现。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概述如下:
在着手部署多媒体网络之际,务必进行详尽的设计与规划,以确保WLAN网络的承载能力和覆盖范围能够满足多媒体传输的需求。
需确保构建完备的品质服务(QoS)体系,以确保多媒体数据的优先级传输得以实现。
为了适应多媒体的特性,无线控制层面需实施精细的无线特性管理,包括功率协商、多媒体准入控制功能以及多媒体数据包的转发策略等环节。
探讨适用于WiFi多媒体终端的节能策略,特别强调基于WLAN机制的优化措施,以确保设备的持续可用性。
无线多媒体系统的安全如何保证;
无线多媒体系统的快速漫游机制以保证多媒体系统切换对多媒体的影响;天线的选取和AP的部署方法。
在进行WLAN系统设计之前,必须明白多媒体WLAN系统对于无线信号覆盖、SNR、流量、时延的要求,首先对于WLAN网络的信号覆盖,需要注意已下方面:信道规划
在评估初期,首要关注的是容量需求。针对2.4G系统,我们明确其可利用且互不重叠的频段仅有三个,它们具体为1、6和11号信道,如图所示。
针对仅采用2.4G频点的部署策略,我们推荐的信道规划方案如图所示,要求相邻蜂窝之间的重叠覆盖不应低于20%。
Minimum 20% Overlap
5G频段的广阔资源:拥有超过二十个可利用的频谱点,其规划策略可借鉴2.4G蜂窝网络的布局原则,但必须纳入三维空间覆盖的考量,如图所示。
在中国只有5个不重叠信道可用,分别是Channe1149、153、157、161、165,但对于大多无线设备厂商来说,在5.8G的信道上只支持前4个信道。
因此,应当合理配置信道,极力减小同信道之间的冲突概率,以实现优化利用。
干扰考虑
在实际应用环境中,2.4GHz频段遭受的干扰尤为显著,源于诸如蓝牙设备、微波炉及无绳电话等设施,它们皆运作于同一频谱。这些系统的并发活动往往导致多媒体系统的2.4GHz运用性能波动不稳。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无线设备,特别是那些仅支持802.11b标准的低速WLAN装置,对整个WLAN系统的效能影响显著,据统计,这些低速终端的存在可能导致系统处理能力降低超过50%以上。
通过增加6、9、12个速率级别,系统的吞吐量从最初的7.4Mbps下降至3.2Mbps。
鉴于11a频点的干扰源相对稀少,且民用设备不多,WLAN11a带来的干扰亦较小,因此,在此情形下,选择11a频点为多媒体系统提供服务显得尤为明智。
为了确保在维持数据服务的同时,不对多媒体服务造成干扰,建议选用具备双频功能的AP,支持802.11b/g和802.11a标准,以实现高效并保证服务质量的数据与多媒体服务并发提供。
2.1信号强度要求
室内环境
为了构建一个可靠的多媒体无线系统,对无线蜂窝间的信号强度与信噪比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室内环境中,要求无线信号在蜂窝网络边缘的强度需保持在至少-67dBm到-70dBm的范围内,同时,不同信道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应大于19dBm,以确保信号的清晰分离,信号重叠区域限制在20%以下。
室外环境
室内无线信号需满足以下标准:在无线蜂窝网络边缘处,信号强度不得低于-78dBm且不得低于-75dBm;相邻信道间的信号强度差应确保至少为19dBm以上。此外,无线信号重叠区域控制在20%以内,以确保无线多媒体通信的顺畅运行。
2.2信躁比要求
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整洁度较高,确保噪音水平维持在低于-95分贝兆赫姆(dBm)以下。对于多媒体业务的信号与噪声比(信躁比),我们设定的最低标准为20分贝兆赫姆(dBm)。
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噪音水平通常维持在约-90分贝毫瓦(dBm)以下。对于多媒体业务,信号与噪声比(SNR)的要求应当不低于15分贝毫瓦(dBm)以确保通信质量。
传输时延
依据3GPP对多媒体品质的明确规定,多媒体的双向通信回程延迟须控制在300毫秒以内,这意味着单向传输的延迟上限不应超过150毫秒。
多媒体质量评估
按照3GPP对多媒体服务质量的规定,优质的多媒体网络应确保其MOS值不低于4.0标准。
容量支持
在实施了周密的规划并成功部署了无线网络系统后,配备了一个具备双频功能(兼容802.11g和802.11a标准)的接入点,确保其能够承载至少20路实时多媒体数据流的高效传输。
定位支持
为了实现无线网络的精准定位,我们建议室内接入点(AP)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7至20米范围内,单个AP的有效覆盖半径保持在8至10米之间,确保信号覆盖的均匀与稳定。
为了在无线网络系统中同时支持多媒体与数据服务,确保服务质量(QoS),必须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WMM(Wi-Fi Multimedia)机制。此外,系统需具备WMM PowerSave功能,以确保多媒体通信的稳定和高效进行,从而保障高质量的数据传输体验。
在一个开放的无线网络中,考虑到无线设备及终端会采用不同厂商的产品,所以必须支持WiFi设备间的互相兼容性,为了保证不同厂商间的无线设备都可以良好的兼容,需要无线AP及客户端都通过WiFi国际组织的认证。具体认证产品和信息,可参考www.wi-fi.org网站。
电池续航能力对于移动终端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无线多媒体网络的实用性。若终端的待机与通话持续时间过短,将对无线网络的可用性构成严重制约。因此,在本次无线网络设计中,我们特别强调终端的节能性能优化。
电池续航能力对于移动终端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无线多媒体网络的实用性。若终端的待机与通话持续时间过短,将对无线网络的可用性构成严重制约。因此,在本次无线网络设计中,我们特别强调终端的节能性能优化。
在无线网络传输多媒体业务的过程中,安全性至关重要,它涵盖了用户的身份验证与多媒体流的加密。本设计方案不仅注重无线数据传输的防护,更强调构建有效的机制来确保无线多媒体服务的安全性。
无线多媒体系统中的多媒体漫游机制对通话质量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切换过程中。若漫游延迟过长,轻微的情况可能导致通话质量下降,而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中断多媒体通信。因此,构建高效的WLAN快速漫游机制对于多媒体网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本次设计规划中,将引入适当的机制(例如CCKM),以确保在漫游状态下无线多媒体传输的顺利进行。
对于无线WLAN设备及相关的多媒体业务支持设备,多媒体WLAN系统倾向于严谨的选择标准。只有经过精心策划的无线WLAN网络,才能确保无缝提供卓越的多媒体服务。
AP的选择
首先对于AP和客户端的选择,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我们推荐采用双频的AP去部署无线网络以提供数据和多媒体集成的业务。
天线的选择和分析
让我们首先审视无线终端天线的分布图及其极化状态展示
移动电话的天线信号
请问您的天线位于何处?
在对无线终端天线的深入研究中,我们发现其顶部对无线信号会产生约5分贝的衰减效应。
考虑到头部可能对定向或Patch天线造成的信号遮挡问题,其覆盖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推荐选用全向天线,并采取吊顶安装的方式,以提升信号覆盖范围和效果。
在AP天线选择上,我们极力推荐采用分级技术,这一方案旨在提升多媒体的传输稳定性和减少时延。参照下图所示的效果,可以直观地认识到分级天线所带来的显著优势,即在应用后网络的时延显著降低。
为了满足多媒体应用的需求,无线信号强度和信噪比需达到更高的标准,如图所示。
DataRate(Mbps) |
Data Cell |
VoWLAN Cell |
||
MinimumCell EdgeSignalStrength |
MinimumSNR |
MinimumCell EdgeSignalStrength |
MinimumSNR |
|
54 |
-71 |
25 |
-56 |
40 |
36 |
-73 |
18 |
-58 |
33 |
24 |
-77 |
12 |
-62 |
27 |
12 or 11 |
-82 |
10 |
-67 |
25 |
6or 5.5 |
-89 |
8 |
-74 |
23 |
2 |
-91 |
6 |
-76 |
21 |
1 |
-94 |
4 |
-79 |
19 |
因此,针对多媒体应用的WLAN系统,对无线信号的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这包括对无线多媒体终端信噪比SNR的提升。鉴于此,高增益天线并不理想用于这类系统部署,因为过高的增益虽能扩大覆盖范围,但可能导致无线AP与终端设备间的功率不平衡,进而制约无线多媒体服务的容量供给。
概括而言,以下是关于无线部署的建议:
我们计划采用4*4AP1852I和AP1852E型号的产品,以构建支持数据与多媒体集成的高效业务网络体系。
采用低增益天线,以满足多媒体容量的要求
信号传输可通过顶部安装或壁挂安装的方式,以降低复杂环境对信号强度的影响。
提升WLAN网络中无线多媒体应用的用户体验,通过专业化的无线多媒体终端实现优化操作。
技术要点:1.AP工作在AP模式,不需要做任何的配置:2.AP接入网络后拿到IP地址为该口所在接入交换机VLAN的DHCP服务器或交换机分配的IP:3.无线客户端连接SSID后所交得的IP为无线控剖器上联交换机上的ACCESSVLAN内的地址(无线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配置Tnk模式)4.AP上的无线客户端互访问是通过LWAPP协议均在无线控器上完成。
经过现场考察并参照设计方案,现梳理出地大校区无线网络中POE交换机与核心设备互联的若干情况。
情景一:若当前众多楼宇的无线AP数量少于24个,仅需配置一台具备24个端口的POE交换机。在这种情况下,单台POE交换机通过2万兆模块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具体示例如下图所示:
场景二:若楼栋内的无线AP数量低于98个,则建议配置2台POE交换机。在核心设备间,POE交换机通过2万兆接口进行连接,而各交换机之间的通信则选用万兆模块。具体示例如下图所示:
场景二:两台POE交换机(位于楼栋内)通过万兆级联连接至核心网络
场景三:若楼栋内无线AP的数量超过100个,建议配置3台POE交换机。此时,POE交换机与核心网络通过万兆接口实现互联,而各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则选用万兆级联方案,具体结构如图所示。
场景三:三栋楼各配置一台POE交换机,通过万兆级联接入核心网络
西校区的无线网络配置采用全万兆级联技术,各楼宇间的交换机通过万兆接口与核心设备相连,同时,楼栋间交换机之间的通信亦依赖于万兆模块的连接。
在北区,我们计划部署总计31台室外AP,其汇集点以及所需的交换机数量详细列于以下表格中:
室外场景 |
点位数量 |
汇聚位置 |
机柜数量 |
24口POE交换机 |
备注 |
|
单独立杆 |
贴11墙 |
|||||
北区篮球场 |
|
4 |
体育馆内 |
0 |
0 |
利旧 |
北区排球场 |
2 |
|
综合楼209室 |
1 |
0 |
机柜新增,交换机利旧 |
北区健身区 |
2 |
|
综合楼209室 |
0 |
0 |
利旧 |
北区隧道口休闲区 |
|
3 |
北区食堂一楼充值房 |
1 |
0 |
新增机柜,交换机利旧 |
北区北大门广场 |
4 |
3 |
学生公寓17栋 |
1 |
1 |
新增 |
北区传媒大楼前 |
|
1 |
北区传媒大 |
0 |
0 |
利旧 |
空地 |
|
|
楼最东边配电室 |
|
|
|
地大隧道 |
|
3 |
北区食堂一楼充值房 |
0 |
0 |
利旧 |
北区综合楼东西楼之间空地 |
|
2 |
综合楼209室 |
0 |
0 |
利旧 |
北区学生宿舍13栋前空地 |
|
1 |
北区学生宿舍13栋 |
1 |
1 |
利旧 |
北区致远路 |
2 |
|
北区学生宿舍16栋 |
1 |
1 |
新增 |
北区宁静路 |
2 |
|
北区学生宿舍18栋 |
1 |
1 |
新增 |
北四路 |
|
2 |
体育馆内 |
0 |
0 |
利旧 |
合计 |
12 1964 |
北校区布线系统图(详见设计图纸)
北校区无线AP分布主要区域
计划对北区经济管理学院1至4层楼、北区北一楼1至2层、北区北二楼1至2层、北区北三楼1至2层、公管小院、北二楼副楼、学工部、传媒大楼、综合楼、体育场以及主要干道实施全面的无线网络部署和信号强化。此举旨在满足全体师生员工对校园无线网络的全天候无缝连接需求,提供支持多业务的全方位无线网络接入服务。
部分楼层AP布局图如下:
部分楼层AP路由图如下:
楼栋内交换机采用万兆模块互联
西校区的无线网络配置采用全万兆级联技术,各楼宇间的交换机通过万兆接口与核心设备相连,同时,楼栋间交换机之间的通信亦依赖于万兆模块的连接。
西区室外无线部署请见设计图纸。
室外AP在西区的配置详情如下:总计部署了46台。
室外场景 |
点位数量 |
汇聚位置 |
机柜数量 |
备注 |
|
单独立杆 |
贴墙 |
||||
西区教二楼南门与体育馆北面 |
|
6 |
西区教二楼(二楼半小房间)/体育馆一楼总控室 |
2 |
西区教二楼和体育馆各新增一个机柜和24口POE交换机 |
西区学生宿舍51栋南面篮球场 |
2 |
|
西区学生宿舍51栋 |
1 |
学生宿舍51栋 |
西区54/57女生宿舍北面网球场 |
2 |
|
西区学生宿舍51栋 |
0 |
使用学生宿舍51栋 |
体育馆东面道路 |
|
1 |
西区体育馆一楼总控室 |
0 |
使用体育馆新增机柜和新增交换机 |
西区体育馆西面道路 |
|
2 |
西区体育馆一楼总控室 |
0 |
使用体育馆新增机柜和新增交换机 |
西区体育馆南面广场 |
|
3 |
西区体育馆一楼总控室 |
0 |
使用体育馆新增机柜和新增交换机 |
西区体育运动场 |
8 |
|
西区学生宿舍52栋/西区教一楼309室 |
1 |
西区学生宿舍52栋各新增,西区教一楼309室利旧 |
西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前空地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