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湿地生态改造工程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在多个重要场合,XXXXX明确重申,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务必遵循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核心策略。任何沿江的经济活动都须以确保生态环境不受损害为基本原则,我们秉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生态更加优美、交通更为畅通、经济更为均衡、市场更加一体化、机制更为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国务院批准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与发展和改革委于2019年四月联手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旨在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的战略部署。该方案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实施,推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消除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点,填充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处理设施的空白区域,有效根治黑臭水体问题,并显著提升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和处理能力。
在2019年6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携手省生态环境厅等机构发布了《江苏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该方案旨在通过加速设施不足之处的完善,推动污水管网的全面排查等关键任务,迅速达成污水管网的全面覆盖、全收集和全过程处理的目标。
以下为优化后的方案摘要: - 到2019年底,全省设区市及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已实现基本根除; - 2021年底目标明确,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省设区市建成区内生活污水直排口已基本消除,同时填平了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设施的空白区域; - 我们正逐步构建并完善污水管网的定期检测与修复机制,旨在提升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效率; - 相比2018年,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比率预计将提升10%以上。
南通市政府在2021年的年度报告中强调,致力于坚决维护江海生态的原始风貌。秉持生态至上的原则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美丽江苏南通的典范,旨在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长江生态保护采取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深化实施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
致力于实施区域水环境保护提升项目,推动区域性的水治理工程和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增强与优化。秉持江海协同、陆海一体的发展策略,沿江、沿海及沿河流域正逐步转变为承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经济走廊、城镇集聚区以及风景优美的景观地带。
海安致力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建设,从而坚实地绘制出生态环境的亮丽底色。
自2019年起,海安市率先在全国十个污水处理设施中实施了尾水湿地创新项目,引进多元化的生态净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旨在实现对废水的高效深度净化。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区域内诸如北凌河、桥茶运河、通扬运河以及串场河等关键水系的水质,产生了积极的环境效益。
海安拟凭借其卓越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积极牵线搭桥,汇聚多方力量,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生态环境工程细分领域内的‘生态人工湿地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的典范项目。
项目区位于海安经济开发区,是长江与淮河交汇形成的圩区平原。域内河道流向均自南向北、自西向东。污水厂尾水依次流经,南侧韩阳中心河、西侧洋蛮河、北侧北凌河。智慧生态氧化塘位于海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东侧,东临沈海高速,西接221省。
图1-1项目地点位置图
处理水量4.9万,含污水厂东侧曝气塘、沸石床、内部开挖河道和韩阳中心河区域,总占地面积约
,有效湿地面积23577m,最终排入洋蛮河。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年4月24日修订);
关于2016年11月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关于2017年6月2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关于2016年7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关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关于2004年8月28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7)国家现行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等。
(1)《海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2)《海安县城市排水工程规划(2013-2030)》
(3)《海安县城市供水工程规划 ( (2012-2030)》
(4)《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5)《江苏省生态建设纲要》;
(6)《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7)《江苏省城市排水规划编制纲要》 (苏建城号);
(1)海安县城北凌城北污水厂(4.9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环评报告;
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海安县城北凌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氧化塘部分
工程技术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
规程名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
(3)《人工湿地污水处技术导则》(RISN-TG006-2009)
(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2014)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16)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标准)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1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关于2013年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的详细解读
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权威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质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最新修订于2015年)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016)
《建筑物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关于电力工程的电缆设计,参考了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年版)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
64-2014)
关于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我们遵循的标准是《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关于建筑照明的设计规范:中国国家标准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HG/T 20700-2014
《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HG/T20507-2014
关于仪表供电的设计标准,参考了HG/T 20509-2014的《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关于仪表配管配线的设计标准,参考HG/T 20512-2014《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39)《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范》 HG/T20513-2014;
(40)《控制室设计规范》HG/T20508-2014;
关于城镇排水系统的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标准》技术标准规定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标准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标准要求
实地考察详情以及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与地方标准
致力于遵循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严格契合现行国家相关法规、规范及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考量了当地的工程特性、通行做法,并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情况,精心制定出适应鹤山市需求的治理策略和目标。
该综合治理技术融合了坚实的理论科学依据与广泛的实践应用潜力,技术成熟稳健,表现出高度的创新实用性及良好的体系连贯性,强调了高度的操作便捷性。
推进水陆协同治理与综合防控策略。立足于水环境的全局性和系统性视角,强调对水体流域环境问题的全链条预防、生态构建与一体化管理,确保流域内水陆互动的和谐统一,兼顾生态系统稳定、环境服务功能的维持以及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城市规划理念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水环境整治与功能提升应紧密结合,致力于提升水环境质量,并间接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以服务于城市整体发展与民生福祉。
经过严谨的技术经济分析与优化设计,我们采取适宜的布置策略,确保工程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规模适中且具备高度的可行性。
污水厂东侧曝气塘、现状沸石床、内部开挖河道和韩阳中心河区域,总占地面积约。
本项目致力于生态化革新与景观优化,其核心工程涵盖:生境构建、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水生动植物种群构建、曝气增氧技术实施、景观美学提升以及智慧水务体系建设等环节。
本工程主要经济指标详见下表。
表1-1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
费用名称 |
投资额(万元) |
1 |
工程费用 |
1085.9 |
2 |
工程建设其他费 |
148.4 |
3 |
基本预备费 |
61.7 |
|
项目总投资(1+2+3) |
1296.1 |
第2章 区域概况
海安市(旧称海安县)市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至北纬
,东经
至
之间。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南毗邻如皋市、如东县、泰兴市,西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县域西宽东窄,总面积1183.57平方公里。
图2-1海安市地理区位图
海安,这座历史悠久的综合交通枢纽,早在汉代便被誉为"三十六盐场咽喉,数十州县要道"。今日,它已发展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关键节点,联通东西,贯穿南北。境内交织着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G15、S28)与G204、G328、G228三条国道,S353、S226、S403、S430四条省道,以及新长铁路、宁启铁路、海洋铁路三条铁路线,以及连申线、新通扬线两条高等级航道。1小时内可达洋口港、大丰港、南通港三大深水港区;2小时内涵盖上海虹桥、浦东国际等八座机场。随着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的完成和沪通铁路、盐通客专及新长铁路扩能项目的推进,海安步入了动车时代的全新时代,深度融入国家沿海铁路主脉,成为长三角北翼的重要枢纽城市。连申线航道的启用、353省道海安段的开通,以及海启高速等高等级公路的加速建设,将使海安的公铁水联运网络更加完善,其交通枢纽地位将更为稳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也将进一步增强。
1.地形地貌
海安市属于长江三角洲北缘地带,地处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冲积平原的交界处。全市均为平原地带,地形平坦,河道稠密,排灌通畅,水资源丰富。通扬运河、串场河以东为河东地区,属长江水系,是苏北滨海平原的最高处,为海相沉积物盐碱地区,海拔米,成陆距今4600年历史,愈往海边成陆愈晚。北凌海拔米,角斜镇老坝港东部在3.5米以下。通扬运河以南以西地区为河南地区,是长江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古代长江口在扬州一带)。平均海拔米。串场河以西、通扬运河以北为河北地区,属里下河低洼圩田平原区,北部南莫、白甸、墩头海拔米,南部曲塘镇、胡集、海安镇等海拔在4.0米左右,该地区土地肥沃。
图2-2市域高程示意图
2.河流水文特征
海安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一级河7条:拼茶河、焦港河、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通扬运河为汉代开凿,吴王刘濞为获取盐泽之利,开凿了上官河、运盐河,也就是今天的通扬运河,是县内最古老的河流。二级河13条:串场河、丁堡河、新古河、红星河、姜黄河、滩河、沿港河、江海河。三级河56条,四级河465条。东西向骨干河道有:新老通扬运河、拼茶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干河道:串场河、通榆河、丁堡河、如海运河、焦港河、曲雅河。里下河地区有串场河、海溱河、东塘河、北洋大河、七湾河、西塘河等大河。
3.气候特征
海安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5℃。1月最冷,平均1.7℃。七八月最热,平均27℃。年均降水1025毫米,79%的年份在8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47%,冬季最少占9%。最大冻土厚0.2米。
4.地质条件
(1)地震地质根据现有资料综合分析,海安城区及邻近地区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扬子断块区下扬子断块。海安城区属苏中凹陷盆地南部边缘——南黄海断陷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海安凹陷,在城区内没有断裂带分布。邻近的断裂带分布:拼茶断裂,其西端的位置大致在南屏大桥以南100米。墩头一田庄、海南断裂,从海安城区西侧3公里处穿过。
(2)地质灾害
在地震区划上,本区属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震亚区的扬州一一铜陵地震带。海安境内历史上地震活动频度低,强度弱。据统计,自公元701年开始有地震记载至1989年底共发生7次地震,震级不大。海安不具备发生强震的地质条件和孕震背景,但也不排除发生中震的可能,其最大震级不会超过6级,其烈度影响在7度以内。
2017年度,我们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8.3亿元人民币,经不变价计算,实现了8.2%的同比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8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5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397.02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调整为
。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2828元,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295元。2017年,海安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第29位、第8位,均较上年前移1个位次,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30位,较上年前移9个位次。
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7亿元,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446亿元,增长8.4%,其中制造业投资240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5亿元,增长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93元、21486元,分别增长8.7%、9.4%。成为苏中唯一的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江苏长江以北唯一的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城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国幸福小康50强县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排名均前移1个位次,分别列第28位、第7位。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前移4个位次,列第26位。
2017年海安辖开发区(城东镇)、高新区(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滨海新区(角斜镇)、李堡、大公、雅周、曲塘、南莫、白甸、墩头10个区镇,1个农场(江苏省海安农场),户籍人万人。
表2-1海安各区镇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地区 |
户籍人口(万人) |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
||||
1 |
高新区 |
北城街 |
8.9 |
63.39 |
|||
西城街 |
5.11 |
65.3 |
|||||
中城街 |
4.65 |
65.5 |
|||||
南城街 |
8.74 |
18.51 |
|||||
2 |
开发区(城东镇) |
|
14.99 |
170.9 |
|||
3 |
李堡镇 |
8.16 |
94 |
||||
4 |
滨海新区(角斜镇) |
6.68 |
144.4 |
||||
5 |
大公镇含江苏省海 |
6.21 |
121.37 |
||||
序号 |
地区 |
户籍人口(万人) |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
||||
6 |
白甸镇 |
3.19 |
53.1 |
||||
7 |
墩头镇 |
6.54 |
115 |
||||
8 |
南莫镇 |
5.31 |
73.6 |
||||
9 |
曲塘镇 |
9.65 |
115.2 |
||||
10 |
雅周镇 |
5.87 |
83.3 |
||||
合计 |
93.25 |
1183.57 |
|||||
1.综述
在2006年,海安荣膺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典范县。自那时起,其县域公路里程显著增长,从'九五'期末的308公里扩展至1590公里,密度跃升至每平方公里1.5公里,实现了农村道路的普遍连通,即‘村村通’目标。海安构建了密集的交通网络,包括两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两条国家公路、两条省级道路以及两大运河的交织布局,从而确立了其作为沿江开发辐射北部和沿海开发辐射西部的战略要塞地位,与昆山市一道跻身省级交通枢纽前列,被誉为‘南昆北海’。随着宁启铁路、新长铁路电气化改造的推进,海洋铁路、沪通铁路的建设加速,221省道和临海高等级公路的完善,以及连申线航道的升级,海安的公路、铁路和水运(公铁水)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愈发完备。
2.水运
三条重要航道——通扬、通榆、拼茶运河交织其间,实现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的联通;海安市中心位置优越,距离中国十大港口之一的南通港仅70公里,南通港与日本、韩国、香港等地保持着直航的集装箱班轮服务。更近的是,与正在建设中的战略级深水良港洋口港相距仅30公里,这使得海安与国际海运网络无缝对接,内陆支线与上海港的联运合作进一步强化,进出口货物便捷地接入全球范围的海上运输航线。
3.公路
江海高速、沿海高速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从上海经过苏通长江大桥抵达海安,仅需1.5小时车程。204国道、328国道和221、353省道贯穿海安全境,海安城乡公路纵横连网,从海安下辖的任何一个镇,均可在10分钟内上国道、15分钟内上高速、20分钟内抵达市区。
4.铁路
新长铁路、宁启铁路、海洋铁路三条铁路以及在建的盐通客专等在海安交汇,纵横交错。海安火车站集客运站、货运站、机务段、编组站于一体,是苏中地区最大的二级编组站。沪通铁路、新长铁路等多条越江铁路通道正在规划建设中。
海安市地理位置独特,横跨淮江与长江两大水系,依据通榆公路划分区域。北部与西部,即通扬公路以北及通榆公路以西地区隶属于淮河水系,总面积为420.3平方公里,其典型河网区域的正常水位维持在1.2米。相比之下,南部和东部,即通扬公路以南及通榆公路以东地域则属于长江水系,占地面积达到723.9平方公里,区域内正常水位保持在2.50米。
一级河7条:拼茶运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通扬运河为汉代开凿,吴王刘濞为获取盐泽之利,开凿了上官河、运盐河(即通扬运河),是海安最古老的河流。二级河13条:串场河、丁堡河、新古河、红星河、姜黄河、滩河、沿港河、江海河。三级河56条,四级河465条。东西向骨干河道有:新老通扬运河、拼茶运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干河道:串场运河、通榆运河、丁堡河、如海运河、焦港、曲雅河:里下河地区有东塘河、北洋大河、七湾河、西塘河等大河。
长江水系:老通扬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老通扬运河、拼茶运河、如海河、焦港河、丁堡河、北凌河等。
本项目隶属长江水系、淮河水系交界处。
根据参考地勘资料该区域地质情况如下:
拟建场地的地质状况概述:在勘察深度21.0米以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构成,以滨海相沉积为主导。根据土层的成因类别及工程地质特性,可划分为五个关键工程地质层,以下按自上而下的顺序逐一介绍。
第①层土壤特性为混合色,湿度适中,结构松散至紧密不一,主要由粘质粉土构成,且在场地上分布广泛,土质整体呈现不均匀性。
第②层黏质粉土:灰黄色,很湿,稍密,夹较多软塑状黏性土薄层(单层厚,呈”千层饼”状,具水平层理,见铁锰质氧化物,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土质不均匀。场地普遍分布。
第③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饱和,流塑,局部夹粉土薄层,夹层厚,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场地普遍分布。
第四层:灰黄色的粉质黏土,饱含水分,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表面可见少许铁锰氧化物斑点。该层无明显摇振反应,切面呈现出微弱的光泽。其干态强度和柔韧性处于中等水平,土壤质地相对均匀,广泛地分布在场地内。
第五层土质特征:呈现青灰色,饱含矿物质,密度适中,主要由石英和长石构成,混杂少量云母碎屑。其分布广泛且在场地内普遍可见,但尚未进行钻探穿透。
有关各层位的详细分布情况,请参阅附录中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其相应厚度数据已在表2-2中列出。
表2-2地层厚度统计表
层厚度(m) |
|
埋深(m) |
层底标高(m) |
||||||||
|
最 |
最 |
平 |
最小 |
最大 |
平均 |
最小 |
最大 |
平均 |
||
① |
0.5 |
0.7 |
0.6 |
0.50 |
0.70 |
0.60 |
2.45 |
2.60 |
2.52 |
||
② |
1.4 |
1.6 |
1.5 |
2.00 |
2.20 |
2.10 |
1.00 |
1.05 |
1.02 |
||
③ |
5.4 |
5.4 |
5.4 |
7.40 |
7.60 |
7.50 |
-4.40 |
-4.35 |
-4.38 |
||
④ |
7.0 |
7.2 |
7.1 |
14.5 |
14.7 |
14.6 |
-11.5 |
-11.3 |
-11.4 |
||
⑤ |
该层勘探未见底,最厚处厚度大于6.50m。 |
||||||||||
注:统计厚度时每孔最后一层不参与统计。 |
|||||||||||
特殊性岩土
软土:勘区范围内,第③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系高压缩性软土,具强度低以及触变性、流变性、高灵敏性等特点,为本工程最软弱的土层单元,其孔隙比大于1,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液性指数大于1,压缩系数大于0.5MPa-1。根据本次勘察成果第③层土,为正常固结土,第③层土平均厚5.40m。
第一层土壤:位于勘查区域内的素填土性质松散,主要由粘性粉土构成,土壤成分分布不均,对工程实施存在一定影响,建议实施人工改良措施。
概览:《海安县城总体规划 (2012-2030)》
海安的城市性质为:长三角北翼交通枢纽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
1、长三角北翼交通枢纽城市
2、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
3、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
海安的城市性质为:长三角北翼交通枢纽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
1、长三角北翼交通枢纽城市
2、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
3、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
本规划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近期目标(2012年至2015年): - 中期规划(2016年至2020年): - 远景设想(2021年至2030年): 并前瞻性地展望至本世纪中期。
人口发展趋势概览: - 近期(2015年):约103万居民 - 中期预测(2020年):增至112万人 - 长远展望(2030年):预计将达到130万人
2、城镇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67万人。中期(2020年):78万人。远期(2030年):103万人。
农村人口统计数据概览: - 近期(2015年):约有36万居民。 - 中期预测(2020年):预计减少至34万人口。 - 长远展望(2030年):预期进一步降至27万人左右。
县域空间布局设计呈现出'一核一副双辅、一条主轴和四个功能区'的立体架构。
作为核心区域:海安城区,它是县内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引领人口集中的趋势。
产业集聚、服务集聚的核心地区,东西两翼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结合现状行政区划整合,理顺发展主体,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发展中心。 2)“一次”:即角斜镇(老坝港滨海新区)。依托沿海开发打造形成临港产业基地,规划打造成为中国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江苏蓝色海洋经济引领区,南通海陆统筹发展先行区,海安东部经济增长极和沿海开发前沿阵地。
两个核心区域:李堡与曲塘,作为省级重点中心城镇,承载着县域内重要的传统型产业基地功能。
城镇发展主轴:基于328国道的东-西向布局,它贯穿海安城区、曲塘镇、李堡镇及角斜镇(包括老坝港滨海新区)。凭借综合交通走廊的便利,我们充分利用交通导向作用,紧密衔接县域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的高效流通,以及增强城市功能间的横向联系,从而构建驱动全县整体实力提升的核心轴线。
全县域被划分为四个区域,具体为中部区域、东部区域、西北区域以及西南区域。
(2)片区发展引导
1)中部片区:
形成枢纽引导,强化两区。以海安城区为核心集聚发展,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物流配送业等现代服务业;以海安经济开发区和海安高新区为载体发展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物流产业;促进传统纺织、服装、机械和化工产业转型。省海安农场重点引导发展装备制造业、服装和有机蔬菜种植等产业。
2)东部片区:
规划构建经济作物与滨海旅游经济带。依托优越的海滨条件,推动特色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特色化发展,并对与港口紧密相关的产业给予支持和培育。以角斜镇(老坝港滨海新区)和李堡镇为重要基地,着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新兴产业。
3)西北片区
构建以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为核心的里下河风情旅游区域,同时注重发展环保型、无污染的产业,其中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和前沿制造业,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4)西南片区
构建高效农业高产示范区:积极推行现代农业战略,优化发展纺织与服装等特色产业,以曲塘镇为驱动力,着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及高端制造业。
表2-3海安县片区发展目标分解 (2030年)
片区名 |
发展主体 |
规划人口(万人) |
经济发展目标GDP(亿元)产业结构 |
|||
|
城镇人农村人口 |
|||||
中部片区 |
县城区 |
海安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