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项目概述与编写指南
第二章全面解析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2.1.系统构建指南
2.2.系统设计目标
第三章先进控制系统设计
3.1.概述与项目描述
3.2.系统架构详解
3.3.详细阐述的功能特性
3.3.1.现代化中控室设计与功能解析
3.3.2.高效视频监控特性
3.3.3.高效现场设备管理
3.3.4.PLC功能详解
3.3.5.高效通讯模块
3.4.设备性能参数管理策略
3.4.1.PLC技术详解
3.4.2.高级监控中心
3.4.3.高效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第四章详细项目执行策略
4.1.项目施工行动计划
4.1.1.阶段划分与施工管理
4.1.2.安装高峰期间的措施
4.2.施工管理组织及管理架构
4.2.1.运用项目管理策略推动项目执行
4.2.2.详细工作流程概览
4.3.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团队介绍
4.3.1.项目人员配置详情
4.3.2.专业团队成员简介
4.3.3.专业人员详细资料
4.3.4.设备安装与调试验收
4.4.施工执行策略与资源配置
4.4.1.施工流程划分详解
4.4.2.安装高峰期间的措施
4.5.高效自动化施工计划
4.5.1.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施指南
4.5.2.接地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实践
4.5.3.调试系统流程
4.6.高效视频监控实施方案
4.7.适用的法律与标准规定
第五章质量管理策略
5.1.质量管理策略
5.1.1.工程质量目标
5.1.2.质量管理体系
5.1.3.质量管理规定
5.2.质量管理策略
5.3.安全管理措施
5.4.施工完成后我方交付有以下资料
5.5.质量管理关键点概览
第六章强化安全与文明施工策略
6.1.全面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规范
6.2.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团队
6.3.确保电力安全规定
6.4.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图
第七章进度与工期管理策略
7.1.项目施工前置规划
7.2.进度管理与执行策略
7.3.进度管理蓝图
7.4.项目执行时间保障策略
7.4.1.协作与施工流程
7.4.2.详细执行方案
7.5.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第八章专业服务保障
8.1.专业培训保障
8.2.定制化员工能力提升方案
第九章优质产品与优惠政策详解
9.1.质量保障
9.2.特别优惠条款
第十章全面的售后保障服务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方案
模板简介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方案涵盖了项目概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项目执行策略、质量管理、安全与进度管理及服务保障等核心内容。方案详细阐述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建指南、设计目标、系统架构及功能特性(包括现代化中控室、高效视频监控、现场设备管理、PLC功能及通讯模块等),并对项目施工计划、管理组织、团队配置、自动化与视频监控实施方案及法律标准遵循等执行策略进行了明确;同时,还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文明施工规范、进度保障措施,以及专业培训、产品优惠和售后保障等内容。该方案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改造、规范实施及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与管理指导。
模板预览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第一章项目概述与编写指南

1、项目名称:某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中控系统安装工程

2、项目概述:本项目着重于某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中控系统的安装,涵盖了厂区全面的污水处理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其中深度处理与中水回用单元皆在实施范围之内。新设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2万吨,而中水回用设施的日处理量则为1.5万吨。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施工技术方案,针对各专业设计图纸,凭借我公司丰富的过往施工实践,将予以编纂。在实施现场作业后,方案将根据设计图纸的精确指示,以及业主和监理机构的最新需求,进行适时且必要的调整。

我们在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中融入了本公司整合的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对于业主、监理或相关专家提出的任何疑问,我们鼓励他们随时查阅我们的体系文件资料。

4、工程主要的目标、指标

施工工期指标:

确保严格履行工程工期条款,目标在约定日期前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积极争取提前5日竣工,以实现高效优质的目标完成。

工程质量指标:

本项目设定的质量追求为所有分部工程的100%合格率,并致力于争取实现区域优质示范工程的标准。

安全目标

(1)杜绝重大事故;

(2)工伤事故频率

(3)机械完好率95%;

(4)特种岗位劳保用品配备率100%。

(5)目标:全面贯彻国家关于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并严格遵循我方《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各项要求。

第二章全面解析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2.1.系统构建指南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迭代前行,自动化产品的形态日益展现出小型化、网络化、个人计算机化、开放性与成本效益提升的趋势。它们逐步构建起标准化的硬件、软件和网络体系架构,不断推动着工业控制领域的革新,并深度渗透到控制应用的各个层面。同时,自动化系统的固有特性也日益彰显,主要包括其前瞻性、稳定性、可靠度、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及便于维护的特性。

(1)先进性

系统选用了国际国内先进的软硬件技术,以其独特的功能性与实用性脱颖而出。拥有极富人性化的设计,界面友好,窗口布局丰富,信息展示详尽,操作流程简便。在问题处理上展现出高度智能化,具备高效的问题识别、深入的分析以及精准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2)可靠性

该系统配备有严谨的安全防护机制,旨在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的同时,全方位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稳定性

所选设备组件均经过严谨的试验与检验,确保其在极端工业环境中能实现持久且稳定的运行。并且,这些设备已经在众多领域和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扩展及兼容性

硬件系统采纳模块化构建,具备卓越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确保在扩容过程中维持原系统架构稳定,无需替换现有设备。软件系统则内置升级特性,能够无缝对接新增设备,实现设备兼容,避免了更新换代的需求。

(5)易维护性

系统配置选用专用模块,具备通用性和互换性,有利于故障识别与维修,维护便捷,更换高效。能够有效抵御内外部各种干扰信号的负面影响,配置了充足的过载防护功能,安装简易,检测快速,维护方便。

2.2.系统设计目标

旨在构建一套适用于栾川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的高效自控系统,我们追求在满足所有需求的同时,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与经济效益,目标实现全面的自动化操作——即现场实现无人值守,总站人员配置精简至最低限度。

第三章先进控制系统设计

3.1.概述与项目描述

本工程是栾川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自控系统,该系统由控制管理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计算机监控系统由中央控制室和PLC控制站组成。全厂的自动化系统采用集中控制(遥控)、自动控制和就地控制三种控制方式,分别由中央控制室、电气控制室及现场控制箱实现。在中控室内集中设置两套监控管理计算机操作站。现场各种数据通过PLC采集,现场与中央控制室通过高速通讯网络连接,通信网络采用TCP/IP工业以太网协议通信,以便于远期工程时的扩展。

3.2.系统架构详解

该系统主要由自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两大部分构成,而自控系统又细分为四个子模块。

1.中控室部分;2。通讯层部分;3。现场控制站部分;

设备配置主要包括:两台工控计算机与两台显示器,配备有在线式不间断电源(UPS)、打印机、投影设备、网络交换机及光纤收发器,这些设备协同工作,实现了对污水处理工艺全程的高效监控。

PLC系统主要由高速运算的CPU模块、高效采集模块、可靠的电源模块以及配套的附件构成。

3.3.详细阐述的功能特性

3.3.1.现代化中控室设计与功能解析

中央控制室作为本系统的中枢信息机构,肩负着监控、管理和调度的关键职能,统筹掌控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态势。

在总控制室内,配备了一台高清晰度投影仪,实时投射出全厂工艺流程图及关键参数和设备运行状况,生动地呈现了整个工厂工艺流程的概貌。

计算机动态显示生产过程;

PLC的测控终端接收来自中央控制室主机的工业以太网络控制指令,进而实现各单元的分布式管控。

主操作站具有记录和打印报表的功能;

中央监控计算机凭借其高效的运算能力和强大的图形显示功能,实时监控并通过系统网络获取各现场控制站采集的关键工艺参数,包括进出口流量、浊度、污泥浓度计读数、液位变化、pH值以及溶解氧状态,同时展示主要参数的直方图和趋势曲线,支持各类操作界面和工艺流程图的显示。此外,它能构建并存储丰富的参数和状态数据库,记录历史数据,对于异常和事故情况具备预警功能。并与打印机相连,可输出工艺参数的趋势曲线图表。

该系统以其实际适用性,展现出先进的功能特性,其灵活性与稳定性兼备。其核心功能包括:

A、采集水位、流量、水质等信号。

B、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得以实施,故障信息能迅速向操作员发出警示,且在遭遇紧急情况时,系统具备自动停机的功能。

C、设备的远程操控功能,包括启动与停止,其执行需设定权限管理,旨在预防意外操作的发生。

D、设备的运行状态由现场控制器依据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调控。

E、将实时数据存储至数据库系统,以便后续检索查询。

F、以曲线方式显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G、报表的自动生成旨在满足规定的需求,其构成主要包括以下详细项目:报表的标题、明确的报表日期、详尽的报表内容、以及打印日期和执行操作的人员信息。此外,报表还具备预先查看的功能。

H、采取数据备份措施以防止数据遗失,支持本地主机存储,亦可选择异地计算机作为备份目标。

I、系统实现对现场事件的实时屏幕显示与即时报警,同时具备自动存储事件的功能。并支持对历史事件记录的便捷检索查询。

J、记录操作员执行操作的时间及其详细内容,确保自动存档.

K、提供与上位机的通讯接口。

3.3.2.高效视频监控特性

(1)用户登录

登录系统需经过操作员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系统根据用户角色分配权限,主要分为操作员权限与管理员权限。操作员权限限于设备操控及数据查看,而管理员权限则涵盖了设备操作、数据浏览、参数设置以及用户账户和密码管理等职能。

(2)动态图显示

图形管理系统负责处理屏幕上所有输入与输出信号的交互,能够依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其图形界面工具动态或静态地展示工艺流程图、动态曲线、历史趋势图、棒状图以及数据表格等视觉内容。

1)全厂工艺流程动态示意图

2)全厂总平面图及水流向动态示意图

3)全厂测控仪表布置示意图

4)污水厂低压配电系统

5)全厂总平面图

动态展现全厂工艺流程实时图表,其上详细标注了各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及各类即时工艺参数。受限于计算机屏幕尺寸,一幅画面无法全面呈现污水处理厂的全程工艺流程图、所有设备状况以及详细参数,因此需通过画面切换来逐一展示。实时画面的呈现策略采用了纵剖流程与平面流程相结合的方式。

设备在流程图中的运行状态被标识为绿色,表示其运行正常;停止状态则采用红色来标记,象征暂停;而故障或进行中状态则选用黄色,以示区别。

设备的本地/远程状态在操作界面上通过PLC实现动态显示,且仅当设备处于远程模式时,远程操控功能才得以启用。对于故障信号,系统会自动触发设备停止运行并禁止其重启操作。

(3)报警显示

每个可能出现的报警有四种状态:

1)报警未消失未被确认

2)报警未消失已被确认

3)报警消失未被确认

4)报警消失已被确认

在中控操作站计算机的界面底部,设有警报栏,其中详尽展示了最近未消除且未经确认的四个报警项目。用户可通过画面切换功能,调取详细的报警表格,该表格列出了所有配置于中控操作站计算机中的报警清单及其详细详情。这些详细的报警信息涵盖:

1)报警的当前状态

2)每个“未消失”的报警发生时间

3)每当警报记录显示'消失'事件的时间点及其对应的消失持续时间

4)每个“已确认”的报警的确认时间

报警信息一旦产生,报警打印机会立即响应并进行打印。

(4)曲线图(能显示及打印)

1)日、周、月及年度的进出水流量、加药剂量与污泥产生量的变化趋势图表。

2)日、周、月及年度的溶解氧DO和悬浮固体SS浓度变化趋势图表。

3)日、周、月及年度的变化趋势:出厂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磷及总氮含量的动态曲线图

用户可以通过菜单选项或点击按钮便捷地导航至历史曲线界面,在此界面,支持选择所需的工艺参数浏览历史曲线,并能同步展示多条曲线。用户能够灵活调整曲线的缩放比例,同时具有自定义时间范围选择的功能,以满足详细查阅的需求。

(5)参数设置

所有参数支持在线动态调整,并预先设定了可操作范围。一旦操作员输入超出预设的上下限值,系统将自动拒绝并发出警示。参数变更的状态会被准确地记录在PLC中,且仅授权用户方可对参数值进行修改。

(6)事件记录

该系统记录所有事件详情,涵盖设备故障、越限警报、运行状态变化以及操作人员的活动,如登录、设备操作与参数调整。这些记录旨在为后续事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事件记录内容详实,包含事件详情、触发事件的用户身份、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等关键信息。

(7)报表处理

系统自动记录并整合各类工艺运行数据,生成的报表支持定时或按需打印,操作员可以通过菜单选项或点击按钮便捷地访问历史报表查看功能。

以下是各类报表的清单:生产数据报告、事故记录表、设备启停时间明细、月度与年度综合统计报表,以及工艺设备累计运行时长表。具体的报表类型和格式将根据数据采集方式由系统使用单位自行决定。

(8)画面切换

计算机在中控操作站上实现了画面的直观且便捷切换,具体涉及如下内容:

1)从菜单上直接进入任何画面

2)从处理厂总流程图可直接进入任何流程图

3)直接进入上级和下级流程图

4)可从其它任何画面进入报警表

5)在相关流程图中,通过切换界面寻找最近的'未消除'警报

3.3.3.高效现场设备管理

测控站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时采集现场丰富的数据,随后通过工业以太网传输至中央控制室的操作员站,以便于集中监控与管理。同时,它也积极响应主操作站的指令,高效执行测控任务,其核心职责主要包括:

1)实现对全厂工艺运行参数及设备状态的实时采集,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室。

2)该设备能够实现自动操作与遥控调控的结合:在自动模式下自主运行,而在手动状态下则响应中央控制室对各设备的指令控制。

3)实现配电间电气参数的实时采集与传输,以便于在中控室清晰展示。

3.3.4.PLC功能详解

PLC-1测控站位于变配电间内,承担的主要职责是:

1)监控并传输进水泵房、曝气沉砂池、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以及进水监测房等相关电机设备的运行状态信号、故障报警信号,以及现场仪表的读数,均连接至中央控制室。

2)主要功能包括自动操控工艺设备的运转,并在手动模式下接受中央控制室对各设备的指令管理。

a)监控粗格栅前后的液位变化以及液位指示;依据液位差信号与时间周期的自动控制策略,实现格栅机的启停操作。同时,系统会收集粗格栅、细格栅及电动闸门的工作状态信息。

b)检测吸水坑液位信号;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启动污水提升泵的台数。根据泵累计运行时间,确定备用泵的启动,以均衡泵的耗损。采集污水提升泵运行状态信号。检测进厂水流量计的流量参数。

c)监控并接收曝气沉砂池吸砂机、螺旋砂水分离器等设备的自动化状态信号,包括运行状况和故障信息。依据生产流程的工艺规定,实施对这些设备(如吸砂机和螺旋砂水分离器)的精准控制,确保其顺畅运行。

d)监控沉砂池鼓风机房内罗茨鼓风机的自动化运行状态,包括其自启动、正常运转及故障信号的收集。依据生产流程的工艺设定,对罗茨鼓风机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精准控制操作。

e)该设备需配置用于测定细格栅进水渠中pH值、化学需氧量(COD)以及氨氮含量等关键水质指标的进水参数监测仪表。

f)监控氧化沟、厌氧池及二沉池中的潜水推流器、污水提升泵、污泥泵和刮泥机的自动化运行状态,包括信号的自动反馈和故障检测。依据生产工艺流程的需求,对潜水推流器、污水提升泵(包括事故应急提升泵)实施精准的设备控制操作。

g)可控设备的现场管理既可通过操作人员在就地箱内进行直接操控,亦可由PLC实现自动化控制。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监控终端的按键,能够借助PLC来执行对相关设备的精确控制。同时,他们还能在监控终端上进行参数设置的调整。

位于脱水机房内的PLC-2测控站承担着核心职责,即:

a)该系统负责接收并处理污泥浓缩脱水设备的自动化状态信息,包括运行状况与故障信号,进而依据工艺流程的需求,精确调控泥浓缩设备的运行操作。

b)根据工艺过程的需求,系统自动监控并处理采集到的加药泵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故障信息,进而实现对相关设备的精确控制。

c)监控并自动采集储泥池内搅拌机、电动闸阀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依据工艺流程的需求进行精确控制。同时,液位计的信号也需同步采集。

d)监控泵房内潜水污水泵、反捞式格栅等设备的自动化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并依据工艺流程的需求,实现对搅拌机设备的精准控制。

e)监控并收集消毒设备的自动化运行状态以及故障信息。

f)可控设备的现场管理既可通过操作人员在就地箱内进行直接操控,亦可由PLC实现自动化控制。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监控终端的按键,能够借助PLC来执行对相关设备的精确控制。同时,他们还能在监控终端上进行参数设置的调整。

3.3.5.高效通讯模块

监控设备间及与现场控制站间的通信通过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实现,遵循IEEE802.3标准的星形网络架构。这种拓扑由交换机构建并提供虚拟链接,兼容10Mbps和1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交换机内置智能机制能自动适应不同速度,允许用户混合使用这两种速率的设备。所有控制设备采用全双工模式,有效降低数据包冲突,确保设备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同时进行高效通信。

支持标准TCP/IP通讯

我们支持的以太网传输介质包括10Base2、10Base5、10BaseT以及光纤等多种类型。

支持子网分割

TCP/IP以太网具备多元功能,可同时支持上位机的数据访问、控制器间的通信以及PLC的配置与调试工作。

提供RJ-45端口和AUI端口

可以通过编程软件来对该模块进行配置

兼容广泛的商业级Ethernet通信设备及实体介质

支持I/0控制信息

通信媒介为多模光缆

3.4.设备性能参数管理策略

3.4.1.PLC技术详解

使用环境温度:

使用环境湿度:(无凝露);

存储环境温度:

抗振动:,0.075mm振幅,,加速度9.8m/s2,X,Y,Z方向80分钟;

在冲击防护性能方面,分别进行147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测试,共计三次,针对X、Y、Z三个轴向。

1、CPU

该设备采用灵活的金属底板与功能模块相结合的架构设计,底板具备可扩展性。配置了冗余电源模块,所有供电单元(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以及通信模块均支持在通电状态下进行热插拔操作,确保高效便捷的维护与升级。

工业级32位精简指令系统CPU,基本指令的处理时间

CPU内置程序存储器容量步,数据存储器容量字;无需通过通讯模块扩展,本地I/0点数点。

该CPU配置了带有DIP保护开关的程序存储器,同时集成有内置闪存和可选外部锂电池,旨在实现双重程序备份保护。用户程序、I/O内存及系统参数可分别存储在数据存储卡或CPU内存内,支持在无电池状态下正常运行。此外,它兼容外接扩展内存,最大容量可达64MB。

兼容以太网(Ethernet)、控制网(ControllerLink)、设备网(包括Devicenet与Profibus-D 等多种标准),支持多网络配置,并实现各网络间的无缝通信。

该系统具备全面的控制与运算能力,涵盖了开关量、数字量及脉冲量的输入输出处理,内置计数器/定时器模块,支持中断管理、逻辑运算、算术计算、函数运算,以及数据转换、传输、比较任务,同时还集成了高级PID调节功能。

CPU配备有与便携式PC相连的接口,专为编程、调试和诊断操作设计,支持SPMA功能,并允许实现远程或现场对控制参数进行精确设置。

2、电源模块

电源电压:,50/60Hz

工作电压范围:

功率消耗:150VAmax

最大浪涌电流:40安培,交流电压范围为200~240伏特

输出电流:7A,5VDC

输出功率:35W

绝缘电阻:

确保电磁兼容性:严格遵循IEC 61000-4-4标准,支持2kV(电源线)抗干扰性能

接地:小于100

3、通讯

具备兼容IEC标准的Profibus及Modbus等多种现场总线通信接口,支持与各类配备现场总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控制柜进行无缝对接。

具备工业以太网通信接口,支持与各类PLC及计算机实现无缝衔接的通讯功能。

以太网模块:

兼容TCP/IP、UDP/IP等多种标准网络协议,能够实现与工作台、个人计算机以及其他厂商生产的以太网设备之间的高效大容量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无需额外安装专用的网络协议转换设备。

具备FINS协议兼容能力,通过集成的FINSGATEWAY功能,实现了以太网与工业控制网络或现场总线网络之间的高效无缝通信。

通信速率:10/100Mbps自适

4、输入/输出模块

可以热插拔更换。

负载和后备输入/输出连接在不同模块上。

输入/输出提供外部信号隔离。

通过优化的信号端子与输入/输出模块的连接设计,实现了设备信号的便捷拆卸,使得模块更换或与测试单元的连接测试变得高效简易。

数字量输入模块

输入点数:32点,光电隔离

输入电压:24VDC

具有光电隔离功能和LED状态指示

端子排采用可拆卸设计,既便于连接操作,又支持灵活的维护需求。

数字量输出模块

输出点数:32点,光电隔离

最大开闭能力:AC250V,2A

端子排采用可拆卸设计,既便于连接操作,又支持灵活的维护需求。

5、PLC控制柜

白色涂层覆盖了所有的内部表面,而外部则采用了淡雅的灰色漆面。

敷设在控制柜中的电线遵循IEC标准,按照特定顺序安装,采用绝缘夹子或线槽进行妥善固定,并依次与内部设备相连。

电线连接遵循严谨的标准,确保每个接线端子仅接一根电线。每根电线均配备唯一的编号,在线缆两端明确标注,以便区分各电缆和芯线序号。

确保配备专用的接地铜条,该铜条需与主机架实现电气连通。并与金属外壳、仪表架、电缆座以及所有进线电缆的屏蔽层紧密连接至现场接地系统。对于每一项输入的交流和直流电源,均配置了适当的熔丝或隔离开关以保障安全供电。

设备按照井然有序的方式安置于外壳内部,稳固固定,且各部件的功能标识清晰易辨,一目了然其用途名称。

确保为每个输入/输出端口提供配套的接线端子,并采用螺丝夹进行稳固安装。每个端子均配备明确的标识编号以便于区分。

确保配备充足的端子,以便与所有电缆的芯线连接无遗漏。

隔离装置:

设计并采用继电器,依据输入输出开关量信号的配置,旨在实现PLC与受控设备之间的有效隔离。

为了实现PLC与被测控设备之间的有效隔离,根据信号输入输出需求配置相应的隔离器。

确保所有信号电缆的终端接线正确无误,以便实现顺畅的信号传输与功能运行。

控制柜外壳保护等级IP54。

6、UPS

双变换在线式结构,零转换时间;

电源输入特性:满载时支持的电压范围,以及半载状态下的电压适应;输入频率则采用自动选择功能。

满载输入电压功率因数

输出电压范围:220VAC;

输出频率:;

输出电压精度:1%静态,5%动态;

满载效率

输出电压失真度:线性负载<3%;非线性负载

过载承受能力如下:在105%负荷下可持续无限时间;125%负荷下可持续1分钟;150%负荷下则支持30秒。

内置自动或手动旁路维修方式;

该设备配备的RJ45网络接口专为UPS的配置与管理设计,兼容PowerChute电源管理软件,实现对电力及环境因素的全面智能化控制。

噪声:<55DB;

工作环境要求:操作温度在0至40摄氏度范围内,相对湿度需维持在0%至95%之间,且应确保无凝结水现象发生。

安全性认证:BSMI;C-Tick;EN50091-1;;EN55022ClassA; EN60950; EN61000-3-2; GOST; JEON; PCBC; UL1778;CSA; VCCI

塔式安装方式,支持热更换电池;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小时;

电池容量:1kVA,30分钟;

7、避雷装置

满足DINVDE0675-6:1989-11/草案的要求等级D

额定电压Un:[VAC]230

放电器设定电压Uc:[V交流]250

额定电流In/40℃:

Uc(L-N)时的工作电流

Un时导向PE的放电电流:

额定放电冲击电流对称/非对称(PE)2.5/2.5

最大放电冲击电流对称/非对称(PE)

6.5/6.5

保护电平:[kV]对称/非对称

响时间

所需求的前置保险装置的最大规格为:型号BE/6式的限制为26AgL/6AgL。

温度范围:

符合IEC 529/EN 60529国际防护标准的等级为IP20

认证:BZT(D)

3.4.2.高级监控中心

>CPU:I7-3770

内存:8G

显卡:独显2G

光驱:DVD刻录

硬盘:1T

最大可扩展内存:32G

>电源:

显示器:液晶24寸

标配键盘鼠标

◆2。激光黑白打印机

打印速度为:35ppm

分辨率为:

页面:A3

纸盒容量选项包括:100页标准多用途纸盒,以及250页专业级纸盒,支持自动进纸功能。

缓冲记忆装置容量为:64MB

最大可扩展内存(MB):512MB

>电源:

硒鼓寿命:12000页

首页输出时间:

我们支持丰富的字体选择,内置103种PCL字体以及93种PostScript字体,满足您的多样化排版需求。

设备配置包括:一个IEEE-1284标准并行接口,一个USB接口,一个EI0接口,以及一个JDI10/100通信端口。

3.以太网交换机

设备配备有自动感应的2个光电接口,包括10/100/1000BASE-T标准端口和2个小型可插拔(SFP)扩展接口。所有端口均兼容Cisco Gigabit EtherChannel协议及IEEE 802.3ad标准,确保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

采用IEEE 802.3x标准协议的流量控制机制,通过PAUSE帧对以太网主机的通信流量进行有效管理。

设备配置包括六个兼容以太网10/100/1000BASE-T标准的固定端口,以及两个支持SFP插槽的可扩展千兆以太网接口。

全双工功能:6Gbps全双工;

最大VLAN数量:2000;

闪存:不小于16MB;

DROM:不小于64M;

电源:DC24V,冗余配置;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4. UPS

双变换在线式结构,零转换时间;

>输入电压范围:(满载);

输入频率:,自动选择;

满载输入电压功率因数

输出电压范围:220VAC;

>输出频率:;

>输出电压精度:1%静态,5%动态;

满载效率

输出电压的线性负载失真度低于3%,而非线性负载下的失真度则控制在5%以内。

负载承受极限如下:在105%满载情况下持续无限;125%负荷时可持续1分钟;而150%负荷状态下则支持30秒运行。

内置自动或手动旁路维修方式;

>噪声:<55DB;

>运行环境:0~40摄氏度,湿度,无冷凝水;

塔式安装方式,支持热更换电池;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小时;

>额定容量:5kVA60分钟;

3.4.3.高效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1。抗干扰红外摄像机

信号制式:PAL/NTSC

镜头:130万像素

此设备支持的水平解析度包括420 TVL、700 TVL及TI网络高清技术

信噪比

防水等级:IP67

视频信号:1.0Vp-p/75ohm

工作温度:-20℃~+50℃

2.视频服务器

H.具备264压缩技术,确保视频画质的高清晰度。系统支持32路视频输入与1路高清VGA输出,其中1路输出可灵活选择16路回放。此外,设备兼容鼠标操作,并支持远程遥控功能。

该设备配备有便捷的U盘升级与备份功能,兼容移动硬盘存储备份、USB光驱备份以及网络数据备份选项,确保数据的安全与多元化传输。

在多任务环境中,实时监控、视频记录、回溯查阅、网络传输以及数据备份作业得以同步执行。

通过网络可远程控制DVR,进行远程监看、

远程回放、远程控制云台和远程设置菜单,

支持双码流技术,录像码流和网络流码分别

用户能够灵活地依据网络带宽自适应调整视频流,确保不影响预先设定的录像参数。

第四章详细项目执行策略

4.1.项目施工行动计划

4.1.1.阶段划分与施工管理

根据项目特性并遵循流水作业原则,本项目施工阶段被划分为如下阶段:安装准备阶段、设备安装阶段、调试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为每个施工阶段,我们将协同施工总体进度规划及项目质量与安全保障策略,制定详尽的阶段目标,包括进度控制和质量管理措施,以此动态监控各阶段施工进程。确保在满足工期承诺的同时,兑现对业主的质量承诺。

4.1.2.安装高峰期间的措施

在项目进程中,安装高峰期堪称多部门协作的高峰时期,其特征显著表现为工程量繁重、人力资源密集,且核心区域施工频繁。这一阶段对确保质量和进度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1)合理安排高峰期间各专业安装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积极推动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协作,以确保施工环境的顺利获取。针对具备施工条件的区域或系统,我们将迅速进行有序施工,并灵活调整施工计划,尽量将大部分工作分散到非高峰时段,从而降低高峰期的工程负荷。同时,我们将精细调度各专业的工作高峰期,以实现工程的连续且均衡进行。

(2)加强高峰期间各专业的协调及配合

统筹规划各专业在安装高峰期的施工进度与施工区域及内容的协同工作。预先通报业主和监理关于高峰期的施工计划,强化施工平面交接、机电连通以及各工序间的同步作业沟通与协调,有效抓住交叉作业中的最优施工窗口。与所有专业承包商协同合作,确保整个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得以兼顾和提升。

(3)加强进度计划的安排及控制

编制一份详尽的按日计时的安装高峰期进度规划,该规划涵盖所有具体细节。

工程内各项目施工的开始和完成时间;

各项目施工之间的联系;

有关分期结束专业高峰期的安排;

劳动力的安排;

与土建及其他承建商的配合;

主要材料设备提前进场计划。

通过实施精准的施工进度管理,调控各专业施工活动的高峰期,确保它们有序交替进行,从而防止劳动力和机械设备供需冲突,防止因高峰期重叠导致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失控问题。

(4)致力于强化质量与安全管控,以保障施工过程的顺畅进行

强化施工前期的质量与安全管控力度,并在安装工作高峰期保持严格监控。通过有效控制高峰期可能影响质量和安全的风险及隐患,确保施工进度的顺畅进行。

(5)加强资源的调配提前个日历天准备好相关专业的施工机具、施工劳动力、材料(设备)及资金的调配及控制,使工地具有充足的施工资源来实施高峰期,确保工程连续顺利实施。

(6)实施严格的工地技术监督与指导,确保施工品质的达标

项目经理在统筹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对施工技术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地技术管理人员需强化对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与监督;而质量监督员则坚守岗位,严格监控现场施工质量,共同确保高峰期施工质量的高水平执行。

(7)加强内部管理及协调

在高峰期,项目经理强化内部人员的管理和协作,积极预防并迅速化解潜在的冲突;推行每日工程研讨会,确保每日下班后举行全员管理层会议,针对工程项目中的现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明确责任分配,细化任务执行,规划后续工作与行动计划,并预先制定各类应急方案,以应对可能浮现的挑战和突发情况。

4.2.施工管理组织及管理架构

4.2.1.运用项目管理策略推动项目执行

本工程采纳项目管理法实施策略。这种方法以工程项目为核心,遵循客观规律,对项目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进行科学配置,运用观察、分析、整合与持续改进的手段,严谨制定生产、技术与经济效益的工作标准,并有序组织所有生产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最大化人力资源、资金和设备效能,实现最优效果和目标。项目法施工的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拉近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的联系。项目经理部作为决策和责任的双重主体,代表公司全面负责工程项目执行,从而确保施工项目高效、优质且低耗地按既定目标达成。

项目管理体系遵循项目经理责任制原则,旨在通过项目经理的权限范围,实现对各项生产要素的高效优化配置。其管理架构明细如下:

(2)施工管理部组建及施工劳动力调配

为了确保本项目的高效实施与影响力,我们拟配备一位身兼卓越施工统筹与专业技术实力的项目经理。此人选需具备独立处理施工技术难题的能力,对工程规模有深入理解。项目经理将领导各专业施工员,他们接受项目经理的直接指导,按照明确的分工,协同合作,有序执行各专业的施工计划与调度。

为了严守工程质量关,质量与安全监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本项目的特性,特设一名专长于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及相关施工验收规范和工艺的专业质安管理员。此岗位需选拔具备深厚专业技术知识、严格管理经验的人员,直接隶属于公司质安总监的领导与调配,直接向其汇报工作。公司实施质安总监的一票否决制度,赋予质安员对所监管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全面监督的权力,他们有权即时发出纠正指令并独立行使处罚措施,以此确保工程品质的达标。同时,工地的工程文档管理、材料采购与保管工作则由专人专责负责,形成严谨的管理体系。

(3)做好安全技术质量交底,防止质量通病

确保向施工技术人员详尽传达安全、技术及质量管理信息,以便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规划和专业施工策略能全程指导实践。在交底过程中,严格依据设计规定和相关施工与验收标准,尤其针对施工难度大、易引发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交底,并根据预设的施工方案,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预防和解决潜在问题。

强调施工过程中对常见质量问题的严谨对待,积极实施预防和整改策略。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环节,我们将着重详尽交底,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4.2.2.详细工作流程概览

管理类别

目标

实施依据

责任人

工程质量管理

确保优质工程

《工程质量保证计划》

项目负责人

施工技术管理

争取获得1—2项QC成果

《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办法》

电气负责人

材料供应管理

保证满足施工需求

《材料管理暂行办法》

电气人员

施工工期管理

按要求完成任务

自定

项目负责人

文明施工管理

市级文明施工现场

《现场文明施工综合考评标准》

项目负责人

4.3.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团队介绍

4.3.1.项目人员配置详情

序号

职务或岗位

姓名

职称

1

工程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2

质安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