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施工服务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一、编制依据:
1、****市政局提供的本次招标设计图纸
2、以下是市政局发布的关于本次招标的详细说明及招标文件资料。
3、鉴于本工程的季节特性、施工环境以及工程本身的特殊要求,同时融合我公司实际的运营条件,包括施工能力及资源优势,我们将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施工。
4、本公司凭借在本工程项目实施中所拥有的先进机械设备、专业团队以及丰富的同类工程施工技术经验,确立了显著的优势。
5、本施工方案系针对本工程的独特性质,充分考量我公司的施工实力与技术设备配置,经与相关人员深入研讨及多次交流后精心制定。
6、我公司的人员配置、设备投入以及目标设定,皆源于对公司综合实力与当前实际情况的考量与编排。
一、工程建设概况:
位于县城区段的两岸绿化工程项目,其东边界自***延伸至***,总长度为824米,绿化总面积达9.3万平方米。本项目涵盖施工蓝图中的多项内容,主要包括碱土外运与处理、地形重塑,石屑与客土回填,排碱技术应用,给水设施安装,路面铺设,绿化种植,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施工准备→清运碱土→排碱施工→客土回填→地形整理→给水施工→铺装及配套设施→景观照明工程→绿化苗木工程→草坪播种→竣工清理为了尽快完成绿化工程,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施工队伍进场后,先进行平整场地,外运多余的土方,测量放样,铺设排碱管道、修筑路面、铺设碎石层、稻草层、回填种植土、整平施肥、把绿化种植位置放样在实地上,复核现场的标高,种植、浇水养护。
一、施工准备及施工布置
1、技术准备
1. 精通图纸,明确施工目标,制定详尽的操作手册,研习相关标准与施工指南。 2. 与甲方共同确认地下管线的原始布局,以便施工时实施保护措施,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3. 完成各类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并提交监理部门审批。 4. 施工前需对测量设备如水准仪、经纬仪和钢尺进行校准核查。 5. 对建设单位交付的桩位和挖掘基准点进行双重核实。 6. 增设施工所需的控制网,确保其稳定可靠,设立保护桩作为关键支撑点。 7. 主控点及其保护桩应坚固耐用,直至工程结束,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8. 对主控点等关键标识,实施双人独立检查核对,记录测量过程。 9. 运用盘左盘右的测回测量方法。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基点,建立施工水准点网络,每百米设置一个,严格控制闭合差。 10. 实测结果经过内业计算,必须符合设计和测量规定,经监理部门复核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2、劳动力准备
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我们部署施工团队有序入场,并对技术岗位的作业人员实施详尽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所有人员持证上岗作业。
3、材料准备
确保材料计划表的有序编排,以便能按预设流程顺畅执行,并在必要时迅速响应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4、机械设备准备
依据进度规划,兼顾施工实际状况,精心制定机械设备配置方案,并同步实施维护保养措施。
见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表
5、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管控,我们配备了关键的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环刀、天平和灌沙筒,并设有专人进行妥善保管。
6、临时设施准备
(1)临时施工用房:
生活用房:包括项目部办公室、业主办公室、民工宿舍、食堂等,采用搭建的活动房,并相应建设临时厕所。生活用房面积为150平方米左右。办公用房50平米。生活用房每个房间配备一只干粉灭火器,食堂配备齐各种消毒设备。生产用房:包括机械、工具仓库、堆料场等,约200平米。以上临设详见临时设施计划表。
二、碱土外运、碱土整形、石屑、客土回填
1、整地挖土
实施放样工序后,采用挖掘机进行土壤挖掘,按照层次逐一清理碱性土壤。表层土壤则被收集并集中储存,作为绿化栽植的优质土壤。对于深层土壤,将进行地形塑造并深埋处理,无法就地利用的部分则考虑外运处置。
2、绿地覆土构造采用石屑与客土,其中包含碎石隔碱层、稻草以及种植土。对于种植土,其质量需经过实验室样品检验,其特性应表现为颗粒细腻,以砂质土壤为主,肥力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且不应有硬实现象,pH值微显酸性。若检测结果不符合上述标准,须更换种植土或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例如施加肥料或调节酸碱度等手段。
一、地形塑造 根据设计规格,实施土壤层次处理。当种植土填充厚度超过50厘米,需逐层回填并夯实,以确保地基均匀下沉。在种植土铺设并形成初步形态后,地形应自然过渡至平缓状态,同步进行土壤消毒工作,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预防病虫害和杂草再生。在此过程中,务必清理表层的废弃物、石头和杂草。 二、细致平整 最后,进行精细的土壤平整作业,通过耙耕使土壤表面平滑细腻。施加基础肥料,以强化土壤结构。所有地形设计需符合标高标准,土层稳固,竖向曲线层次分明,过渡流畅,展现出优美的整体效果,且无明显凹凸不平或缺损部分。
三、管道安装
1、给水工程
主要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
1. 划线与标记:根据设计图纸,标注管道的分支线路、管径、变径点以及预留管口和阀门位置,制作施工草图,并在实际安装结构处做好相应标记。接着,依据标记测量并精确记录每段管道的实际安装尺寸,详细记录于施工草图内。 2. 预制加工:根据测量尺寸,进行管道预制工作,包括断管操作、安装管件、调整管道直线度、校验精度,并按照管路分组进行编号。
(2)、当选用PP-R管进行热融连接管道施工时,对管材和管件的外观质量有如下要求:
①、管材和管件的内外表面应当光洁平滑,无任何气泡、破裂口、裂缝、砂眼、脱皮、凹陷、突起或显著的损伤;管壁色泽均匀一致,无色差、严重变形以及分解变色的现象。
②、管材和管件不应含有可见杂质;
③、端面切割应确保管材的平整且与管材轴线保持垂直。
④、管件须完整无缺,形态保持正常;合模缝处浇口应平整光滑,且坚固无裂痕。
(3)支管安装:
依次安装预先准备的支管,每段均从立管的甩口开始,遇到阀门时,需先拆下阀盖再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根据管道的实际长度适当地增设临时支撑。
(4)管道试压:
在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后,将进行一次全面的水压试验。试验过程中需确保排除所有空气
在达到规定压力后,停止加压操作,对连接点和阀门进行细致检查,确保无渗漏现象。接下来,维持此压力状态30分钟,如果压力下降幅度不超过0.01NPa,则视为测试合格。
2、排碱管安装:
施工流程主要包括: 1. 人工挖掘沟槽,随后铺设中100渗碱管; 2. 先铺设一层中砂作为垫层,然后安装100双壁波纹排碱管,波纹管外部采用铁丝缠绕棕皮保护; 3. 完成管子安装后,回填中砂至管沟底部标高,接着在预设位置建造排碱井,并在管段周围铺设滤层,轻轻放入沟内,包裹三层综合材料,确保总出水口封闭并设置临时支撑; 4. 在所有工序完成后,依据施工图纸定位管道坐标与标高,调整坡度。 5. 对于埋地的排碱管道,在隐蔽之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以验证其功能和密封性。
四、绿化种植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
1、绿化种植
施工要求对于绿地建植,主要依据植物材料的生态特性与工程设计目标。针对各类绿地,特定的植物选材与设计规范导致了各异的施工规定。鉴于紧迫的工期,本项目落叶树木需采取带土球、重度修剪的方式种植,确保土球包装牢固,防止运输途中松散。小型苗则采用裸根种植,施工过程采用流水线作业模式,通过组建专业施工队伍,按工种和工序划分,既优化劳动力配置,又能有效压缩工期。施工组织设计需规划合理的作业流程,协调各施工环节的衔接,避免无序和重复劳动,保证苗木、物资的及时供应,杜绝因等待材料而导致的停工。我们将严格执行工程进度计划,遵循'早做准备,不拖后期'的原则,确保所有工序按期完成,包括苗木种植和草皮铺设,每个步骤的关键要点都需明确执行。
1)、种植土的整平:
首先,按照设计规范整备地形,确保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达到20至30厘米,以实现种植区域的平整,防止草坪积水。对于地势起伏的区域,可在低洼处增设排水设施,引导草坪表面多余的水分流向排水系统。在进行深翻作业时,务必移除砖石杂物,以免妨碍草种生长、草坪平整度以及后续的修剪工作。理想的种植土壤为砂壤土,若土壤过于黏重,应适当混入砂土以优化其结构。为了提升草坪的繁茂度,平整土地时,每百平方米施加400至500公斤的腐熟堆肥或0.2公斤的过磷酸钙,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然后细致地耙平以保证土壤质地均匀。
2)、苗木的采购;
确保苗木采购与运输环节严谨:委派专业人员奔赴各地,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格选购苗木。选购原则需坚持高标准、严把质量关,选购数量略超出设计需求,以预留替换空间。优选生长旺盛、形态优美、树冠饱满且无病虫害的苗木,规格务必符合设计规范。优先考虑本地采购,以降低病虫害风险。
A)、起苗与选苗策略: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在秋冬休眠期后或春季萌芽前期进行,以避开树木生长旺盛和极度休眠期。根据不同地域和树种,掘苗时间有所差异。对于易于存活的苗木,可根据降雨或灌溉条件灵活进行。起苗过程中需严格筛选,优选生长健壮、形态端正、根系发达且无病害的苗木。为了确保成活,不同种类的树苗对根系完整度有特定要求:小苗需保留全部根系,乔木大苗(约2米高)挖掘时根径应为苗高的1/4,可裸根或带土;灌木和藤木则以苗高1/3附带根系。若需带土球,起苗前需提前浇水,使土壤半干后再进行,以便于形成稳定的土球。作业前务必清理作业区域的杂草和障碍物。如遇到土壤倾斜或表层过厚,应用铲子逐步去除,直至可见部分表根,以减轻土球重量。为了便于土球的搬运,应在土球外围挖掘宽度约50厘米的侧沟,沟深略大于土球深度,通常深约数厘米。
在挖掘带土球苗木时,首先以树干为中心,划定略大于土球直径的圆圈进行操作。挖掘过程中,对待侧根需区别处理:对于小于0.5厘米的细小侧根,应用平板铲一次性平稳斩断;直径超过0.5厘米的侧根,建议使用剪刀精细剪裁;而对于主根,可选用快镐或手锯进行精确切割。确保每个切口平整光滑,无毛边、无劈裂现象,且不致拉扯断裂。完成挖掘后,即可进行土球的包装作业。
B)、包扎策略:常见的手段包括采用扎草法;针对小型苗木,此方法尤为适用。
首先,对稻草束末端实施牢固捆绑,随后,稻草秆呈辐射状向外扩散,将处理好的苗木土球置于中央。接着,逐步将稻秆自土球外围向内收缩,直至完全包裹在外侧。如此操作简便快捷。
运输与保护策略:对于长距离运输且苗圃土壤较为疏松的土球苗木,通常采用蒲草编扎的专用包装袋。首先,将土球置入草包内,随后务必用草绳加固外部,确保在搬运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护和稳定土球。
固土工艺:针对土壤质地良好且已成型的土球,推荐采用草绳法。操作时需先在土球中部实施水平缠绕,即施加腰箍,以防止土球破裂。腰箍的宽度应根据土球尺寸及土质特性进行调整,通常需缠绕4-5圈以上。在绑扎过程中,应边拉紧草绳边嵌入砖石木块等物于土球表面,确保牢固且不易滑脱。完成腰箍后,后续的竖扎或填充扎法将依据土球大小和土质情况灵活进行。总的指导原则是确保土球紧实稳固无虞。
运输过程中的裸根苗保护措施:针对根系可能在运输中受损的情况,我们通常会对裸根苗实施适当的包装。裸根苗木根系丰富,可将其可弯曲的部分有组织地归拢至一个方向,随后使用草编织物或麻袋进行捆绑,同时填充湿润苔藓以确保根系免于脱水干燥。
C)、苗木移植的关键环节:运输质量与假植工艺的优劣直接关乎栽植成功率。通常,绿化工程项目对此类操作有着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苗木的运输标准和假植处理措施。
在装载苗木前,押运人员需严格按照调运计划单逐一核查苗木的接收情况,确保其在数量、规格及质量上均符合要求。对于裸根苗木,需遵循根部向前、梢部向后的顺序整齐排列,后车厢底部应垫以柔软的草包以防止磨伤树干,树梢需离地存放,并确保装车后树干牢固捆绑,同时注意使用草包垫衬,避免损伤树皮。灌木可选择直立装载,当带土球苗木高度小于2米时,允许立放;高度超过2米的应斜放,装载时务必保证土球稳固、垫实且堆叠层次适中,不超过40厘米以下苗木3层,40厘米以上者不超过2层。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卸载苗木,遵循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层卸载,避免粗鲁搬运。卸车后,未立即栽植的苗木可采取临时假植措施,如挖坑沟深埋根系或按行距密集放置并填土竖植。对于假植时间较长的苗木,需定期喷水保湿,以确保其存活率。
3)、苗木挖穴与种植
树穴的尺寸设计基于树木种类和特定环境因素。通常情况下,穴的直径应至少比根冠直径增加30厘米以上,而穴的深度则需确保稍高于苗木原始根部土壤痕迹约5厘米。对于淡水洗盐或生物改碱工程中的植树作业,树穴的尺寸需进一步扩大,以便于根系扩展和植物长期生长。在挖穴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底部填充一层表土,以促进根系的自然发展和树木的茁壮成长。理想的树穴形状应当口部圆整,穴壁垂直,底部平整,避免形成锅底状或不规则的结构,以免限制树根的自然伸展。栽植乔木和灌木被视为绿地建设中的最终实施步骤,它确保植物材料按照设计规划顺利安置到位。
在施工要求上应着重把握如下两点:栽植的质量标准:为减少树体蒸腾,保证栽植成活,栽植前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是非常必要的。对需保持主干生长的苗木如杨树、雪松,水杉等,应保留中央主枝的生长点完好,疏除旁枝,灌木应按树形要求,保持自然树形,树冠呈外低内高、外密内疏,剪除老、病、虫枝、断枝、断根,使用剪切土工具应锋利,保持切口平滑。栽植时应按设计要求准确定位,高矮大小要搭配合理,排列合理。行植必须横平竖直,树干保持在一条线上,相差不超过半个树干,相邻树木高矮不超过50厘米。树体要上下垂直,将树形好的一面迎着观视方面。栽植填土要分层填实,探浅适宜,一般应与原土痕持平。
栽植技术指南:在定苗阶段,务必关注苗木的朝向,确保与原生长方向一致,这对于保持树种的自然形态至关重要。填充土壤时,应用优质表层土分层填实。若土壤干燥或土球体积较大,可采用适度浇水并渗透加固。在填土至1/3至1/2深度时,适量灌溉,待土壤稳固后再继续填土,或者使用夯杵夯实,务必避免底部形成空洞。对于裸根树种,需确保根系充分展开,避免根部挤压,严格遵循盐碱地的'三埋二踩一提苗'步骤。具体操作是:将树苗置入穴中央并调整至直立,填土至1/3高度时,轻提树干以利于根系舒展,再踏实,填满土后再次夯实,使土壤与根系紧密结合。最后覆盖一层浮土,周边筑起土堰便于水分管理。新栽树木的灌溉,推荐使用河水或湖水等天然水源。种植后48小时内务必进行首次浇水,随后的二次和三次补水应在5至10天内完成。第三次水浇透后,进行中耕封堰,填补裂缝,纠正树干位置,并在树干基部周围堆砌约30厘米高的土堆,捣碎土块以巩固根部环境。
对于新栽的苗木,务必及时检查是否存在伴随的病虫害源,如发现介壳虫或其他虫茧、虫卵,应立即实施防治,对情况严重的个别植株,必要时可考虑清除并销毁。大型乔木新植后需进行支撑,以防止因人为因素或风力导致摇晃甚至倾覆,影响其存活。通常采用三角形支撑法,即运用三根木棍或铁丝稳固固定苗木,同时需注意用硬纸板保护捆扎部位的树皮,以免损伤。 绿篱栽植通常采用沟状挖穴,单行种植一年生小苗,沟深20-25厘米,宽度为25-30厘米;双行种植则沟宽30-40厘米,深度相应增加。如使用二年生以上的苗木,挖穴尺寸应相应加大。绿篱的栽植遵循一般单株树木的种植步骤和标准,仅株距和行距有所区别:单行小苗间距为20-25厘米,双行间距约为20厘米,呈三角形交错布局。对于大苗栽植绿篱,株距根据树种和苗木规格确定,以确保三到五年内树冠能稳定连接。在填入土壤时,需均匀夯实,以防止植株倾斜。在填充土至接近地面时,需充分浇水,待水分被完全吸收后再覆土于表面。
4)、草坪建植
在实施草坪种植前,首要步骤是依据设计规格整理地形并深度翻耕土壤。针对大面积平坦区域,需预设与下水系统相连的排水管道,确保草坪免受积水困扰。对于起伏地形的低洼地带,适宜设立排水沟渠,引导草坪表面多余的水分流向下水设施。在翻土过程中,务必移除砖石、瓦砾和砾石,以免妨碍草种生长、草坪平整度及后续修剪作业的执行。 优选砂壤土作为种植土壤,若土壤过于黏重,应适度掺入砂土以改善其结构。为了促进草坪繁茂,平整土地时建议每百平方米施加400-500公斤已充分腐熟的堆肥或者0.2公斤过磷酸钙,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利用细耙平整表面。
春季是暖季草坪的理想播种时节,而冷草型草坪则以秋季为佳。通常采用撒播法进行播种,为了确保草种的均匀萌发,建议先将种子与细砂或细土混合均匀,随后进行播种。在种植区域干燥的情况下,播种前需先行灌溉,保持土壤表层10厘米以上区域湿润。播后覆盖一层过筛的细土,之后应持续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务必避免浇水时冲刷表土,以维护土面平整并确保种子分布均匀。
5)、花卉种植
在进行花卉种植前,花坛和花境区域需进行精细的土地准备工作,其深度通常控制在约30厘米。此项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土壤的透气性,清除其中的杂草和异物,并施加适量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完成整地后,务必确保地面平整,以便于后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操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少量种植或对土壤条件要求严格的花卉,苗床育苗是常见选择。经过一至二次移植,花苗能在苗床集中形成大量须根,有利其后续生长。苗高约10厘米时,可移植至花坛或花境,株距设定需遵循日后枝叶交接的原则,以实现覆盖地面并展现花卉色彩的整体美感。栽植宜在阴天或多云天气进行,避免夏日正午,夜间栽种最为适宜。土壤应保持适度湿润,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过湿或雨后应及时排水,以防土壤板结影响花苗生长。栽植时务必确保须根完整并自然展开,周围土壤需紧密但不致损伤根部。栽后需立即用细孔喷壶充分灌溉,并清除枝叶上的泥土。 对于球根花卉和多数草花,常采用直接播种法。通常采用单粒点播,每个15-30厘米间距的穴洞,穴深约为种球高度的1.5倍,穴径略大于种球直径的1.5倍,将种球置入,芽端朝上,根部向下,覆土后即完成。另一种方法是丛植法,挖直径30厘米以上的大穴,放2-3个带芽种根,同样保持芽端向上,覆土即可。播种时,无论何种方法,都要保持土壤湿润,若干燥需预先浇水。栽后不可踩压。 多年生和二、三年生草花多采用撒播和条播。种植时土壤需湿润,如土壤干燥,应在整地前灌溉。大粒种籽适合条播,浅沟间距20-30厘米,播后覆土并压实。小粒种籽则采用撒播,播前混合适量细沙,播种量根据种子数量和环境条件调整,每平方米一般300-400粒为宜。撒播后需平整土壤,使种子埋入并轻轻压实或镇压。
6)、在苗木种植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施肥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操作流程:首先,将肥料精细地散布于树坛表面,随后深度松土(常规深度为10-20厘米),确保肥料能充分融入土壤。对于未铺设草坪和宿根花卉的树坛,普遍采用此基肥施用技术。此举旨在优化表层土壤构造,减缓水分蒸发,有效预防土壤二次盐碱化现象。
B)、精确施加侧向肥料:沿树干两侧分别设置间距,每侧距离树干直径的3-4倍区域
在适宜的位置,采用锄或锹挖掘深度约为5-10厘米的浅穴,随后均匀施入适量清淡的液体肥料。土壤吸收肥料后,需覆回原状。对于固体肥料的施用,应确保与树干保持适当距离,通常应是树干直径的5倍以上。施肥穴应适度加深加大,建议深度约50厘米,直径大约40厘米,同时务必避免对树木根系造成伤害。填充肥料后,务必与相应体积的土壤充分混合,再覆以原土覆盖。
C)、树木环状施肥技术:在树干周围,以树干直径的3-4倍为半径挖制浅环状沟槽,施入适量液体肥料。随后,确保土壤充分吸收,再将沟槽还原为原状。对于固体肥料的应用,应保持与树干适当距离,加深并拓宽沟壑进行施放。
D)、实施土壤灌溉:按照适宜比例将液态肥料与清水混合稀释,随后均匀地对树木进行灌溉。在土壤呈现微黄色且表层干燥时,务必适时进行松土作业。
E)、叶面喷施技术:采用喷雾设备,先将所需肥料溶解于水中,然后均匀地喷洒在叶片表面。推荐施用浓度通常为0.1%至0.3%,最佳时机为日落或阴天。这种施肥方式因其高效和精准而被视为现代化手段,其特点是用量少、见效快,能满足树木生长过程中即时的营养需求。
施肥浓度和施肥量因树种、树龄、施肥时间和肥料种类不同而变化。一般定植1年以上的树木,可施以稀释5倍左右有机肥肥浓;尿素和硫酸压铁等矿质要加10倍左右的水溶解后才能施用。定植3年以下的幼树,施肥量不宜过大,液体肥以每株10---15斤;固体肥以每株3—5斤为宜,随着树龄的增长,应适当增加施肥数量。同时,在生长季节追肥,一般浓度和数量不宜过大;在休眠季节施基肥,浓度和数量可适当增大。生长季节追肥应在多日未雨,土壤干燥,并经松土除草后进行为好,以利于树木吸收。
2、苗木及草坪的后期管理
(1)、树木养护管理
绿地景观的核心在于树木,为了确保绿地的视觉吸引力和环境的宜人,首要任务是促进树木的茂盛生长。为此,我们必须实施适时的养护与管理措施。
1)、土壤管理
维护优良林木生长,松土除草至关重要。松土能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优化土壤透气性,激发微生物活性,有利于难以溶解的养分分解,提升土壤肥力,并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杂草的清除则能节省水分和养分资源,避免与植物争夺生存必需的水分、养分和光照。因此,雨后和灌溉后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对于盐碱地绿地的养护管理尤为关键。疏于管理,松土除草不及时,将导致土壤硬化,高浓度地下水沿毛细管上升,蒸发的水分使盐分滞留表面,严重阻碍植物生长,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加剧,盐分累积,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树木枯萎,土壤次生盐碱化,投资成效大打折扣。实践证明,盐碱地绿化成功首要在于精细的土壤管理,包括适时松土除草。为了改良土壤结构,防治表层病虫害,促进树木根系健康生长,建议每年冬季对绿地土壤进行深度翻耕,深度通常在15至30厘米,树干周围应适当浅些,以减少对树木侧根的损害。
2)、肥料管理
树木的茁壮成长依赖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然而,水分与养分的供应同样至关重要,特别是氮、磷、钾这三种基本营养素,对树体的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缺乏氮会导致树木生长受限,叶片褪色为黄色,严重时可能落叶;磷的缺失会延缓树木的叶片展开和开花进程,新梢和根系活力减退,叶片变得狭小,且枝叶呈现灰绿色,叶柄、叶脉和叶背可见紫色或红色斑点,叶缘边缘可能出现半月形坏死区域,花芽分化受阻,抗逆性降低,易引发早落现象;相比之下,钾的缺乏则表现为茎秆纤细,新梢发育不充分,生长提前终止,叶尖和叶缘常显现褐色枯斑,且植株易受病虫侵害。
微量元素也是树木生长不可缺少,缺铁会使叶片失绿;缺镁时叶色浅,叶脉间呈黄色,缺硼则能出现叶片变色或畸形,叶柄、叶脉质脆易折;缺锰可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出现失绿症,缺锌时叶片失绿,光合作用减弱,节间距缩短;叶变小,植株矮小、生长受抑制;缺铜树木发生“干尖”或叶片出现褐斑,繁殖器官的发育受到破坏。
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要求不一样,常绿树一般为3:1:1,落叶树一般为。不同的生长期需肥状况也不一样,生长旺季对氮的需要量大,花期及生长后期对磷、钾肥需要量大。对一般树木来说,最好每年春季或秋季施基肥。春季施肥宜早不宜迟,使根系一开始活动就能得到养分。秋季施肥则宜迟,过早宜引起徒长;不利于植物越冬。新栽树木当年不宜施肥,因根系受伤吸收能力小,施肥易烧根。观花观果树木在花芽分化期和花后追肥,能使树木生长健壮,花多果大,有利于提高绿地的观赏效果。
3)、水分管理
水在植物细胞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对于植物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没有水,植物的生长发育将难以维系,且新陈代谢过程唯有在充分湿润的状态下方能顺利协同。因此,确保适时适量的水分供应,是维持树木新陈代谢正常运转和促进其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关键策略之一。
在树木的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水分管理至关重要。休眠期间的树木若遭遇缺水,可能导致‘抽条’现象,甚至加剧冻害风险。开花和结果期的树木若供水不足,会面临落花落果的问题。对于生长期的树木,严重缺水会导致叶片萎缩,枝条生长停滞并可能引发落叶。长期缺水不仅使树木生长受限,轻者表现为叶小枝短,枯枝干梢,生长性能衰退,严重时则威胁其生存。另一方面,过度浇水则会引发土壤通气不良,影响根系呼吸,可能导致根部腐烂乃至整株植物的死亡。因此,针对干旱应适时灌溉,而面对积水则需迅速排除,以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由于盐碱地区的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不仅植物无法吸收利用;而且危害植物根系的生长。因此,树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只有依靠外界提供淡水,所以,在建设绿地时,一般都要设置给水管网,以半径40—50米范围设置水龙头,在某些重要景点,还可设置自动喷灌设施。
树木栽植后,要立即浇足“定根水”,以后还要根据气候情况及时补充水分,一般新植树木,如果天气无雨,应20---30天浇一次透水。常绿树栽植后,天旱时,除在根部浇水外,对树木枝叶也应经常喷水,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成活以后的树木,可适当减少灌水次数,除了3月份浇“返青水”,11月份浇“冻水”之外,如果天气无雨,要保证30天左右浇一次透水。夏季雨量比较集中的地区,一般(七、八月份)不需浇水。
4)、对于新栽植且抗寒性能较弱的植物种类,如月季、海桐、洒金柏与夹竹桃等,其在最初的三年里,需在冬季来临前实施细致的防寒措施。这包括对根茎部位进行适当的培土保护,以及对树干包裹以增加保暖。特别针对位于风口的雪松,为了确保其茁壮成长,首几年需在冬季前设置稳固的风障作为屏障。通常,防寒作业在每年11月中旬左右开始进行。风障的设置应遵循树冠垂直投影线外侧,形状可采用半圆形或三角形,从北方对树木提供全方位的庇护,其高度应高于树木本身的高度,以充分抵御寒风侵袭。
(2)、露地花卉的养护管理
1)、草坪的养护管理
a、浇水
鉴于冷季型草坪的特性,其根系发育浅且水分和养分吸收范围有限,叶片密集且娇嫩,水分蒸发速度快。因此,相较于其他园林植物,维持适宜的水分补给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在炎炎夏日,蒸腾作用显著,草坪对水分的需求急剧增加,易面临缺水风险。为了防止冷季型草坪进入夏眠状态并保持观赏效果,尤其是在酷暑时节,频繁的喷水降温措施常常是必要的。对于新建草坪,初期建议每3至5天灌溉一次,待草坪成熟后,可调整为大约每10天浇透一次,确保水分能深入地下超过10厘米,从而满足其深层水分需求。
b、除杂草
杂草对草坪的影响深远,不仅破坏其整洁美观,还与草坪植物在养分、水分和光照资源上形成竞争。鉴于杂草的旺盛生命力和快速生长特性,若未能及时加以控制,它们将迅速侵占草坪,导致其观赏价值丧失。常规的清除手段包括手工拔除或借助小铲完整移除杂草植株。然而,人工除草作为一项持续维护任务,劳动强度较大,尤其是在杂草结籽阶段,务必确保彻底清理,以防其种子散布至草坪,后续的治理将事倍功半。 化学除草剂作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其选用取决于杂草的种类以及施用时的气候条件。常见的除草剂有二甲四氯、扑草净、除草醚,以及其他多种制剂,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都能展现出显著的除草效果。
c、修剪
为了维护草坪的整洁与美观,草坪在生长期内需定期修剪。若长期忽视,草坪可能会变得杂乱无序,枝蔓过长,表面凹凸不平,甚至因结籽而泛黄,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适时的修剪不仅能提升修剪难度,还可能导致修剪后的草丛呈现枯黄、稀疏状态,恢复期较长,影响整体景观。修剪有助于草坪分蘖,促使枝叶繁茂,色泽鲜亮且富有弹性,从而提高观赏体验。草坪修剪的适宜时期通常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10月上旬,其频率取决于草坪品种、管理条件及建坪时间。生长速度较快的草坪需频繁修剪,而生长缓慢的品种则可适当减少。天鹅绒和百慕达等草坪通常无需常规修剪。草坪的生长速度受精细管理、水分充足等因素影响,管理良好者修剪次数相应增多,反之则可酌情减少。草坪初期,由于生长条件优越,应适当增加修剪次数以促进分蘖和快速成坪。然而,草坪成熟后,随着生长空间受限,生长速度减缓,修剪次数应相应调低。对于重要的景区观赏草坪,生长季节内应保持每半个月修剪一次。一般园林绿地中的观赏草坪,每年至少需修剪两次,修剪高度推荐控制在5至8厘米之间。
d、追肥
施适量肥料,可促使草坪生长繁茂,叶色葱绿。施用堆肥、厩肥等有机肥会影响草坪的卫生和美观。厩肥中又常带有杂草种子,使草坪杂草增多,所以通常不用作草坪的追肥。一般常用的是化肥,可用硫酸铵1.5%、过磷酸钙0.4%、硝酸钾0.3%的比例配合施用,每百平方米用量为3--5公斤;施肥时间一般在春季为宜。
(3)、其他灌木花卉的养护与管理
1)、水分管理:鉴于露地花卉因其质地柔嫩且体内水分易快速蒸发,及时补充水分是花卉养护的关键要素。花卉种类各异,其耐旱特性各不相同。宿根植物和块根花卉,凭借发达的根系和强大的吸水能力,具有较强的耐旱性,相比之下,一年生和二年生花卉由于根系浅薄,吸水功能较弱,其抗旱性能相对较弱。新植或小型花苗的耐旱能力尤为薄弱,随着植株的成长,根系吸收能力增强,耐旱性也会随之提升。因此,需根据花卉品种、生长阶段及气候条件,灵活调整灌溉频率。对于初出土壤的小苗或新栽花卉,建议每3-5天浇水一次,随着花苗成长,逐渐减少浇水频率。然而,在炎炎夏日无雨时,花卉水分流失剧增,需适时增加浇水次数。最佳浇水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以利于水分吸收。宿根花卉与树木类似,春季需施以"返青水",冬季则需给予"防冻水"以保障其生长需求。
2)、间苗、移苗和分栽:花卉过密,由于空间、阳光、水分和养分的不足,会使花苗生长细弱,从而导致抗性差,叶色黄,形状差,开花数量少,影响观赏效果。因此,对直播草花,随着花苗的生长;要不断进行间苗。间苗的原则是除弱留强;间苗数量根据出苗状况决定,一般间至两株间枝叶相距1--2个冠幅为宜。间苗次数一般为3--4次。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地段可能会出现缺苗现象。因此,在间苗时,要选留壮苗移栽到缺苗处。移苗土作一般从第二次间苗开始,时间最好选在阴天或傍晚,并要立即浇水。对宿根花卉;根据生长习性不同,可2--3年或5--6年分栽一次,以保证规赏效果。
3)、中耕除草:花苗在株间枝叶相接之前,在浇水或下雨之后,应进行松土,并结合除草。中耕主要为了疏松表土,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返盐;同时促进土壤内空气的流通,加速养分分解,利于花苗吸收。当花苗株间枝叶彼此连接,即停止松士,否则将损伤枝叶和须根,影响植株生长和美观。除草目的,是防止杂草与花苗争水分、养分和阳光。除杂草的要领在于除“小”、除“早”、除“了”。
4)、施肥:为使花卉叶茂花艳,应适量施肥。一般球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花卉,除在种植前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间还应追施2--3次肥液。宿根花卉,除在分株栽植时施足基肥外,每年还应追施3次左右液肥。常用的肥料有腐熟饼肥水、住宅楼的化粪池水或化肥。施化肥其浓度可采用硫酸铵0.5---1%,硝酸钾0.1--0.7%,过磷酸钙0.5-1%。将形成花蕾时应增加磷、钾肥的成分。由于施用化肥使土壤板结破坏团粒结构的形成,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因此,应尽量少用化学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
5)、修剪与整形:一般花卉不需要修剪整形,但有些花卉是通过修剪可控制高度,促发侧枝,从而使花卉较矮,冠幅较大,开花数量增多。修剪方法是;当花苗长到一定高度后,进行“打头”。有的花卉还可通过摘蕾,来控制开花时间。宿根花卉,花后,应结合采籽及时剪掉上部枝叶,以促发新芽。同时,为了使花整洁,花色清新,要经常将残花、残果及枯枝、黄叶剪除。
(4)、病虫害防治。
在园林上,病虫害对花卉的危害较树木小,但也不能忽视,地上部主要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和其它食叶害虫等。蚜虫一般喷氧化乐果防治,红蜘蛛可用三氧杀螨醇防治;棉铃虫则要喷神威、来福灵等加以防治;其它食叶害虫可喷敌敌畏等具有胃毒或触杀作用农药。金龟子则咬食花叶,防治时要结合地下幼虫及其它主要地下害虫,尤其对翠菊危害严重,可用辛硫磷防治。花卉上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褐斑病和锈病。白粉病和锈病常用粉锈宁防治;褐斑病多用多菌灵或百菌清防治。禾类草坪,一般罕见病虫发生。葡茎剪股颖常有蛴螬和粘虫危害,造成地上部分呈块状枯死。发现危害症状后,可往受害处浇灌。
3、配套设施工程
(1)、电气工程
电缆
1)、地下直埋电缆通常应选用铠装电缆。在安装前后,必须严格进行品质检验,确保其满足设计规格后方可投入应用。检验项目主要包括:运用500伏兆欧表测定其绝缘电阻,最低标准应达到10兆欧;或者进行5倍以上的直流耐压测试,持续时间为5分钟。
2)、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需遵循以下标准:对于低绝缘多芯电缆以及橡胶或塑料绝缘的多芯、单芯电缆,若配备铠装,应不小于其直径的10倍;而未配备铠装的电缆,则应不小于直径的6倍。
3)、在直埋电缆线路的关键部位,如接头和转角点,应确保配备手孔、人孔接线井或设置醒目标志桩。对于直线部分的手孔和人孔井,建议每间隔不超过150米设置一个。
4)、所有电缆芯线的连接必须采用圆形套管实施紧固,对于铜芯部分,则需选用专用铜套管进行压接。
在连接过程中,铝导线应采用铝套管进行压接,而对于铜铝电缆芯的交融部分,则需选用专用的铜铝过渡接头。对各类套管的要求务必严谨,确保其性能达标。
A)铜套管为含铜99.9%以上的铜管制成;B)铝套管为含铝99.9%以上的铝管制成;C)联接套管中心偏移允许毫米,管的弯曲度每米长应不大于千分之三;
D)在与导线实施压接作业前,铜铅过渡接头需经过退火工艺处理。
5)、电缆沟、人孔井、手孔井内敷设的电缆,以及接入控制箱和配电柜的终端头,均须配备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线路名称或回路编号的专用标识牌。在新建项目和大修完毕后,必须核查电缆标注的指示牌信息是否准确无误。
6)、电缆中间接头与终端头的防水密封必须确保牢固,以防水分侵入。在处理电缆线芯时,务必谨慎以防止对绝缘层造成损害。所有施工人员需具备专业资质,经过专项培训并持有合格证书,方可进行作业。
7)、电缆线路的施工档案必须详尽完备,包括但不限于线路的原始施工记录,精确的长度、截面尺寸、工作电压、型号信息,明确的安装日期,以及线路的各项技术参数。此外,对于中间接头和终端头,应标明其唯一编号,安装日期,以及由谁进行的装置操作,施工人员的名字也应在记录中清晰注明。
8)、任何对电缆线路的变动或修订,应同步更新相应的技术文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9)、在实施电缆直埋敷设时,沟槽底部需确保坚实的地基,排除石块、砖头等硬质杂物的存在。若遇到此类杂物,需铺设100毫米厚的软土或沙层,再覆盖以混凝土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直径两侧各50毫米。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允许使用砖块替换混凝土保护板。当电缆从沟内引出至手孔、人孔井、控制箱和配电室时,务必将其穿入管道内,并在管口处密封,以防渗漏。
11)、当电缆自地下或电缆沟升至地面时,应确保在地表每两米处安装一段金属防护管,其底部应延伸至地下0.1米深度,并确保地面安装部分稳固牢固。
12)、安装电缆保护管时,需遵循如下规定:
A)1. 保护管顶端距离地面应确保不低于0.7米; 2. 在保护管沟槽底部需铺设平整并夯实基础; 3. 安装前,务必清理孔内积灰与杂物,确保孔口光滑无毛刺; 4. 连接电缆保护管时,务必保证接口紧密无间隙,特别是转弯部位,不得有褶皱、裂纹,表面应光滑无毛刺。
E)对于承重区域的电缆保护管,推荐采用增强型施工策略,即在保护管周际铺设100#混凝土防护层以提供额外支撑。
F)电缆井方向应倾向于保护管的排列,其倾斜坡度应不小于千分之一。
G)在设计电缆保护管敷设时,建议每50米设置一个人员可进入的人孔井,井内需配备有效的积水和排水设施。
路灯安装
13)、在选择灯具时,务必采纳那些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出具了光学性能检测合格证明的产品。对于高杆庭院灯,推荐选用光束集中度较高的泛光灯具。同时,灯具的质量需严格遵照相关标准执行。
A)灯具组件应完备,且无任何机械损害、形变、漆层脱落或灯罩破裂的情况。
B)反光器经过精心清洗与抛光氧化工艺,其表面呈现出平滑如镜的效果,无显著的刮痕痕迹。
C)该透明罩具备卓越的透明度,无任何显眼的气泡、划痕或裂纹,并配以稳固的挂钩装置,确保视觉效果与实用性并重。
D)灯头引线在封闭灯具中需配备耐热绝缘管进行有效防护,同时,灯罩与尾座之间的连接应确保紧密配合,无任何缝隙。
E)所有灯具安装所需的金属附件(包括灯架、抱箍、螺栓及压板等)必须经过热镀锌工艺处理。
14)、螺口灯头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中心触点端子应连接相线,而螺纹口端子用于接入零线;关于灯头,其绝缘外壳必须保持完整,且绝不可存在任何破损或漏电现象。
15)、照明设备应选用高效能的气体放电灯,特别是高效率的节能灯具,需与本地实际情况相适应。
每盏灯的相线应配备独立熔断器,对于气体放电灯,熔断器应安装于镇流器的电源接入端。基础施工需遵循常规设计规范,采用环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标号不得低于C250。地脚螺栓需深埋于混凝土基础内,并与主体钢筋实施焊接连接。
16)、法兰盘的基础安装要求灯杆下端法兰盘牢固连接,螺栓直径需与其孔径匹配。所有螺栓均需装配双螺母并配备防松装置确保紧固性。
17)、电缆预埋管精确对准基础中心并穿透;避雷网接地极通过扁钢引线与其下端灯杆法兰相连,或者与基础的主要钢筋以及法兰盘螺栓实施焊接连接。
18)、所有灯杆、灯盘以及配线的安装和验收,严格遵循省建委发布的《高杆灯技术暂行规定》中的技术标准。
(2)、保护接地装置
1)、为确保人身安全及路灯设施稳固,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电线管、灯杆、配电箱、以及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和电缆的钢带等金属覆盖物必须实施有效的接地措施。
2)、在执行路灯专用的保护接零措施时,务必确保接地的稳固性;同时,配电箱和柜体的进线端零线需实施强化接地操作。
3)、人工接地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A)、垂直接地体所选用的钢管应具备公称直径不小于40毫米,壁厚不得低于3.5毫米的规格;角钢的尺寸需达到毫米以上,其壁厚标准应不少于4毫米。垂直接地体的配置建议不少于2根,每根接地体的最小长度应为2米,相邻接地体之间的间距通常为长度的两倍,同时,接地体顶部至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0.6米。
B)、水平接地体的扁钢应选用厚度不少于4毫米,截面面积不得少于48平方毫米的材料,而圆钢的直径则需达到8毫米以上,且均需确保其深度埋设不少于0.6米。
4)、接地线的机械强度需满足以下标准:
A)、推荐采用连续无接头的整线,对于钢芯线,其最小截面积不得低于4平方毫米。
B)、地表下禁止使用裸露的铝线作为接地线,要求扁钢的截面积不得少于48平方毫米,圆钢的直径不应低于8毫米。
C)、在采用金属架构、电线管内的钢管、电缆保护层钢带作为接地线路时,务必确保其全程保持良好的电气连通性,如存在中断,应增设独立的接地线路以满足要求。
5)、接地装置的联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接连接接地装置的过程中,对接扁钢的搭接焊长度需达到扁钢宽度的两倍,而对于圆钢,则需确保其搭接焊长度为圆钢直径的六倍。
B)、路灯设施的接地线连接方式多样,可采用螺栓固定或焊接。倘使用螺栓连接,务必配备防松装置及垫圈,以实现稳固且可靠的连接。
6)、保护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当配电变压器总容量不超过100千伏安或重复接地时,接地电阻值可不大于
。
7)、所有金属组件,如接地体、接地线、接地卡子、螺栓和垫圈,必须实施热镀锌工艺处理。焊接接口应施加防腐涂料。在存在腐蚀性土壤的环境中,应对接地体的规格截面酌情增加以确保耐腐蚀性。
8)、通常情况下,接地体应与建筑物保持至少1.5米的间距,同时,接地体与避雷针的接地体在地下的最小距离应不少于3米。
9)、确保所有与大地具有良好接触的金属管线及其自然接地体间的联接稳固而紧密,特别是在束节和接线盒等关键部位,应采用与接地干线相匹配的导线进行连接。
10)、接地装置的维护要求严谨,接地线需稳固安置并确保其处于便于查验的位置。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实施一次全面的接地装置检测与测试,重点核查连接部位的紧密性以及导线是否存在断裂损坏的情况。
(3)、混凝土工程
本章节适用于依据合同施工图纸所示的所有基础工程及其相关混凝土构建部分。
分的混凝土工程。
承包人的责任
1)、任务涵盖骨料系统开采与生产的全面设备配置及辅助设施供应,包括预冷、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此外,还需承担混凝土配方设计、从拌和至成品处理的全程作业,如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冷却、抹面、养护和样品检测。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入库检验及储存管理亦在职责范围内。
2)、提供模板的材料以及进行工程所需模板的设计、制作、安装、维修和拆除。提供止水和止浆、施工缝、膨胀缝等所需的材料及其制作、安装和施工。
3)、提供预制和预应力混疑土的材料和设备,以及预制和预应力砼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安装等。提供混凝土接缝灌浆的材料和设备以及灌浆配合比的试验并完成接缝灌浆工作。混疑土表面保护所需的材料和有关设备的采购、供应、制作、安装。
4)、作业流程涵盖模板的全面管理,包括材料供应、设计开发、制作制造、运输配送、专业安装及后期拆除。模板的设计与制作需确保其结构坚固刚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