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服装及工具采购项目投标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第一章 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节 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行业背景

消防安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象征着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现代化水平,直观反映出其经济社会的发达程度。消防器材制造业作为消防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与对消防体系的持续投入,对各类消防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各级政府对消防安全的日益关注,消防监管体系日渐健全,公众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及消防法规与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消防器材制造业迎来了显著的发展机遇。

消防报警行业在2003年以后逐渐取消了行政审批制度,改为产品准入制度,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建立覆盖全国的跨区域销售网络,竞争格局由区域性竞争过渡为全国性竞争。目前具有消防报警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有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利达华信电子有限公司、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松江飞繁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泰和安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

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行业内的大型企业一般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人力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了规模优势,进而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价能力。为了保障火灾发生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都配备了消防报警设备。此外,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消防报警设备也在向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的进步正推动消防器材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

二、行业概况

(一)行业的发展概况

1.消防行业发展概况

消防安全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核心构成,映射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深度。消防产品制造业作为行业基石,依据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2014年5月30日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我国消防产品主要划分为灭火设备、火灾报警、火灾防护及消防装备四大类别。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消防行业进展滞缓,全国消防产品制造商寥寥不足百家,大多为国有背景的企业,由国家投资建设。2001年至2003年间,国家逐步废除生产销售备案制度,引入市场准入机制,消防市场环境经历革新,民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推动行业增速显著提升。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消防产业逐渐成形。历经十余年的积累,我国现今拥有超过5,000家消防产品生产商,整个行业规模可观。尽管企业数量众多,但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市场分散,集中度较低。多数企业产品种类单一,技术含量偏低,产品在设计与性能上高度趋同,盈利空间有限;相比之下,部分具备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其产品技术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盈利能力较强,增长势头稳健。  全球视角下,中国GDP持续高位增长,城镇化进程稳定推进。随着经济对消防设施投资的不断加大,消防产品需求日益膨胀。政府部门对消防的重视日益增强,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公众安全意识的提升,为消防行业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自从2001年公安部废止消防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备案登记体系以来,消防产品市场的准入机制不断完善。伴随这一改革,国内消防制造业的市场开放度不断提升,企业数量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当前,行业竞争态势概览如下:

行业特性概述:市场分散特征明显 我国消防产品制造业的整体格局表现为规模普遍较小的企业占主导,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品牌知名度和技术实力的不足。这些企业在产品销售上主要依靠区域性的销售网络和消防工程公司的合作,由于同类竞争激烈,产品往往局限于本地市场,导致市场份额的获取相对有限,进而形成了市场集中度偏低的态势。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低端市场拥挤而技术门槛低 低端消防产品市场由于技术要求不高,竞争激烈,众多企业参与导致产能过剩。然而,在专业与中高端市场,技术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日益显现。这些市场对于产品的功能性、质量稳定性和专业资质有着严格要求,例如汽车发动机舱消防设备制造商需通过获取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确保品质。 高门槛塑造专业领域特色 专业领域和中高端消防产品市场因其较高的行业壁垒,企业准入有限,主要由少数具备专业技术实力和资质的企业主导。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从而建立起稳固的品牌地位,并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积累了优质的客户群体。

(二)行业技术水平及行业特征

1.行业技术水平

我国消防行业构建了以公安部所属的天津、上海、沈阳、四川四所消防研究所为骨干,涵括大学、企业和产业部门研究机构,形成了相互沟通合作的消防科学研究体系,并将火灾科学、消防技术与消防软科学等领域作为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我国消防产品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行业技术水平与制造能力不断提高,在消防报警、自动灭火、消防抢险救援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自动灭火装置主要向多级启动、智能化、灭火提效、特殊领域应用等方向发展。

2.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消防制造业的运营模式并非单一,各家企业依据自身的业务特性和下游客户的特性,定制独特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策略。一般而言,制造企业会根据销售预测与生产计划来安排原料采购,并实施灵活的按需生产和适量库存管理模式。针对下游客户分布广泛的企业,常见的销售途径是采用经销商网络;而对于下游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则倾向于直接对接终端,实行直销为主的方式。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城镇化水平和交通运输等配套投资不断提高,持续带动消防需求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消防行业的发展也迎来重要契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15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1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带动城市交通运输、城市建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加大投资,拉动消防产品和消防工程投入的稳步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与电器普及,火灾频发促使消防安全上升至主动需求层面。近年来,火灾发生率显著增长,对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这促使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加速完善,并伴随着强化的宣传与管理举措。社会整体消防安全认知逐渐提升,公众对消防安全保障的期望持续攀升。消防产品市场的需求趋势由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寻求高质量和性能优越的产品。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品牌的信誉与产品的实际效能,这使得具有优良口碑和市场地位的消防产品在竞争中占据显著优势。

自2005年全国范围内启动消防产品专项整治以来,消防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整治力度。自2008年起,实施了灭火器等消防产品的身份标识管理制度,此举有力提升了消防产品的监管效能。这种严格的管理措施为消防企业的规范化运营创造了优良的经营条件,进而推动了消防产业的稳健与繁荣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其配套消防安全需求随之显著增长。政府部门积极实施激励政策,例如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该规划明确设定了目标,预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能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以上。

2015年3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中的应用占比目标,其中京津冀地区的比例不低于35%。紧随其后,同年11月,交通运输部、财政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颁发了《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考核办法(试行)》,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      - 对于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等地区,2015年至2019年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新能源车比例需逐年递增,分别为2015年40%、2016年50%、2017年60%、2018年70%和2019年80%。      - 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等地,则要求分别为2015年25%、2016年35%、2017年45%、2018年55%和2019年65%的逐年增长。      - 其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在2015至2019年间,新增及更换公交车的新能源车占比则分别是10%、15%、20%、25%和30%的逐年提升标准。

2016年2月,国务院决定提升中央国家机关、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城市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在购车配备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从30%增至50%。同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明确了目标:至2020年,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30万辆,全产业链产值预期突破1800亿元。该规划强调培育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显著且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领军企业,如厦门国安达的动力电池安全系统企业得以支持,促进其生产和项目发展。  随着政策激励和环保趋势,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增长。预计在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物流配送以及企业和私人出行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将逐渐普及。为了满足交通运输尤其是大容量锂电池驱动系统在安全应急方面的迫切需求,专用电池箱自动灭火装置的市场需求将会得到拉动。

2.不利因素

消防行业的研发投入存在局限,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薄弱,技术层面有待显著提升。具体表现为:行业内的科研机构分布稀疏,科研人员储备不足,研发投入相对欠缺,且在复合型人才培育上略显缺失。科技创新活力不足,新产品研发工作匮乏,这些因素无疑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了挑战。

当前我国消防产业在国民经济稳步提升的背景下实现了迅猛发展。然而,行业特性表现为高度分散,竞争态势严峻。消防企业的普遍规模较小,且在资信评级、融资渠道与风险抵御能力上存在不足。这导致企业难以充分投入信息收集和技术研发,从而制约了产品质量提升、技术革新及整体竞争力的增强。

行业间相互依存的特性:探讨本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紧密联系及其对本行业发展的显著影响

本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冷轧钢板等金属类原材料、线束等电子类原材料、各类化学灭火剂原料的生产企业,下游主要是交通运输、电网、风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消防应用行业。行业上下游关系如下:

上游行业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充分,原料供应充足,产品价格平稳,对消防产品行业发展影响较小。下游行业决定了市场容量。随着城镇化水平和交通、能源等配套投资不断提高,将带动相关专业消防需求增长。 特别对于交通运输行业,下游细分应用领域的消防需求正在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1.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相继推出多项国家政策与行业规范,对新能源汽车强制安装电池箱自动灭火装置的重要性给予了明确规定,这必然驱动新能源汽车消防产品市场需求的稳步提升。

2.客车市场的消防需求仍在不断增长

自2018年1月1日起,依据国家强制性法规,对于所有新生产的小于等于9座的客车,其发动机舱及蓄电池舱等关键区域必须装配先进的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此举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标准需求。

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自动灭火装置应用领域正持续扩展其涵盖范围。

随着公共安全应急需求的日益增长,轨道交通与船舶运输等行业对专业消防服务的需求正逐渐增强。

4.智慧消防推动被动消防向主动消防转变

在智慧消防体系中,移动终端和移动应用程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集成NFC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和消防宝智能维保功能,实现了对消防管理对象和事件的迅速数据采集与自动化过程记录。随着移动APP的广泛应用,消防监管方法得以拓宽,例如强化消防执法过程的轨迹验证、详实记录消防巡查历程、以及确保消防设施维护与检查的精确执行,从而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些进步使得基于智慧消防的业务操作更为便捷、高效。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与智慧消防的力量,我们致力于推进消防监督体系向全面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转型,促使从被动应对火灾向主动防控转变,火灾防范由事件导向转为风险导向。这一系列改革旨在实现传统消防模式向现代消防的革新升级。智慧消防作为城市消防建设的核心发展方向,紧随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步伐,是构筑智慧城市与消防信息化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新兴领域,智慧消防的发展内涵与标准有待深入挖掘和明确。

三、行业挑战与改进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消防产品的普及日益显著,其功能性的重要性使得产品质量备受全社会广泛关注。消防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城市的公共安全及火灾防范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鉴于国家对消防产品监管力度的强化,作为一名消防监督专业人士,我深切体会到当前消防产品市场的严峻态势,市场上充斥着无证、假冒伪劣以及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对公共消防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可追溯至法律体系的不足、行政监管效能的局限、市场调控机制的缺陷以及公众素质有待提高等多个方面。然而,核心问题在于消防产品的生产、流通、安装乃至使用的全链条管理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关于工作中的质量意识与责任担当的肤浅见解,源于个人的实际体验,供同仁们共同研讨。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国家相关政策执行不力。

一、市场准入制度执行不力 当前,我国实施了针对火灾报警控制器等四大类和防火门等九大类消防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和型式认可市场准入制度,以及对防火卷帘等其他产品的强制检验制度。产品需持有有效的强制性认证、型式认可证书或型式检验报告方能合法上市。然而,部分企业无视规定,存在无证生产、证书过期或被暂停后仍非法销售的现象,这明显违反了市场准入规定。 二、产品一致性要求执行不到位 国家明令消防产品的外观标识、结构设计、材质、性能参数等须与认证证书或检验报告的内容相符。然而,部分企业私自改变产品构造、尺寸或性能参数,甚至更换核心零配件或内部组件,导致产品实物与检验报告严重不符,未能履行一致性要求。

2.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

一些获证企业按认证、认可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形同虚设,主要用于应付检查,有关质量管理要求、进货、生产、出厂检验均未能真正落实到位,相关记录也是弄虚作假。部分企业为接到工程项目,一味地压低产品价格、恶性竞争,有的供货价甚至低于生产成本价,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便置产品质量于不顾,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片面降低生产成本。部分产品经销、使用单位,为降低经营成本或减少消防设施投入,故意购买、使用一些无证产品、不合格产品,完全不顾产品质量。

3.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一是产品使用单位质量要求不高、消防业务知识不强。许多产品使用单位购买安装消防产品,仅仅是为了通过消防审核验收,拿到消防许可文件,对于火灾发生后消防产品是否能正常使用要求不高。同时,使用单位产品采购人员往往不懂消防产品质量,不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对产品进货检验更无法落实到位。二是产品生产、销售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许多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往往招聘一些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价格便宜的务工人员,质量意识相对较低。销售市场放开以后,许多小商贩、小摊点也开始从事消防产品销售,他们未经相关消防知识培训,只知道买进卖出,完全不懂消防产品的准入制度、一致性要求,更无法控制产品质量。

4.产品标志标识使用不到位。

按国家规定,强制性认证和型式认可产品在出厂之后,必须贴有3C认证标志或型式认可标志。同时,按国家关于消防产品身份证管理的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灭火器、防火门、消防应急灯具等三类产品必须加贴“身份证”标识,并将销售、流通情况及时录入消防产品跟踪管理系统。但从近期市场抽检情况来看,执行情况很不理想,许多工程项目中的消防产品未张贴认证、认可标志,“身份证”标识更是使用较少。导致大部分产品无法从产品本身确认生产厂家和相关信息。

5.工程设计与产品实际选用相脱节。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单位倾向于仅遵循建设方的需求和技术规范,却未能充分审视所选消防产品的实际应用情况。这常常导致设计中包含的部分产品在市场上鲜有对应的企业生产,从而给产品的采购选择带来了显著的困难。

在项目设计阶段,部分设计人员对产品的理解存在局限,他们在设计中误用了诸如"甲级卷帘"和"甲级防火玻璃"等未经官方认证的消防产品概念。在进入正式施工前,未能与施工单位充分进行技术交流,未能详尽解释设计中涉及的产品特性,这在施工实践中可能导致选用的消防设备功能与设计初衷存在偏差。

品现场安装不规范。

鉴于消防产品的功能性特性,确保其效能发挥需依赖于现场安装的精确与合规。然而,当前部分工程项目中,安装人员的职责意识与专业技能参差不齐,未能严格遵循产品的施工工艺规程,这无疑对产品的正常使用构成挑战。尤其在防火涂料的应用上,各厂家生产的防火涂料,根据其耐火等级的不同,对涂刷厚度和方法有着特定规定。遗憾的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详尽的施工策划方案,施工人员往往未能参照产品手册操作,导致涂层厚度不达标或涂刷质量欠佳,这些都显著降低了涂料的防火效能。

(二)工作对策

强化对消防产品的严格监管,坚决惩处制造和贩卖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行为。

消防监督机构的职责:强化监管执法 作为消防工作的权威监管部门,各级消防救援部门应积极运用法律手段,严格执行对生产、销售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严厉打击。在项目监控中,特别关注在建工程,着重审核市场准入和一致性检验,加大抽样检测的执行力度。对于所有消防产品应用项目,实施全面的产品质量核查,确保产品抽查成为工程验收的前提条件,抽查结果作为申请验收的必备文件。  对于违法行为,我们将采取零容忍态度,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果断予以扣押,并督促相关单位替换为合规产品。如犯罪行为触及刑事立案标准,必定依法移交给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我们将定期向公安部合格评定中心报告查处动态,对于蓄意造假或存在严重违法生产的厂家,将视情节暂停或撤销其相关资质证书,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安全。

提升业务能力培训,旨在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质量认知。

确保消防产品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素质提升,包括生产、销售、安装及使用单位人员,均需接受全面的消防产品知识教育。他们应熟知国家对消防产品生产的法规与标准,尤其是关于市场准入和一致性要求的规定。从业人员需精通各类消防产品的性能特征与安装使用技术,强化质量意识。生产企业需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细致检验,坚决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或进入流通领域。

在项目设计阶段,设计院需确保国家规范与消防产品实际应用的有效融合,防止出现脱节。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进货检验程序,推动安装单位按照规定进行安装与调试,并妥善保管生产销售企业的资质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调试记录。对于消防产品的入场,应在安装前主动向消防管理部门报备并配合其现场核查与样品抽检,以防止产品验收时因不符合标准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和对建筑使用的不利影响。

致力于构建一个诚信服务平台,以倡导用户单位主动选择并采用符合标准的消防产品。

消防监督机构应借助网络与传统媒体如报刊,构建消防产品诚信公示体系,公开日常消防产品检验核查结果。通过平台公示抽查工程项目的详细信息,包括生产企业的名称、品牌、规格型号以及其相应的检验合格状况。实施严格的红黑榜管理机制,对屡次经受住抽查考验的优质消防产品生产商和品牌予以表彰,列入红榜;而对于多次抽查不合格的生产、销售单位及其相关品牌,则将其列入黑名单。平台数据需实时更新,以此引导消防产品使用者优先选择诚信平台推荐的优质产品,同时也激励消防产品生产及销售企业自我提升产品质量标准。

第二节 概述与项目描述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修改)

一、概述与项目简介

为切实解决XX单位消防服饰及消防工器具短缺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有关法律法规,采购人按照XX政府工作安排,结合前期XX消防行业设备供货工作成果经验,择优选择一家“XX消防产品及工器具供应项目”单位。政府采购财政预算额度根据项目运营情况确定。

二、明确项目规格与期望

序号

名称

参数型号

单位

数量

图例(供参考)

 

消防靴

符合部消防局17式统型要求,GA6-2004《消防员灭火防护靴》标准。1.主体颜色应为黑色,应便于消防员快速穿着,后跟可视部位处应有明显阻燃反光标志带,宽度不应小于50mm。2.从靴外底起至靴筒口最低处的高度不应低于340mm。3.靴帮、靴底材料应为阻燃橡胶,包头应为铝质防砸包头或同等防护能力的复合材料包头,靴底防穿刺层应采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材料,靴内衬采用发泡氯丁胶海绵材料。4.靴内采用减震缓冲排汗鞋垫,在足心处应采用足弓支撑设计,后跟结构应能够分散脚部冲击地面时的震荡波,可有效吸收地面冲击力。5.防护性能:成品经检测,符合GA6-2004《消防员灭火防护靴》标准。6.质量:255码样靴的整双靴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XX

1

 

 

7.整靴防水性能:灭火防护胶靴置于容器内后注水,水面距靴筒开口最低点的距离不大于(25±3)mm,经4h后,靴内不应有水渗透现象。8.防穿刺垫耐弯折性能:按照GB/T20991-2007中5.9方法测试时,经受1×104次屈挠后不应出现可视裂缝痕迹。9.阻燃性能:灭火防护胶靴上各试验点在试验后其损毁长度不应超过100mm,离火自熄时间不应超过2s,且不应产生熔融、熔滴或剥离等现象。10、每只灭火防护胶靴靴帮外侧应有以下永久性标志:a)执行标准:GA6-2004;b)型号、规格;c)生产厂的名称或商标;d)生产厂的灭火防护靴识别编号或制造年月;e)检验合格标记;f)严禁用于带电、浓酸和浓碱等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品场所作业。

 

 

 

2

加强款消防手套

1、阻燃性能:合格。据GA7—2004标准,手套内外层续燃时间为零。无熔融滴落现象,经向燃烧损毁OS,纬向燃烧OS(标准为≤2.0S),经向损长度为5mm,纬向损长度为6mm(标准≤100mm)。2、整体防护性能:测试指标(cal/Cm)为62.2,袖筒为22.4,内置防撞击装置。3、耐热性能:手套及衬里收缩率分别为1.0%。表面无明显变化,无熔融、脱离和燃烧现象。4、耐磨性能(掌心、背面):>2000次合格。5、割破力(N)(掌心、背面):>15.0N6、撕破力(N):122.6(掌心)7、刺穿力(N):127.4(掌心)8、阻隔性能:耐静水压(kpa)2类、3类≥7合格9、人体功效要求:灵巧性能(mm):30s内3次拾取钢棒直径为6.5(标准直径≤11mm)握紧性能(%):拉重比力为98.1(标准为≥80%)

XX

 

 

 

穿戴性能(S):穿戴时间为1.62(标准为≤25S。

 

 

 

3

三路分水器(FⅢ。8065316)

常压分水器是从水带干线分出水带支线所必须的连接器具,用于分流。符合GA868-2010《分水器和集水器》标准。表面经抛光和阳极氧化处理,平整、光洁。一字型拉杆式,有一个80mm进水口和3个65mm出水口。

XX

 

4

佩戴式强光照明

参照部消防局统型要求,本技术要求中的头戴式消防员照明灯具(简称头灯),对应《GB30734-2014消防员照明灯具》 中定义的佩戴式。以及GB30734-2014《消防员照明灯具》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并且满足本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XX

 

1、一般要求(1)灯具的供电电源应采用可充电电池。(2)充电器应采用插头与交直流转换器分离式结构,灯具或充电器应设置充、放电保护电路。(3)防爆性能应符合GB3836.1-2010的要求。(4)应具有与消防头盔匹配的固定连接件。(5)应具有强、弱光切换功能。(6)应具有闪烁方式的低电压告警功能。2、性能要求(1)质量:质量(含电池与附件)不大于0.15kg。(2)照度:灯具在稳定工作状态下的照度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测试距离(m)测试光束直径(mm)照度(x)强光弱光平均值最小值平均值最小值2150≥550≥400≥300≥200

 

 

 

 

 

(3)连续稳定工作时间及低电压状态下连续工作时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连续稳定工作时间(min)低电压状态下连续工作时间(min)强光弱光强光弱光≥300≥600≥15≥30(4)灯具的低电压报警时间应为10s~20s。(5)灯具的开关经50000次可靠性试验后应保持完好,且灯具应能正常点亮并实现强、弱光切换。(6)灯具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为GB/T4208-2008规定的IP66/IP67或IP66/IP68的要求。 当防护等级为IP66/IP68时,生产厂应标明灯具的潜水深度和持续时间。

 

 

 

5

消防腰带

参照部消防局统型要求,技术性能符合《消防用防坠落装备》GA494的规定。1、消防安全腰带由织带、内腰带插孔、外腰带插扣和两个拉环等零部件构成。消防安全腰带的设计负荷为1.33kN,其质量不超过0.85kg。消防安全腰带为一整根、无接缝的织带,

XX

 

 

 

其宽度为70mm±1mm。2、消防安全腰带,正立方向静负荷性能13kN,水平方向静负荷性能10kN。3、耐高温性能:置于温度为204℃±5℃的干燥箱内5min,安全带的织带和缝线不出现熔融、焦化现象。4、金属零件的耐腐蚀性能:经48h中性盐雾试验后保持原有的性能。5、颜色黑色和黄色相嵌条纹。

 

 

 

6

无齿锯

全能手持动力切割机功率:3,7kW;气缸排量:74cm3引擎:风冷2冲程引擎刀片直径:350mm;最大切割深度:125mm振动前手柄:2.0m/s2;振动后手柄:2.3m/s2声级:97dB(A);声功率级,LWA113dB(A)重量(不包括切割设备):10.1kg

XX

 

7

机动链锯

具有自动复位的停机开关,简单的链条张紧装置以及燃料的可视性。1、易启动:发动机和启动器设计使得机器可以极省力的迅速启动,启动绳阻力可降低40%。2、清洁进气:离心

XX

 

 

 

式清洁进气系统减小发动机磨损,延长气滤清理间隔周期。3、发动机:遵循尾气排放和油耗标准。4、快速拆卸气滤:清理设备并更换气滤。5、工效学后手柄设计:镶软胶垫的不对称造型后手柄,工效学设计油门。6、砍伐定向标:醒目的涂色砍伐定向标7、组合风门/开关:组合风门/开关便于启动,防止火花塞油淹。8、卡锁式汽缸盖:卡锁式汽缸盖节省更换和清理火花塞的时间。气缸排量:50.2cm3;功率:2.4kW;怠速:2700rpm;最高功率转速:9000rpm;气缸缸径:44mm;活塞行程:33mm;火花塞电极间隙:0.5mm;燃油箱容量:0.45升;链条润滑油箱容量:0.26升;链条润滑油泵流量:9-9毫升/分钟;链条节距:。325";推荐使用导板长度:33-50cm;最大功率时的链条速度:17.34m/s;操作人员听到的噪音等级:103.3dB(A);声功率级,LWA:100.5dB(A);重量(不包括切割设备):4.5kg

 

 

 

8

空气呼吸器

1.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包括气瓶总成、减压器总成、供气阀总成、面罩总成和背托总成,符合GB/T16556-2007标准。气瓶水容积6.8L。2.供气阀供气流量大,呼吸阻力低;应急冲泄阀,具有应急连续供气,除雾,使用结束后泄放管路余气等功能;供气阀的凸形接口配有环形垫圈,与面罩连接后形成双重密封,密封可靠、安全耐用;中压导气管配有快速插头,可与减压器的中压导气管的插口进行快速链接,操作简便。3。面罩总面窗由高强度聚碳酸酯材料注塑而成,透光率好,不失真,防雾、耐磨、抗冲击;面窗前部的凹形接口可与供气阀的凸形接口快速连接,并形成可靠密封;密封圈由特殊橡胶材料制成,质地柔韧,无过敏;U型截面双层结构,密封可靠,佩戴舒;5点式头罩组件采用杜邦凯夫拉材质,并设计为薄型网状结构,佩戴时需收紧颈带、头带和顶带;佩戴后受力均匀,无局部压痛感,透气舒适。4。气瓶:6.8L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重量轻、耐腐

XX

 

 

 

蚀、安全可靠;瓶阀配防误关手轮,横向布置,关闭时只需满手握住并旋转即可,操作更简单、更舒适;安全螺塞下有高压安全膜片,当气瓶内由于意外超压时会爆破泄压,可确保气瓶的安全;接口螺纹规格G5/8"5.减压器,手轮用于连接或分离气瓶和减压器,操作简便;中压导气管配有符合新标准的快速插口;压力表用于检查气瓶内的余压,防水、抗震,并具有夜光显示功能;报警器悬挂于胸前,用于低压时发出哨声报警,及时提醒使用者快速撤离确保安全。6。背托由高强工程塑料背板、腰肩垫和腰肩带等组成。织物采用芳纶材质,阻燃、耐磨,强度高;反光扎带,用于收拢高、中压管路;反光标记左右对称,便于黑暗中进行相互识别和救援

 

 

 

9

6消防水带

口径:065mm重量:5.86kg工作压力:1.6Mpa爆破压力:5.62Mpa轴向延伸率:4.1%直径膨胀:3.8%内、外层附着强度:62.4N/25mm输送物质:常规水源、泡沫混合液接口捆扎:采用专业设备捆扎,镀锌

XX

 

 

 

防锈铁丝每凹槽大于5圈,配护套保护,成品无渗漏、爆破或滑脱。材质:外层-高强度涤纶工业短纤内层-聚醚型水带专用聚氨酯TPU标准:国标GB6246-2011产品认证:检验报告、3C认证

 

 

 

0

8消防水带

口径:80mm重量:8.54kg工作压力:1.6Mpa爆破压力:5.17Mpa轴向延伸率:3.8%直径膨胀:4.0%内、外层附着强度:53.2N/25mm输送物质:常规水源、泡沫混合液接口捆扎:采用专业设备捆扎,镀锌防锈铁丝每凹槽大于5圈,配护套保护,成品无渗漏、爆破或滑脱。材质:外层-高强度涤纶工业短纤内层-聚醚型水带专用聚氨酯TPU标准:国标GB6246-2011产品认证:检验报告、3C认证

XX

6

 

移动消防水炮

该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重心低、工作平稳等优点。水平回转、炮头俯仰螺杆传动原理,自锁性能好。既有流量可调、又有喷雾、直流功能。其操作简单、灵活可靠、可折叠、便于携带与存放,在工作时,各部位都

XX

 

 

 

具有定位销紧功能,以便消防人员定点喷射,撤离火场。可方便快速地装上专用泡沫管,直接喷射清水泡沫或蛋白泡沫。额定工作压力:0.6MPa;工作压力范围:(0.6~0.8)MPa;流量(L/S):30.6;射程(m):60.5m;最大喷雾角度:120°;俯仰角度:+25°~+55°;水平回转角度:45°;重量≤8.4KG技术性能符合GB19156-2019《消防炮通用技术条件》CCCF-CPRZ-26:2019《消防类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灭火设备产品消防给水设备产品》

 

 

 

12

多功能腰包

具有盛放安全绳、腰斧、手套、安全钩等功能。材质:600D防水布,携带方式:腰挂;颜色:丈青色;具有反光功能

XX

 

13

直流开关水枪

内扣式,65mm口径,带开关的铝合金直流水枪,额定直流喷射流量≥6.5L/s,额定直流喷射射程≥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