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说明
1.1主体工程详情
1.2水土流失防治区在项目地址的具体规划
1.3水土保持方案详析
1.4防治措施与区域覆盖详情
1.5预测的水土流失情况
1.6全面规划的水土保持策略与关键项目估算
1.7项目经济评估与潜在收益
1.8项目总结与前瞻性策略
1.9详述水土保持措施
2.基本原则
2.1项目目标及其重要性
2.2基础资料与法规参考
2.3详细的技术文档与相关资源
2.4深化设计与年度规划
3项目介绍
3.1项目的基本情况
3.2整体设计规划
3.3我们的施工计划与管理
3.4占地面积与土石方计算
3.5项目财务规划与资金来源
3.6施工进度管理
3.7安置策略
4区域概述
4.1地势与地貌特征分析
4.2深入分析地质构造特性
4.3详析地质水文条件
4.4地质环境评估
4.5土壤与植被策略
4.6生态环境与地质特性
4.7预防和控制煤炭开采后的地质灾害策略
4.8不同开采方法的技术要求
5主体工程详尽的水土保持评估与策略
5.1水土保持的关键限制因素研究与评估
5.2详细分析和评估主体工程项目选择策略
5.3占地面积评估与审查
5.4组织设计评估与深度分析
5.5水土保持工程的划定指南
5.6高效水土保持策略的设计与评估
5.7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工程与生产考察
5.7.1施工阶段规划
5.8项目总结与建议
6防治措施与区域划分
6.1环境保护责任管理
6.2环保措施的分区规划
7土壤侵蚀预测
7.1项目范围与时间框架
7.2参数预测单元划分
7.3未来预测策略与技术
7.4未来预期分析
7.5未来趋势与深度洞察
8水土保持措施探讨布
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
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8.3管理体系与全局规划
8.4防治工程典型设计
9环保监测方案
9.1监测
9.2原则与监控方法
9.3内容监控详解
9.4设施与监测手段
9.5实时监控周期设定
9.6专业数据监控服务提供商
9.7健全的监控体系
10全面投资评估与经济效益探究
10.1项目预算详解
10.2目标防控策略探讨
10.3水土保持与减少沙害
10.4绿色环境影响分析
10.5社会效益
11保障措施详解
11.1确保设计实施
11.2构建明确的施工责任体系
11.3专业水土保持项目监督
11.4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
11.5项目监管与验收流程
11.6高效团队领导与严谨管理制度
11.7强化技术实施保障
11.8资金获取与管控策略
12最终决策与改进措施
12.1项目总结与关键发现
12.2改进措施与提议
矿山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方案
模板简介
矿山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方案涵盖了项目概况、区域特征、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监测、投资效益等核心内容。方案以综合说明与基本原则为基础,梳理了项目基本情况、区域地势地貌、地质水文及生态环境特征,重点分析了主体工程水土保持限制因素、防治措施布设(含典型设计)、土壤侵蚀预测及环保监测方案(包括监控内容、手段与周期)。同时,方案还涉及投资评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障措施(设计实施、责任体系、资金管控等)及最终决策与改进建议等内容。本文为矿山项目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与实施依据,对预防水土流失、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模板预览

 

 

 

 

矿山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1综合说明

1.1主体工程详情

1.1.1工程概况

XX煤矿,坐落于XX省XX县XX乡区域内,途经XX至镇雄省道,穿越煤矿区,距XX县城约50公里,镇雄县城则约30公里,交通便捷(参见交通位置示意图)。其设计产能为每年15万吨。地理位置上,XX煤矿位于XX县城东北方位,行政归属XX县XX乡管辖。煤矿区南部紧邻XX乡政府,约0.5公里,交通便利。该项目源于XX省煤炭管理局、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省经济贸易委员会、XX省国土资源厅、XX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双省环境保护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毕节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黔煤办字【XX】97号),旨在资源整合与优化调整。该煤矿煤炭资源丰富,储存条件优良,有利于实施标准化开采。周边社区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洋芋和玉米,少量种植水稻,副业以养殖鸡、猪、马、牛、羊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然而,发展煤炭采掘及相关产业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有助于加快民众脱贫步伐并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从而使得本项目的实施显得极其必要且切实可行。

1.1.2项目基本情况(更改数据)

XX煤矿的几何形态呈现出不规则的多边形特征,其平面布局表现为一个多边形结构,东西方向的长度达到1430米,南北宽度则为1830米,总面积约为2.464平方公里。该矿井的精确边界由五个直角转折点坐标精确划定(详细信息参见表··)

面积约为,保有资源总量为··万t,设计可采储量·万t。整合后矿井主要由工业场区、储煤场区、临时排矸场、运煤道路、办公生活区等五大部分组成,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服务年限7.8年,年排研量0.75万t(折合为0.42万m3),建设总工期为5个月(含准备期2个月)。煤矿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0.43万m3(其中地面工程0.11万m3,井筒岩巷工程量0.32万m3),回填土石方0.20万m3,排弃土石方量为0.23万m3,以上均为自然方。工程项目总投资为908.75万元,吨煤投资60.58元,项目无拆迁安置。

XX煤矿区拐点坐标 表1-1

拐点

X

Y

1

3025280

35482720

2

3025280

35484150

3

3024030

35484150

4

3023450

35483590

5

3023450

35482720

1.1.3项目区介绍

煤矿区坐落于中国云贵高原乌蒙山脉的核心区域,其地势最高点位于矿区中心地带,海拔高度约为1927.2米;而最低点则坐落在矿区东北部,海拔约1480米,相对高差大约为447.2米,地貌类型属于高原低中山。从水文角度看,矿区隶属于长江流域的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河流径流汇集于矿区南部东侧的六冲河之中。

本区域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年均气温为13摄氏度,夏季高温可达34.1℃,冬季低温则低至-9.6℃。年降水量较为充沛,平均值为1243毫米,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累积降雨量通常在670-680毫米之间。盛行风速较为稳定,平均约2.3米/秒,极端情况下最大风速可达到20.0米/秒,主导风向以东风为主。

1.1.4项目前期工作及设计进展情况

1.1.5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

遵循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编订的原则,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已设定为初步设计阶段。鉴于本项目为生产性建设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基准年定为项目投入运营的当年或次年。鉴于施工始于XX年10月,于XX年3月完成投产,故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基准年对应为XX年度。本方案的服务期限总计为7.8年,涵盖建设期5个月在内。

1.1.6项目整合前后基本情况

(1)矿井整合前基本情况

1.2水土流失防治区在项目地址的具体规划

项目区属水力侵蚀分区中的北方土石山区,其土壤容许流失值为,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为中度水土流失区,项目区原地表侵蚀模数为。工程所在地在《XX煤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和《XX煤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中,均属于重点监督区。

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等级遵循二级标准。鉴于项目区域的年均降雨量超过600毫米,被划分为中度水土流失区,为此,我们对防治标准的部分条款进行了相应调整。防治目标设定为:

在施工建设阶段,我们将实施严格的土壤流失控制措施,目标控制比达到0.5,同时实现拦渣效率高达90%。

年度规划设计目标如下: - 扰动土地治理完成度达到96%;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果提升至86%; - 土壤侵蚀防控比率为0.5,有效遏制了土壤流失; - 拦渣设施拦截效率达95%,渣土管理显著; - 林草植被恢复率提升至96%,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林草覆盖率提升至22%,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

1.3水土保持方案详析

(1)工业场地场址比选方案

按照设计规划,本矿井的生产能力设定为每年15万吨,基于井口与工业场地的地理位置,充分考量了场地地貌、外部交通运输、供电设施、煤层分布特征以及现有矿产状况,我们在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中,优选出两个备选场址方案进行深入评估与比较。

主井与副井的设计采用XX煤矿新建设施,其中主井作为核心井筒,副井则作为辅助井筒。在东部地区,我们将利用双煤矿斜井作为通风井,构建双翼下山采区;而在西部,同样依托双煤矿斜井进行通风,设置单翼采区,确保井下的安全与高效运营。

第二提案:采纳XX煤矿新建设的主井与副井作为主要和辅助井,其中主井和副井承担通风功能,原XX煤矿的主斜井则作为通风排放井,形成一井三井的布局设计。

根据水土保持的考量,两个备选场地的优缺点已在表1-1中详细列出。从比较结果来看,方案Ⅱ在水土保持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因此,本项目倾向于采纳方案Ⅱ作为优先推荐的选项。

1.1 主体场地选择的水土保持优缺点分析表

序号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1

场地地质情况

利用原有场地,场地平坦,场址处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利用原有场地,场地平坦,场址处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2

扰动地表面积

利用原有场地,占地5.8hm,扰动地表面积小

利用原有场地,占地5.6hm2,扰动地表面积小。

3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

项目区无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损坏植被与原地表面积较大。

项目区无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损坏植被与原地表面积小。

4

弃渣量

工业场地已平整,挖填方量小,弃渣量8860m3。

工业场地已平整,挖填方量小,弃渣量9640m3。

5

水土流失量

新增水土流失量78.41t

新增水土流失量78.41t

6

水土流失危害

危害周边耕地

危害周边耕地

7

限制因素

(2)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分析评价

在主体工程中整合的水土保持设施,虽能协同实现其基础功能,即减缓径流冲刷并守护土壤资源,然而从整体工程设计视角审视,鉴于各行业的特性和侧重点各异,部分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在设计深度上可能尚未达到初步水土保持方案所期待的标准。某些情况下,缺乏明确的量化典型设计,使得对其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规范的评估需求重新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因此,本设计策略着重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中的此类设施进行详尽的分析与论证,并将其纳入整体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关于主体工程内水土保持工程的具体统计,参见表1-2(对于详细分区的评价,请查阅“5.4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工程的分析与评价”章节)

1.2 主体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汇总表

项目区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工业场区

排水工程

m

80

储煤场区

排水工程

m

150

临时矸石场区

 

 

 

运煤道路区

 

 

 

办公生活区

排水工程及绿化工程

m/公顷

650/0.22

合计

m

2640

1.4防治措施与区域覆盖详情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总面积 ,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直接影响区面积(地面工程影响,塌陷区

1.5预测的水土流失情况

经预测,工程建设将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总面积。共开挖土石方量(其中地面工程,井筒岩巷工程量,回填土石方量,排弃土石方(其中石方,以上均为自然方。本项目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61.65t,新增水土流失量78.41t。

项目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关键防护区域主要包括主井工业场地、副井工业场地、进场道路区域以及输水管线区域;而在自然恢复阶段,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护区域则转向主井工业场地、排矸场地和输水管线区域。

1.6全面规划的水土保持策略与关键项目估算

本项目划分为六个防控区域,具体包括:工业作业区域、煤炭储存区域、临时科研排放区域、煤炭运输道路区域、办公生活服务区以及井田塌陷防护区。

工程总体布局包含两个主要环节:首先,针对各个建设区域的裸露地带实施绿化并增设临时防护设施;其次,针对井田塌陷区,明确提出水土保持的定性要求。基于各类防治分区和不同措施类型的典型设计估算,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主要包括:

①工程措施主要为挡水墙80m,排洪渠135m,排水沟850m,②植物措施总面积为,其中种植乔木臭椿677株、栾树150株、毛白杨640株、桧柏640株,③临时措施为临时排水沟 570m,临时土袋拦挡

1.7项目经济评估与潜在收益

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构成如下: - 工程措施费用:20.7万元 - 植物措施费用:6.0万元 - 临时措施费用:5.14万元 - 独立费用:30.84万元 - 基本预备费:1.88万元 - 水土保持补偿费:4.28万元 总计投资为68.83万元。

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施工期间的土壤侵蚀控制效果达到了0.55,拦渣率高达97.4%;设计基准年的扰动土地恢复率为97.0%,水土流失治理完成度为86.9%。土壤侵蚀控制比维持在0.55,拦渣率提升至100%,同时,林草植被的恢复率攀升至98.3%,森林覆盖率相应提升至24.0%。

1.8项目总结与前瞻性策略

1.8.1结论

实施本方案的各项防治措施后,能够显著减少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并将极大地优化项目区域原有的地表水土保持状况,进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据此,从水土保持的视角审视,该项目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1.8.1建议

(1)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执行须与地方既定的水土保持规划及区域治理策略紧密协同,将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域与整体区域治理策略深度融合,旨在实现全面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管理,以相对节约的成本获取最优的效益。

(2)务必确保排洪渠的畅通无阻,以便有效排放场区上游可能产生的洪水流量。

(3)施工单位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设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并与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紧密协作,对工程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控。

(4)实施严格的施工单位监管,确保其遵循标准化施工程序,严格按照水利保护方案执行各项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先拦截后弃置’的弃渣管理策略,着重构建临时防护设施,并强化雨季施工的规程与规定。

(5)在方案执行筹备阶段,业主要委派持有相应资格的机构负责水土保持的监测与监理任务,确保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的'三同时'规定,依法管控水土流失现象。

1.9详述水土保持措施

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见下表。

X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项目名称

XX煤矿技术改造

流域管理机构

XXX水利委员会

涉及省区

XXX涉及地市或个数

XXX

涉及县或个数

XXX

项目规模

15万t/a总投资(万元)

 

908.75

土建投资(万元)

128.67

动工时间

XX年10月5日完工时间

2008年3月5日

设计水平年

2008年

项目组成

建设区域长度/面积(m/km2)

挖方量(m)填方量(m3)

工业场地区1.16

638

638

储煤场区0.60临时排矸场区1.35运煤道路区0.51办公生活区1.09

 

 

525

1350

1785

1785

 

 

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

省级重点监督区

地貌类型

低山丘陵地貌

土壤类型

褐土、棕壤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林带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XX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

35.01

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

200

项目建设区(hm)

4.71

扰动地表面积(hm2)

4.71

直接影响区(hm2)

30.3

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

4.71

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

161.65

新增水土流失量(t)

78.41

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

工业场地、排矸场、运煤道路区

扰动土地整治率防治目标(%)土壤流失控制比植被恢复系数(%)

96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6

0.5

 

拦渣率(%)

95

96

林草覆盖率(%)

22

防治措施

分区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临时措施

工业场地区

排水沟215m

种乔木260株灌木1000株

临时排水沟220m,临时土袋挡墙176m

储煤场区

排水沟150m

种乔木700株

 

临时排矸场区

挡水墙80m

种乔木580株

临时排水沟350m,临时土袋挡墙280m

运煤道路区

排水沟850m

种乔木567株

 

办公生活区

截排水沟650m

种灌木2280株

 

投资(万元)

20.7

6.0

5.14

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

68.83独立费用(万元)30.84

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

10监测费(万元)

6

补偿费(万元)4.28

方案编制单位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电话/地

项目负责人电话/地

 

址/邮编

 

 

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信箱

 

联系人电话/传真/邮箱

 

2.基本原则

2.1项目目标及其重要性

XX煤矿位于XX县城北东方向,行政区划属XX县XX乡管辖,XX煤矿区南部距XX乡政府约0.5公里。地理坐标:;。面积约2.464平方公里。该项目建筑占地面积大,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受XX省XX县XX煤矿的委托,我单位编制了《XX省XX县XX煤矿水土保持方案XX》(以下简称《水保方案》,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

(1)本《水保方案》的制定旨在明确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履行对其引发的水土流失治理义务,贯彻执行"开发与保护同步,责任归属明确,即谁开发,谁负责保护,谁导致水土流失,谁承担治理责任"的原则。

(2)此《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出发,针对地域特性,对项目实施区域进行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域划分。方案中详细提出了针对本项目的针对性防治策略及措施,旨在为防范项目区域内的自然与建设活动引发的水土流失、确保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有效监控与管理,以及配合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3)全面实施的《水保方案》将有力地遏制建设区域内的各种水土流失现象,进而优化项目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是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将该项目水土保持投资纳入整个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

(5)《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2基础资料与法规参考

2.2.1法律法规

(1)关于1991年6月29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条例(1993年8月1日公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4)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5)关于XX省执行《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规定(1992年12月10日正式实施)

(6)关于1998年8月29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7)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立法文献(制定于XX年8月29日)

(8)中国1984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并在1998年4月进行了修订。

(9)关于1997年8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0)环保法规依据:中国1989年12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法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9号,发布于1994年7月5日)

2.2.2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于1995年5月30日经水利部第五号令公布,依据XX年7月水利部发布的《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进行了修订)

(2)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发布日期:XX年1月31日)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于XX年10月14日发布,依据XX年7月水利部修订的《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

(4)《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9号令2004年9月15号)。

2.2.3规范性文件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 水保[1994]513号);

(2)《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 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 水保监[2001]15号,2001年6月6日);

(3)《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号,XX年11月26日);

(4)《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号);

(5)《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利部 水建管第79号,XX年3月4日);

(6)《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 水保第89号,XX年3月5日);

(7)《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号,2004年5月31日);

(8)《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黔府发[1998]52号);

(9)《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水保[1995]55号;

(10)《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发布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总号);

(11)管理办法:《XX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由XX省水利厅、省财政厅与省物价局于1994年8月18日联合发布)

(12)《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保监[XX]22号)。

2.2.4采用规范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1995)

(3)验收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1995)

(4)效益评估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1995)的实施策略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5775-1995)

(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96);

(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XX);

(9)《水土保持图例图式》

(10)关于水利部发布的《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XX年6月版)

(11)《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号)。

2.3详细的技术文档与相关资源

《XX省XX县XX煤矿普查地质报告》;

2.4深化设计与年度规划

当前,主体工程正处于初步设计进程中。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本《水保方案》的设计深度严格遵循主体工程的规划布局及水土保持的相关规定,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保持同步协调。

依据水利部监测中心水土保持监督方案函【XX】118号的明确规定,对于建设类项目的规划设计时间点设定在工程竣工验收后的首年度,故本方案设定的设计基准年为【XX】年。

3项目介绍

3.1项目的基本情况

3.1.1地理位置

XX煤矿位于XX县城北东方向,行政区划属XX县XX乡管辖,XX煤矿区南部距XX乡政府约0.5公里。地理坐标:23”。勘查区平面上呈多边形,东西长1430米,南北宽1830米,面积约2.464平方公里,由5个直角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

XX煤矿区拐点坐标 表1-1

拐点

X

Y

1

3025280

35482720

2

3025280

35484150

3

3024030

35484150

4

3023450

35483590

5

3023450

3548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