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项目概述
二、详细施工规划与策略
三、区域治理设计标准与施工规定
四、环保型矿山恢复项目施工设计
第二章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
一、创优规划
二、详述的质量管控策略
第三章详细施工进度规划与实施保障策略
一、项目进度管理基础策略
二、项目时间管理计划
三、构建健全的执行保障机制
四、详述的工期保障策略
五、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第四章详细的安全执行策略
一、企业安全承诺与目标设定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三、构建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
四、实施定期维护与审查体系
五、强化安全责任体系
六、强化安全保控制度与执行策略
七、详述的消防保障策略
第五章详细的施工文明管理策略
一、提升建筑过程中的文明与安全管理目标
二、文明施工内容
三、严谨的施工文明规范
四、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五、工程防护措施
六、提升施工过程中的文明管理与监管策略
七、专业拆除与文明施工管理策略
八、生活卫生管理制度
第六章场地保障方案
一、安全施工管理规定
二、安全管理措施与规定
三、强化安全保全策略
第七章环保施工方案
一、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绿色可持续实施方案
三、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控制施工噪音
五、环保措施与资源管理
六、环保措施与污染防治策略
第八章应对极端天气的施工策略
一、冬季施工
二、季节性雨天施工策略
三、冬季与雨季施工安全策略
第九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一、项目平面布局设计
二、施工现场说明
第十章措施与保修承诺
一、全面的工艺成品维护策略
二、保修工作
第十一章应急响应策略及风险管理方案
一、项目启动与团队筹备
二、组织架构与应急响应机制
三、安全预防措施与应急响应策略
四、全面的消防安全策略与应急响应计划
五、综合治安保障与应急响应策略
六、安全措施与应急响应计划
七、食品安全防控策略与应急响应措施
八、全面的职业健康保护措施与应急响应计划
九、全面的机械设备安全措施与应急响应策略
十、处理易燃化学品事故指南
十一、全面的传染病防控措施与应急响应策略
十二、打架斗殴应急预案
十三、社区安宁保障措施
十四、风险管理策略
第十二章与项目相关方的有效互动
一、项目组织协调工作的原则
二、组织与协调项目实施的关键职责
三、协作与伙伴关系管理
第十三章详细规定和附加条款
一、全面的资金管理策略
二、信息化管理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二、信息化管理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三、详细爆破操作规划
矿山治理施工项目投标方案
模板简介
《矿山治理施工项目投标方案》涵盖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环保与文明施工、极端天气应对、应急响应及相关方互动等核心内容。方案详细阐述了项目概述、施工规划、区域治理设计标准、环保型矿山恢复施工设计等技术方案,明确了质量保证、进度管控、安全执行、文明管理、场地保障、环保施工等管理策略,涵盖了极端天气施工应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工艺成品维护与保修等具体要求;同时制定了应急响应与风险管理方案、相关方互动机制及资金管理、信息化应用、爆破规划等附加条款。本方案全面覆盖了矿山治理施工项目的全流程管理需求,为项目规范实施、风险防控及目标达成提供了系统指导。
模板预览

 

 

 

 

矿山治理施工项目投标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第一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项目概述

1、工程概述

该治理区域隶属于X行政区划,地理位置的精确坐标为:

2、水文气象:

3、地形、地貌、地层:

4、地质构造:

5、水文地质条件:

6、工程地质条件:

7、治理区土壤及植被条件:

8、编制原则

遵循高起点规划、严苛的标准设定与精准的质量执行方针,我们积极导入和推广创新技术、工艺设备、新型材料及测试手段。采纳国际国内先进的、成熟且可靠的实施策略和工艺,依托专业化的作业实施、智能化的过程控制以及信息化的施工管理,对施工方案进行持续优化,确保质量目标的全面达成。

8.2保证工期的原则

项目特征显著:规模宏大,时间约束严谨,质量要求严格,涉及专业界面繁多,并伴有较高的风险。为了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配备充足的先进技术设备与人力资源,强化安全生产投入。施工组织设计需严谨科学,施工流程规划周密,充分考量气候、季节变迁以及多工种交叉作业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务必恪守合同约定的工期目标。

8.3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原则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人的健康与安全首要原则,严谨遵照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精心策划施工安全技术实施方案,强化作业流程监控,切实执行保障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落实,从而达成安全生产目标。

8.4坚持保护环境的原则

致力于绿色施工,遵循环境保护原则,科学规划临时设施占用区域,严守材料资源节约准则。全面契合国家及相关部门以及业主对于本工程环保的规定,严谨实施,精细化管理,力求将施工对环境的干扰减至最低,目标打造成为绿色环保的标准化示范工地。

8.5全面响应招标文件原则

我公司承诺全面响应招标文件,将以严谨的态度执行合同,致力于在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进度、环保与水土保持以及文明施工等关键领域追求卓越表现。

8.6安全保护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纂过程中,始终坚持遵循技术稳固、对策切实、安全优先的方针来设计施工方案。特别是在关键的安全区域,我们会精细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监控计划,采取预防性和应急的技术对策。同时,确保所有关键岗位的操作人员具备相应资格证书,且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完全符合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规定。

8.7文明施工原则

设立项目文明施工管理机构,项目经理担任主任。该委员会将积极与招标方、监理单位以及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保持紧密协作,确保施工活动全程在相关主管机关的监督指导下进行,致力于打造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施工方案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本企业的实际施工能力,坚持以具体且具有高度操作性为基本原则。

9、编制依据

9.1法律法规

1986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十四号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国务院于2003年11月24日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2009年2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

9.2规范规程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143-200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技术规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

(4)《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DB11/T213-2003);

(5)《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DB11/T211-2003);

(6)《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82-9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8)《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编号:DZ/T0239—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10219—2006)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9.3其它依据

(1)《X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6-2020年)》;

(2)《X区规划》:

(3)《X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凡工程实施方案》;

(4)X工程项目地形图;

(5)《X工程项目勘查设计》合同书。

(6)以往同类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经验。

二、详细施工规划与策略

1、治理工程施工目标

致力于提升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的美学品质,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特别关注受损区域与周围天然景观的融合

致力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土地资源,消除地质灾害风险,提升治理区域的地质与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居民生活条件的稳定,营造宜人的人居环境。

致力于优化查布嘎山森林公园周边的地质与生态环境体系,以此为基础推进公园建设和区域植被恢复,旨在构建宜人的人居环境。此举旨在实现治理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和谐融合,从而支撑地方经济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

2、施工部署原则

鉴于工程地理位置的开阔性,施工布局显得相对便利。依据工程内容、施工流程、特性以及施工进度规划的需求,我们遵循经济效益、生产效率提升、生活便利及最大限度利用永久性用地的策略,施工布置采取集约与分散相结合的策略实施。

2.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实施有效治理,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风险。遵循预防为主的策略,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预先设计,必要时进行整治。通过优化地质环境,旨在减缓地质灾害的影响,并强调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在社会和环境层面的综合效益。

2.2因灾设防,突出重点

实施方案策略应聚焦于关键问题:首先,对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修复至关重要,其次,崩塌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刻不容缓。在整体规划与安排中,这两项需被赋予优先级处理。

2.3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作为一项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举措,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旨在消除灾害风险,保障社会安宁,同时致力于重塑治理区域的地表形态与生态环境,恢复土地的基础功能与价值。

治理工作的核心在于务实高效,兼顾经济效益与实施可行性。需遵循工程实用与经济合理性,对各类工程举措进行综合性评估、配置与优化整合,以确保治理项目的科学性、操作性,同时追求最低风险和最高效益的双重目标。

2.4因地制宜,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恢复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针对适宜农业发展的区域实施农耕,适合林业的地方开展植树造林,畜牧业地区则执行牧业管理,建筑用地则按规划进行建设。项目的实施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并确保与整体的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保持一致。

2.5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强调须采取综合策略,包括工程手段、生物修复与社会干预的协同作用。具体而言,地质灾害的防治应与后续的开发利用相融合,同步推进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战略对接。

2.6施工场区布置原则:

(1)方便生产生活、易于管理、经济合理。

项目施工布局注重紧凑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力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取土和弃渣对耕地的占用,甚至实现零侵占耕地的目标。

尽可能地依托现有道路交通设施,优化施工路径,降低临时道路建设的需求。

确保废弃物管理得当,致力于维护施工环境的清洁,推动文明作业与安全施工并举。

在编制工程土石方弃渣管理方案时,务必遵循水土保持及环保原则,致力于提升开挖材料的再利用率。

针对雨季施工特性,划分优先级,对不宜雨期作业的工程项目可适时调整施工时间,提前或推迟。务必在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前提下,采取集约化突击策略完成相关工程任务。

3、治理区现场条件

(1)绿化劳动力可由当地村民解决。

(2)现场附近有可供施工用的电源接入。

地理位置优越,项目现场直连省际大通道及303国道,确保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4)绿化所用苗木、客土、肥料、农药等均需外购。草坪及乔木可由赤峰市周边苗圃采购。治理区2km内均有村庄,村内可提供灌溉用水,距离较近方便运输。覆土和废渣来源可从治理区内选择的取土场和废渣堆取用,初步估算可满足本治理区回填用量。

建筑材料,包括水泥和砂子,建议在周边乡镇及赤峰市的市场采购;块石则选用由削坡作业产生的石料资源。

三、区域治理设计标准与施工规定

1、治理区的治理目标

本项目旨在执行地质环境治理施工,旨在通过实施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提升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的融合度,使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损害,消除地质灾害风险,并优化治理区域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这将为天山镇查布嘎山森林公园的建设以及区域植被的恢复奠定坚实基础,致力于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该项目旨在促进治理区域内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支撑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进程。

2、治理工程指导思想

以围绕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扎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生态空间,加快实施一批针对性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强化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指导思想。本工程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效果为最终目标,本着以人为本,坚持经济建设与地质环境治理并重,以治理地质环境促进周边美化、绿化的原则。根据提出的治理区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结合治理区现状,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增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周边人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治理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

3、治理区的治理原则

本治理工程秉承'生态修复'的理念,旨在构建与城市景观及休闲设施相融合的整体规划,推行综合性的治理策略。

针对本次项目的治理投入详情,以及陡崖、露天矿坑和固体废弃物堆积的特性,我们将制定针对性的治理策略。主张工程手段与生物修复并举,确保治理进程与后续的开发利用、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即在适宜植树的地方进行绿化,适宜放牧的地方发展畜牧业,适宜水利的地方进行水土保持,适宜建筑的地方进行合理规划。我们的目标是恢复地质环境,强化生态功能,实现治理方案的切实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实施方案的规划须全面考量施工工艺的实施可行性,设计方案应兼顾施工便利与工艺规定。针对查布嘎山的陡峭崖壁、露天矿坑以及散置的固体废弃物问题,我们需提出一项科学且实践导向的治理设计,旨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得以体现。

4、治理区工程设计

4.1治理工程内容及工程量计算

4.1.1治理工程内容

项目内容概述如下:  1. 地形地貌修复措施:    - 陡崖整治:垫坡、压实处理    - 场地整平:整形作业    - 表面覆盖:覆土工程    - 植被恢复:草籽播撒    - 排水设施:排水渠构建 2. 固废管理与场地重塑:    - 堆积物清除:清运处理    - 采坑削坡:确保安全边坡    - 场地回填:平整并稳固    - 再次覆土:营造适宜环境    - 生态恢复:植树种草 3. 施工辅助设施建设:    - 修建施工道路:保障施工顺畅

绿化重建项目:包含乔木种植、灌木配置、草地铺设以及高效滴灌设施的实施。

(3)辅助设施建设:修建标志牌。

4.1.2工程量计算原则

针对治理区域的实际情况,本项目规划包含削坡处理、岩体挖掘、废弃物清除与运输、回填整平、覆土作业以及植被恢复等治理环节。所有工程量的计算均基于软件设定的区块,充分考虑了地形坡度对实际面积的影响。各治理工程的计量原则如下:

(1)削坡工程量计算原则

根据现状调查结果,治理区内的采坑边坡坡度一般在之间,部分陡崖近乎直立,局部坡脚有堆积物。削坡工程量根据削坡角度按削坡公式计算。

(2)石方开挖工程量计算原则

石方开挖工程量的核算采用方格网法,针对不同的开挖区域实施。我们选取了FastTFTV13.0软件进行计算,其网格布置间距设定为2米。石方挖掘作业分为爆破法和机械挖掘两部分进行操作。

(3)固废清运工程量计算原则

固废堆堆积量选用FastTFTV13.0,布网间距为2m。治理区内的固体废弃物大多堆放在采坑周边,固废清运运距采用、500-1000m。

(4)回填整形工程量计算原则

回填整形工程分为固废回填整形、削坡物回填整形和石方开挖物回填整形。回填时需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为,整形机械为挖掘机、推土机。根据实际情况分为:挖掘机就近挖填(或利用装载机填);挖掘机挖自卸车运,运距0-500m、500-1000m。根据现场实地调查,结合各区块土方量计算图中挖填区域分布和经验系数,确定各工程量折减系数,具体折减系数详见每个治理模块。

(5)覆土、覆土平整工程量计算原则

计算覆土区面积的基本原则涉及采坑周边治理工程实施前后的自然地表损毁面积评估。

2)固体废弃物清运后为原始地表,不覆土;

3)采坑完全为固废回填时,覆土面积为采坑地表境界面积;

在种植区域实施0.3米厚的土壤覆盖于草种区域,而对于植树区域则采用穴状深覆土壤处理。

5)根据取土区分布情况,覆土运距区9km:

6)覆土平整:

①在边坡覆土,采用推土机整平,推土机运距60m,覆土平整量根据经验系数,按覆土量的0.3系数折合。

②在边坡上覆土,土拉运到现场后,需用挖掘机向边坡甩土方,并人工平整,覆土平整量根据经验系数,按覆土量的0.7系数折合。

(6)种树、种草草籽种类及用量原则

边坡,以种树为主;边坡,以种草为主。

选用的草种包括适应本地生长条件的披碱草、冰草、羊草及杂化苜蓿等,每公顷的播种量定为50公斤。

4.2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工程设计

在废弃矿区生态恢复的进程中,地形地貌景观修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体现在土壤重塑与植被再生的构架层面。查布嘎山的历史性建筑石料开采活动,导致山体结构受损,区域内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废弃采坑及固体废弃物堆积,这无疑对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造成了严重损害,使其原本起伏有致的面貌大受侵扰。

针对该区域,首要任务是对废弃采坑与堆积的固体废物,以及遭受严重损坏的山体陡崖进行整治。在施工策略上,我们将充分运用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周边可利用的弃土资源,致力于恢复原始地形地貌的完整性。在此过程中,我们将露天采坑和废弃物堆整合为单一处理单元,称为'治理模块'。设计时,将以这些模块为计量单位,计算工程量。同时,我们将遵循就近原则调配土方,确保整个治理区域的土方平衡得到统一考虑。

4.3本标段治理工程设计要求

4.3.1本标段治理范围及内容

本标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涵盖:机械挖掘与整形、垃圾清理与运输、回填作业、地面平整与整形、覆土处理以及植被再生。同时包括地形地貌景观的修复工程。

4.3.2本标段施工工程设计

(1)采坑K8、K9治理工程设计

在沟谷南北两侧的缓坡上,计划对K8和K9区域实施区块7和区块8的开挖整备设计,旨在与周边原始地势地貌的边坡相协调。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通过机械化手段进行挖掘整平,后续覆土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并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5、治理区施工技术要求

5.1垫坡技术要求

本设计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削坡对土地资源的损害,采取垫坡措施缓和陡崖边坡。具体施工策略如下:首先,在区域底部铺设废弃石料作为基础。垫坡作业自坡脚启动,填充材料粒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选用外运的粉土回填物进行填充。每间隔0.3米,进行一次严谨的压实处理,确保垫坡与周边地形衔接自然,增强稳定性。在陡崖顶部,设计与天然地形无缝融合。为了便于通行,规划在每10米高度差处设立3米宽(特殊地段拓宽至6米)的分级平台(马道)。至于坡面角,将依据第三章设计的详细工程参数来确定其角度。

质量标准:力求在垫坡作业后重现山体的自然完整性,并确保其与周遭地势和谐统一。每一层的压实度必须达到高标准,即0.90,坚决防止因垫坡操作导致的潜在次生灾害发生。

在粉土填料的施工中,其适宜的含水量通过实施击实试验予以确定。

专业人员在每一层压实作业完成后,会进行严谨的检验并采取样品进行测试。随后,他们会参照原始设计参数进行校核,并据此对各项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

5.2废渣清运、回填技术要求

针对邻近区域的废弃渣堆,采取挖掘机挖掘的方式,将废弃物逐一就地回填,借此降低采坑深度,有效消除了可能引发的地质安全隐患。随后,对回填后的采坑进行了精细平整作业。

针对远离采坑的废弃渣堆,采取挖掘机挖掘装载,随后由自卸车进行运输并实施回填,以消除其对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的潜在影响。在回填作业中,我们实施分层压实策略,首先铺设大块石料于底层,接着铺设尺寸较小的石料,最后覆盖以废石碎屑。对原始地貌进行平整,并充分考虑周边地形条件,以便后续的土地开发利用得以顺利进行。

1. 地形恢复标准:务求回填后的地形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以确保后续工程顺利进行。在回填过程中,每1米需实施一次充分压实,以防因回填操作导致的次生灾害。    2. 矿山固废管理要点:清运固废需全面彻底,完成清运作业后,原矿山固废存放区应严禁残留任何废渣或弃土。

5.3削坡技术要求

实施边坡削坡与整修工程,确保削坡后的边坡倾角不超过40°(具体数值依据设计图纸),以满足覆土条件。针对下部微风化边坡,需清除不稳定岩体,并将产生的固废物与削坡废土合理堆放。采用分层填土与压实技术,逐步将陡峭的采坑改造为平缓的坡面。对于深度较大、边坡陡峭且垫坡材料有限的区域,采取针对性削坡处理,力求使削坡后的废弃采坑与周围自然地势融为一体,从而消除地质安全隐患,实现植被恢复所需的坡度要求。

质量标准:施工策略倾向于机械与人工协同进行坡面削减,削减高度需严格遵循设计规格。在操作过程中,我们着重于保持地形的平整度,根据实际治理成果适度调整削减宽度,务必确保无显著的锐角或洼陷。最终,完成的削坡作业需与周围地势和谐统一。

施工程序原则上遵循自后向前的原则,边坡坡度务必遵循设计规格。作业应按照等高线的导向,实施逐层、分段的有序开挖,严禁采用挖空底角的施工手段。

1)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

确保按照规定尺寸,有序规划开挖步骤及逐层设定挖掘深度,实现连续不间断的施工进程。

3)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设计坡面位置、坡面控制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检查。

确保经削高填低后的地形调整,其总体坡度维持在或低于原设计坡度的要求。

5.4整平技术要求

实施对治理区域内不稳定次生废渣边坡、废弃开采平台、废渣堆积区域及采坑回填地的地形重塑与修复,采取机械与人工协同作业,遵循'挖高填低'的操作原则。在施工前,需严格按照治理工程的平面布局规划进行测量和定位,明确各个治理区域的界限。挖掘工作按照设计规格,自高处向下进行,填充则自低处向上,确保有序。对于大型碎石,务必先进行破碎处理,且在回填过程中,每次碾压的厚度控制在0.3米以内,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质量规定:本项目的地形整治遵循'挖低填高'的原则,通过优化区域内土石方资源配置,力求最小化距离操作。大部分挖填作业将由机械化设备执行,仅在机械操作存在特殊挑战的区域,人工介入作为补充,其工作量相对有限。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照设计图纸的坡面和剖面线,严谨进行施工测量与质量监控,确保精确无误。

5.5爆破技术要求

施工程序首先从现场依据提供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划定作业区域,明确最终作业界限,执行爆破挖掘。我们采用浅孔爆破技术,设计开挖边界采用预裂爆破策略,开孔与布孔布局采用多排配置,使用风钻进行钻孔作业。爆破任务完成后,人工进行表面清理和整形,确保所有爆破残留物移至坑底。所有爆破作业必须由专业的爆破设计部门制定详细方案,经过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5.6覆土技术要求

鉴于项目区域采矿活动对地表土壤的长期破坏,导致自然恢复进程缓慢,植被稀疏,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在地形修复完成后,我们计划实施植被恢复工作,其中包括在适宜区域施加0.3米厚的土壤覆盖层,针对树木种植则需采用穴状覆土的方式。施工过程中,将借助挖掘机进行挖掘、自卸车负责装载和运输废弃土壤,随后由推土机平整土地表面,确保施工流程的有序进行。

5.6.2质量要求:

推荐优先选用表层耕植土进行覆土作业,禁止混合使用其他土质。

在实施覆土作业时,务必确保覆土层厚度符合设计规定标准,务必实现均匀且平滑的铺设效果。对于边坡区域,特别强调需进行人工精细平整,采取分层处理并适度夯实每层土壤。

(3)树木栽种应按设计要求换土。

5.7植被恢复工程要求

5.7.1地面的平整,清理

确保地面平整并符合设计规定的坡度要求,同步进行碎石及杂草杂物的清理工作。

在进行种植或播种作业前,必须对目标区域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的实验室检测,并根据检验结果采取适宜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手段。若土壤pH值超出正常范围,即超过8.5,务必实施土壤改良措施以确保适宜的生长环境。

种植土层厚度的最低要求,以满足园林植物生长的设计规范,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定。

5.7.2基肥

在施工图纸中,所有花草树木的施肥工作需严格遵循预设的基肥用量,强调施工前务必充分施加基肥。此举旨在纠正绿地土壤养分不足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从而加速绿化成果的显现。

5.7.3苗木规格要求

(1)具体苗木品种规格详见苗木表。如有合适的苗源可适当增加规格。(2)严格按苗木规格购苗,应选择枝干健壮,形体优美的苗木。苗木移植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分枝的单干苗木。乔木的主分枝应不少于四个,主枝分布均匀;常绿树全冠移植;落叶树尽可能保持冠形冠幅,修剪后主枝长度不得小于0.5m。

乔灌木的种植需遵循规范化原则,其苗木的规格尺寸应保持一致。

植物需确保全面康健,呈现生机盎然的状态,其新鲜度须达标,无任何病虫侵害迹象,且矿物质吸收良好,生长繁茂但未显衰退迹象。

优选具备3-5个主要分支、叶片繁茂且具有良好可塑性的垂直绿化植物品种。

确保按照设计规格严谨选择植物幼苗,优先考虑采用容器苗,而对于地苗,移植时务必保全根系完整性,并携带适当的土球。关键的苗木设计细节请参照图纸指示,栽植工作需在设计确认的苗木品种后进行。

5.7.4种植及修剪要求

(1)挖穴:

在进行种植穴和槽的挖掘作业前,务必进行全面的地下管线探测,并向相关部门咨询地下管线和潜在隐藏物的分布状况。若施工过程中发现图标所示区域存在管线穿越,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树位进行适度调整。若需进行大幅度的改动,务必与设计方协商后再行实施相应的调整措施。

定位种植穴和槽点需严格依据设计图纸的规定,确保位置精准,并实施明确的标识标注。

3)行道树定点遇有障碍物影响株距时,应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适当调整。

种植穴的规格需依据苗木的根系特性、土球直径以及土壤条件进行精确测量。确保穴或槽呈垂直挖掘,上部口径与底部深度相一致。

施工策略:遵循园林绿化的标准程序,确保基肥与碎土充分混合,乔木种植需依据苗木原始高度进行有序排列,保持自然风貌。对于点植的花草树木,应顺应其生长特性,营造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所有树池内务必采用地被植物全面覆盖,严禁裸露黄土区域。

种植后的修剪与造型:在完成花草树木的种植后,鉴于前期修剪主要服务于运输和减少水分蒸发的需求,后续应着重进行景观重塑的修剪工作。此举旨在优化植物初生冠形,以便于其长期发展成优雅的树冠形态,最终实现理想的绿化视觉效果。

在乔灌木的丛植或群式种植中,各组团内的苗木无论是同种还是异种,均需展现出自然生长的韵律,确保植株间的高度差保持在约30厘米,以此呈现生动的层次感。

在设计中,花灌木的分层种植区域应确保边缘植物带的种植密度超越标准配置,追求线条的平滑连贯,呈现出优雅的弧线形态。各层次间的高度对比鲜明,并与周边点缀植物形成至少30厘米的高度差,展现出精细的景观效果。

乔灌木的规则式种植需确保树种规格的一致性,达到规定的种植密度,并强调株间紧密衔接。丛植与群植的乔灌木应展现出层次分明的高低错落效果。而对于孤植树,其树形姿态需追求优美、独特且赏心悦目。

在进行草坪、地被及花卉播种作业前,需确保种植区域30厘米深的土壤经过筛选处理。针对草花的片植,应根据选用苗木的规格适当调整栽种密度,以期完成种植后地面平整,无裸露土壤现象。

(8)草种栽植时间:冷季型草种铺设为春、秋季,草块移植除炎夏及寒冬均可铺设:草皮种植的绿地地面土质必须符合土质要求,将块状草皮连续铺植,草块间缝,之后浇水,待半干后打实,隔天连续拍打3次以上,使草地拍实、平整。

在栽植垂直绿化植物时,需实施牵引并确保其稳固;对于其他草本植物,按照标准种植程序进行,着重强调种植后须对植株冠形进行精细修剪,以充分展现设计构想。种植土的深度需依据植物品种特性和需求来确定,并在挖掘过程中适当混入基肥以优化土壤条件。

当冬季来临,大部分时令花卉进入休眠期并枯萎之际,建议采用树皮、陶粒或卵石等材料对地面进行覆盖,以防止土壤裸露变黄。

该种植方式设计考虑周全,便于实施灌溉、药物喷洒以及修剪等维护管理工作。

5.7.5其他

完成灌木和草本花卉带的种植后,确保不留裸土,适当修剪枝叶,地面覆盖树皮。对于乔木,根部需平整处理,不保留多余土堆,草坪全面铺设。沿道路两侧的灌木,其根部裸露部分需均匀撒布黑色卵石(粒径20-40毫米,厚度60毫米)

苗木表标注的规格将作为竣工验收的标准,施工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种植养护的常规做法,对入场苗木规格进行适当调整。

对于已生长茁壮并形态优美的高大乔木,若其树型与设计初衷相协调,我们倾向于保持原样。

(4)说明。

乔木的垂直高度定义为:自地表至其正常生长顶端的距离,测量过程中不包括徒长枝的长度。

乔木的垂直高度定义为从地表至其正常生长顶点的尺度,测量时排除了徒长枝的影响。计算方法是取三个主要枝干高度的平均值。

3)蓬径:指灌木、灌丛垂直投影面的直径。

在测定冠幅及蓬径时,应计算垂直投影面上直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算术平均值,且两者的比值需确保小于某个特定数值。

乔木树冠基部高度:特指从地表至乔木顶端最低分枝处的垂直测量距离。

乔木胸径的定义:特指树木在地面以上1.3米处的横截面直径。在评估苗木时,若遇到胸径断面形态异常,应计算并采用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作为衡量标准。

苗木主干底部0.3米处的截面直径被称为地径。对于常绿树木以及乔木中期望分支起点高度低于1.3米的品种,均采用地径作为衡量基准。在测定地径时,应于苗木根部稍上方的自然部位进行,确保数据准确,不受地径膨胀或形态变化的影响。

植物个体:以自生且拥有完整冠幅与主干的单株为计数单位。若为多分枝者,应按照地栽成丛的方式评估,其上部枝干形成的整体冠形视为一株,不得将各分枝独立计算为单株。

乔木的评估主要依据其胸径,而对于灌木,则以其高度作为关键衡量标准。

5.8后期养护要求

以下是造林后的养护管理措施:    1. 幼树成活初期,每周需进行一次灌溉,确保水分供应;   2. 成活后进入枯水期,每月执行两次浇水作业,采取抽水泵从自备蓄水池向造林区域均匀灌溉;   3. 避免牲畜对幼树的踩踏,保护其正常生长;   4. 在幼树形成郁闭前,即种植当年9月份进行一次除草和松土工作;   5. 次年则需再次除草并培土,以优化土壤环境,有利于幼树生长发育;   6. 对幼树实施一年一次的全面抚育,连续进行两年,以保证其健康成长。

在炎热的夏季,鉴于高温和降水不足,需实施灌溉以抵抗干旱,尤其是对于新栽植的树木,应着重进行叶面喷洒水分维护。进入汛期后,防汛措施需严谨执行,及时纠正倾斜或倒伏的树木。对于易受土壤冲刷的陡坡,应及时平整并覆盖客土,以推进绿化工作。

具体养护管理措施如下:

(1)松土:当年营造的丰产林,松土3~4次。一般第一次松土除草在早春萌芽时进行,春末夏初进行第二次松土除草,进入雨季,即夏末秋初进行第三次松土除草。定植后,即第一年松土除草深度左右,以后逐年加深。

对于成活率未达标准的补植区域,应当及时实施补种工作。选用的补植苗木需确保与原地同批次且品质优良,生长健壮。

(3)施肥、浇水:灌溉时间视天气的变化进行控制。如久干无雨,土壤干燥(土壤泛白开裂)浇水灌溉,浇水灌溉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施肥是促进苗木生长健壮的有效手段,施肥须等植物根系损伤恢复并开始生长后进行,即苗木种植约半年后,一般施用尿素、复合肥等根肥。

树木病虫害监控:务必实施定期观察,一旦识别出任何病虫害迹象,应迅速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坚决防止其扩散。

支撑措施:针对倾斜的植株,设置稳固的支撑支柱,旨在维护苗木稳定,防止其因风力影响而摇摆。推荐采用八字捆绑法,以确保操作过程中避免对苗木主干造成不必要的刮蹭损伤。

地形整治:实施对土壤沉降区域的平整作业,补充不足的土层,同时迅速施加种植土,进行有效的地形重塑与恢复。

四、环保型矿山恢复项目施工设计

1、施工准备

1.1施工准备说明

施工准备,实质上是对工程全貌的深入把控,通过前期工作的量化、细分、有序化与系统构建,能够显著提升后续施工阶段的效率和成效。

1.2施工组织准备

致力于实现本工程的高效优质建设,秉持快速、安全、文明与低耗的施工理念,我们采取项目部管理模式。在人员配置上,按照专业化、系统化的业务管理和弹性的、灵活的流动原则,选拔具备业务精通、技术娴熟且具备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组建项目团队。

1.2.1施工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

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统一指挥体系,有效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以确保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既定要求顺利推进并达成目标。

为适应工程的规模及技术复杂性,我们将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

在实施项目管理体制的同时,辅以经济合同手段并适度运用行政措施,以明确各参与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分配。

1.2.2项目部法施工

项目部法施工管理模式将在本工程中全面应用,为此设立专门的项目团队,全面负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控制、品质保证、安全监管、成本优化以及文明施工等所有关键环节。

项目部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致力于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安全与文明施工的并举。通过动态与科学的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注重精细施工,并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在追求卓越品质的同时,力求提前完成各项工程任务。在实施项目法施工的过程中,项目部将严格遵循ISO 9002标准及公司的质量管理文件,确保每个环节从文件控制、材料采购到产品标识、过程监管的合规性,目标是达成优质高效的建设目标。

1.2.3组建项目部

项目管理策略将采用项目部模式,项目经理人选需符合工程招标的各项条件,限定为企业内部员工。项目经理将选拔具备相应技术及管理能力,且在本工程招标要求范围内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专业工长,共同组建高效项目团队。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策划、实施与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执行计划、组织协调、过程管控、监督指挥各项事务。其直接领导结构如下:施工部门、技术部门、物资设备部门、质量检验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经营管理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

1.2.4项目部任务

项目管理团队构成如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质量总监、材料经理、保卫负责人、机械设备主管及后勤主任等,他们在建设单位、监理机构以及公司策略的引领下,全面负责本工程的进度安排、品质管控、安全维护和成本优化。团队致力于通过有序的组织、协调、调控和决策机制,对工程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管理。

项目部实施严谨的工程项目计划管控,主要包括综合进度规划与经济效益策划两个核心环节。

以下是构成的进度规划内容: 1. 施工总体进度蓝图 2. 各个细分工程项目的时间表 3. 施工动态管控规划 4. 设备供应时间序列计划 5. 竣工验收与初期试生产策划

以下是详尽的经济规划内容: 1. 劳动力需求与薪酬策略 2. 材料分配与消耗预测 3. 构件与加工半成品需求量规划 4. 施工设备需求量计划 5. 项目成本优化措施与降低成本目标 6. 资金运用配置方案 7. 预期盈利规划

项目部实施经济责任承包制度,项目内部的技术工程管理人员需依据岗位目标责任制与行为准则进行自我约束,全体成员协同奋斗,致力于实现项目的优质、安全、高效、低耗目标。

1.2.5各部工作内容

1.2.5.1施工部

负责支持项目总工程师的管理工作,承担全面的项目控制进度计划(包括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的编制及执行,并确保相关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

根据项目总控进度计划及阶段分解计划,精细制定月度、周度与日常作业计划。

负责主持计划协调会议,对进度计划的执行实施动态监控,根据实时反馈迅速识别问题,随之调整进度计划,并将修订后的计划向上级项目管理部门报告。

根据进度计划及其相应的保障策略,就施工抢工策略、资源配置、劳动力调度以及材料设备的进场与退场事宜,提出详尽的建议,待项目执行部门审议批准。

(5)参与编制项目质量策划;

确保迅速完成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纪要记录,并及时整理并提交竣工文档。

支持并推进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以及积极争取质量荣誉奖项。

1.2.5.2安全部

在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承担项目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职责。

负责策划项目质量保证计划的编制工作,主导安全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及制度的拟定,并监督其实施执行过程。

承担日常的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监督任务,执行隐患排查与管理工作。

主持并执行人员入场的安全教育培训任务;担当安全技术审查与确认的关键职责,确保实施详尽的安全交底;以及组织和主持每周的全员安全生产会议。

承担安全目标的具体实施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评估与竞赛管理;组织策划多元化的安全生产竞赛与宣传推广活动。

承担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职责,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依据相关规定向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即时汇报,从而保障项目施工生产的连续性。同时,需负责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与报告编撰。

承担安全生产活动记录与文明施工文档的搜集与整理职责。

(8)配合办公室,做好项目对外宣传工作;

协同办公室,负责周边环境的统筹协调,包括施工期间的社区矛盾调解、民扰防治以及特殊交通运输事项的妥善处理。

1.2.5.3质检部

承担技术负责人的助手职责,专责项目品质监控、质量管理,参与创新优化及奖项评选,并确保ISO 9002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实施。

主持项目质量检验小组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监控,同时协同政府部门进行质量监督任务。

承担质量记录的整理与归档职责,并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协同完成竣工资料的编制任务。

承担项目质量保证计划的编制任务,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与日常管理。

承担项目全员的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方针的教育培训职责。

承担各工序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与评价任务。

承担质量目标的分解与实施工作,设计并构建质量奖惩责任体系,并负责其日常监督与管理。

统筹策划并执行工程的优质创优和评奖项目,包括组织工作、资料编撰与日常管理事务。

在项目阶段交验和竣工交验的过程中,与工程部紧密合作,共同承担技术资料和质量记录的整理、归档与分装工作。

承担质量事故的预防与后续整改管理工作。

1.2.5.4材料设备部

承担项目经理的辅助职责,主要包括设备材料的供应、保管以及发放等全流程管理工作。

(2)参与供应商选择的组织工作;

承担设备及材料的领取与分发职责。

确保施工现场不接纳不合格的原材料或未经检验的产品。

(5)做好材料标识移植工作;

确保材料及时送检,一并搜集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报告与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

1.2.5.5经营部

承担项目管理过程中合同谈判、签订、执行、过程监督及最终结算的全面管理工作。

承担合同管理职责,全程参与合同实施过程,与相关部门共同确保履行所有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

(3)负责与合同相关联的信息收集和管理;

承担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工作;并负责《工程任务完成情况月报表》的编撰职责。

(5)负责做好各类项目的结算工作;

汇编并提炼技术经济方面的相关资料,编制详尽的工程量汇总清单及关键材料消耗明细表。

(7)负责项目的资金和财务管理。

1.2.5.6后勤部

(1)负责项目的总务管理;

(2)负责文秘和接待工作;

(3)负责现场的宣传、立功竞赛等工作;

(4)负责完成经理安排的其他工作。

1.2.5.7技术部

积极参与并支持技术总负责人进行施工技术的策划与部署工作。

(2)做好现场技术管理;

(3)具体执行实施各项技术文件;

协同施工员、质量员及安全员等专业人员实施详尽的技术指导工作。

1.2.6主要部门人员职责。

1.2.6.1项目经理

(1)全面主持项目执行机构的日常工作;

在招标过程中,负责筹备并制作投标资格评审资料及投标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