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工程设计服务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信息化建设项目:XXX市水资源管理系统
1.项目建设单位:XX
2.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XX
3.项目责任人:XX
1、工程咨询单位:XXX
2、参与编制单位:无
1、关于印发《XXX省“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琼水资源【2017】19号),现由XXX省水务厅联合其他九部门共同发布。
2、《关于加快建立健全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加价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7】1792号);
3、《关于建立健全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指导意见》(琼价价管【2017】754号);
4、通知公告:转发执行《XXX省“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琼水资源【2017】98号文件)
1、《水环境监测规划》 (SL219-2013);
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3、技术导则:《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技术导则》(SL/Z349-2015)
4、《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5、《水质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规定》(SL325-2005);
6、《引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
7、《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
9、《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5-88);
10、《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11、关于网络安全的《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标准
12、《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25529-2010);
13、《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GB/T25528-2010);
14、《地理信息服务》 (GB/T25530-2010);
15、 与本项目相关的其他标准规范。
1、《XXX省信息化条例》【2013年版】
2、管理办法:《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3、《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要求》
本项目依托于计划用水信息、地下水监测数据、重要水体进出水质监控、中小型水库监控系统的数据基础,借助XXX市电子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及4G无线通信网络,构建以水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平台。该平台旨在创建一个支持水资源管理业务运作与决策的信息环境,通过高效的信息传输、全面的数据共享和整合管理,力求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精准、实时和深入。这一举措将有力推动XXX地区节水型社会的全面建设,并为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本次项目不做分期建设。
本次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计划用水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
2.取水许可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
3.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
4.地下水监测子系统建设:
5.主要水体进出水质量监测子系统建设;
6.中小型水库监控平台建设;
7.水资源公告子系统建设:
8.接口管理子系统建设;
9.配套监测设施采购。
1.项目周期定于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涵盖第一阶段的工作时段。
2.建设地点:XXX省XXX市。
1.投资估算:509.86万元人民币;
2.资金来源:XXX市财政资金统筹。
本项目旨在通过提升水资源业务管理和实时监测效能,实现水资源的精准、实时与深度管理,专为XXX地区的水资源高效开发、优化配置及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预期结果将显著削减水资源管理与监测的成本,革新管理模式,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资源投入。
项目实施的核心策略在于优化水资源配置与管理,侧重于节约与保护资源。通过精细化的用水需求管理和过程控制,旨在显著提升整体用水效率,严格管控水资源消耗,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构建。这将有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的和谐共进。这一系列举措为XXX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建设提供稳固的水利基础支撑,其潜在的社会效益不容忽视。
本次项目的设计方案遵循了XXX市人民政府与XXX市水务局的现行规定,鉴于此,我们提议取消原定的取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详细取消依据如下:
一、X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海府[2019]64号)政策文件中提到:
(1)将建设项目节水设施施工的申报备案环节剔除,将其审图标准的确认工作整合至联合审图流程,由水务部门负责提供相应的技术标准支持。
(2)项目实施阶段,节水设施规划的报建审核将调整为规划部门与水务部门进行协商征询,以替代原有审批程序。
二、《XXX市水务局关于申请调整入驻市政务窗口水行政审批事项的函》(海水务函[2019]1067号)政策文件中提到:
(1)将建设项目节水设施施工的申报备案环节剔除,将其审图标准的确认工作整合至联合审图流程,由水务部门负责提供相应的技术标准支持。
(2)项目实施阶段,节水设施规划的报建审核将调整为规划部门与水务部门进行协商征询,以替代原有审批程序。
原项目投资预算的人民币金额已调整为509.86万元,较先前的531.73万元有所减少。
一、单位名称
本项目的施工单位为XXX市水资源管理中心。
二、隶属关系
XXX市水务局下属的XXX市水资源管理中心(亦称XXX市节水办公室)乃隶属于该局的正副处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
三、工作职责
(一)严格遵循并实施国家关于水资源管理、计划用水以及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二)统筹实施全市的水资源战略规划、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承担全市的用水计划与节约用水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三)实施并执行取水许可证管理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费用,对超出计划用水量的部分收取加价水费,并代理征收地下水资源税,确保法规遵行与公正收费。
(四)执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水量检测与调查评估任务,担当水资源统计管理和水文水资源勘查测量职责,定期公告水资源动态信息。
(五)承担产品用水限额的规划,依据城市的供水能力及产品用水需求,制定并逐月分配给各相关部门年度用水限额指标,并监督其执行并进行考核;同时,致力于节水工作的统计与管理。
(六)实施节水教育与宣传活动,构建高效节水企业(机构)策略:优化工业与非居民公共生活用水的再利用流程,积极推广节水创新工艺、设备及器具,同时大力普及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
(七)负责审查城市新、扩、改建工程开工前水资源论证及节水评价工作;负责落实“节水三同时”的报建及验收工作:负责节水可研的立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节水科学研究:参与城市中水利用、污水处理、水资源环境保护方案的制定实施。
(八)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内设机构及其主要职能
XXX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同时承担XXX市节水办公室的职责)内部设有一系列专业科室,包括:正科级的综合管理科、计量与征收监管科、工程技术科以及水文监测科。
(一)综合科
职责涵盖党务与行政管理,包括公文处理、人事安排及财务管理;同时负责档案资料的维护。在卫生与安全管理方面也承担重任。此外,还担当宣传、教育、培训、纪检监察以及工青妇等多元化职能工作。
(二)计量征管科
负责用水计划户抄表计量及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征收工作:负责水资源费和地下水资源说代征管理费的征缴工作:负责地下深井凿井审批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取水许可证制度。
(三)工程技术科
承担新设、改造及扩建工程中现有水资源设施的潜力挖掘与革新工作;推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及新型设备的普及与应用:引领并规范节水产品的市场发展:监督并指导建设项目中二级供水系统、冷却塔、中水处理设施以及卫生洁具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执行。
(四)水文监测科
以下是主要职责内容: - 制定全市水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利用与管理规划。 - 制定年度用水和节水策略,并协同相关部门设定行业综合及单项用水限额。 - 按年度和季度分配用水计划指标。 - 监督并评估水资源管理相关计划执行成果。 - 组织实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监测、水量调查与评价工作。 - 管理地下水位监测,定期记录观测数据,掌握地下水位变化动态,并定期发布水资源状况报告。 - 负责水资源和节水工作的统计工作。
五、人员编制和经费渠道
拟配置XXX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含XXX市节水办公室)的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具体如下:领导岗位3名,设综合科室4名,包括工程技术科;另有计量征管科和水文监测科各配置人员3名。
XXX市水资源管理中心(XXX市节水办公室)的组织架构包括:主任1名,副主任2名。其内部设有六个科级领导职位,具体分布如下:综合科与工程技术科各配备2名负责人,而计量征管科和水文监测科则分别配置1名科级领导。
无。
同建设单位。
我国在计算机支持的水资源管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部分重要研究成果概述: 1. **1995年,吕武与张国生以河南省为例,研发了区域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它在微机环境中整合图形、数据和文字信息,实现对地下水管理的图形化输入、存储、检索与分析,为决策支持提供了有力工具。 2. **北京市环保科学研究院在1997年开发了北京水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基于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信息,构建了包含社会经济活动、水资源开发、城市排水及水污染环境质量等多类空间特征的宏观数据管理体系。 3. 王忠静与李元红等人在1998年研发了适用于一般灌区的水库灌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 同年,王世军(合肥工业大学)与丁峰(安徽省水文局)合作,针对淮北平原推出了淮北原地下水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采用Foxpro为主,辅以Basic、C和Fortran等编程语言,实现了动态信息的计算机化管理。 5. 1999年,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与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开发的“山西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拥有13个子系统,涵盖水资源公报、年报、规划及重点水源地管理等功能。 6. 2000年,广州市水利局构建了广州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而2004年,高建国等人则设计并开发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推动了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近年来,组件式GIS技术的兴起推动了地下水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活跃。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组件化的二次开发,能够实现模型与GIS空间管理的深度整合,而非简单的松散连接,从而创造出能够脱离传统GIS架构独立运行的解决方案。例如,早在2001年,魏华针对北京密云-怀柔-顺义区域,开发了一套全面集成GIS功能与地下水系统分析模块的三维可视化系统;朱少霞与诸云强等人则进一步发展了基于组件式GIS技术的地下水空间管理系统,展现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适应性和灵活性。
我国学者在整合GIS与网络技术(Web)构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展现了创新。这一研究旨在提升水资源管理的实效性和公众的参与度。例如,李晓军、彭龙军与丘健妮等人依托广东省北江流域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一套基于MapXtreme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他们选择了MapInfo的网络信息系统平台MapXtremeForNT,通过与标准Web服务器的无缝衔接,成功实现了GIS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XXX省“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省、市县各级水资源监控体系的优化升级,旨在实现数据共享、无缝连接与业务协同。该方案强调了用水设施的完善,着重提升用水定额管理和精确计量的科学性。地下水监测工程被列为优先事项,目标是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确保地下水动态的实时掌握。同时,构建了详尽的重点用水单位名录,强化对取用水的计量监控和统计,设立完善的用水统计记录。对于关键用水设备、生产工艺、水耗情况以及用水效率的监管力度得到加强,包括严格的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执行、超定额用水的累进收费机制、计量监控系统的完善、信息统计的准确性以及节水制度的完善和水平衡测试的实施。这些措施共同致力于提升节水管理效能和整体用水效率的提高。
本项目的设计不包括该部分,计划在XXX市采用电子政务云平台进行系统的部署。
本项目暂无此需求,计划向XXX市电子政务云申请相应的资源支持。
本项目暂无此需求,计划向XXX市电子政务云申请相应的资源支持。
本项目暂无此需求,计划向XXX市电子政务云申请相应的资源支持。
本项目的数据传输主要依赖于XXX市的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平台。
本项目暂无此需求,计划向XXX市电子政务云申请相应的资源支持。
亟待建设。
亟待建设。
本项目计划将应用系统与存储设备部署于XXX市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上,随之需办理相应的云服务申请手续。
(1)根据《XXX省“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的明确规定,我们致力于推进省、市县各级水资源监控能力的实质性提升,旨在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业务的协同运作,从而强化节水管理,优化用水效率。
(2)亟待完善的需求与现存落差:XXX市的水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诸如计划用水信息管理系统、地下水监测体系、水质监测系统(包括水体和污水),以及中小型水库的监控设施等关键环节均未能实现信息化。这些缺失的系统严重制约了XXX市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信息获取,未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3)项目效益分析:预期成果将提升XXX省的水资源管理效能,推动用水模式革新,有效抑制水资源消耗,从而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的构建。该项目的实施将为XXX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建设提供稳固的水利基础保障。
(4)技术发展趋势: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对供水的水量与水质标准提出了日益严格的指标。然而,当前水资源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运用尚显不足。为此,亟需借助先进的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强化实时监控性能,从而提升水资源管理业务处理的效能与精确度。通过实时分析,迅速制定并执行适宜的策略,以确保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
1.XXX市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尚属空白;
2.信息化现代感差,传统模式落后。
无。
目前,XXX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尚未构建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
当前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在监测、计量及信息管理方面的能力未能满足管理需求,从而对按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考核构成了阻碍。
当前,我市水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监测能力尚显不足,正经历从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试点向全面信息化建设的转型阶段。相较于水文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和应用的信息化进程,我市水资源监控体系的建设进度相对较缓,监测站点网络存在漏洞,部分取水点监测覆盖不全,数据采集主要依赖逐级汇报,导致数据的可靠度、精确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无法充分满足水资源管理工作亟待的需求。 社会用水状况的掌握主要依赖基层水行政管理部门基于农业种植面积、工业产值等经济指标和用水定额进行估算上报,而计量监测设施的利用率有限,未能真实反映实际用水情况。这无疑对各地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实施情况的量化评估构成了挑战。
本计划旨在XXX市电子政务云计算环境中实施系统部署。
本计划旨在向XXX市电子政务云申请相应的资源支持。
本计划旨在向XXX市电子政务云申请相应的资源支持。
本计划旨在向XXX市电子政务云申请相应的资源支持。
本项目计划与XXX市电子政务外网集成,通过XXX市电子政务外网与电子政务云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构建无缝衔接的网络环境。
本计划旨在向XXX市电子政务云申请相应的资源支持。
无。
目前,XXX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尚未构建配套的网络安全应用体系。
项目的服务范围涵盖:XXX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取水用户、广大社会公众以及政府相关部门。
一、重点服务对象
(1)XXX市水资源管理中心
(2)取用水户
所有涉及水资源获取的个人和组织,以及供水和排水企业的相关责任方。
(3)社会公众
为了全面掌握水资源管理,需收集关于水资源获取的政策、法规、标准与规范资料,同时深入理解社会公众对水资源供需状况的认知需求。
二、一般服务对象
政府部门中负责水资源管理的相关领域,涵盖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以及气象预测等板块。
针对各类服务对象的差异化业务需求,项目设计着重于在三层架构的不同层次上定制接口,以适应各层次服务对象的独特功能需求。项目首要关注重点服务对象的业务,同时兼顾一般服务对象的需求,力求在统一平台的开发中实现全面覆盖。
地下水超采区域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需全面了解已划定的超采区域的基本资料;其次,实施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漏斗形态以及超采区域范围的动态监测;接着,制定针对性的治理策略,明确压减开采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执行措施;最后,建立并完善控制水位管理及预警预报体系。
地下水超采、限采、禁采范围划定管理业务为取水许可审批、地下水超采区管理业务提供划定信息数据,并为水资源考核管理业务提供支持,在该模块主要能查询到地下水监测系统中关于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位等信息。
41.地下水压开采区域管理与相关业务数据关联图示
以下是取水许可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申请与审批程序、许可的延续与变更管理、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以及总量控制与计划分配等环节。
取水许可业务流程涵盖以下六个关键环节:申请受理、详尽审查与决定、取水工程的技术审核、许可证的登记与颁发、日常监督执行以及全面情况的汇总与统计。
以下是业务所需的关键数据清单: - 取水许可申请及相关文书(含申请书、延续申请、变更申请) -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及其审批文件 - 受理与拒收通知(申请受理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补正通知书) - 取水总量控制指标 - 行政许可决定(准予或不予取水的决定书) - 取水工程验收申请与结论 - 验收备案信息 - 取水许可证登记表及相关信息 - 年度取水活动总结
以下是XXX市水资源管理中心所需的数据共享与业务支持概述: 1. 接收并整合取水许可审批数据 2. 依赖于考核指标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 3. 需要入河排污口审批的相关数据支持 4. 水资源论证业务需数据驱动 5. 节水技术产品的管理也需数据基础 6. 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应为以上业务提供数据保障 7. 取水计划管理和水资源考核管理工作同样受此数据影响,如图所示
图4 2取水许可管理与其他业务关系示意图
以下是水资源费的相关管理内容: 1. 管理项目一:水资源费的收费标准与分配份额 2. 管理项目二:月度取水量与对应的水资源费征收额度调控 3. 税收流程管理:水资源费的征收机制 4. 资金运用管理:水资源费的使用和分配规定
业务数据涵盖如下内容:取水户的基础信息,详实的取水量记录,明确的资源费征收标准,相应的水资源费缴纳额度,发出的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完整的缴费历史记录以及入库的国库水资源费等关键信息。
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工作依托于用水计划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考核业务的数据支持,同时也对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管理和实时监测信息管理业务的数据需求提供保障,具体如图所示。
43.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与相关业务数据的关系图示
以下是计划与节约用水的管理范畴: - 行业用水定额的制定 - 详尽的用水规划与执行 - 精确的用水计量与管理 - 水价政策及其供应管理 - 节水策略与实施措施的监督 - 节水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 节水产品的推广与认证体系 - 推动节水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图4 4计划用水管理业务管理流程图
以下是水功能区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深入了解并管理已划分的水功能区(涵盖地下水功能区),确保基本信息的准确掌握。 2. 制定详尽的水体纳污容量控制策略,实施严格的污染物接纳总量管控。 3. 对水功能区实施动态监测与管理,以保障水质安全和生态平衡。
该管理功能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的基本信息,二是负责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批流程,三是实施对入河排污状况的动态监督与管理。
管理内容涉及集中供水水源地(涵盖水库、湖泊、江河及应急备用水源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掌握水源地的基础信息;二是实施日常来水监测与管理;三是制定并执行水源地保护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四是编纂水源地应急响应预案;五是进行必要的水源地应急处置工作。
水资源管理的范畴涵盖综合、区域、城市以及水中长期供求、水资源保护、节水与地下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的全过程,以及规划成果的有序监管。
该系统具备的信息统计与发布功能,主要包括信息统计管理和信息发布管理两部分。
涵盖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年度水资源管理报告、年度水务管理报告、水资源公告、定期信息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半月报以及水功能区品质状况通告等多种报表类型。
在XXX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五网’体系中,水网建设项目尤为关键,它遵循既定的水网建设规划分区及省级水土保持规划分区原则。通过深入剖析项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性、社会经济背景以及特有的水土流失现象,我们提出了“一心四片六区”的精细化水土保持分区策略和全面的防治措施体系。这一体系明确了水土流失的主要预防目标和治理方案,包括针对性的防治模式、配置措施和技术架构,并同步规划了与水网工程相协调的短期和长期重点防流失项目和治理工程。 作为省级行政中心的XXX市,其水土保持工作需紧密围绕省的整体规划进行深化,进一步完善分区策略和措施体系。水土保持在构建XXX地区生态安全战略框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确保水源涵养功能和水质维护任务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供水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XXX市秉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原则,致力于提升业务管理和监测效能。为了实现水资源的精准、实时与深度管理,迫切需要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具体包括:监测数据、业务流程资料、基础参数、空间地理信息以及多媒体内容。对于XXX市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其信息需求设计需全面涵盖与水资源相关的各个维度,旨在构建一个高度集成并紧密协同的综合型水资源信息系统。
1.地下水资源监控体系:为了有效监控XXX市的地下水水质状况并支持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本计划提议利用已封闭的井点作为监测井,对水质与水量实施定期检测。具体任务包括对20个选定监测井的水位和水质进行连续监测。
2.水质水量监控体系:为了有效监管XXX市核心水体的水资源品质,并为其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本项目旨在建立四个关键水体进出水监测站点,专门用于监测重要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变化。
3.监控中小型水库水质水量:为了有效管理XXX市的中小型水库资源并确保其水质安全,本计划旨在对区域内四个关键中小型水库实施水位与水质的监测。为此,计划增设四个专门的中小型水库水质水量监测站,专注于这四个水库的水量和水质数据收集工作。
4.监测与评估:旨在有效掌握XXX市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动态,以强化水土保持管理,本方案要求对关键水土保持区域的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势及降雨量实施定期监控。所有监测数据将通过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公开获取。
为了全面掌握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管理中心需整合内外部丰富的用水信息,其数据来源详述如下:
从XX公司采集各个用水单位的实际用水量
集成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接口,实现取水证审批结果数据的实时获取。
实现与椰城市民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整合,以便获取登录用户的详细个人信息。
该平台旨在从XXX市范围内获取国家控制的水功能区及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实现对XXX省水资源的精细化监控管理。
基于对各类监测对象的数量统计及各监测站点详实信息的深入剖析,该平台还需整合业务、空间、多媒体等多种类别数据,初步估计每年XXX市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所承载的全市综合性信息量,如图表所示。
表41:平台数据量估算表
数据种类 |
年增比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5年的数 |
|
例 |
数据量(GB) |
数据量(GB) |
数据量(GB) |
数据量(GB) |
数据量(GB) |
据总量(GB) |
地下水监测数据 |
10% |
5 |
5.5 |
6.05 |
6.66 |
7.32 |
30.53 |
主要水体进出水质量监测 |
10% |
8 |
8.8 |
9.68 |
10.65 |
11.71 |
48.84 |
中小型水库水质水量监测 |
10% |
8 |
8.8 |
9.68 |
10.65 |
11.71 |
48.84 |
水土保持监测数据 |
10% |
8 |
8.8 |
9.68 |
10.65 |
11.71 |
48.84 |
监测数据小计 |
|
29 |
31.9 |
35.09 |
38.61 |
42.45 |
177.05 |
业务管理数据 |
10% |
14.5 |
15.95 |
17.545 |
19.305 |
21.225 |
88.525 |
业务管理数据小计 |
|
14.5 |
15.95 |
17.545 |
19.305 |
21.225 |
88.525 |
基础数据 |
10% |
14.5 |
15.95 |
17.545 |
19.305 |
21.225 |
88.525 |
基础数据小计 |
|
14.5 |
15.95 |
17.545 |
19.305 |
21.225 |
88.525 |
空间数据 |
10% |
20 |
22 |
24.2 |
26.62 |
29.28 |
122.1 |
空间数据小计 |
|
20 |
22 |
24.2 |
26.62 |
29.28 |
122.1 |
非多媒体数据小计 |
|
78 |
85.8 |
94.38 |
103.84 |
114.18 |
476.2 |
多媒体数据 |
0% |
300 |
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