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能表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项目标识:RNFW2018YJT031003-C,邀请参与的项目名称:2017年中国南方电网福州供电分公司智能电能表深化应用安装施工劳务分包竞谈
序号 |
名称 |
安装进度(天)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请按项目特点对进度进行分解说明。
服务商(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合法代理人:(亲笔签名或加盖公章)
日期:
姓名 |
职务 |
职称 |
岗位名称 |
岗位技能证书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请按照采购文件的指导,综合考量后配置相应的作业人员,并确保提供他们各自岗位的技能证书复印件,同时需加盖本单位的公章。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项目工种证书名称 |
项目工种证书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请严格按照采购文件的规定,综合考量后配置相应的作业人员,并确保提交上述人员的岗位技能证书复印件,同时需加盖本单位的公章。
服务商(法人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
日期:
质量标准要求:
工程质量:按相关验收标准,达到合格以上。
劳务分包单位应确保其派遣至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力符合工程的质量标准,如未能达标,工程承包方有权实施人员替换。对于劳务分包单位提供的劳动力在施工现场的实际表现及完成质量,将依据工程承包方的内部规定进行相应管理与处置。
工程质量务必满足国家、行业以及电力行业的标准、现行规定和设计参数,任何偏离均不得导致质量隐患。施工过程中,若现场监理或工程承包方的现场管理人员察觉到施工品质问题,皆有权力要求实施返工措施。
对于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未能通过供电部门或业主组织的综合验收的情况,将依据甲方实施的"工程质量评估规程"进行相应的考核。
标准规范: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施工与验收规范》
2、高压电器施工与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相关要求
3、施工与验收规范: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及互感器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标准
4、施工与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中的母线装置技术要求
5、《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6、施工与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中的接地装置详解
7、《110-500千伏高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与验收标准规范》
8、《福建省电力公司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技术规程(暂行)》
9、电力用户10kV及以下业扩工程的技术实施规范
10、暂行规定:关于农村低压地理电力线路的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
技术标准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权威规范。
安全标准要求:施工无事故、伤亡。
在劳务分包工作启动前两天,工程承包人需向劳务分包人提交一套完整的图纸供参考。
安全生产与监督要求:劳务分包单位需严格遵循国家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规定,确保按照安全标准开展施工活动。同时,劳务分包人应无条件接受法定行业安全检查人员的依法检查,并积极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及时消除潜在事故隐患。对于因劳务分包人安全措施疏忽导致的任何事故及其产生的相关费用,责任将由劳务分包单位独自承担。
劳务分包单位须主动配合并服从工程承揽方的安全管控与施工调度,对于任何不遵从的行为,将依据工程承揽方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文明施工协议》进行相应处置。
劳务分包单位需配备专责安全监督员,并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及保证金管理,将严格依据双方已签署的《安全文明施工协议》执行。
在动力设备、输电线路、地下管线、密封防震设施区域及易燃易爆地带,以及临近街道的交通要道周边,劳务分包方在施工前应向工程承包方提交详细的安全防护方案,并经工程承包方审慎确认后方可执行。
在执行爆破作业,以及在涉及放射性或有毒环境(包括储存、运输和使用)以及使用有毒性或腐蚀性材料施工的场合,劳务分包单位须在开始施工前十天以书面形式向工程承揽方通报,并提交相应的安全保障方案,待其批准后方可实施。
应急处置措施:遭遇重大的人员伤亡或其他安全事故时,劳务分包方须严格遵照相关规定,立即向相关部门通报,并及时通知工程承包商。事故的后续处理务必依据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执行。
当劳务分包人与工程承包人在事故责任问题上产生分歧时,应当依据相应的规定进行处理。
工序:
1、在智能表安装流程中,首要的关键步骤是施工前对照工作单上的表号与实地状况的一致性核查,而竣工后则需逐户细致检查,以确保无误,杜绝串户现象的发生。
2、在工作开始前一周,提前公示表单更换通知,旨在预防可能的投诉发生。
3、在更换电表前一周,需依据换表清单详细记录所涉及的小区名、楼栋号及楼层,随后制作换表通知书。携带此通知书与物业管理部门及业主委员会进行沟通,获取签收回执。完成签收程序后,按照物业规定将填好的通知书粘贴至相应梯位的出入口,以便于及时通知所有相关用户进行电表更换事宜。
4、在电表更换的前一天,我前往所属区域的供电安装班组,办理了工作派工单,并领取了预定用于次日更换的新型电表。
5、换表当天:
(1)采取专人监护措施,确保新装及原有电表的安全,防止电表读数遗失的情况发生。
(2)在更换电表前,务必仔细核查换表清单上标注的表号与实际现场是否相符。若存在不符情况,应及时与所属区域供电局的装表班组沟通,寻求问题的解决策略。
(3)换表前新旧电表拍照并填写资料
(4)提供抄表底度通知单,用于传达给换表用户关于原有电表读数的信息。
(5)完成电表更换后,务必仔细核查新装电表的资料与现场数据是否吻合,以防止可能出现的串户问题。在送电操作后,运用验电笔检查用户空气开关接线处是否已经带电。若发现用户侧无电,应立即现场处理。
(6)在完成电表更换作业后,应将废旧电表归还至相应的区域管理部门,并确认无任何表盘标识的遗漏。
(7)工作人员严谨核查工人拍摄的新旧电表照片与换表申请单信息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将相关资料转交给各区域安装班组进入装表程序。若发现任何不符,应立即进行问题处理。
1作业准备
1.1开工前准备
项目启动前,需依次执行以下程序:现场勘查、编制并填写相关工作票(包括事故应急抢修单及低压工作任务单)、明确停电时段、筹备施工所需材料、申请领取装表派工单和电表、在作业区域公示换表通知、实施换表前进行底度拍照、核查表后线路、细致布置停电及安全措施。
1.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
以下是各类电气作业所需的必要设备: - 安全防护装备:带电绝缘工具、护目镜、纱手套 - 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带、警示牌、梯子 - 测试测量工具:万用表、智能电表现场校验仪、验电笔 - 手动工具:电钻 - 常规作业器具:
2智能电表装拆
2.1 作业流程概述:请参阅流程图1至流程图8,详述智能电表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步骤
2.1.1用户三相智能电表新装
2.1.1.1 确保严格遵循安全规程,实施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
2.1.1.2 核查计量装置的密封性等相关标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2.1.1.3 核查智能电表的各项设置参数是否与工作单以及实际安装环境一致,同时确认是否存在报警提示信息。
2.1.1.4 执行以下操作:断开试验接线盒的电压线路并连接试验接线盒的电流回路。
2.1.1.5 评估CT和PT的配置及其极性参数,并进行二次回路的详细检验。
2.1.1.6安装固定新智能电表。
2.1.1.7 执行智能电表与试验接线盒之间的电压及电流线路连接作业。
2.1.1.8 将智能电表的通信线路及脉冲线适当地连接并接入信号端子排。
2.1.1.9 进行电流回路与电压回路的试验接线盒恢复工作。
2.1.1.10 当现场具备投运供电条件,并且负荷满足现场检验标准时,应实施对新安装智能电表的现场校准验证。
2.1.1.11 在智能电表的相关接线端子盒、试验接线盒以及柜(屏)箱门等关键位置实施铅封保护。
2.1.1.12 记录并确保新智能电表的初始读数和封印状态,要求用户及相关人员签字确认这一关键步骤。
2.1.1.13 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有序撤离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着手办理完毕工作终结手续。
2.1.2用户三相智能电表更换
2.1.2.1按照安全规定做好安全措施。
2.1.2.2 执行对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计量柜箱、智能电表、试验接线盒以及二次回路等)的铅封完整性核查,确认无损后实施拆封,并详细记录操作过程。
2.1.2.3 执行对即将拆除的智能电表及其相关设备的完整性核查。确认拆除及安装过程中智能电表的各项参数与其工作单及实际现场状况的一致性,同时检查是否存在报警讯息。
2.1.2.4 当电能计量装置级别达到或超过标准,且现场负荷条件允许校验时,应对拟拆除的智能电表实施现场校准。如校验结果不符合标准,应启动电能计量故障处理程序。
2.1.2.5 在处理智能电表拆除前,确保对资产编号和表底度进行拍摄取证,并请客户签字确认。同时,详细记录待拆除电表的原始读数。
2.1.2.6 执行电流回路的短接实验,同时断开电压回路于试验接线盒。若作业现场存在负载,建议通过校验仪记录读数或计算平均负载与拆装时间的乘积,以此估算拆装过程中消耗的电能。
2.1.2.7 在拆除旧智能电表的5通信线和脉冲线之前,务必先对各类接线进行详细标识。
2.1.2.8安装新智能电表。
2.1.2.9 执行智能电表RS485通信线与脉冲线的信号端子排接线还原工作,同时严谨核查各接线的准确性和紧固性。
2.1.2.10 进行电流回路与电压回路的试验接线盒复原工作。
2.1.2.11 执行对安装完毕的智能电表功能运行状态的检验。
2.1.2.12 对于安装的智能电表,当负荷条件满足现场检验标准时,应实施现场校验,针对类及以上电能计量装置。
2.1.2.13 进行抄表调试。
2.1.2.14 在智能电表的相关接线端子盒、试验接线盒以及柜(屏)箱门等关键位置实施铅封保护。
2.1.2.15 记录并确保智能电表的初始读数以及施封状态,要求用户及相关人员签署确认
2.1.2.16 工作结束后,现场清理完毕,由工作负责人办理终结手续并撤离工作场所。
2.1.3用户经互感器式三相智能电表新装
2.1.3.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智能电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2.1.3.2 核查箱体封口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2.1.3.3 核查智能电表的各项设置参数是否与工作单以及实际安装环境一致,同时确认是否存在报警提示信息。
2.1.3.4 首先,应断开表箱的出线开关,随后操作进线隔离开关以确保安全隔离。
2.1.3.5 执行电流回路的短接操作于试验接线盒,同时断开电压回路于试验接线盒。
2.1.3.6安装固定新智能电表。
2.1.3.7 执行任务:确保电流、电压线从智能电表顺利连接至试验接线盒,并对线路的正确性和紧固性进行全面核查。
2.1.3.8 首先操作表箱的进线隔离开关,然后顺次合上表箱的出线开关。
2.1.3.9 对智能电表的接线端子盒、试验接线盒以及箱门等关键组件实施严格的铅封措施。
2.1.3.10 记录智能电表初次启用时的读数以及封印状态详情。
2.1.3.11 用户需对新表底度进行签字核验,并确保确认无误。如遇无法亲笔签字的情况,可采用粘贴底度通知单等方式将新表底度信息传达给用户。
2.1.3.12 清理现场。
2.1.4用户经互感器式三相智能电表更换
2.1.4.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智能电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2.1.4.2 对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计量箱、智能电表、试验接线盒及二次回路等)的铅封状况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其完整无损,随后进行相应的记录并实施拆封操作。
2.1.4.3 执行对即将拆除的智能电表及其相关设备的完整性核查。确认拆除及安装过程中智能电表的各项参数与其工作单及实际现场状况的一致性,同时检查是否存在报警讯息。
2.1.4.4 执行拍摄任务,包括智能电表的资产编号及其当前读数,确保记录下待拆除电表的初始电量读数。
2.1.4.5 执行以下操作:断开试验接线盒的电压线路并连接试验接线盒的电流回路。
2.1.4.6 在拆除旧智能电表之前,务必先对各类线路进行详细标识。
2.1.4.7安装新智能电表。
2.1.4.8 严谨核查各线路连接的稳固与可靠性。
2.1.4.9 进行电流回路与电压回路的试验接线盒恢复工作。
2.1.4.10 执行对安装完毕的智能电表功能运行状态的检验。
2.1.4.11 如采用无线智能表计,倘若现场环境支持,应当实施相应的抄表调试工作。
2.1.4.12 在智能电表的相关接线端子盒、试验接线盒以及箱门等关键位置实施牢固的铅封措施。
2.1.4.13 记录并详尽记载智能电表的当前读数以及施封状况。
2.1.4.14 用户需对新旧表底度进行签字确认,如遇无法亲笔签名的情况,应采用其他途径,例如粘贴底度通知单,确保用户知晓新旧表底度信息。
2.1.4.15清理现场。
2.1.5用户直通式三相智能电表新装
2.1.5.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智能电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2.1.5.2 核查箱体封口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2.1.5.3 核查智能电表的各项设置(包括但不限于费控功能与表后开关的一致性、通信参数与现场数据采集方式的契合度)是否与工作单及实际现场状况相符,并确认是否存在报警提示。
2.1.5.4 首先,应断开表箱的出线开关,随后操作进线隔离开关以确保安全隔离。
2.1.5.5安装固定新智能电表。
2.1.5.6核对接线是否正确、牢靠。
2.1.5.7 首先操作表箱的进线隔离开关,然后顺次合上表箱的出线开关。
2.1.5.8 如更换为无线智能表并且安装现场具备调试环境,务必进行相应的抄表调试操作。
2.1.5.9 对智能电表的接线端子盒及箱门实施严格的铅封措施。
2.1.5.10 记录智能电表初次启用时的读数以及封印状态详情。
2.1.5.11:用户需对新表底度进行签字确认。如遇无法亲笔签名的情况,应采用替代方式,例如粘贴确认凭证。
2.1.5.12清理现场。
2.1.6用户直通式三相智能电表更换
2.1.6.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智能电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2.1.6.2 首先,应断开表箱的出线开关,随后操作进线隔离开关以确保安全隔离。
2.1.6.3 在确保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计量箱及智能电表)的铅封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进行详尽核查并实施相应的记录,随后进行拆封操作。
2.1.6.4 执行设备完整性核查:对即将拆除的智能电表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细致检验,确保其完整无损。同时,对比工作单与现场实际情况,确认以下要点:智能电表的费控功能与其后部开关是否匹配,通信参数是否适应现场的采集方式,以及是否存在任何报警讯息。
2.1.6.5 执行拍摄任务,包括智能电表的资产编号及其当前读数,确保记录下待拆除电表的初始电量读数。
2.1.6.6 在拆除旧智能电表前,务必对各类线路实施标识。若电源侧与智能电表的输入线路间不存在明显断开点,或者智能电表的输出线路与负载侧无明确分界,需逐一拆卸智能电表的进、出线。在拆线过程中,每完成一根,务必立即对裸露的导体部分进行绝缘包裹。
2.1.6.7安装新智能电表。
2.1.6.8 进行线路复原检验,逐一核查各接线是否坚固且稳定。
2.1.6.9 首先操作表箱的进线隔离开关,然后顺次合上表箱的出线开关。
2.1.6.10 执行对安装完毕的智能电表功能运行状态的检验。
2.1.6.11 如更换为无线智能表且现场环境支持调试,当务之急是进行相应的抄表调试工作。
2.1.6.12 对智能电表的接线端子盒及箱门实施严格的铅封措施。
2.1.6.13 记录并详尽记载智能电表的当前读数以及施封状况。
2.1.6.14 用户需对新旧表底度进行签字确认,如遇无法亲笔签名的情况,应采用其他途径,例如粘贴底度通知单,确保用户知晓新旧表底度信息。
2.1.6.15 清理现场。
2.1.7单相智能电表新装
2.1.7.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智能电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2.1.7.2 对计量装置的密封性进行符合性核查。
2.1.7.3 核查智能电表的各项设置(包括但不限于费控功能与表后开关的一致性、通信参数与现场数据采集方式的契合度)是否与工作单及实际现场状况相符,并确认是否存在报警提示。
2.1.7.4断开表箱出线开关。
2.1.7.5 操作流程:断开供电进线至用户分户的开关,或者管理用户的进线开关。
2.1.7.6做好户、表、开关对应标记。
2.1.7.7安装新智能电表
2.1.7.8 为了成功实施电力信息采集方案,务必确保将智能电表的通信线路连接到相应的采集设备上。
2.1.7.9 严谨核查各接线的紧固与可靠性,确认户表、开关之间的对应关系无误。
2.1.7.10 检查并操作表箱的分户或进线开关后,确认电表是否正常运行,随后记录新安装智能电表的初始读数。
2.1.7.11 在智能电表的相关接线端子盒及箱门外侧实施铅封措施,并详细记录铅封的状态。
2.1.7.12 用户或物业公司、居(村)委会工作人员需对新表底度进行签字确认,如遇无法亲签的情况,应采用其他途径,例如粘贴底度告知单,确保用户知悉新表底度信息。
2.1.7.13清理现场。
2.1.8单相智能电表更换
2.1.8.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智能电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2.1.8.2 在确保电能计量装置(涵盖表箱及智能电表)的封印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详尽查验,随后按照记录程序进行拆封操作。
2.1.8.3 核查智能电表及其相关设备的功能完好性,包括: - 检验待安装及拆除的智能电表各项参数(如费控方式与表后开关的一致性,以及通信参数与现场采集手段的匹配性)是否与工作单和实际现场情况相符。 - 确认是否存在报警信息等相关指示。
2.1.8.4 执行拍摄任务,包括智能电表的资产编号及其当前读数,确保记录下待拆除电表的初始电量读数。
2.1.8.5断开表箱出线开关。
2.1.8.6 实施操作:分离表箱中的用户分支开关或主线开关。
2.1.8.7 确保对户头、电表以及开关实施明确的标识标注。
2.1.8.8 在拆除智能电表之前,务必确保对所有接线进行标记。如电源侧与智能电表的进线间或智能电表与负荷侧的出线间不存在明显的断开标识,应对智能电表的进线和出线逐一拆卸。在拆卸过程中,每解除一根线路后,立即对裸露部分实施绝缘包裹。
2.1.8.9安装新智能电表。
线端钮紧固,接触良好。 2.1.8.10 安装完成后,检查智能电表接线正确,零、火线标志清晰,各接
2.1.8.11 确保智能电表与采集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得以恢复,要求正确接入并验证接线安装无误。
2.1.8.12 严谨核查智能电表及控制电源的接线连接,确保户表与开关之间的对应关系无误。
2.1.8.13 依次关闭表箱的分户开关及进线开关,随后合上表箱的出线开关。
2.1.8.14 检查智能电表的工作状态并记录新安装电表的初始读数。
2.1.8.15 在满足方案实施并具备现场调试环境的前提下,应同步进行抄表调试工作。
2.1.8.16 对智能电表的接线端子盒及箱门实施封印,并详细记录封印状态。
2.1.8.17 用户或物业公司、居(村)委会工作人员需对新、旧表底度进行签字核验。对于无法亲签的情况,应采用替代方式,例如粘贴底度告知单,确保用户知晓新旧表底读数。
2.1.8.18 清理现场。
2.2 智能电表装拆施工工艺要求
2.2.1 智能电表的安装应当遵循垂直方向,确保其与试验接线盒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80毫米。
2.2.2 试验接线盒应确保其一侧端子与智能电表紧密衔接,另一侧则与互感器等相关设备相连。特别要求,接至智能电表的电流引线需在接线盒上相应位置错开一个孔位以实现电气隔离。
2.2.2.1 所有智能电表及脉冲等弱电信号线应通过五类网线接入,网线与端子的接合点需采用无缝型铜鼻子作为过渡组件。此铜鼻子应采用机械冷压技术进行紧密固定,以确保电气连接的稳固可靠。
2.2.2.2 在使用多芯电线的情况下,务必采用无缝型铜鼻子作为导线与端子之间的过渡连接组件。铜鼻子应通过机械冷压工艺实现紧固,以确保电气连接的稳固可靠性。
2.2.3 在安装低压动力箱时,对于配备两台或以上智能电表的情况,要求三相智能电表之间的水平布局应保持在80毫米以上;同时,智能电表与试验接线盒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80毫米。
2.2.4 居民住宅区的集中表箱配置要求如下: - 单相智能电表之间的垂直中心间距应不少于250毫米,水平中心间距应至少为150毫米,或者侧面水平距离应不低于30毫米; - 智能电表与箱壁的外侧间距应保持在60毫米以上; - 安装区域允许配备可调高度的垫板,垫板需具备足够的承载力,确保显示屏和红外抄表口不受遮挡,并保持开关内置表的按键孔与表计按键的对齐。 - 零线和火线标识务必清晰可见,所有接线端钮需牢固连接且接触良好。
3. 微型断路器在智能表(配备外置开关)的安装工艺指南
3.1.1 确保按照所有安全规章制度严谨实施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
3.1.2 根据《低压智能智能电表外置开关和通信线安装接线规范》,并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我们将设计并制定相应的安装接线策略。
3.1.3 开关的额定电流和分断能力应与表箱出线的安全载流量相匹配,确保其能够提供对表箱出线的过载及短路故障的有效防护。
3.1.4控制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使用多股导线;信号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
;控制线应采用工作电压不低于450V/750V等级的电缆。
3.1.5 施工前需对控制线及信号线进行预处理,确保接头已完成压接铜鼻子工艺,每根导线需配备标号线缆,并对裸露的接头部分实施充分的绝缘包裹。务必修剪多余的导线,强化接头的绝缘防护,以防触地引发短路。同时,控制线两端应设有鲜明的高压警示标识。
3.1.6 在安装电线的过程中,务必确保微型断路器已处于断开状态,遵循先接零线后接相线的顺序。当涉及多芯电线时,务必使用铜鼻子进行连接,优选无缝型结构,并通过机械冷压技术实现牢固的电气连接,以保证可靠性与紧密性。
3.1.7 在拆卸导线的过程中,务必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断开相应的微型断路器;其次,拆除进线端导线;接着,移除出线端。确保每解除一根接线后,立即对裸露的线头实施绝缘包裹。
4低压表箱安装工艺要求
4.1.1表箱进户线的安装
4.1.1.1 确保严格遵循安全规程,实施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
4.1.1.2表箱进户线应采用绝缘良好的铜芯或铝芯导线,其最小截面城镇地区不应小于(铜芯),在农村地区不应小于
(铜芯)和
(铝芯),进户线的长度不宜超过10米,中间不得有接头,每一相线均应套以绝缘软管。条件许可时可采用低压电缆进户。
4.1.1.3 进户线路应确保与通讯线、广播线分离,入户点高度一般不低于2.5米。若因特殊情况需低于此标准,应在2.5米以下区域增设绝缘防护管。户外进户线部分须配备防雨水渗漏设施(例如安装回水弯),且进线与出线应遵循独立管道的原则,禁止共用同一管道。
4.1.1.4 户内电线应确保规范安装,沿墙面铺设时需保持水平垂直,安装稳固。在使用钢制接头(钢精扎头)或塑料线固定装置(塑料线卡)时,建议每间隔不超过300毫米设置一次。
4.1.1.5 入户线的安全载流量应当不低于所连设备设计计算电流的要求。务必使用可靠的铜铝过渡线夹连接铜铝接头。电线(电缆)应保持完整,无松散股线,绝缘层完好,且接头、分流线夹不应有金属部分外露。在多芯线的应用中,导线与端子的连接区域应采用无缝铜鼻子(或铜铝复合鼻子)作为过渡,确保其采用机械冷压紧固技术,以实现电气连接的稳固且可靠。
4.1.1.6 电源接入点应确保从主线电源处获取,对于表箱之间的供电需求,可以通过安装低压电缆分支箱作为中介,严格禁止直接进行表箱之间的电气连接。
4.1.1.7 确保进户线导线(电缆)的安装遵循规范,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间距应满足安装标准,且固定牢固,呈现出整洁的直线形态。要求导线需通过PVC管(或者槽板)进行保护,进线与出线应分别安置于不同的管内,以确保电气安全和整洁性。
4.1.2箱体安装
4.1.2.1 确保严格遵循安全规程,实施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
4.1.2.2 在安装前,请核实箱体、观察窗以及面板涂层的状态,确保其完整无损且箱体整体结构未呈现任何形变。表箱需以垂直姿态进行安装,并确保其稳固固定。对于单表位表箱,应采用至少三个固定支撑点,而多表位表箱则需采用四个或更多固定点,特别对于拼接式表箱,必须强化安装的稳定性。安装完成后,务必确认表箱不会出现任何形式的变形现象。
4.1.2.3 进户线路穿越墙体引入室内,每根相线需配备进户保护管。推荐使用硬质塑料管或瓷质管,其壁厚不得少于2毫米,内径应至少为线径的1.5倍,最低标准不小于13毫米。管体两端墙面暴露部分需确保不少于10毫米,户内端应略高于户外端。进户线在接入电表箱前需设置防水措施(例如安装回水弯),导线保护管应延伸至电表箱内部,弯曲部位应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电线不受损。
4.1.2.4集中箱体最高观察窗中心线距安装处地面不高于1.8m。墙面安装时,箱体下沿距安装处地面不宜低于0.8m。安装在地下建筑(如车库、人防工程等)时,不宜低于1.0m。零散计量箱箱体下沿离地高度,箱体观察窗中心线距安装处地面应
。
4.1.2.5金属表箱箱体必须焊有不小于M10的接地铜螺栓,并有明显的接地标识。箱内接地端子排应通过导线与接地螺栓有效相连,各单元箱门应通过导线与箱体有效相连。导线应采用挤压或双钉形式固定。 箱体总接地线的截面积应,并与接地端子铜排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应符合有关规定。
4.1.2.6 在计量单元内部,电源线建议按照U、V、W相分别排列并捆绑,对应相序的导线颜色分别为黄色、绿色和红色,N线选用黑色,接地线则为黄绿双色。智能电表的N线应优先连接到计量单元预设的N线汇流接线端子排,确保每台智能电表的N线独立接入铜排,且铜排的规格应不小于200mm。
4.1.2.7 安装完成后,需确保进出线孔隙得到妥善封闭,且所有孔洞应配备防刮护线装置。进出线接口应实施严谨的密封处理,推荐采用内置紧固箍进行,残留间隙应符合IP30防护等级标准。
图1高压用户三相电能表新装
图2高压用户二相电能表更换
图3 低压用户经互感器式三相电能表新装
图4低压用户经互感器式三相电能表更换
图5低压用户直通式三相电能表新装
图6低压用户直通式三相电能表更换
图7单相电能表新装
图8单相电能表更换
内容:项目经理、预算员、施工员、技术员、测量员、材料采购员、材料保管员、安全员、质检员、资料员
项目经理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