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央空调系统安装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大厦”中央空调工程施工图纸;
1.2“XXXXXX安装工程”招标文件;
1.3 以下是适用于当前工程项目的国家制定的相关施工与验收标准、规范、规程及图集列表:
类别 |
名称 |
编号 |
国家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GB50015-2003) |
国家 |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
(GB/T50106-2001) |
国家 |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42-2002) |
国家 |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
(GBJ19-87) |
国家 |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43-2002) |
国家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45-95) |
国家 |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75-98) |
国家 |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75-98) |
行业 |
水泵隔振技术规程 |
(CECS59:94) |
行业 |
冷却塔验收测试规程 |
(CECS118:2000) |
国家 |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36-98) |
行业 |
机械设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JGJ/1-90) |
国家 |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35-97 |
国家 |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GB50184-93 |
国家 |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GB50185-93 |
类别 |
名称 |
编号 |
国家 |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
(GB50194-93) |
行业 |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
(JGJ33-2001) |
行业 |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 |
(JGJ104-97) |
国家 |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
(GB50328-2001) |
2.1 施工项目名称:XX大厦项目之中央空调系统安装工程
2.2 项目地址位于:XX市XX路XX路段XX号
2.3 项目概述:本项目包括南北两个部分,其中本子项目定位为北区建筑。该建筑为地下两层与地上二十六层的办公用途结构,总高度达到99.9米,总面积为67032平方米,被归类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地下部分主要包含汽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上一层设有商业空间、办公大堂以及消防控制中心。二至三层同样为商业与办公区域,而四层至二十六层则专为办公设计。
2.4 施工任务涵盖:依据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包括中央空调机组、空调末端设备的安装,以及相关附属管道和风管的制作、安装与调试(其中,中央空调机组、空调末端设备、冷却塔及锅炉设备由甲方提供)。
2.5 质量要求:严格遵循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达到国家质量检验评定分部工程的合格标准。
2.6 项目须严格遵守土建工程的时间表,确保按时完工。
3.1空调:
3.1.1 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概览:总计的制冷能力达到7606千瓦,制热能力则为4660千瓦。
3.1.2空调冷热源:空调冷源由两台离心式冷水机组和一台螺杆式冷水机组(两大一小)供给,制冷机房设于地下二层,冷水供回水温度为7/12℃;空调热源由两台常压燃气型热水机组(内置热交换器)供给,制热机房设于地下二层,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定压方式为高位膨胀水箱定压,膨胀水箱设于大楼屋顶。单台螺杆式冷水机组可在的范围内实现无级调节,以满足部分负荷的要求。
3.1.3空调水系统:
该空调水系统采用一次泵负荷侧变流量与冷热源侧定流量的双管制闭式循环设计。水质处理设施包括设置在主线管道中的水过滤器和射频水处理器,确保水质洁净。动态压差平衡阀安装在各楼层水平支干管回水管上,有效解决了水力平衡问题。供冷和供热管道在分水器与集水器处分区控制,支持独立调节各个区域的温度需求。
3.1.4 空调设备与气流设计:在商业空间和办公大堂等公共区域,我们选用低速单风道全空气系统,其空调机房布局靠近使用区域,采用立柜式空调机组进行空气处理。气流组织策略为通过散流器顶部进行均匀送风,或者利用双层百叶风口侧面送风,同时顶部集中的方式进行回风。对于四至二十六层的办公区域,采用风机盘管结合新风机组的空调配置,气流组织同样采用散流器顶部均匀送风并配合上部集中回风的设计。
3.1.5空调系统监测与控制:
为了提升运营效率并实现节能目标,我们计划采用中央监控系统来管理空调设备,该系统作为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详细控制需求如下:
负荷侧:(1)风机盘管根据室内温度控制房间风量及回水管上的电动二通阀的开关。(2)新风机组:送风总管上设温度传感器,根据设定值与实测值的偏差控制位于回水支管上的电动调节阀的开度,新风机组设置过滤器压差报警。(3)空调机组:回风总管上设温度传感器,根据回风温度设定值与实测值的偏差控制位于回水支管上的电动调节阀的开度,空调机组设置过滤压差报警。根据新风温、湿度的设定值与实测值的偏差改变新、回风管上的电动风阀开度来调节新风比,过度季节可实现全新风运行。
冷热源侧管理策略: 1. 夏季运行:依据负荷侧供回水压差动态调节供回水管总管之间的压差旁通阀开度。旁通流量的变化会联动控制冷水机组及相应的冷水泵的数量;冷水供水温度则由冷水机组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调控。 2. 冬季操作:同样基于负荷侧的供回水压差变化,控制压差旁通阀的开启程度,并据此调整热水机组及相应热水泵的台数。回水温度的监控促使对热水机组燃烧器实施PID控制;同样,供水温度的稳定由热水机组自带的控制系统确保执行。
3.2通风:
3.2.1 地下二层的制冷机房、水泵房、仓库、水箱间以及地下一层的进线间和卫生间等区域配置了机械通风设施,包括机械排气系统和机械进气或自然通风系统。具体换气频率如下:制冷机房、水泵房、仓库和水箱间的换气次数为每小时6次,而卫生间的换气频率提升至每小时10次。
3.2.2 地下一层的高压配电房与低压配电室(包括变压器区域)以及值班室均配置了机械通风设施,通风频率分别为低压配电室12次/小时,高压配电房同样为12次/小时,值班室维持每小时12次的换气。此外,为了确保水专业区域的安全,我们安装了气体灭火系统,因此配备了事故排风系统。该系统在日常运行中兼具事故排风功能,通过在各相关房间底部设置排风口实现空气流通。
3.2.3 地下一层配置的柴油发电机房,其运行期间借助发电机自带的通风设备进行排风,进风则源自自然。当发电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设施采用专业机械排风系统,并通过竖井实现自然进风。柴油发电机房的换气频率设为每小时6次,而储油间的换气次数提升至每小时12次。所有风机均选用防爆设计,确保安全运行。
3.2.4 在地下二层专门设立了一套独立的机械通风与排气系统,其换气频率设定为每小时12次。此系统在常规状态下执行排风任务,同时也具备应急排风的功能,选用的是防爆型风机以确保安全运行。
3.2.5 地下一层及地下二层汽车库的车库区域,其与室外连通的防火分区间采用自然进风与机械排风的组合通风模式;而对于其他防火分区,我们采取通过竖井直接通向室外的通风策略,同样采用自然进风与机械排风。通风系统依据各自独立的防火分区进行配置。排风换气的频率设定为每小时六次,以3米的室内高度计算换气量。
3.2.6 电梯机房配备有机械通风排风装置与自然进风系统,设定每小时换气次数为十五次,确保环境空气流通顺畅。
3.2.7 所有卫生间均配置了排气扇,其功能是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这些空气通过专用竖井排出,最终由安装在屋面的管理风机处理,以确保有效克服排风竖井的阻力。
3.2.8 在地下负二层至二十六层的竖井内,配置了散发热量较高的电力设施,通风系统采取自然进风与机械排风相结合的方式。废气通过竖井排出至屋面,其顶部设置了管理风机,旨在抵消排风竖井的阻力,确保空气流通顺畅。
3.2.9 针对四至二十六层办公区域的内走道,鉴于其空调房间相对封闭,空调季节的新风排放仅凭借正压排出存在困难,因此设计了机械排风系统。该系统通过竖井将废气输送到屋面,并在顶部配置管理风机,旨在有效抵消排风竖井的阻力,确保空气流通顺畅。
3.3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防火设施:
3.3.1 对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本工程将配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设计要求:防烟楼梯间每隔层设置一个配备风量调节阀的自动下垂百叶风口;而在每个合用前室内,每一层均配置一个常闭式的多叶加压送风口。
3.3.2排烟:
3.3.2.1 地下车库的机械排烟设施设计如下:根据防火区域的划分,每个防火分区通过挡烟梁进一步细分为不超过2000平方米的独立防烟区域。机械通风系统兼具机械排烟功能,对于直接连通外部车道的部分,采用车道的自然通风作为补充。排烟量计算基于实际楼层高度,设定为每小时6次换气(即6次/小时的排烟量)标准。
3.3.2.2 所有楼层的对外窗户所在的房间,均具备利用其窗户面积超过地面面积2%的部分进行自然通风的功能,我们倾向于采用自然排烟策略。
3.3.2.3 对于二至二十六层的室内通道,由于不具备自然排烟功能,我们建议采取机械排烟系统。
3.4 防火技术措施:空调、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的详细设计
3.4.1 通风与空调系统采用分区设置,每一分区独立配置。
3.4.2 所有穿越防火分区区域、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关键区域以及承载高火灾风险或重要功能的隔墙和楼板处,以及垂直风管与各楼层水平风管连接点的水平管道部分,均需设置防火阀,确保消防安全规定得以严格遵循。
3.4.3 在公共卫生间的通风管道上安装了防火闸门以确保消防安全。
3.4.4 在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中心的操作流程是:首先确保着火区域的通风系统由中心远程关闭,然后验证补风机、排烟设施以及安装在系统上的280℃排烟防火阀的正常开启与运行。与此同时,会自动关闭所有相关排风支管上设定在70℃的防火阀。一旦温度达到280℃的阈值,排烟风机入口的280℃排烟防火阀会自动熔断,并通过电信号反馈机制,随之关闭对应的排烟风机。
3.4.5 通风系统采用无机非燃复合风管,空调送风管道则选用A级防火玻璃面承插式直管,这种设计使其嵌入吊顶内,确保排烟管道的隔热材料均为不燃材质。对于空调水管,保温材料选用具有阻燃特性的材料。
3.4.6 所有地下制热设备机房均配置有直通室外的泄爆井,旨在有效缓解可能产生的爆炸压力。为此,我们在机房顶部及相对的墙面安装了防爆金属减压装置,确保结构安全。
3.4.7 储油间位于地下柴油机房内的油箱需采用密封设计,同时配备一条通向室外的专用通风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装有阻火器的透气阀。此外,油箱底部还需增设防溢设施,以防油品溢出。
3.5环境保护
3.5.1 所有冷水机组、热水机组、水泵、空调机组以及风机均配备有减震装置,确保运行平稳。
3.5.2 设备进出口均配备柔性连接器,包括风机的进、出口软接头,水泵与冷热水机组、空调器的进出管道则装有橡胶减振接头。此外,吊装的空调、通风设备以及部分风管和水管支架选用隔振吊架设计,确保运行平稳。
3.5.3 所有空调系统及通风设施均选用了低噪运行装置,对噪音较高的设备,我们实施了设备机房的隔音措施,并在系统的进出风口风管安装了消音装置,确保运行环境的宁静舒适。
3.5.4 空调设施与通风机房的出入口均配置防火且具备隔音功能的门。同时,机房的墙面及楼板经过吸声处理,以提升声学效果。
3.5.5 烟道设计将柴油发电机组和热水机组产生的废气高效引导并排放至主楼的高处。
3.5.6 本项目属于标准民用建筑设计范畴,无特殊有害气体排放现象。
3.6卫生防疫
3.6.1 所有室内环境设计均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确保项目的合规性。
3.6.2 按照国家规范,为满足办公、商业等各类功能空间的卫生标准需求,提供相应的必要新风供应。
3.6.3 地下室设备区域将配置安装机械通风与排气系统。
3.6.4所用卫生间均设排风系统。
3.6.5 在所有全空气系统的回风总管上,将安装专用的空气吸毒净化设备,其型号的选择将根据二次装修设计需求进行深化设计。
3.6.6 屋面设有专门的通风设施,负责排除卫生间等区域的废气,所有室内管道采用负压设计,确保不会引发二次污染。
3.6.7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与室外或土建竖井连接的送、回风口设防鼠网(铝板网),所有新风吸入口设金属防护网(铝板网),所有新风机组应配备初效过滤器。空气净化装置必须满足《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第4、5、1条的要求。在风管适当位置设置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参照风管检查口制作)。
3.7节能
3.7.1 在过渡季节,该全空气系统采取了灵活的新风比率调控策略,旨在高效利用室外清新空气,从而实现节能目标。
3.7.2 所选螺杆式及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五章第四节第五条款的规定。
3.7.3 热水机组的额定热效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五章第四节第三条的明确规定。
3.7.4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值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的第五章、第三节第27条相关规定。
3.7.5 所选的通风空调设备均为高效节能型号,其风机在提供单位风量时的能耗功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五章第三节第26款的规定。
3.7.6 施工说明详细阐述了空调风管所采用的保温材料的最小热阻要求,该值为0.74平方米每千瓦热量单位(m²·K/W)
我司郑重保证全面履行综合安装工程项目合同,致力于在项目管理中达成合同所列的各项既定目标。这些目标主要包括:
1.1工程质量要求
确保工程严格遵循国家现行施工规范与验收标准,实现国家质量检验评定分部工程的达标要求。
1.2工期目标
完全满足土建工程进度要求时间竣工。
1.3施工安全目标
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施工安全法规,以及业主方的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目标是全程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杜绝人身伤害、设备机械故障、火灾和严重中毒事件的发生。特别强调将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以实现绝对的安全目标。
1.4文明施工目标
严谨遵循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强化施工现场文明管理措施,并积极协同总包方,共同争取荣获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殊荣。
1.5工程成本造价控制目标
以业主的立场出发,秉持全面的工程视角,通过精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采纳前沿的技术手段与工艺,配合科学合理的施工策略。涵盖材料设备优选、施工团队甄选,以及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和调控各个环节,我们将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和实施计划,强化项目流程、步骤和细节的管控,致力于实现过程中的卓越品质,确保工程成本和造价得到有效控制。通过防止不必要的改动和资源浪费,我们旨在最大程度地缩减工程成本,使业主的投资效益最大化,达成理想的效果。
1.6团结合作目标
致力于严谨的项目管控,坚持以'过程精品'为导向,坚守"业主需求为先,紧迫问题为急"的管理理念。我们积极响应业主及监理的指导,不断拓宽和深化对业主的服务领域,妥善处理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包括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其他分包商及政府部门的协作关系。我们坚决避免推诿和无谓的争执,全心全意接受业主、设计工程师和监理在施工全程中的监督与建议,共同推动项目管理各项目标的全面达成。
项目组织机构的构成
我司作为持有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专业企业,将以积淀多年的工程管理经验为基础,构建一个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此体系着重于项目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依托系统的科学管理与前沿的施工技术实施,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与优质完成。
项目管理团队将由具备同类工程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一级项目经理及公司杰出管理层组建,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充分挖掘企业综合实力。秉持合同管理原则,采取专业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对综合安装工程实施全程、全维度的计划、组织、调控与执行,高效达成项目管理目标,严格履行对业主、监理及总承包方的各项义务,确保兑现对业主的承诺。
3.1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体系的纵向架构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管理策划、组织实施与实际操作。这三级体系涵盖了公司的整体规划、项目的详细执行以及作业团队的操作层面。 - 管理策划:首要任务在于明确目标,设计实施方案,配置必要资源,规范操作流程,确保项目目标明确,责任分明,这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 - 实施组织:在项目执行层面,我们坚持以"三位一体"管理理念为主导,即注重过程品质提升(过程精品)、塑造企业形象(CI形象)以及有效成本控制,同时坚持程序标准化、工作人性化和管理科学化的原则。 - 实际操作:核心策略围绕施工方案、样板示范和工序控制节点展开,严格执行奖惩制度。通过这三个层次的责任分工,我们确保项目管理目标的达成。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强调责任、目标和方法的不断提升和优化,致力于打造精品名牌工程。
3.2项目管理理念
项目管理理念乃企业经营战略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映射,它构成企业理念落地的核心保障。通过实施‘三位一体’策略,整合优质资源,采用适宜的手段,以期达成预设的项目目标。
3.2.1 我公司的项目管理战略——"三位一体",主要包括: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和现场标准化。在成本管理上,我们实施"标价分解、层级责任明确、精细作业并追求集约效益"的策略;在质量管理上,强调"过程品质卓越、动态监控、节点评估,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现场管理则着重于"塑造CI形象、推动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实现立体标准化"。这三者紧密结合,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代表了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方法与国有企业的有机结合。我们将这些要素提炼并细化为公司对项目目标责任的合同管理,以全面考核项目的整体表现。
3.2.2 在实施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时,我们严格遵照GB/T19001-ISO9001标准架构,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特性,并充分协同相关方,确保满足业主要求。质量管理的基础源于公司的质量体系规定以及工程合同中关于质量目标的明确承诺。
公司的三位一体成本管理体系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协同执行,它对于施工企业的盈利目标至关重要,特别是实现对业主的优惠承诺。这个体系的有效实施源于预算员、结算员、过程成本控制人员、会计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的紧密合作,旨在达成优质与低成本的目标。
项目经理部主导现场管理工作,致力于实施公司的成本管控指令与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整合公司与项目经理部的管理资源,确保满足业主对工程项目的所有需求,并履行向业主所作的各项合同承诺。
3.2.3 三位一体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先进的管理工具应用,包括项目计算机网络系统、AutoCAD系统以及Project项目管理系统,辅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 国有企业的深厚底蕴,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严谨的敬业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以及与各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协作智慧。 3. 业主方具备先进的管理机制,其严密的管理流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对合同要求的精细把控,皆为提升效率的关键要素。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整合公司先进的管理策略、深厚的业务优势,同时兼顾业主的合同规定、潜在利益及声誉需求,以及周边环境对相关单位可能产生的工程影响。我们致力于全面审视并统筹这三个关键领域的交互作用,视其为己任,以一体化的视角进行考量。
4.1项目经理职责
4.1.1 确保按照合同约定的进度目标进行全程履行,整合并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资金支持与机械设备,严谨制定施工计划及保障措施,强化日常管理策略和执行手段,以达成合同顺利并如期完成的任务。
4.1.2 负责策划并制定项目的总体工期控制进度计划,包括年度、季度及月度详细进度安排,同时监督和审察其执行情况。
4.1.3 承担工程质量管理全程的监控与责任,并确保最终的质量绩效
4.1.4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
4.1.5 负责与业主、监理及总承包方协作,共同研究并解决机电工程中的相关问题。
4.2项目现场经理
4.2.1 项目经理严谨履行项目各项生产计划及施工策略的执行职责,同时实施定期的监督与核查。
4.2.2 负责统筹各专业系统的施工进度规划,有效协调各专业间的施工协同作业。
4.2.3 负责协调与监督项目经理管理工程各系统的事前验收与竣工验收流程。
4.2.4 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并协助领导组织QC小组活动。
4.2.5 统筹管理项目中各施工单位间的协作,并与总承包商、其他专业分包商及监理单位保持紧密协调,主导项目施工生产的执行与推进。
4.3总工程师职责
4.3.1 承担项目的技术管理全面职责,严谨遵循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技术标准、规范与规程,并确保合同所约定的技术规格得到严格执行。
4.3.2 承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相应的技术措施的规划与编制工作,并负责施工过程的技术总结编写。
4.3.3 负责领导工程的技术交底与技术资料管理事务。
4.3.4 承担项目全面的质量管理职责,引领编制详尽的项目质量规划,并确保其有效实施于各个施工阶段。
4.3.5 承担施工图深化设计任务,积极协调并协同设计单位的工作
4.3.6 主持机电工程的竣工验收流程,包括竣工资料的系统性收集与整理,竣工图纸的精准绘制,以及为业主精心编撰各专业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指南。
4.4安全总监职责
4.4.1 承担并运营施工现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4.2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
4.4.3 承担项目安全设施规划与实施的监督与执行职责。
4.4.4组织项目安全生产检查。
4.5质量总监职责
4.5.1 承担项目质量计划执行状况的监督与核查职责,对各专业工程享有质量决定权。
4.5.2 负责对机电工程实体实施细致的质量核查,每周末及每月末,均会整理质量评估报告,提炼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同时制定机电工程的关键质量控制措施。
4.5.3 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对于普通问题,自我管理和解决,随后以口头形式向现场经理报告。遇到重大事故,需立即上报项目经理,并与公司质保部共同组织质量事故剖析会议,拟定改进措施,经质保部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
4.6商务经理职责
4.6.1 负责项目商务及财务领域的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合同谈判过程,深入剖析和解读合同条款及其相应的义务,确保向项目管理团队进行详尽的合同讲解。
4.6.2 负责项目成本实施计划的编制工作,并承担全面的成本管理职责。
4.6.3 确保迅速完成合同变更处理、设计调整及签证手续的办理,经业主、监理、设计单位与总承包方的审核确认后,实施有效的索赔事项记录,并积极参与工程的最终结算过程。
4.6.4 实施项目成本明细记录,按月度进行深入的成本剖析,并迅速汇总成本状况,随后向项目经理提交报告。
4.6.5 主持并执行分包商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的商务评估流程。
4.6.6 承担项目资金使用的具体管理工作,确保资金运用与工程进度的同步匹配。
4.7专业工程师职责
4.7.1 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积极推动并实施具有实用性的创新工艺、先进技术及新型材料。同时,全面负责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撰、施工技术策略的制定,以及各项施工技术成果的整理与总结。
4.7.2 监督与管理工程项目的材料购置、审批流程以及材质控制
4.7.3 承担技术资料的编撰职责以及施工图纸的深化设计任务。
4.7.4负责与设计的协调配合;
4.7.5 承担暖通工程的竣工验收职责,并进行竣工图纸的绘制工作。
4.7.6 承担专业工序间的检验与验收任务,并确保相关书面文件的完整记录。
4.7.7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平衡和调配;
4.7.8 实施技术与安全详细说明:对分包项目经理或施工队伍负责人进行交底讲解。
4.7.9 根据工程项目的整体承包工期安排,负责制定专业的施工进度总控制计划,以及每个季度的详细进度规划。要求每月20日前编撰下月进度计划,并在每周末完成次周进度计划的编制,确保执行的有序性和时效性。
4.7.10 依据项目整体管控进度规划,针对各阶段的详细计划,构建项目质量保障实施方案。
4.7.11编制工程材料计划:
4.7.12 参与图纸审查与设计阐明过程,负责编制图纸审查纪要及设计交底记录。
4.7.13 制定并实施详细的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对执行过程进行严谨的监督核查。
4.7.14 承担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攻克任务,并积极推动和实践'三新'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的应用与推广。
4.8安全员职责
4.8.1做好暖通区域的安全监督工作;
4.8.2 施工人员在暖通专业领域接受安全教育,他们负有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同时拥有对违规行为的纠正和处理权力。
4.8.3 承担暖通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计划编撰工作,并监督其实施过程。
4.9材料工程师职责
4.9.1负责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
4.9.2 实施严谨的材料入场核查、验收程序,确保计量器具的有效性,并规范材料的存储与标识管理。
4.9.3负责料具的保管,发放,耗用;
4.9.4 具体负责监督和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并根据公司的授权,承担现场紧急物资采购工作的执行职责。
4.10质检员职责
4.10.1 承担项目质量计划执行状况的监督与核查职责,对各专业工程享有质量决定权。
4.10.2 负责定期现场核查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并在每周末与月底之际,生成详尽的质量评估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此外,还需制定机电工程的重点质量控制措施。
4.10.3 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对于普通问题,自我管理和解决,随后以口头形式向现场经理报告。遇到重大事故,需立即上报项目经理,并与公司质保部共同组织质量事故剖析会议,拟定改进措施,经质保部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
阶段 |
管理工作内容 |
项目经理 |
现场经理 |
总工程师 |
安全总监 |
质量总监 |
商务经理 |
程师 |
工程师 |
安全员 |
质检员 |
施工准备 |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
★ |
★ |
|
|
|
|
★ |
|
|
|
职工生活基地布置 |
★ |
★ |
|
|
|
|
|
|
|
|
|
现场管理 |
施工总平面布置 |
★ |
★ |
|
|
|
|
★ |
|
|
|
现场文明 |
★ |
★ |
|
★ |
|
|
★ |
|
|
★ |
|
CI管理 |
|
★ |
|
|
|
|
★ |
|
|
★ |
|
进度管理 |
施工进度计划 |
★ |
★ |
|
|
|
|
★ |
|
|
|
进度监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