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服务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一)医院污水的来源及主要污染物
医院污水的主要产生来源包括以下几个部门和设施: - 诊疗室 - 化验室 - 病房 - 洗衣房 - X光照相冲洗区域 - 动物实验区 - 同位素治疗诊断区域 - 手术室 此外,食堂和职工家属宿舍的日常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也需纳入排放考虑。
医院污水中含有三类主要污染物:首当其冲的是病原性微生物;其次,存在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通常通过化学需氧量(COD)和五日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来衡量,反映了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最后,不可忽视的是放射性污染物的存在。
表1为医院各部门排水情况及主要污染物。
表1为医院各部门排水情况及主要污染物 |
||||||||
部门 |
污水类别 |
主要污染物 |
||||||
SS |
COD |
BOD |
病原体 |
放射体 |
重金属 |
化学品 |
||
普通病房 |
生活污水 |
△ |
△ |
△ |
|
|
|
|
传染病房 |
含菌污水 |
△ |
△ |
△ |
△ |
|
|
△ |
动物实验室 |
含菌污水 |
△ |
△ |
△ |
△ |
|
|
△ |
放射科 |
洗印废水 |
△ |
△ |
△ |
|
|
△ |
△ |
口腔科 |
含汞废水 |
△ |
|
|
|
|
△ |
|
门诊部 |
生活污水 |
△ |
△ |
△ |
|
|
|
|
肠道门诊 |
含菌污水 |
△ |
△ |
△ |
△ |
|
|
△ |
手术室 |
含菌污水 |
△ |
△ |
△ |
△ |
|
|
△ |
检验室 |
含菌污水 |
△ |
△ |
△ |
△ |
|
△ |
△ |
洗衣房 |
洗衣废水 |
△ |
△ |
△ |
|
|
|
△ |
锅炉房 |
排污废水 |
△ |
|
|
|
|
|
△ |
汽车库 |
含油污水 |
△ |
△ |
|
|
|
|
|
太平间 |
含菌污水 |
△ |
△ |
△ |
△ |
|
|
|
同位素室 |
放射性污水 |
△ |
△ |
△ |
|
|
|
|
宿舍 |
生活污水 |
△ |
△ |
△ |
|
|
|
|
食堂 |
含油污水 |
△ |
△ |
△ |
|
|
|
|
浴室 |
洗浴污水 |
△ |
△ |
△ |
|
|
|
|
解剖室 |
含菌污水 |
△ |
△ |
△ |
△ |
|
|
△ |
注:SS为悬浮固体;BOD为生物化学需氧量;COD为化学需氧量。△表示有污染物。 |
(二)医院污水的水量
根据GB5103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医院及疗养院等设施的用水量详细列于下表之中。
医院设施用水量 |
||
设施情况 |
用量/L(床。d)-1 |
小时变化系数 |
集中厕所、盥洗 |
50-100 |
|
集中厕所、盥洗、浴室 |
100-200 |
|
集中浴室、病房设厕所、盥洗 |
200-250 |
|
病房设浴室、盥洗 |
250-400 |
|
洗衣户 |
40-60L/kg干衣 |
|
门诊 |
15-25L/人次 |
|
食堂 |
10-15L/人 |
|
集体宿舍盥洗室 |
50-100L/人。d |
|
浴室 |
100-200L/人。d |
|
按照《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的规定,综合医院预计的排水量为:
1.设备比较齐全的大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600L/(床d),
;
2.一般设备的中小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床d),
;
小型医疗机构每日平均污水产生量范围在250至300升每床位(单位为床/天),废水系数设为2.5。
综合性医院的一般特性表现为水消耗和废水排放量均超越了上述标准。
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情况不同,产生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洗印、同位素治疗诊断、手术室等排水;医院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单身房、家属宿舍排水。不同部门科室产生的污水成分和水量各不相同,如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洗印废水、放射性废水等。而不同性质医院产生的污水也有很大不同。医院污水来源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污染和潜伏污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源环境。
(一)悬浮物及漂浮物
通常,病房出口附近设有一个化粪池。污水经过化粪池,比重较大的污染物质在池内经历沉淀与分离过程,通过发酵消化得以净化。在此过程中,部分病毒和细菌也随之沉降,因此,对污泥的适当处理是必要的。然而,化粪池出水可能仍含少量漂浮物和机械杂质,这些会干扰消毒剂的杀灭效果。因此,污水在进入消毒池之前,应确保经过充分的沉淀和简易过滤处理。
(二)有机污染物
医院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通常低于城市污水,其生化需氧量(BOD5)平均水平约为100毫克/升。尽管水体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净功能,但当需要满足高水质标准,如排放至地表水体或风景区时,对于其中的有机物则必须实施处理,常规选择的方法是生物处理技术。
(三)放射性同位素
由于原子核自发蜕变产生射线,它的存在使污水具有放射性污染,无法人为地改变污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强度和性能。因此只有用稀释或浓缩的办法来降低或避免其危害。对于这种污水可根据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半衰期长短来决定其处理方法。对于半衰期短的元素,采用储存的方法或用稀释方法进行处理;对于半衰期长的放射性物质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法处理,将其先从污水中分离出来。根据调查,目前一般医院中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均系半衰期较短者,而且污水量较少,故通常采用储存法处理。
(四)寄生虫
粪便污水中寄生虫卵的来源,其比重高于常规污水(约为1.02-1.14),使得通过物理沉淀手段能够有效分离。判断寄生虫卵死亡的常用指标是蛔虫卵的状态,即蛔虫卵的死亡意味着其他虫卵的丧失活性。尽管蛔虫卵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活1至5年,但在厌氧环境中,其生命周期显著缩短。例如,在夏季堆积的粪便中,它们的存活时间仅维持7天,而在冬季则可达21天。通常,化粪池设计的污泥清除周期超过三个月,这意味着在这样的处理设施内,寄生虫卵不仅会沉淀,而且在发酵过程中会经历显著的灭活过程。
(五)病毒
作为微生物的一种,病毒的尺寸远小于细菌,其不具备完整的细胞构造。它们的生命活动依赖于活细胞环境中的寄生和复制。据统计,在引发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中,高达80%是由病毒所导致的。病毒普遍表现出耐冷而不耐热的特性,例如,尽管肝炎病毒——包括甲型(能在56℃下存活超过1小时)和乙型(在60℃下能存活4小时以上)——对于热、干燥及冷冻具有一定抵抗力,然而所有的病毒都极其敏感于高温煮沸和强烈的氧化剂,可以通过投入适量的氯来实现有效的灭活处理。
(六)传染病菌
各类传染病菌的行为特性虽各有差异,然而它们的一般生存条件遵循相似规律,主要存活于pH值5至9.6的环境中。一旦偏离这个范围,病菌将无法存活。在普通清水中,它们的生存周期可超过一个月;然而,在粪便污水这样的环境中,其存活时间相对较短。
是因为:
粪便污水中含有的自行产生的氨具有天然的杀菌效果。
分解的大便能生成一些抗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细菌(破伤风菌例外,属于厌氧菌)倾向于在有氧环境中生存。据此原理,如对水池实施密闭加盖,其内部的氧气消耗主要源于有机物分解,同时密封阻碍了氧气补充,使得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这在低氧条件下促使好氧细菌自我消亡。
未经处理的携带病原体的医院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时,往往会引发严重的水体污染,从而导致诸如伤寒、细菌性痢疾(包括阿米巴痢疾)、霍乱、传染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钩端螺旋体病及血吸虫病等一系列介水传染病的暴发。鉴于此,必须强化对医院污水的监控与处理,以阻断水源污染链,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这种环境污染潜在的健康风险涉及多种疾病的发生。
(一)细菌性疾病
经病人排泄物传播的伤寒与副伤寒: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在环境中有一定耐受性,一旦摄入被这些病原体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疫情爆发。
近年来的数据指出,痢疾杆菌对外界环境具有显著的耐受性,尤其在水体中,若水源遭受粪便中携带痢疾杆菌的污染,将可能导致范围广泛的水型痢疾暴发,对饮用该水的人群构成公共卫生威胁。
饮用水中的霍乱弧菌污染:在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播路径中占据核心地位。根据流行病学研究与细菌检验的结果,历次大规模的疫情爆发往往与水源的污染直接相关。
4.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系人畜共患的疾病,羊、猪、牛为病原体的主要宿主,通过这些动物使人发病。这在广大牧区是影响人畜健康的严重疾病。
结核杆菌的环境耐受特性:污水处理设施中的结核病防控隐患 通常,结核病防控机构的污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具有致病性的结核杆菌。未经妥善处理的这类污水若污染水源,将对人类和动物构成显著的健康风险。
(二)病毒性疾病
当传染性肝炎病毒随着患者的粪便排入水源并导致其污染时,可能会引发水路传播的突发疫情。
病毒传播特性与水源风险:患者排泄物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含量极高,每克样本即可引发100万只猴子感染。病毒通常能在病人粪便和污水中检测到,这表明该病毒对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峻挑战。
腺病毒具备水媒介传播特性:在特定环境下,其可通过粪便污染水源或周围环境,导致疾病传播。
一种名为ECHO的病毒,首度于1955年被识别,其病征包括无菌性脑膜炎与上呼吸道感染。该病毒通过水源的粪便污染途径进行传播。
柯萨奇病毒的生存特性:此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展现出一定程度的耐受性。具体而言,柯萨奇病毒A组的存活时间受到诸如水温与水质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A-5和A-7型病毒在经过消毒的污水中,在4°C条件下可存活超过200天,相比之下,B-5型病毒在污水中的存活期限则缩短至约33天左右。
(三)蠕虫病
生物循环:虫卵经由排泄物投入水环境后,若条件适宜,短时间内毛蚴便会自卵壳逸出,继而侵入钉螺体内发育成为尾蚴,最终经由人体接触引发感染过程。
钩虫病的传播过程:虫卵经由排泄物进入环境,可能污染水源和土壤。在适宜的环境中,虫卵孵化为具有感染性的钩蚴。人体感染钩虫病通常源于接触已发育完全的钩蚴,尤其在处理旱地作物等活动时易发生。
疾病概述:通常以蛔虫卵的死亡作为判断其他寄生虫虫卵是否死亡的依据。当蛔虫卵丧失活性,可推断其他虫卵已无生存可能。在环境条件下,蛔虫卵在夏季粪便堆中可存活长达7天,冬季则可达21天。对于化粪池中的污泥,一般建议存放时间不少于3个月后再进行清理,以确保所有寄生虫卵在该过程中得到有效消灭。
(四)原虫病
原虫性疾病,尤其是与水环境关联的,其中以阿米巴痢疾最为常见。阿米巴痢疾的病原体即溶组织阿米巴,其在宿主体内经历三种形态转换:小滋养体、大滋养体和包囊。体内生存的小滋养体一旦排至外界,极易失去活性,然而包囊则因其对外界环境的显著抵抗力而得以持久存在。
(五)放射性损害
一旦水体与土壤遭受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将可能引发对人类的辐射影响,进而对机体构成直接的损害。
未经处理的医院污水若随意排放,必将对环境构成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鉴于此,实施严格的医院污水卫生监测,提升污水处理与消毒工作,实乃守护环境、惠泽民生的至关之举,不容忽视。
1.污水来源:
病原体污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各病房卫生间内粪便冲刷废水,以及手术室、治疗室、检验室和尸体处理区域产生的相应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构成:源自洗衣房的碱性废水、各病房盥洗室的洗涤用水以及日常厨房用水。
放射性废水来源:医疗机构中若配置了同位素诊疗区域,其产生的废水中通常含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
必要性分析:医院污水富含多种有害成分,唯有确保其有效处理,方可防止对人类社会构成潜在威胁。未经净化的医院污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系统或自然水体(如湖泊、河流),将严重污染水源和土壤,引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寻求一种安全、合理且标准化的医院污水处理与管理体系,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整体安全具有深远的实际价值。处理医院污水时,需关注其中的病原体、重金属、酸碱、消毒剂、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这些未经充分消毒和净化的污水无疑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重大隐患。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含有有害物质的医院污水通过城市污水管道进入自然环境。为了妥善处理,须采用现代化污水处理设施,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污水的消毒和净化,去除有害于人体及生态环境的成分。经有效处理的医院污水,其排放水质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这不仅是防止医院污水污染人类生活环境的关键策略,也是确保自然资源安全的实质性举措。
医院污水的处理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准则:
全面遵循全过程管理原则,对污水消毒净化的各个环节实施严密控制,从污水的生成源头,经净化消毒处理,直至最终安全排放,确保各步骤操作合规且严谨。
遵循就地处置的原则,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污水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与环境污染。
遵循减量化原则,实施源头管控,将医院病房及生活污水分别集中收纳,确保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绝不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遵循生态安全原则,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旨在高效消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降低处理过程中余氯排放,以确保周边人类生活环境的安然无虞。
医院污水的独特性质使其与普通生活污水有显著差异。其成分包括特定的污染物,如处方药物、消毒剂、诊断试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的病原性微生物(如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和痢疾杆菌)以及寄生虫卵。未经适当消毒处理的医院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或水环境,往往会污染水源和土壤,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甚至可能导致通过水传播疾病的暴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一)水量
医院的污水量,决定于医院的用水量。医院的用水量又与医院的规模、设医疗内容、住院和门诊人数以及地域气象条件、人的生活习惯和管理制度有关。一般认为,医院污水量约占用水量的80%,400床及以上医院污水量平均为800L/床·d;200-400床医院,污水量平均为560L/床·d;200床以下医院,污水量为200L/床·d。一年中,夏季污水量大于其他季节。一天之中,有两个排水高峰期,分别是上午7-9时和下午18-20时,其小时变化系数可达1.7-2.5。
(二)水质
医院污水的特性复杂,除了携带有广泛的病原体,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还包括一系列化学成分。这些成分涵盖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例如药物残留、消毒剂的存在,以及用于医学检测和治疗的放射性同位素。环境统计数据揭示,医院排放的污水中,典型指标如下:大肠菌群计数每升可达**个/L,细菌总数**个/mL,肠道致病菌检出率可高达30%至50%,化学需氧量(CODcr)范围在140-650毫克/升,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为30-132毫克/升,悬浮固体(SS)浓度为50-150毫克/升,pH值维持在7.0-8.0的理想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病原体为主要污染源。按照水质特性分类,医院污水通常被划分为几个类别。
1.传染病菌污水;
2.一般带病菌污水;
3.普通生活污水。
(三)排放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六条之强制规定,所有排放含有病原体的污水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确保其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之后方被允许排放。特别是针对医疗机构产生的污水,其出水水质需严遵《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他国家权威标准。对于排入地面水域的部分,医院污水还需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相关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
(一)传统医院污水处理厂运营模式
政府部门主导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模式,尽管实施污水处理收费,然而由于运营单位隶属于政府,导致政企界限模糊,政事混杂,责任、权力与利益关系不明晰。实质上,政府间接参与运营,若管理不当,将对财政预算构成显著压力。此外,这也会形成运营监管和质量监督的真空地带,与当代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严重不符。当前,此类运营模式已不再被推广采用。
(二)BOT模式(建设一运营一移交)
特许经营权BOT模式的特点表现为:政府将项目的运营权赋予项目公司,允许其自主承担设施建设,而政府主要负责基础设施的构建。项目公司通过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来回收初期的建设投入。此模式适用于那些尚待建设且资金筹备面临挑战的项目,在特许经营协议期满后,污水处理厂将无条件归还给政府所有。
(三)TOT模式(移交一运营一移交)
TOT模式的运作机制如下:首先,政府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站点设立,随后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建成或在建的污水处理厂的资产及其特许经营权转移给投资者。投资者在协议的有效期间内全权负责设施的运营与维护;当协议期限届满时,投资者将设施完好地无偿移交给政府。此模式适用于现有或建设中的污水处理项目,旨在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与资本的高效利用。
(四)OT模式(运营一移交)
OT模式,即委托经营模式,其运作方式是政府在管网与水站完成建设后,授权具备相应运营资格的企业负责日常管理。政府的支出包括直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支付企业约占5%至8%的收益,而财务费用、贷款偿还以及税收等间接成本则由政府负责。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虽已建成但尚未完成验收,正处于试运行阶段,或者尚未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接收运营企业的早期项目阶段。
自XX医院污水处理厂启用以来,一直由后勤保障科负责运营管理。该设施设计的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800吨。随着我国环保法规的持续优化与环保意识的提升,医院对于污水处理的检测、检验标准日益严苛。为了强化污水处理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废水排放达到法定标准,医院计划引入专业化服务,实施污水处理的外包托管,委托专业的污水处理公司进行专业、高效且合规的处理工作。
涵盖污水处理设施的操作与管理,以及淤泥和废液处理流程,还包括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与设备的定期保养工作。
XX医院内。
负责XX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托管管理工作,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XX医院污水处理设施须配置两名或更多具备污水废水处理专业资格并持证的工作人员,他们需承担日常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职责,并确保全年无间断的24小时值班制运行。
出水水质需严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规定的排放限值要求。
承担XX医院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包括在线监测系统)的日常运营管理,涵盖运行维护、故障维修、性能检测以及详细记录,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并确保满足三级医疗机构的评审规定。
维护职责涵盖如下方面:易损部件的更换,机油、润滑脂及润滑油的补充和更换,以及污水处理所需的消耗性材料购置,均由中标方全权承担。
维修任务涵盖设备的即时修复,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并达到排放标准。
组织管理涵盖人员配置、规章制度的构建以及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的制定。
(一)污水处理服务
确保医疗污水处理符合所有相关标准及规程,实施严谨的工作流程,每日定时抽取污水样本进行检测,详细记录每一个步骤,以充分准备迎接各类检查。
水质自出水口排放应严格遵循《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规定,并满足环保部门设定的污水处理规范和排放限值要求。
确保在线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二)淤泥和废液处置
确保遵循环保部门设定的严格规定和标准,对淤泥和废液实施无害化处理,并完整记录操作过程,以满足检查需求。
专业无害化处理是确保废物和废液安全处置的关键,要求相关手续完备齐全。
(三)设备维护、维修
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实施每日一次的全面设备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载。
每月对设备进行一次保养与清洗,确保实施过程中详细记录留存。
响应要求:设备故障需在2分钟内启动应急响应程序,1小时内维修人员须抵达现场进行维修。若24小时内无法完成维修,应立即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并提交详细的维修计划,明确承诺解决方案及预计解决时间。
涵盖的人力成本、零部件费用以及各类工具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支出均在内。
工程名称:XX医院污水处理厂
于二零XX年落成的XX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额逾XX万元。该设施具备每小时处理XX吨污水的能力,日处理量最大可达XX吨。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及二氧化氯消毒环节,主体设备结构选用了高强度A3钢材,并进行了防锈漆喷涂处理。
托管运行费用按处理水量XX万进行测算,托管运营费用为:吨水运营费用为:XX元/吨,XX万元/月。
建设规模:污水处理量XX万
根据建设单位提交的资料,污水处理后所达到的水质标准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其详细的进水与出水参数明细如下:
名称 |
BOD5 |
CODcr |
SS |
NH3-N |
P04-P |
类大肠菌群数 |
设计进水水质(mg/L) |
90 |
250 |
160 |
40 |
3 |
不可计数 |
设计出水水质(mg/L) |
≤2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