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病媒生物防治服务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本公司秉承服务于采购方的核心理念,坚持将采购人的利益视为公司的最高利益,严格遵循合同协议的各项规定。我们的行动始终围绕业主的需求,确保系统的技术规格得以满足且便于运营管理。我们设定的品质目标是确保客户满意度达到99%,并高度重视售后服务质量,全力以赴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关于xxxx消杀服务项目的服务时间承诺,详情如下:
1)24小时电话服务:
我司客户服务团队实施全天候24小时在岗值班,确保假期无间断运营。
2)15分钟现场响应:
在面对采购人的紧急需求或突发情况时,我公司将确保在十五分钟内作出即时响应,并迅速前往现场提供服务。
3)随时电话响应:
接到关于质量问题的电话后,我司项目负责人将迅速与贵单位的负责人进行电话沟通,详细了解情况,明确存在的除四害服务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4)小时工作制:
我司提供全天候消杀服务,时间范围为每周一至周日,包括法定节假日,确保无缝衔接,每日运营时间为24小时不间断。
致力于为xxx街道打造一个宜人、雅致且高品位的环境,我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卓越品质奠定基石"的理念。我们承诺通过优质的服务,竭力成为您的全方位害虫防治专家。您的支持是我们成就的基石,我司深感荣幸并郑重保证。
1.除四害服务做到职业规范化
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我们致力于将这种精神贯彻于各项服务细节之中,竭力为采购方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对于采购方的合理需求,我们确保迅速且精确地响应与解决。在除四害服务管理领域,我们积极塑造并巩固公司领先的形象。
2.除四害服务技能做到专业标准化
我们的团队目前集结了众多具备专业管理素养和技术专长的人才。随着企业持续扩张,我们计划在社会范围内积极招募,引入更多管理与技术精湛的专业人员。我们坚持顺应市场动态寻求发展,坚守服务质量为核心价值,致力于为采购方提供优质无间的服务,以满足您的最高期待。
3.除四害服务做到配套完善化
我司提供包括基础物业管理在内的多元服务体系,旨在强化采购人与社会的连通性。无论采购人的需求如何,我们承诺给予及时且满意的响应。我们坚持以消杀服务为核心的业务,致力于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全方位及多元化的综合服务特色。
4.具体实施承诺:
(1)实施时间
a.若我司有幸中标,将以国家和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及服务合同为依据,实施严谨的专业化项目管理,全面提供综合性服务。
b.中标后,我公司将有序开展服务人员的招聘与选拔,并组织集中培训,待经费方单位确认无异议后,方可按计划安排相关人员正式入职。
(2)服务要求及验收
我司将严格遵循投标书与委托合同中的管理条款,任何未能达到预设标准的情况,如服务质量下降、频繁收到投诉或发生重大管理疏漏,委托方将有权利提出改进需求,甚至在必要时解除委托合同。所有由此产生的责任,将由我公司承担。
(3)违约责任
a.本单位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各项条款,任何未尽事宜导致的损失,概由我方负责。
b.我单位确保全面遵循招标文件中关于岗位配置的规定。若经采购方核实发现配置人员不足或服务质量未达标准,采购方有权解除合同,相应风险与责任由我单位全部承担。
(4)培训
若我司有幸中标,将在中标确认后立即着手组织相关人员的选拔与集中培训,待贵单位批准后,方能按时履行岗位职责并正式报到。
(5)人员配置
项目管理人员团队构建主要来源于公司内部,精选具备丰富经验、高效业务能力和强烈职业素养的核心骨干;同时,也会部分通过公开招募,确保人员配置能满足采购方招标文件的全部要求。
1、我司保证严格按照采购方的需求,实施全面的四害防治药物投放,确保范围广泛、覆盖全面、投放充足、执行精准且安全无虞。
2、我公司承诺投放要求如下:
1)在建筑物和围墙的内侧,每间隔10至15米,设置一个毒饵站,每个站点配置30克鼠药,分布于空旷地带、花园以及公共绿地上。
2)在诸如鼠穴周边、垃圾堆积点(坑)、排水沟周围及下水道井口等鼠类频繁出没的地点,依据具体环境实施投放。
3)在绿化带、边坡和开阔地带采用棋盘式布局,每30平方米设置两个毒饵站,每个站点配置30克鼠药。确保鼠药投放全面覆盖,每日更换一次,遵循查验后再投放的原则,如需补充,按消耗量双倍补给,完成一轮防制后继续此操作,连续进行五次。春季、夏季和秋季实施两轮防治周期,冬季进行一轮,常规时期则按照既定流程投放鼠药。公共场所需设立醒目警示标识,防止人员与动物误食。
3、鼠洞填补及鼠药、死鼠、清理要求:
在防控阶段,承包区域内的所有鼠穴需由专人负责填充。完成鼠药一轮投放后,实施全面网格化巡查,公共场所投放的鼠药需立即进行清理,对收集到的死鼠应统一进行安全掩埋或专业焚烧处理。
4、在执行灭蚊、蝇、蟑螂、蚂蚁及绿化虫害、白蚁防治时,务必遵循国家制定的用药标准和剂量规定。根据病媒生物的分布特性、季节变化和主要繁殖区域,实施全面且科学的药物喷洒作业,每月实施两次全覆盖喷洒。后续将根据灭治效果的监测数据,适时调整施药频率和剂量策略。
5、我司严格遵守《xx市灭鼠杀虫服务行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确保服务执行的标准化与合规性。
6、承诺的鼠害控制标准如下:总计覆盖各类外部环境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鼠迹总数不超过5处,并确保室内有鼠迹的房间比例低于2%。
7、承诺如下环境卫生标准: 1. 外环境各类积水容器及积水区域的蚊幼虫与蛹检出阳性率应控制在3%以下; 2. 在承包区域内的大中型水体中,使用500毫升采集勺搜集到的蚊幼或蛹阳性率不得超过3%; 3. 室内关键区域的蚊虫数量需控制在1%以内,确保无蚊虫滋生; 4. 加工及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严禁蝇类出现,一般房间内的蝇类密度不应超过3%。
8、我们致力于实现如下灭蝇标准:对外部环境中的蝇类滋生点实施彻底整治,确保幼虫和蛹的检出率控制在3%以下。
9、承诺之蟑螂控制标准如下:室内发现活体蟑螂或幼虫的房间占比不超过3%,包含活卵的房间比例不高于2%,且所有区域对蟑螂活动痕迹(如粪便、蜕皮及蟑螂残骸)的控制在5%以下,已成功实施对蟑螂滋生环境的彻底整治措施。
10、我们将严格履行承诺,针对各季节特有的绿化害虫实施相应的防治策略,确保达标效果。
11、我司保证遵循采购方的指示,执行鼠害、蚊虫及蟑螂密度的监测任务,实施过程严格遵循标准规范,确保数据完整,并在完成后及时向需求方提交所有相关资料。
12、我司保证四害防治工作的客户满意度可达95%。
1.我司郑重声明,选用的有害生物防治药物严格遵循国家法规,确保其具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农药生产批准证、农业部的农药登记或临时登记凭证以及省技术监督局的产品技术标准认证。我们坚决杜绝使用未经许可的急性灭鼠药及任何非法的卫生杀虫剂,例如敌敌畏。在慢性灭鼠剂的选择上,我们遵循规范,常用品种包括鼠钠盐、杀鼠灵、杀鼠、氯敌鼠和溴敌隆等合规产品。
2.我司已获得xxx区爱卫办的官方注册登记,持有有效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资质》证书,证明我公司的专业资格.
3.公司承诺在所有法定节假日期间,业务运营将照常进行。
4.在执行日常消毒作业前,我们要求配备充足的现场工作人员,他们需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消毒设备和病媒生物防治药品将由中标供应商提供,具体包括:车载式超低容量喷洒设备至少1台,背负式超低容量机不少于2台,以及烟熏设备1台。
5.我单位及属地居委会在接到xxx街道爱卫办关于日常消杀工作的预先通知后,会明确知晓消杀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在灭害施工日,我公司专业的消杀团队会在消杀区域属地居委会门口集结。施工过程中,将由属地居委会相关人员全程陪同并监督。施工完毕后,他们将在我们提供的服务卡(施工单)上签字确认。
6.在执行日常消毒任务时,本公司确保对投标项目的全部服务区域实施全面消毒覆盖。
7.每月30日,我司需向xxx街道爱卫办呈交当月的病媒生物防治效果评估报告、药物投放记录以及签收确认服务卡。
8.每次开展疫情应急消杀工作前,中标单位应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不少于8名且必须持证上岗,消器械和除四害药品由中标方提供。其中一班次的工作时间为4小时,背负式超低容量机2台,常量机1台,烟枪1台,车载超低容量1台。
9.在应对突发消杀需求时,中标方需无条件遵从xxx街道爱国卫生办公室的调度,确保按时、按既定标准与质量履行分配的各项任务,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支持其他区域的消杀作业。
10.我司郑重声明,如遇下列任一事项,将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并进行相应赔偿:
1)违反操作规程,严重影响工作质量。
2)未遵循用药规定,或者在施药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导致施药量不足的情况。
3)每次在灭害施工现场,中标单位未能按照规定部署充足的消杀力量。
4)中标单位需履行配合采购方的义务,积极接受上级领导部门的监督与核查,并确保提供所需的相关资料。
5)对于未通过市、区、街相关业务部门的检验且未能及时实施有效改进措施的项目,初次将面临批评警告;如再发生此类情况,将扣除3000元;若重复发生,甲方有权在无需任何条件的情况下解除合同。
为了深入了解现代社区的环境卫生现状,以便全面投入xxxx消杀服务项目的消杀工作,我公司积极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实地考察了项目涵盖的区域,详尽地进行了环境调研与分析,收集信息,旨在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本项目。以下是关于实施区域环境的详细分析报告:
1.随着今年气候的迅速回暖,项目区域内的公共空间已见各类害虫如苍蝇、蚊子、蟑螂的活跃迹象。夏季的到来预示着这些昆虫繁殖的高峰期即将来临,可能导致它们的滋生地形成,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构成显著困扰。
2.房屋及周边小径因其阴暗潮湿的特性,易成为细菌滋生和蚊虫繁衍的理想场所,这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构成显著威胁。特别是潮湿的墙体,常出现霉菌现象,如墙体斑、长毛之称,这类可见的微生物群落专好于阴暗潮湿环境,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均会对居民的健康和居住条件造成直接影响。
3.鉴于当前疫情尚未完全消除,因此强化消杀措施至关重要。应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并举的防控策略,确保对蟑螂、蚊虫及鼠害的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在执行消毒作业时,务必选用符合国家卫生管理部门规定的产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配置和操作,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工作的执行需指定专人负责,并确保相关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消杀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注重个人防护,消毒任务完成后务必及时洗净双手。
4.项目执行地域内散布着诸多未受关注的角落,包括部分住户的后院、独立屋的顶部平台、公寓楼的走廊以及公共休闲空间。这些区域由于居民的疏忽和环境卫生意识不强,往往伴随着显著的卫生隐患。废弃物的积累不仅引发了鼠害和昆虫滋生的问题。
5.近年来,xxx街道的绿化规模持续扩展,绿化树种的多样性日益丰富。然而,随着树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部分昆虫滋生的问题。因此,对绿化带周边的环境卫生消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6.作为蚊子繁衍的场所:下水道与沙水井 夏秋之交,随着雨水充沛,积水增多,创造出适宜蚊子栖息的微环境。蚊子偏好湿润空间,而下水道恰好提供其所需的生活条件。蚊子与人类相似,对高温敏感,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它们的繁殖与活动能力将受到限制。蚊子的理想生存温度区间为25至30度,这个阶段的它们正忙于积累过冬所需的能量,通过吸血获取充足的营养。尤其在立秋之后,蚊子依然致力于繁殖,此时的营养获取主要依赖于血液。因此,夏季的蚊害防治显得尤为关键。
垃圾堆积区域是蚊子的栖息地之一,尤其在社区周边。若垃圾未能得到及时清理,往往会导致蚊虫大量聚集,因此这部分成为消杀工作中亟待重点除蚊的区域。
7.蟑螂的栖居偏好以温暖、潮湿、食物充足和环境多孔为基本要素。其对暖湿环境的喜好构成了其核心习性。无论在餐饮业的餐馆、居民聚居的区域,还是家中至关重要的厨房与排水设施,它们的侵扰尤为显著。尤其在厨房,蟑螂倾向于聚集在炉灶周边和水源附近。夏季高温期间,尽管它们可能因气温升高而扩散,但这反而使下水道外的蟑螂密度有所下降,但它们的活动范围却因此扩展至这些隐蔽地带。 蟑螂的生物钟偏爱黑暗,惧怕光线,实行昼伏夜出的生活模式。它们白天通常藏匿于室内家具、墙壁缝隙、洞穴以及角落和杂物堆积之处,保持着隐秘。晚间,当灯光熄灭,人们入睡后,蟑螂才活跃起来,或是寻找食物,或是繁衍。因此,蟑螂的醒着时间占全天的约75%,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息状态。
蟑螂体型扁平,得益于其卓越的穿行能力,能够适应狭窄的缝隙和洞穴。无论是成虫、若虫,还是携带卵囊的雌性个体,都能轻松穿越仅有1.6毫米的微小空间。当它们在狭缝中休憩时,雌性个体会将足部紧密贴附于身体,尾须平展或依托于支撑面上,触角则通常伸出体外,不时地摆动,保持着高度的警觉状态。
群居特性揭示了蟑螂的社会结构:在一处巢穴中,数量少则数个,多则可达数百乃至上千只,这种现象主要源于信息素的引导效应。蟑螂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都能分泌一种源自直肠垫的‘聚集信号’,通过其排泄物传播。在若虫活动区域,常常可见到它们遗留的棕褐色粪便斑痕,这些粪迹的积累往往意味着蟑螂群体密度的上升。因此,针对蟑螂控制,实施有效的消杀并清除其活动痕迹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策略。
8.苍蝇拥有极其敏锐的感觉器官,能精确探测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以繁衍生息。它们偏好于卫生条件欠佳的区域,如垃圾站、厨房排水口等,往往成为蝇类繁殖的热点区域。
(1)餐厨垃圾收集运输中苍蝇的防治
由于餐厨垃圾富含营养成分和充足水分,为苍蝇的繁衍营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因此在餐饮机构如饭店、酒店及餐馆内,应着重实施消杀措施,防止苍蝇产卵。同时,确保餐厨垃圾运输车辆的清洁度,实施定期消毒,以杜绝滋生地。
(2)环境防治
实施严格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执行消毒措施;对清理过程中遗留的垃圾进行妥善处置;对生产设备和饲料输送系统进行定期维护,确保无渗漏、无洒漏;增设窗户防护网,阻隔外部苍蝇入侵;同步推进植被恢复工程,并引入苍蝇驱除植物,有效缩减苍蝇的活动空间,抑制其滋生环境。
(3)灭蝇的最佳时期
苍蝇的生活周期能否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因素。当气温低于15摄氏度或超过45摄氏度,以及湿度低于60%或高于80%时,会对苍蝇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在苍蝇种群结构中,80%的个体处于发育阶段,仅有20%为成虫状态。因此,选择在四月实施灭蝇行动,有利于控制在其幼虫阶段。
9.鉴于人口密集和丰富的食物资源,集体宿舍楼与居民区成为老鼠频繁造访的区域。随着气温升高,老鼠的繁殖速度显著提升,导致街面乃至垃圾堆积地常见其活跃的身影。这些啮齿动物的饮食习性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类的食物种类,无论是酸、甜、苦、辣皆不在话下,尤其是谷物、瓜子、花生及油炸食品,是它们的钟爱之选。 特别是在餐饮行业,鼠害问题尤为突出,老鼠频繁出没于下水道、卫生设施、烹饪区域、储藏杂物的空间以及垃圾处理点,它们在这些场所间穿梭,通过鼠脚、皮毛以及消化道携带的病原体,构成了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
若我司有幸中标,将以xxx街道的独特环境为依据,实施全面的环境整治,提升药物防治覆盖率与消杀效能。我们将始终坚持目标,确保蟑螂、蚊、鼠种群密度严格控制在国家法定标准范围内,致力于为居民营造一个清新的宜居生活环境。
服务质量与技术标准的遵循,以及对xxxx消杀服务项目实施区域的详尽理解,构成本项目品质的核心要素。我公司将严谨把控该项目的服务核心与地域特性,严格遵照xx省的‘四害’防治规范,其主要服务要点包括:
一、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高达95%以上,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有效控制区域内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的繁殖,显著提升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品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从而强化了政府实施公益举措的正面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二、确保并超越招标方设定的服务品质要求:通过定期实施防治措施,实现服务区域内的虫害鼠类密度严格遵循灭虫标准,且在整个合同有效期间内保持达标状态。
三、服务技术标准:
(一)灭鼠
1、每间房(15平方米,下同),布放厘米滑石粉块2块,一夜后鼠足印阳性粉块不超过5%。
2、要求如下:单位及居民住宅内不得超过3%的房间存在鼠洞、鼠害迹象(如鼠迹、鼠道或鼠咬痕迹)。在总计2000米范围内的各类外部环境中,鼠迹总数应不超过6处。
3、所有重点区域,包括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粮食及食品加工企业(如饲料厂、粮库)、医疗机构(医院)、交通枢纽(车站)等,以及一般单位内的关键空间(如烹饪区、食品或粮食仓库、糕点、米面与肉类加工室、中药西药储存室、配电间等),其门窗和墙体的通风孔洞以及下水道出入口均需配备完善的防鼠设施,要求达标率不低于90%。
(二)灭蚊
1、确保居民住宅及周边环境、单位内部和外部的所有存水设施,以及积水区域的蚊幼虫检出率不超过5%。
2、确保大型及中小型水体中蚊虫孽生地得到有效管理,通过检测,每500毫升水样中的蚊幼虫数量或检出阳性勺子不得超过5%。
3、在特殊环境如公园、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及轮胎、缸罐堆放区域,日间诱蚊实验持续30分钟,每位参与者诱捕到的成蚊数量平均不超过1只。
4、在居民区的住房、杂物房及楼梯间等区域,白天采用高效电动吸蚊器进行蚊虫捕获,确保每百间房屋捕获量不超过50只。
(三)灭蝇
1、确保蝇类孳生区域得到妥善管理,内外环境中的蝇幼虫及蛹阳性滋生点检出率不得超过3%。
2、住宅、一般单位(如机关、学校、工厂等)有阳性房间不超过3%,重点单位(如饮食业、食品加工与销售业等)有阳性房间不超过2%:加工、销售、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无蝇。
3、场所的房间,如专门用于加工、销售及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应配备诸如纱窗、纱门、风帘、纱罩以及防尘玻璃柜等设施,以确保其防护标准达到或超过95%的合规率。
(四)灭蟑螂
1、阳性房间中不得超过5%的区域存在蟑螂幼虫
2、有蟑螂活卵的阳性房间不超过5%;
3、实施全面的环境整治,消除蟑螂的生存栖息空间,封堵所有孔洞缝隙。要求有蟑螂活动痕迹(包括粪便、脱皮、死亡体及空卵)的区域占比不得超过10%。
提供xxx街道市政公共区域(包括市政下水道、绿化设施、垃圾桶、沙井、明沟暗渠、隐蔽角落、公园以及河涌两岸及支流绿化带)以及xxx街道东西南北片居民委员会管辖的自管小区(涵盖内街巷道、下水系统、垃圾设施、道路两侧绿化地带)的常规蚊蝇鼠蟑螂控制服务。针对各社区管理的公共场所在疫情突发状况(如蚊媒密度超标、登革热疫情或其他特殊时期),我们将遵循爱卫办的规定,执行紧急灭蚊和环境卫生应急处理任务,目标是有效降低并达到广东省‘除四害’的标准要求。
服务详情:日常消杀工作将全面涵盖四个片居委的自管小区及市政公共区域,特别强调在相邻片区的边界地带,中标方和服务提供者需实现区域间的无缝衔接与责任重叠,确保消杀覆盖无遗漏,从而保证消杀效果的彻底性。
1.保证在任何节假日中仍能如常开展工作。
2.在执行日常消毒作业之前,我们要求中标方确保配备充足的现场工作人员,并确保所有人员具备相应资质。消毒设备和‘四害’防治药品由中标单位提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车载式超低容量喷雾器至少1台,背负式超低容量喷雾器不少于2台,以及烟熏设备至少1台。
3.我单位的日常消杀作业通常会由xxx街道爱卫办预先通知,明确消杀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在灭害施工日,消杀团队会在指定地点——属地居委会门口集结。施工过程中,属地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须伴随并监督整个过程。一旦施工完毕,他们会在我单位提供的服务卡(施工单)上签字确认。
4.在执行日常消毒作业时,务必确保对投标项目的全部服务区域实施全面消毒。
5.请务必于每月最后一天向xxx街道爱国卫生办公室提交当期的消毒杀虫效果评估报告、药物投放记录以及签收服务凭证。
6.每次开展疫情应急消杀工作前,我单位应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不少于8名且必须持证上岗,消杀器械和除四害药品由中标方提供。其中一班次的工作时问为4小时,背负式超低容量机2台,常量机1台,烟枪1台,车载超低容量1台。7.如遇应急消杀情况,我单位无条件服从xxx街道爱卫办的安排,按时,按标准、按质量完成所分配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支援其他区域开展消杀工作。
一、蚊子的生活习性
1.蚊虫的产卵行为与其幼虫栖息地密切相关,对孳生地类型的识别在调查与防控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不同种类的蚊子倾向于选择特定的孳生环境,这些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
(1)田塘型:田塘型主要包括稻田、沼泽、芦苇塘、各类池塘、草塘、人工湖等大型或较大积水场所,是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的主要孳生地。
(2)微小按蚊的主要滋生地主要包括清洁的小溪、灌溉沟渠、溪床、积水梯田以及渗水坑的边缘区域,这些属于缓流型环境。
(3)小型清洁积水体:主要包括隐藏于丛林浓荫下的山溪、幽深的蔽荫山涧溪床、石穴以及清澈的泉潭,这些构成了大劣按蚊的重要滋生环境——丛林型生态区。
(4)污水型滋生环境主要包括洼地积水区域、阴沟、下水管道、污水洼塘、沙井、浅水坑、粪便储存设施(清水粪缸)、肥料积存区以及污水池,这些是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主要繁衍场所。
(5)孳生载体类型:主要包括人工积水设施(诸如缸、罐、坛、桶、盆、碗、瓶、盒以及废弃轮胎等)和自然积水场所(如树洞、竹筒、叶片凹陷处、椰子壳等潜在积水区域),这些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理想繁殖地。
2.成蚊交配蚊羽化后天便可交配,交配常在未吸血之前。交配是在群舞时进行的,群舞是几个乃至几百、数千个雄蚊成群地在草地上空、屋檐下或人畜上空飞舞的一种性行为。雌蚊飞入舞群即与雄蚊完成交配,然后离去。通常雌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
蚊的活动主要是指寻觅宿主吸血的行为,其活动能力与温度、湿度、光照及风力等有关。多数蚊种在清晨、黄昏或黑夜活动,伊蚊多在白天活动。在我国偏嗜人血的按蚊,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其活动高峰多在午夜前后。兼嗜人畜血的多在上半夜,如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吸血活动始于日落后小时,可持续至黎明5时,吸血高峰通常在上半夜。
3.吸血习性雄蚊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雌蚊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卵巢才能发育、产卵,同时在吸血过程中获得病原体而成为传播媒介。蚊虫对宿主的选择性因蚊种而异。大劣按蚊、嗜人按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嗜人血;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等偏嗜家畜血。
蚊类的血液偏好各异:既有专嗜人类血液的种类,如海南岛微小按蚊主要以人血为食且偏向室内寄生;也有兼食动物与人类血液的种类,如大陆微小按蚊对家畜血液有所摄取且活跃于户外。这种吸血习性的差异直接影响其媒介作用,偏爱人类血液的蚊种通常成为人体疾病,特别是蚊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者。由于蚊类能够跨越人与动物界线吸血,因此它们也可能传播人畜共患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黄热病。研究蚊的吸血习性是理解其与疾病关联的关键环节。
4.蚊子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与其繁殖和营养获取密切相关,即生殖营养周期。这个周期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①寻找宿主吸血;
②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
③寻找孳生地产卵。
胃部消化过程所需的时间以及卵巢发育的进程,主要取决于它们各自的速度,同时亦受到栖息环境的影响。
温度和湿度因素对蚊子的生理活动产生显著影响。通常情况下,雌蚊的卵巢发育与两次吸血的间隔时间同步,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殖营养协调,典型周期大约为两天。某些蚊种可能需要多次吸血才能促使卵巢完全成熟。蚊子的一生经历多个生殖营养周期,每次周期内产卵数量范围从几十到几百不等。 雌蚊的生殖营养周期次数直接反映了其生存时长,这一指标被称作生理龄期。每当雌蚊完成一次排卵,其卵巢小管上便累积一个膨胀结构。因此,评估卵巢小管上膨胀部分的数量,能确定雌蚊的生理龄期。生理龄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其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对于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5.雌蚊的栖息习性:吸血后,它们倾向于选择阴暗、潮湿且避风的环境。在室内,常见于蚊帐内部、床下、墙角、门后以及杂物覆盖的地方。而在室外,它们更青睐于草丛、洞穴、树荫以及人类或动物居所附近种植的农作物区域。总的来说,雌蚊的栖息地可大致划分为三类。
①家栖习性蚊类:蚊虫饱餐血液后通常滞留在室内,直至胃内血液消化完毕且卵巢发育成熟,才会离开住所,寻找适宜的产卵地点,例如淡色库蚊和嗜人按蚊等品种。
②半家栖型特征:吸血后短暂滞留在室内,随即飞往室外场所进行栖息。例如中华按蚊及日月潭按蚊等种类。
③野外生活型:从初次吸血直至产卵阶段均在自然环境中完成,例如大劣按蚊。这种分类并非一成不变,即使是同一种蚊虫,也会因其生存区域、季节变迁或生态环境差异而表现出栖息习性的变化。蚊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行为对杀虫剂施用效果有直接影响,特别是针对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6.季节变化与蚊类种群动态紧密相关,受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多重因素影响。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导致各类蚊种的季节性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即使是同一种蚊虫,如中华按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生命周期表现为春季初见幼虫,5月蚊虫密度逐渐提升,7月达到峰值,而广东地区则在4月至9月间呈现双峰态势。一般而言,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成蚊密集期集中在6月至9月,这与疾病传播的季节性关联紧密。
气候季节性变迁促使蚊类展现独特的生理适应性,即越冬。蚊类生理活动遵循的常规节律在此时受到暂时抑制,进入休眠或滞育状态。雌蚊若以成虫形式越冬,其特征包括停止觅血,卵巢发育停滞,脂肪体显著增厚。它们会选择诸如山洞、地窖、墙缝、温暖的建筑底层或地下室等阴暗、温暖且潮湿但通风不佳的藏身之处,静止不动,新陈代谢降至极低水平。春季气温回升时,蚊群开始恢复活力,外出吸血并产卵。常见的成蚊越冬种类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而伊蚊和部分嗜人按蚊倾向于以卵的形式越冬。幼蚊如微小按蚊和骚扰阿蚊幼虫则多在清洁水源中以幼虫越冬。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蚊虫,由于全年平均温度普遍高于10℃,无需经历越冬阶段。这种生命过程的调控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外部条件如温度、光照、内分泌调控以及物种的遗传特性等。
二、蚊子的形态结构
(1)形态
小型昆虫——蚊,其成虫体长一般在1.6至12.6毫米之间,外观颜色多样,包括灰褐色、棕褐色及黑色。蚊的身体结构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主要部分。
头部特征:呈半球形,配备一对复眼和触角。触角分为十五节,首节为柄节,第二节为梗节,其余各节细长称为鞭节,每节均有轮毛。雌蚊的轮毛短且稀疏,雄蚊则密集。雌蚊触角除轮毛外,尚有分布于各鞭节的短毛,对空气中的化学变化,特别是二氧化碳和湿度极为敏感,对于雌蚊寻找宿主至关重要。拥有1对触须,按蚊两性触须等长,雄蚊触须末端膨胀;库蚊雌蚊触须短于喙的一半,伊蚊雌蚊触须则与喙等长。蚊的口器,通常称为喙,属于刺吸式构造,由上内唇、舌各一个,以及上、下颚各一对组成,形成一个精细的针状结构,隐藏于鞘状下唇内。上内唇细长,腹面凹陷,作为食物管内壁,舌位于其下方,与上颚共同封闭开口,形成吸管,用于摄取液体食物。舌中央有一唾液管。上颚末端类似刀状,具微细锯齿,用于切割皮肤。下颚末端狭窄,亦具锯齿,吸血后用于撕裂皮肤。下唇末端分裂为两片,即唇瓣。雌蚊吸血时,针状结构刺入皮肤,唇瓣在外固定刺吸器官,下唇后弯,保护并支撑口器。相比之下,雄蚊的上、下颚退化或几近消失,无法刺入皮肤,因此不适合吸血。
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各有足1对,中胸有翅1对,后胸有1对平衡棒,是双翅目昆虫的特征。中胸、后胸各有气门1对。中胸特别发达,其背板几乎占据全胸背,由前而后依次为盾片、小盾片及后背片。库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三叶状,按蚊的小盾片后缘呈弧形。蚊翅窄长,膜质。翅脉简单,上有鳞片覆盖。翅的后缘有较长的鳞片,称翅遂。鳞片可形成麻点、斑点或条纹,是按蚊分类的重要依据。蚊足细长,自前而后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上常有鳞片形成的黑白斑点和环纹,为重要分类特征。腹部:分11节,第一节不易察见。第节明显可见,在其背面,有的蚊种具有由鳞片组成的淡色横带、纵条或斑。最末3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1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构造复杂,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2)内部结构
蚊类生物拥有包括消化、排泄、呼吸、血液循环以及繁殖在内的生理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胃是消化道的主要部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均在胃内进行。在前脑内有1对唾腺,各分3叶,每叶有一小唾腺管,最后汇合成总唾腺管,通入舌内。唾腺分泌和贮存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酶,包括抗血凝素,溶血素和凝集索等。
生殖系统:雄蚊有睾丸1对,自每一睾丸发出的输精管在远端膨大为储精囊,两者会合成射精管。射精管远端为阴茎,阴茎两侧有抱器。雌蚊有卵巢1对。两输卵管在汇成总输卵管前的膨大部称壶腹(ampulla)。总输卵管与阴道相连。在阴道远端有受精囊(spermatheca)和1对副腺的开口。阴道则开口于第8、9腹节交界处的腹面。每个卵巢由多个卵巢小管组成。每个卵巢小管包括3种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follicle)。顶端的为增殖卵泡,中间为幼小卵泡,靠近输卵管的为成卵卵泡。卵泡依次逐个发育成熟。当成卵卵泡中的卵成熟排出后,幼小卵泡,又发育为成卵卵泡,每排出一次卵,在卵巢小管上就留下1个膨大部。
三、蚊子的危害
在蚊类中,最为人厌烦者莫过于吸食人血的种类。尽管雌雄蚊的食性有所区别,雄蚊以植物的花蜜、果实及叶片液汁为食,秉持素食主义,而雌蚊偶有品尝植物汁液的习性。然而,一旦完成交配,雌蚊则必得吸血,这是为了促使卵巢发育。因此,吸血行为主要由雌蚊承担。蚊子的触须与步足上分布着众多轮状的感受毛,每一根毛上都密集排列着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孔,这些构成了它们在黑暗中的感应器。借助于这些传感器,蚊子能在1/100秒内敏锐地追踪空气中人体释放的二氧化碳,迅速定位至目标。吸血前,蚊子会注射含抗凝素的唾液,使血液变为不易凝固的液体,随后排出隔夜未消化的血液,再吸取新鲜血液。令人惊讶的是,即使一万只蚊子同时叮咬,也可能吸干人体血液。此外,蚊子还有选择性,偏爱‘味美’的目标。雌蚊在熟睡者枕边的嗡鸣,源于它们能利用近距离传感器探测温度、湿度以及汗液中丰富的化学成分,如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这些是它们吸引的目标特征。
蚊子作为媒介,其对人类健康的首要威胁在于其广泛的疾病传播能力。据统计,蚊子携带并传播的疾病种类超过八十种。在全球范围内,蚊子对人类构成的潜在威胁堪称无与伦比。以疟疾为例,它是由疟蚊引发的疾病,历史上曾被称为瘴气。1935年的卫生署调查显示,在疫区,50%的居民体内携带有疟原虫,其中恶性疟疾的比例高达72%。1936年,江苏皋县因疟疾导致大约两万人丧生,1876年巴拿马运河的开凿过程中,黄热病和疟疾夺走了众多工人的生命,甚至迫使工程在1889年中断。幸亏昆虫学家成功解决了蚊虫问题,才使得工程得以重启。远东热带病医学会在1930年的报告中强调,泰国当年死于虎害的人数仅约五十人,而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则高达五万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蚊媒传播疟疾的过程详解: 当疟蚊吸取携带疟原虫(疟疾病原体)的患者血液时,疟原虫随之进入其体内。随后,在再次叮咬过程中,疟原虫经蚊口注入被咬者的血液循环。十天后,疟原虫在接近皮肤的血管壁内繁殖,并大量入侵红细胞。这些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衍,引发红细胞破裂并释放毒素。每个小疟原虫进一步侵犯其他红细胞,导致患者体内病原体与毒素积聚,症状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初次发病时,患者先经历寒战和高热,体温计读数升高。约一小时后,发热感增强,体温持续攀升,三四小时后出汗,体温下降,短暂缓解后,新一轮感染循环开始,因为疟原虫已侵入新红细胞并繁殖。若无适当治疗,这种周期性发作会持续并带来极大痛苦。疟疾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患者体力,降低工作能力,甚至威胁生命。当前已有药物治疗和预防手段,但从根源上防止传播的最有效策略是控制疟疾媒介——疟蚊。
流行性乙型脑炎: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源自滤过性病毒,且通过蚊媒传播,又称日本乙型脑炎,通称大脑炎。患者症状包括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发作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昏睡至昏迷不等。鉴于缺乏特效疗法,该疾病的病死率相对较高。
在感染过程中,携带特定病毒的蚊子通过吸食已感染者或动物的血液,随后在一段时间内具备了传染能力。当这类被称为库蚊或伊蚊的媒介蚊子叮咬对相应疾病缺乏免疫力的人时,会引发疾病症状。为了控制和防止该疾病的扩散,除了接种疫苗和实施防控措施外,至关重要的是开展大规模的灭蚊行动,以消除病媒昆虫。值得注意的是,库蚊和按蚊还可能传播导致象皮肿的丝虫病。
我国蚊类媒介主要分为三种病原传播类型:首类称为按蚊,通称疟蚊,它们在疾病传播中扮演关键角色。
全球疟疾死亡统计数据(1929年):据统计,这一年因疟疾丧生的人数达到了大约200万例。
一类是传播丝虫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库蚊,另一种则是以其黑色标记辨识的伊蚊。
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生物,黑斑蚊,亦称白斑纹,专司传播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传染病。
雌蚊在夏季适宜的环境中,将卵于水体中孕育,约一至两天后卵孵化出幼虫,名为孑孓。历经四次蜕皮,孑孓发育为蛹,继而在水中度过两三天的蛹期,最终完成羽化,成为蚊类成虫。
完成一代发育大约只要10~12天,一年可繁殖七八代。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温度、湿度、光照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蚊的吸血活动。气温在10°C以上时开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爱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因此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
早在科学研究中,二氧化碳就被证实对蚊子具有显著的吸引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凭二氧化碳就能解释一切,因为蚊子显然更倾向于叮咬人们的肢体,特别是手臂和腿部。尽管二氧化碳的影响不可或缺,但显然皮肤释放的其他化学成分对它们构成了更大的诱惑。
在一项深入的实验中,科学家们观察到蚊子对特定混合物表现出异常强烈的反应。在测试的346种化合物中,有三种独特的化学成分组合惊人地吸引了高达90%的蚊子。值得注意的是,伯尼尔亲身实验时,他的胳膊和手仅吸引到区区7只蚊子。他指出,反常的是,混合30种物质时,蚊子竟然完全不受其诱惑。尽管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但科学家们尚未找到能够百分之百吸引蚊子的单一诱饵。
尽管研究揭示了模拟人体气味的混合物对蚊子具有显著的吸引力,但转化为实用的诱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伯尼尔等人指出,要超越实际人体对蚊子的自然吸引力,即创造出一种比周围人体更能吸引蚊子的制剂,目前仍然是一个技术挑战,他们强调:“让诱饵接近人体的难度极高,我们尚未实现这一目标。”
消灭蚊子是保证人的身体健康,避免疾病传播的关键。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孑了),蛹、成虫四个时期。蚊喜欢把卵产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在温暖的季节里,卵大约三天就可孵化为孑了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它们靠着身体尾端的两个气孔靠近水面吸取空气。孑了经过蜕皮,最后停止吃东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大约两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虫(就是蚊子)飞出来。雌雄交配大多在清晨或傍晚,先是雄蚊围绕矮树顶,屋檐、窗口或空旷处成群结队地飞,雌蚊看准机会加入队伍,在飞行中很快进行交配。雄蚊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后必须吸血(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只有雌蚊才能传播疾病。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一次卵,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每次粒,所以早期消灭一只蚊子,等于消灭了几百只,上千只。知道蚊子的生活史与繁殖场所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大力灭蚊。蚊子的幼虫最易扑灭,因为孑了必须生活在水中,如能填平低地,疏导积水,经常清理存水的器皿,孑了无处生存,灭蚊就一定会收到好效果。
随着黄昏降临,天色渐暗,蚊虫活动频繁,此时使用灭蚊产品能取得最佳效果。在室内,蚊子常聚集于墙角、天花板、床下及座椅背后的隐蔽区域,因此,在喷洒气雾剂时务必对这些位置给予特别关注。
四、蚊子的成长过程
蚊类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按蚊、库蚊和伊蚊三类。蚊的生命周期属于完全变态,其生长过程划分为卵、幼虫、蛹与成虫四个阶段。前三阶段在水中完成,而成虫则主要活动于陆地之上。
1.卵
根据不同种类,蚊卵的产卵地点可分为水面(如按蚊和家蚊)、水边(如伊蚊)及水体内部三种。其中,按蚊和家蚊卵通常在两天内完成孵化,而伊蚊卵的孵化时间相对较长,需三至五天。
雌蚊产卵于积水中。蚊卵小,长不足1mm。按蚊卵呈舟形,两侧有浮囊,产出后浮在水面。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产出后粘在一起形成卵筏。伊蚊卵一般呈橄榄形,无浮囊,产出后单个沉在水底。蚊卵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在夏天通常经2~3天后幼虫孵出。
2.幼虫
蚊子的幼虫阶段被称为孑孓,其主要通过吸管进行呼吸。它们以有机物质和微生物为食,进食过程中,口部的刷毛会产生水流,流入消化道。此阶段通常持续数日,经过四次蜕皮后,孑孓将进入蛹期。初孵化的幼虫体长约1.5毫米,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在蜕皮三次,成为第四龄幼虫时,体长相较于第一龄增长高达8倍。幼虫的形态特征明显,头部装备有一对触角、一双复眼和一对单眼,咀嚼式口器两侧附有密集且细长的口刷,用于高效摄取水下食物。胸部呈方形,不分节,而腹部则细长,分为九节,前七节形状相近。其中,第八节背部的气孔器和气门或者细长的呼吸管是区分不同蚊种的关键特征:库蚊的呼吸管较长,伊蚊的则较短,而按蚊虽无呼吸管,但拥有气门,腹部各节背面分布有掌状毛,有助于漂浮。在适宜的30℃温度和充足食物条件下,幼虫经历大约5至8天的发育,历经四次蜕皮,最终转化为蛹阶段。
3.蛹
侧面形态独特,形似逗点,其胸背两侧配备一对呼吸管,这对于种类辨识具有显著参考价值(参见图18-3)。蚊蛹虽不进食,却能在水中游弋,主要依赖第一对呼吸管进行呼吸,常在水面上歇息,遇到干扰会迅速沉入水下。蛹体坚韧,即使在缺水环境下,只要保持适度的湿度,仍能顺利完成发育,最终羽化为成蚊。整个过程需时两天,直至完全成熟。
4.成蚊
新生的成蚊在1至2天内完成发育后,随即开展交配、吸血和产卵活动。从卵至成蚊的发育周期受温度、营养来源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在理想条件下大约需要9至15天。一年内,理论上可繁殖多达7至8代。
新生蚊子在翅羽尚未硬化前不具备飞行能力(处于静止发育阶段)。雄蚊在完成羽化后的24小时内,其腹部第八节及后续部位经历180°反转,以形成适应交配的特殊姿态。各类雄蚊的交配行为各异,有的会选择黄昏时分,在开阔的田野上集结成群,展示独特的蚊群舞蹈。这种蚊群并非单一物种构成,而是由多种蚊类混合而成。雌蚊在目睹此类壮观场景后,会飞近并与同类雄蚊完成交配后离开。交配过程通常迅速,仅需短暂时间。雌蚊的一生仅进行一次性交配,之后雄性副腺分泌的液体会在雌性交配孔内形成交配栓,该栓状物随后逐步溶解,大约在24小时后完全消失。尽管一生仅有一次交配经历,但其产下的卵仍有可能受精,这发生在约100多天后的生活周期内。
按蚊、库蚊、伊蚊生活史各期主要鉴别特征:
种类 |
卵 |
幼虫 |
蛹 |
成蚊 |
按蚊 |
舟形,我有浮囊,我分散,常排成图案状浮于水面 |
无呼吸管,具气门;有掌状毛;静止时与水面平行 |
呼吸管粗而短、漏斗状、口阔、具深裂隙;体大多灰褐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