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病媒防治服务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1.1、项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序号 |
区域 |
楼宇 |
面积(m2) |
项目 |
服务时间 |
1 |
教学区 |
信息教学楼 |
15168 |
灭四害 |
2021年8月15日-2022年8月14日 |
研究生教学楼 |
19886 |
||||
3号教学楼 |
11200 |
||||
中心教学楼 |
38130 |
||||
教材出版楼 |
15000 |
||||
5号教学楼 |
27957 |
||||
2号办公楼 |
3000 |
||||
2 |
生活区 |
研一公寓楼 |
28869.65 |
灭四害 |
|
研二公寓楼 |
29688.86 |
||||
研三公寓楼 |
28758.81 |
||||
大一公寓楼 |
26699.01 |
||||
3号宿舍楼 |
4849.6 |
||||
5号宿舍楼 |
4346.8 |
||||
6号宿舍楼 |
4362.8 |
||||
7号宿舍楼 |
4345.2 |
||||
11号宿舍楼 |
10179.24 |
||||
12号宿舍楼 |
8437.7 |
||||
13号宿舍楼 |
7061.4 |
||||
留学生中心 |
6950 |
||||
16号宿舍楼 |
4893 |
||||
8号教工公寓楼 |
5386.8 |
||||
15号教工公寓楼 |
4300 |
||||
|
|
幼儿园 |
4868.68 |
|
|
外国专家公寓 |
7574 |
||||
3 |
食堂 |
学生食堂 |
47872.3 |
灭四害 |
|
4 |
生活区 |
部分区域 |
10000 |
灭臭虫、消毒 |
1.2、防制服务目标
本项目依据工程特性(包括性质、环境详情、布局特点以及周边环境状况)及各类‘四害’的特性和习性,制定了相应的病媒防治消杀措施与步骤。
本方案旨在通过技术领先、经济核算、品质保障及安全消杀措施,确保病媒防控各项指标达到'控制标准',以营造学校师生优质的工作与学习环境。预期提升学校师生的满意度至90%以上,有效控制服务区域内的蚊蝇鼠蟑等四害及其他害虫滋生,从而改善并提升学校师生的生活环境,赢得广泛赞誉。
1.3、项目服务方案
1.3.1、蚊虫的防治方案
1.以下是环境卫生改善措施建议: 1. 整理积水容器,确保倾倒清除积水,避免积水积存。 2. 禁止随意丢弃饮料瓶、罐、盒,废旧车胎需妥善收纳,避免露天存放。 3. 定期检查并清洁生产中的陶瓷、窖缸以及下水道设施。 4. 严格管理平台和屋顶,确保无积水,消除蚊虫滋生环境隐患。
2.针对进入室内的飞蚊,推荐采用药物消杀,通常将药剂喷洒于门后、柜子背后、桌底以及卫生间等蚊虫常见栖息区域。蚊香、电热蚊香等驱蚊工具亦可选用。实施过程中,请确保在无人,特别是婴幼儿在场的情况下操作,以保障安全。
3.环保防蚊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纱门、纱窗和蚊帐,其有效应用可带来显著效益。然而,为了维持最佳防护效果,务必定期清洁纱面,确保纱制品完好无损。
1.3.2、苍蝇的防治方案
1.注意保管好食物、防止苍蝇叮爬。
2.维护环境卫生整洁,坚决杜绝随意丢弃垃圾与泼洒污水的行为,从而有效抑制苍蝇的滋生繁衍。
3.场所内实施专业保洁服务,确保食品加工废弃物采用封装的垃圾袋进行及时清运。
4.确保下水道与化粪池的畅通无阻,防止出现堵塞及满溢现象,从而降低苍蝇滋生的风险。
5.通过安装纱门、纱窗及风幕机,能够实现对苍蝇入侵的有效阻止。
6.诱蝇笼与粘蝇纸是针对成蝇的捕杀手段,具体选用需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7.针对苍蝇繁盛的季节,对于垃圾堆积较多的垃圾桶、垃圾转运站等地点,可适度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处理,以迅速减缓其密度上升。
1.3.3、防制老鼠的方案
1.防治策略主要依赖化学药物,其中以投放灭鼠毒饵为主要手段。
1.1.在实施投放行动前,务必确保所有食物妥善储存,暂停供应鼠粮,促使老鼠转向食用设下的毒饵。
1.2.确保室内室外环境的整洁,清理财产各区域的杂物,从而缩减老鼠的生存空间。
1.3.确保毒饵投放的精确性与充足性:针对鼠类频繁活动的隐蔽区域,如室内角落,每15平方米的空间应放置2-3份,每份剂量为20克。室外投放则集中在墙壁周边、下水道沿线、绿化带以及垃圾储藏区,间距维持在10米,每份投放30克药物。投放后,务必保持药物的有效暴露时间达3天。
1.4.务必确保安全,以防误食导致中毒事件发生。药物投放后3至5日,需实施定期监测,以便发现并迅速处理死亡鼠只,以防止环境污染问题。
2.物理防制的方法主要有
1.在生活区和教学区,粘鼠板作为有效的捕鼠手段表现出显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最佳效果,建议沿着鼠迹(即鼠道)布置粘鼠板,将其安置于门后及橱柜底部,保持放置时间在3至5天左右即可见成效。
2.传统鼠类诱捕工具如鼠夹和鼠笼,通过优化诱饵选择,如采用油条和花生仁,旨在提升抓捕效率。
3.对所有的下水道进出口要用网孔小于的铁丝网罩,防止老鼠窜入。
4.所有食堂门需安装高度为30厘米的镀锌铁皮覆盖物,旨在防范鼠害侵扰。
5.请务必保持环境卫生,避免向窗外及绿化区域投放杂物,以减少可能吸引老鼠的食物来源。
1.3.4、防治蟑螂的方案
1.采用物理方法最为可靠,常用的方法
1.1.确保室内环境整洁,实施定期垃圾清理,消除堆积物,从而降低蟑螂滋生的风险。
1.2.采用水泥或玻璃胶封闭蟑螂的藏身缝隙及洞口,阻断其栖息地,从而杜绝其繁殖可能。
1.3.定期搜寻隐藏于厨房、洗涤区域下方及橱柜缝隙中的蟑螂卵囊,一旦发现,务必立即清除,从而有效遏制蟑螂的繁衍规模。
2.通过合理运用化学药物,能够快速有效地减少蟑螂的群体密度与数量,常用的处理策略如下:
2.1.高效蟑螂诱杀颗粒:以小型容器封装,每单位剂量为0.5克,适用于安置于蟑螂频繁活动区域,展现出卓越的诱捕效果。
2.2.采用粉笔标记灭蟑策略:在蟑螂频繁出没区域绘制'井'字形记号,每条线的宽度大约为3厘米。此方法利用粉笔中的药物,任何爬过药剂线路的蟑螂将遭受致命影响,从而达到杀灭效果。
2.3.对于封闭环境,推荐采用灭蟑螂烟雾剂,建议每10平方米空间配备一支。在施用前,请确保门窗紧闭,柜门敞开,点燃烟雾剂后,维持室内密封状态两小时,以此实现对成虫的有效歼灭。
2.4.高效蟑螂杀虫气雾剂,能瞬间歼灭隐藏于缝隙中的蟑螂,致其毙命。
1.3.5、臭虫消杀方案
1.在执行杀虫作业前,务必清理宿舍内部的废弃物与零散物品,撤除床帘,以及移除墙壁上的装饰画纸。
2.1. 整理并移至走廊:宿舍床位的被褥、床帘、蚊帐、衣物及枕头需逐一归置整齐。 2. 包装储存:宿舍内所有零食、牙膏、牙刷、毛巾、餐具、水杯以及个人化妆品,请使用塑料袋进行密封处理。
4.在使用床铺席子之前,务必确保将其翻转至床板上,并进行清洗后再行安置。
5.确保宿舍内的门窗、电器设备如风扇、电脑及电视机处于关闭状态,并将所有充电器拔离插座。
6.在进行宿舍杀虫作业时,所有人员应临时撤离宿舍,禁止滞留或旁观,以确保避免药物误入口腔。
7.在完成宿舍杀虫作业后,实施60分钟的房间密封处理,确保空气流通,应在进入前先行通风30分钟,然后方可进行细致的宿舍清洁工作。
8.对于持有过敏性皮肤的员工,我们在进行床位清洁作业时,务必佩戴手套,以防止皮肤接触引发过敏反应。
9.针对不宜直接施用杀虫剂的衣物、被褥及蚊帐等含有臭虫的物品,推荐采取高温水清洗的方式,通过热水烫洗以消灭臭虫成虫及它们的虫卵。
10.对不能用高温水烫泡的衣物,可放到强烈的太阳光下曝晒小时,并及时翻动敲打,将臭虫赶出,使臭虫遇高温而晒死;
11.对于存在严重臭虫问题的床位,请标示为‘重点关注区域-臭虫严重’,以便防治人员能够针对性地增加药物剂量进行重点治理。
12.在进行宿舍杀虫作业时,严禁员工触碰、翻阅或窃取公司提供的杀虫剂,任何违规行为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1.4、防制标准
1.4.1、老鼠防制标准
配置15平方米标准间的滑石粉铺设,数量为两块,根据实际房间面积进行增减。要求在一夜后,阳性滑石粉覆盖区域占比不超过3%;鼠害指标方面,包括鼠洞、鼠粪和鼠咬痕迹的累计发现率不得高于2%;对于重点单位的防鼠设施,不合格区域的比例应控制在5%以内。
考察范围内,要求各类型外部环境累计暴露面积不得超过2000米,且鼠迹总数不得多于5处。
1.4.2、蚊虫防制标准
蚊幼及蛹在各区域内外环境的存水容器和积水中的阳性检出率应严格控制在3%以下。
确保在500毫升采集勺对各区域大中型水体样本中,蚊幼和蛹的阳性检出率不超过3%,且阳性勺内幼虫和蛹的平均数量不超过5个。
在特殊环境中,日间实施蚊虫诱捕操作,目标是每30分钟诱获的成蚊人均数量不超过1只。
1.4.3、苍蝇防制标准
1.所有重点区域的蝇害率不超过1%,其他区域则控制在3%以内,且平均每间阳性房间苍蝇数量不超过3只;同时,对重点房间的防蝇设施达标率需确保不低于95%。
2.蝇类滋生地的整治成效显著,检测结果显示,幼虫和蛹的检出率已降至3%以下,控制在极低水平。
1.4.4、蟑螂防制标准
1.室内环境达标标准如下:蟑螂成虫或幼虫检出率不超过3%的房间;大蠊的平均检出数量限制在每间不超过5只;小蠊的平均检出指数不得高于10只/间,这意味着在100间房间中,允许存在不超过3间受到蟑螂侵扰的情况,大蠊总数不得超过15只,小蠊数量不超过30只。
2.室内活蟑螂卵鞘占有率不超过2%,且密度指数设定为4,意味着在每100间房间内,卵鞘的最大允许数量为8个。
3.房间内不得超过5%的区域存在蟑螂的排泄物及蜕皮迹象。
1.5、防制对象、种类
1.5.1、蚊虫对象、种类
1.蚊虫的危害
1.1.传病:蚊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如中华按蚊传播疟疾,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传播乙脑,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嗜人按蚊传播丝虫病等,对人类危害极大。
1.2.一、夜间侵扰:蚊虫于夜间吸血,对人们的睡眠造成妨害,妨碍休息。 二、日常干扰:蚊虫在白天活动,吸血行为会干扰正常的办公节奏。 三、旅游影响:在旅游景点,蚊虫滋扰可能降低游客体验,影响兴致。 因此,城市实施蚊虫防治不仅是维护居民健康的基本需求,也是提升投资环境品质的关键因素,具有潜在的间接经济效益。
2.蚊虫种类
全球范围内蚊虫种类丰富,据统计总数大约有三千种左右。在中国,已报道的蚊类达三百余种,其中对人类健康构成较大威胁的传播疾病的蚊种尤其值得注意,总计有十一类。在这些病媒蚊中,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以及骚扰库蚊堪称我国的主要携带者。
3.蚊虫来处
3.1.蚊虫滋生源于积水:蚊子的繁衍与积水存在着直接关联,有积水的地方往往伴随着蚊群,而无水环境则无法支持其生存。
3.2.蚊虫滋生环境概述:蚊虫主要在积水区域繁殖,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天然积水区域,包括沟渠、河流、池塘等;二是人工积水场所,如储水缸、罐、桶、盆,以及地下空间如防空洞、低洼地带,乃至暖气设备周围的地沟积水点。
4.蚊虫生活史
蚊虫的生命周期属于完全变态类型,其生命历程划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在适宜的温度,约为25℃条件下,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大约耗时14天。卵、幼虫以及蛹期的发育过程则在水中进行,历时11至12天。
蚊虫的生命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三个阶段在水中生活,这一特性使得其在水中的生存状态尤为脆弱,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防治蚊虫的关键时刻。因此,根本性的解决策略在于清理滋生地,这将带来显著的防治效果,实为事半功倍之举。
5.蚊虫的栖息习性
寻找栖息地是蚊虫活动后的必然行为,尤其在吸血后更为显著。它们倾向于选择阴暗、凉爽且湿润的隐蔽环境,如防空洞、地下室、人类居所、储藏室以及茂密的草丛等。掌握蚊虫的栖息特性,对于实施有效的防制和消灭措施至关重要。
6.蚊虫吸血习性
6.1.通常而言,雄蚊并不吸取血液,而雌蚊则以吸血为主要行为,这源于蚊类的性别特异性生理需求。雌蚊的吸血并非出于生存必需,而是为了孕育后代,其过程包括吸血后发育卵巢、产卵,随后再次吸血以繁衍后代。相比之下,雄蚊主要以花蜜、植物汁液作为食物来源。
6.2.各类蚊种的特性各异,其中白纹伊蚊与骚扰库蚊专注于人类血液的摄取;刺扰伊蚊则偏爱于动物血液;而中华按蚊与淡色库蚊则具有双重吸血习性,既可能叮咬人类也吸食家畜。
7.蚊虫季节分布
蚊虫的发生与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其数量的变化规律直接受年度降雨量和雨季降临时间的调控。
成蚊活动周期:淡色库蚊于6月中旬初次现身,8月上旬至中旬达到盛况,而到了10月下旬则逐渐消退,随后进入漫长的越冬阶段。
白纹伊蚊的活动周期:成蚊于6月中旬开始出现,8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持续至10月上旬消退。
高峰期:骚扰库蚊活动持续至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末,主要集中在取暖期
8.蚊虫能越冬
在严寒的冬季,雌蚊进入一种滞育状态,其卵巢功能暂停发育,转而吸收血液中的营养转化为脂肪储备,以维系度过冬日的生命活动。
8.1.淡色库蚊的越冬习性主要表现为成蚊蛰伏于诸如防空洞、菜窖、温室、地下室、闲置房屋等温暖且湿度适宜、通风条件较差的隐蔽场所。它们在冬日里静止不食,新陈代谢降至极低水平。春季气温回升之际,雌蚊开始外出觅血并产卵。鉴于越冬雌蚊数量较少且活动范围相对集中,冬季实施有效的灭蚊措施往往能带来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
8.2.白纹伊蚊以滞育卵越冬。
1.5.2、苍蝇对象、种类
1.苍蝇能传播什么疾病
苍蝇作为病媒昆虫,其体表承载了众多病原微生物,涉及范围广泛,能够传播多种疾病,具体包括如下几类: - 消化系统疾病:诸如痢疾、伤寒、霍乱及各类肝炎等; - 呼吸系统疾病:例如肺结核; - 皮肤疾病:细菌性皮炎与雅司病; - 眼部疾病:沙眼与眼结膜炎; - 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质炎等。 这些疾病都源于苍蝇在不同环境中摄取病原体并潜在地将之传播给接触者。
2.苍蝇通过什么方法携带病原体
作为病媒传播的媒介,苍蝇主要依赖体表承载病原体。各部位皆可能携带,尤其是体表的细小鬃毛、足部与口器的带菌率尤为显著。然而,这些病原体仅能在苍蝇体内短暂存在,不具备发育和繁殖的能力。
3.苍蝇的生活史
苍蝇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各种蝇类的发育时间与温度及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常见的家蝇,在温度30℃左右,完成整个生活史只需10—12天。
4.一对苍蝇一年能繁殖多少后代
雌性苍蝇展现出独特的生殖特性:单次交配后可持续整个生命周期产卵。据统计,每只雌蝇一生可进行5至6次产卵,每次平均产生约100至150颗卵。因此,一只雌蝇在其生命周期内总计能产生500至900枚卵之多。
5.苍蝇的孳生物与孳生场所
苍蝇的生命周期基础:其繁殖媒介主要指成蝇选择的产卵地点,这里滋养着幼虫的生长与发育,直至完成多个生长阶段。这些孳生物主要包括人粪便、家畜排泄物、生活垃圾、腐败动物遗体及腐败植物残余,这些场所被视为苍蝇繁衍的生态热点区域。
6.苍蝇活动和栖息习性
苍蝇作为主要在白天活跃的昆虫,其日常活动频繁,包括持续飞行觅食、求偶以及广泛的地面活动。它们具有趋光特性,夜晚通常静止于天花板、电灯悬挂线或窗框等位置。当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苍蝇倾向于选择阴凉环境,例如室外的树枝和树叶背面作为停留地。
1.5.3、老鼠对象、种类
据统计,全球鼠类数量是人口总数的四倍,其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驱除鼠患,防控鼠害,乃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老鼠的种类
哺乳动物界现有的物种丰富多样,据统计总数达到4154种。其中,鼠类作为哺乳动物的重要分支,拥有显著的1687种。这些小型哺乳动物以其广泛的分布和强大的适应性著称,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崇山峻岭,无论是农田的边陲还是沙漠地带,从陆地生态系统到水域环境,从赤道的热带雨林到地球两极,都可见它们的身影活跃。
2.我国鼠类种类
据统计,我国哺乳动物种类丰富,共计427种,其中老鼠种类多达145种,占据了约34%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尽管各地的优势鼠种有所差异,但小家鼠和褐家鼠作为城市中的常驻物种,尤为引人关注。
3.老鼠喜欢啃咬东西的原因
一项显著的鼠类特性是拥有两颗发育为凿状且无齿根的门齿,这些门齿持续生长,因此需时常进行磨损以保持适宜的状态。
4.老鼠传播疾病的途径
作为众多疾病的载体与传播者,据统计,老鼠已证实可向人类传播至少57种疾病,其中包括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鼠伤寒等。以下是老鼠疾病传播的三大途径:首先,鼠体表面的寄生虫通过叮咬人体并吸血,将病原体传递给接触者;其次,携带致病微生物的老鼠,其活动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饮水,可能导致人类在摄入后罹患疾病;最后,老鼠的直接咬伤或病原体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引发感染风险。
5.老鼠的活动范围
在具备食物和水源的环境中,褐家鼠的活动半径通常可达五十米,相比之下,小家鼠的活动区域则限定在约两平方米之内。
1.5.4、蟑螂对象、种类
作为全球城市公认的棘手问题,蟑螂凭借其广泛的栖居适应性、快速的繁殖能力和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构成了城市环境卫生控制中的重大挑战。深入理解其特性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1.国内蟑螂种类
最常见的黑胸大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澳洲大蠊和德国小蠊5种。
2.传播疾病和致癌物质
蟑螂身上承载着丰富病原体,包括超过四十种细菌、接近十种病毒、七类寄生虫卵以及十二属的霉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黄曲霉菌在其身上的检出率高达29%至50%,这些潜在的病原体往往与致畸和致癌效应相关联。
3.蟑螂的藏身地
蟑螂的活动习性表现为昼伏夜出,它们白天通常隐藏于临近水源、食物供应点及热源的墙壁、家具的缝隙、角落以及堆积物内。在实施灭蟑行动时,这些区域应被视为药物喷洒和投放灭蟑螂诱饵的关键部位。确保药物投放到位,能显著提高灭蟑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1.6、对蚊蝇蟑螂鼠类的消杀策略
1.6.1、老鼠防治策略
实现有效的鼠害防控,关键在于针对目标区域鼠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制定策略,以消除其优势。初次行动采用全面的棋盘式施药法,随后在周边及关键区域设置长效毒饵,旨在于繁殖期和损害发生前消除鼠患。持续保持极低的鼠密度管理,鉴于鼠类繁衍力惊人,一对老鼠潜在年产量可达6000只以上。若初次灭鼠成效低于95%,仅一个月后鼠群数量便会反弹至原水平,这将导致更高的药物消耗和不良效果。
灭鼠工作重点范围:包括餐厅、绿化带等为灭鼠防鼠重点范围
1.6.2、蚊子防治策略
策略核心在于消除蚊虫繁殖场所,如下水道、公共区域、卫生易忽视区域、阴暗空间及办公区域,目标是彻底清除蚊幼虫,防止其发育为成蚊危害环境。鉴于蚊虫对药物具有高度反应且密度较高,因此,我们采取的重点灭蚊措施既经济又高效,具有实施可行性。
院区各部位作为灭蚊工作的核心区域:蚊虫生命周期历经卵、幼虫、蛹直至成蚊四个阶段,其中前三阶段均在水体环境中发育,因其活动力较低,这使得水体管理成为调控蚊虫密度的关键策略和根本手段。
1.6.3、苍蝇防治策略
首要关注苍蝇可能的滋生区域,实施针对性的幼虫清除行动,确保在它们具备飞出危害之前消除隐患。鉴于苍蝇对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相对集中的特性,采取经济、高效且切实可行的灭蝇策略尤为关键。
重点防控区域:苍蝇的滋生主要源于生活垃圾与人畜排泄物。针对苍蝇防治,核心策略在于有效控制粪便管理和垃圾处理。以下场所列为防蝇灭蝇的关键环节:垃圾收集设施、垃圾桶(箱),卫生间,排水系统,以及校园食堂区域。
1.6.4、蟑螂防治策略
蟑螂在室内外的分布特点显著不同:室外主要集中在下水道、化粪池等易滋生地,而室内则集中于厕所、食堂以及杂物间等阴暗区域。通过对种类、数量、分布及骚扰程度的详实实地考察,我们结合周边环境因素,采取多元化的防治手段。根据不同时间段、空间特性及物体表面,选用相应的药物器械进行高效杀灭或实施长效控制措施。
1.6.5、臭虫防止策略
臭虫的扩散主要依赖于它们侵入旅行者的行李,随行至新环境并繁殖。此外,它们也可能通过床板、衣物、纸箱和床垫等载体进行转移,甚至旧家具和弃置床垫常常成为它们入侵的新途径。
臭虫的扩散性极强,一旦在某处出现,它们能轻易通过墙面裂缝、电线管道、暖气管道的间隙,甚至地板的微小缝隙(只要有2毫米宽)进行传播,显示出其侵入性的高效性。
实施严格的防虫措施:对访客携带的行李和家具进行详细检验,特别是在旅行或迁移过程中,务必对个人物品和旧家具进行彻底筛查,以防携带并引入臭虫成虫及卵
确保防治扩散:在存在臭虫的居住环境中,对个人行李及家具实施严谨的转移(无论是搬迁还是交易),务必进行彻底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臭虫的无意携带和引入导致范围扩大。
铲除栖息场所、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物。
对床板、墙壁及棕棚等易滋生臭虫的缝隙,采取填充石灰或油灰的措施进行密封。
有臭虫孳生的墙纸必须撕下烧掉。
经常洗晒衣物、被单、床单、席子等。
为了强化除四害工作的执行力度,我们依据具体的除害情况与策略,构建了一套详尽的除四害工作管理制度,旨在提升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1.严格执行关于'四害'防治的各项规定,强化监督核查措施。
2.实施目标导向的监督管理,着重检查食堂、宿舍及卫生间设施,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执行。
3.实施春季和秋季为主的灭鼠防治‘四害’行动,确保药品购置、投放操作、相关器械配置、资金投入以及消杀专业人员到位,严谨而有序进行。
4.秉持综合防治策略,以环境保护为核心,致力于消除'四害'滋生地。在化学防治措施上,我们强调科学与合理性,严格遵循国家药物使用规定,杜绝使用违禁药品。
5.搞好资料整理工作。
6.确保‘四害’的数量控制在国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7.灭鼠工作
7.1.本项目采取稳固常规与应急突袭并举的灭鼠策略,兼顾防治与歼灭手段,整合药物运用与物理器械,实施了切实有效的防鼠防控体系。
7.2.确保定期清理室内外的各类物品,实施仓库、墙角、墙缝及鼠洞的例行检查,一旦发现潜在漏洞立即进行封堵。对鼠笼和鼠夹应做到及时补充并清理,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8.灭蝇、灭蚊工作
8.1.实施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包括清理蚊蝇滋生点,倾倒闲置的盆罐,消除积水,规范垃圾处理,杜绝随意丢弃现象。
8.2.实施定点、专人、定时的药物喷洒策略,有效歼灭滋生地的害虫。
8.3.实施严谨的卫生管理措施:确保垃圾箱配备密闭盖子,垃圾存放在密封容器内;厕所设置专人负责清洁,并规定定期进行药物喷洒,以防治苍蝇滋生。
3.1、灭鼠流程
3.2、灭蝇、蚊类流程
3.3、灭蟑螂流程
3.4、臭虫消杀流程
1.人工捕捉
采用敲击的方式,针对床架、床板、炕席以及草垫等可能隐藏臭虫的位置进行震动处理,促使它们暴露出来,随后实施消灭。或者借助针尖和铁丝,精细挑出存在于缝隙中的臭虫,确保彻底歼灭。
2.沸水浇烫
针对臭虫的耐热性,建议采取以下高温杀灭措施:首先,利用开水烫杀,将臭虫卵与成虫一并消除。将可能藏有臭虫的床架、床板等物品移至户外,使用装满沸水的水壶,以均匀稳定的水流对缝隙进行浇烫,确保缝隙区域达到足以致死臭虫及其卵的高温环境。其次,对于滋生臭虫的衣物和蚊帐,可采用沸水浸泡的方式,以快速消灭各个虫态和虫卵。
3.太阳曝晒
对于不宜经开水烫洗的衣物、寝具及储物柜等,应选择在强烈阳光直射下进行晾晒,建议持续1至4小时,并适时翻动,确保臭虫因高温环境而窒息死亡或被迫离开寄生位置。
4.洗衣液浸泡
不耐热的衣物等,可以浸泡60min。
5.药物选择
各类广泛应用的杀虫剂,例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残杀威等,皆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已获农业部登记的农药产品包括2.5%的溴氰菊酯(凯素灵可湿性粉剂),其使用方法是可将其稀释50-80倍以达到杀虫效果。推荐使用的浓度比例为:保安定需100倍稀释,残杀威建议40倍稀释,奋斗呐则推荐70倍稀释。
5.1.施药方法
对缝隙区域进行深度滞留喷洒,包括床板表面、衣柜内部、草垫间隙、墙壁接缝以及壁橱四周。
实施涂层处理:将药剂与适量水混合以制成液态糊状或选用乳剂等形式,均匀地涂抹或喷洒于床板接缝区域。
施用粉末:将粉剂精细地均匀散布于地面接缝、床垫底部以及家具缝隙之中
1.加强领导,发动群众:病媒生物防制是一项长期性的社会卫生防病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需要全社会的厂泛参与。各科室要加强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领导,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保证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到位。要多形式、多途径、寓教于乐地大力宣传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重要性和有关科普知识,充分发动学生及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和参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2.确保职责明确与责任到位:各部门需将病媒生物防治措施具体执行,严格履行各自职责,明确部门领导的专项指导,并指定专人专责。实施时需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且细致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计划执行。
3.推广普及,系统培训: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展开广泛的宣传。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活动,以提升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的‘四害’防治事业中。
4.强化执行,科学防治:需进一步提升工作强度,确保任务完成质量。在'四害'防治过程中,务必遵循科学原则,实施'三同步' '三全面' '四融合'策略。'三同步'包括组织协调一致、药物使用统一、行动时间同步;'三全面'指毒饵投放全面覆盖、时段实施全面覆盖、空间分布全面覆盖;'四融合'则涵盖了突击行动与常规管理相结合、室内环境与户外区域相结合、化学防治与物理捕捉相辅相成、专业团队与群众参与紧密结合。
5.确保投入,完善设施:一是尽可能使用灭鼠屋进行毒饵投放:二是要安排足够的资金,保证除“四害”设施、药品、器械的采购供应,自行开展除“四害”工作,并确保“四害”密度通过申请监测达到国家标准;三是必须完善“三防”(防鼠、防蝇、防蚊)设施,过渡到“四化”标准:即通道坚固化(地面要硬化,门窗要铁皮化)、管口网封化(窗口、地下管网、水沟或晤渠出入要用铁丝网封密)、环境无害化(垃圾、粪池要严密封盖;下水道、水池及各种水容器均应经常清理,保持畅通和洁净;栽种花木不施未经发酵有机肥)、仓储货架化(食品、杂物要摆放在货架上)。
6.严谨实施监督,确保标准达成:我们将强化专项监督机制,对工作中表现欠佳,从而影响学校病媒生物防治效果的部门和个人,将公开进行通报批评。
5.1、作业要求
在执行杀灭作业前,务必首先对现场进行详尽的'四害'环境勘查,包括掌握害虫种类的分布、栖息位置、密度及其生存环境的详细信息。以此为基础,我们将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科学的害虫综合治理策略。
配备相应数量的药品、器械和个人防护用品。
在执行消毒作业时,务必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科学施用药物,确保施工质量,从而达成防治目标,并极力防止药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完成消杀作业后,务必详尽记录消毒作业详情,并对相关文件资料如消毒记录进行系统性的归档整理。所有参与消杀工作的人员须着装统一并佩戴具有公司标识的《上岗证》。
按照相关规定,需定期实施密度检测或防治效益评估,随即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及时的统计分析,并上报备案,确保资料妥善存档保管。
5.2、药物和器械要求
在选择药物和器械时,首要考虑生态环保的微生物制剂,对于化学消杀手段,则务必采用经国家批准的卫生杀虫剂,以此确保病媒生物控制的实施既能保障安全,又具备高效且环保的特性。
在服务区域内,我们严格确保无任何人员及动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坚决防止环境污染,全面契合绿色环保的相关规定。
在调配不同种类药物时,必须关注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对此类药物组合进行相应的评估,以防止因拮抗作用而削弱防治效能。
药物在不同环境用于不同的防制对象时,应采用相配套的喷洒器械,滞留喷洒应用手动或背负式、手推式机动喷雾器,特殊环境(下水道、电缆沟、地下室、防空洞、垃圾场)喷杀应用热烟雾发生机或机动喷雾器
药物用于病媒生物防治应具备以下特性:化学稳定性高,持久有效,低毒且高效,确保安全,无害于人类、动物及生态环境,并展现出明显的击倒和致死效应。
药品应储存在专设的仓库内,实施分区管理,遵循离墙离地的原则,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与维护。
药品采购与仓储管理规定严谨,专用药物仓库需严格遵循消防安全标准,配备完善的通风、防火、防爆及报警等安全保障设备。仓库运作需接受定期的抽查与监督,确保合规运营。
药品包装在入库前必须经过严密的完整性检验,确保无任何损坏。而在药物使用结束后,务必遵循环保法规,进行妥善处置。
5.3、安全防护措施
在执行消杀作业前,务必先了解作业现场详情,明确相应的安全规定,并确保实施完备的安全防护措施。
所有卫生虫害防治专业人员需接受职业培训,透彻掌握卫生杀虫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对所使用的药物说明书中的警示事项及应急处理措施有深入理解。
操作人员在进行药物稀释喷杀作业时,应具备对药物特性的深入理解及相应的调配程序知识,确保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并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准确实施药物配制与应用。
优选体格健康的中青年执行防制任务,排除皮肤病患者、存在禁忌情况以及处于孕期、经期或哺乳期的女性,以确保配药施药工作的适宜人选。
在执行过程中,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并在施用可能具有风险的灭鼠剂或其他有害制剂时,务必设立明显的投放警示标识。
敬请区域内的教职员工及学生注意,对易遭受污染的食品、个人物品及衣物实施严谨的防护措施。对于不宜喷洒药物的区域,请勿擅自施用任何药品。
作业与施工期间,务必着装齐全,包括长袖上衣、长裤、鞋袜,同时佩戴手套和口罩,并确保携带有效的上岗证件。
在施药过程中,严禁进行吸烟、饮水及进餐活动。若确需饮水,务必先完成洗手程序。作业完毕后,应立即进行个人清洁。
在实施药物喷洒作业时,务必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确保按照药物的使用手册正确施用,检查施药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各连接部位是否存在渗漏。作业人员需位于上风向位置,执行顺风、后退并轮换操作的喷洒策略。特别注意,当气温超过36℃或遭遇三级及以上风力时,应暂停作业,以保证安全和效果。
确保药物的妥善存放,作业结束后务必核查剩余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与携带量及消耗情况相符。消毒工具和设备严禁在施工区域清洗,以防止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
5.4、劳动保障要求
确保符合劳动保障相关法规,实施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程序。
薪酬标准应严格遵守法定的最低工资基准,并随之实施相应的调整,确保其与最低标准保持同步。
根据从业人员数量购买社会保险;
确保员工享有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合理休息权益,保障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在项目启动之际,我公司将确保预先提供并持续更新最新的客户资料,具体内容涵盖:
1.病媒防制服务合约
2.病媒防制治理方案
3.病媒防制服务方的主要联络人名录
4.病媒防制服务方的资质证明
5.病媒控制设施的布置图
6.关于防治服务所采用的化学制剂详细资料,我们将在每次服务开始前一周同步提供,内容包括即将在下次服务中实施的药剂详情、应用位置等相关信息。
7.服务报告
8.月报告
9.季度服务回顾
10.年度报告
服务期结束后,所有文档整理完毕后均需进行严谨的归档程序,以保障顺利的交接工作得以实施。
1.1 在1月至2月期间,我们将实施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