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设施电镀工艺环评评估服务方案技术服务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随着环评制度改革,资质许可被依法废除,市场竞争促使众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涌现。然而,此类机构众多,监管复杂,技术实力良莠不齐,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质量构成挑战。与此同时,尽管‘放管服’改革推进项目评价至市(州)级,部分地区因缺乏评估机构或依赖外部技术服务,面临审批人员短缺和技术水平不高问题,可能导致环评审批过程中的审核把控不够严格。电镀行业,作为四川省的传统行业,以其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类型繁多而备受关注,环境风险显著,环评评估任务艰巨。尽管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HJ/T314-2006),改善了资源和能源利用,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对污染物减排的忽视和粗放型末端治理模式。为此,为充分发挥环评的源头控制作用,提升四川省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化管理,并增强地方的评估能力和指导环评审批,我们着手研究《四川省电镀行业环评评估要点》。
本课题紧密围绕四川省电镀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关键要素展开深入探讨,首先启动《四川省电镀行业环境现状调研》项目,对电镀行业的生产能力、产量以及污染排放现状进行全面剖析与归纳,以此为基础,为构建《四川省电镀行业环评评估要点》提供翔实的基础研究报告。
1.针对四川省电镀行业的详尽考察,需关注其当前的产能与产量表现、行业空间分布、企业规模特征、市场集中度、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装备配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控制技术、以及环境管理政策执行与环境监理成果等方面。拟中标方需设计一份详实且全面的研究计划,调研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上述关键领域,确保调研报告准确反映出四川省电镀行业当前的实际情况。
2.开展四川省电镀行业部分企业现场调研工作。成交人需在充分的开展电镀行业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工作。代表性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产能大、装备技术先进、污染治理水平高等特征。
3.承担四川省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的编制任务,基于全面的现状调查,与中心紧密协作,共同构建四川省电镀行业的评估要点。
4.编制完成《四川省电镀行业环境现状调研报告》。提交成果电子版报告1份,纸质版报告2份。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关于2003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镀行业环境保护法》(1996.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镀行业环境保护保持法》(1997.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关于2000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7)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9)关于2002年6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镀行业环境保护资源法》(1986.3);
(11)《电镀行业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11);
(12)《电镀行业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13)《电镀行业环境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14)《电镀行业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15)《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规划》
(16)《电镀行业“十五”规划》;
(17)《电镀行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9)《关于加强电镀行业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号)
评价技术规范
(1)《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93
(2)《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93
(3)《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1995
(4)《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5)《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6)《电镀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调研评价重点
本次研究专注于电镀行业的独特性质,其核心内容围绕电镀行业对自然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展开。特别关注工程建设与电镀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同时,对于废气排放和生产噪声等环境因素,我们进行了概述性的评估。
评价范围
环境空气:以电镀行业工业场地为中心,以东西向为主轴,南北向为副轴,取边长4km的正方形,总评价范围为。
地表水径流:磁河口上游100米至下游600米范围内,电镀行业废水通过污水冲沟流入。
地下水状况评估:涵盖整个井田区域,特别关注井田内李村的井水以及工业场地的地下水状况。
声环境保护范围限定于新、电镀行业老旧工业场地边界外100米区域,同时充分考虑周边的敏感点因素。
生态环境:自新、老矿井井田边界向外延伸1km,面积约。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施工期间,电镀行业的环境污染源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场地及道路路基表土在大风天气下易引发的裸地风蚀扬尘;建筑材料运输和卸载过程中的扬尘;土方运输车辆导致的尘土飞扬;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尘埃;以及混凝土搅拌站运作中逸出的水泥粉尘。这些排放形式多为无组织状态,污染物量化评估相对困难。
施工期间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电镀行业的污染主要包括主井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泥浆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泥浆,其主要污染物为悬浮固体(SS),日产生量达到65立方米;相比之下,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为36立方米,主要污染物包括SS和化学需氧量(COD)等。
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源自电镀行业的特定设备和运输活动。主要包括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例如混凝土搅拌机、提升机、挖掘机以及伴随凿井作业的临时风机。此外,材料运输过程中伴随的机械振动噪声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施工期间电镀行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源自主井掘进过程中的矸石排放,同时伴随着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的产生。
生态影响分析:项目占地面积为0.0204平方公里,施工过程中包括场地平整、地基挖掘、土石方堆填以及临时弃土弃渣堆放等活动,这些活动将暂时性地扰动地表植被,占用土地资源,短期内可能导致局部区域水土流失加剧,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运输道路扬尘:为了控制工业场地及路面扬尘,本设计选用CS4型洒水车一辆,定期对场地和路面进行洒水,并配以人工清扫。在煤炭运输时严格运煤车辆管理,不超载,装车时煤炭压实并进行表面洒水,对运煤的车辆限速、限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运输车辆均应加盖蓬布,防止物料飞扬、抛洒;以此减少工业场地及路面扬尘和运煤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每日工业场地产生的生活及生产废水总量为101.22立方米,其主要污染因子包括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固体(SS)。这些废水在经过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最终排入临近的磁河。
废物产生与管理:工业区的综合设施、餐饮区、员工宿舍等源头部门的主要废弃物构成生活垃圾。其年度排放总量为109.89吨,生活垃圾采取定期的方式,通过专用垃圾车输送至新安县垃圾处理厂进行妥善处理。
噪声污染源及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矿井地面主要噪声源有通风机房、主副井提升机房、空压机房、锅炉引风机房、坑木加工房以及水泵房等处,这些设备噪声源大部分是宽频带的,且多为固定噪声源,设计中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为:在设备选型上,尽量选用运行平稳可靠、噪声小的设备。
地表形变与生态保护对策:井下开采作业打破了岩体原有的力学稳定结构,引发了地表的变形效应,这一影响波及到开采区域周围的村落、道路、耕地以及冲沟等设施,从而引发了生态环境的变迁,甚至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治理沉陷区的核心策略是以恢复土地功能为核心,采取如砾石填充、地面平整以及土壤调运等手段提升耕地品质。针对初期沉陷区域地表稳定性尚未确立,沉陷盆地边界持续演变的情况,优先保障土地的可耕作性维护。待地势趋于稳定后,再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整治工作。
专电镀行业环境现状调研技术方案:
一、环境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与区域性
2、变动性与稳定性
3、资源性与价值性
、按影响的来源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二、环境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 、按影响的性质分:可恢复影响与不可恢复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估:详尽剖析电镀行业规划及建设项目在执行后可能产生的环境效应,通过预测与评估,提出预先防范或减轻潜在负面影响的策略与实施方案,并确立相应的跟踪监测机制和制度规定。
四、环境影响评价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五、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与导向功能六、需要进行环评的规划分类:一类是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产规划、区域、流域、开发利用规划,等宏观指导性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
国务院有关部门及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提交电镀行业相关专项规划审批之前,必须履行环境影响评估程序,并撰写相应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七、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术原则:
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
综合考虑可能受到拟议规划或建设项目潜在影响的周边区域环境
严格遵照国家及地方行政机构颁布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及经官方批准的各种发展规划。
●准确评估提议的规划方案或即将实施项目的潜在环境效应
●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
促进清洁生产
环境保护目标得到有效保障,环境不利影响被最大程度地减缓。
·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环境技术经济可行。
八、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包括
1、第一章:概述 - 背景与任务来源:详细阐述评价任务的起源与发展背景。 - 编制原则与依据:明确遵循的相关法规、政策及技术标准。 - 目标与愿景:强调控制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核心目标。 - 评价准则:明确评价体系的关键指标和衡量标准。 - 项目范围与重点:划分各个评价项目的具体内容,并突出关键环节的工作等级与重点方向。
2、建设项目概况及初步工程分析
3、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4、项目工程分析的详细内容及实施策略,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的辨识与关键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5、环境现状调查
6、规划并确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的技术方案及方法,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内容及其关键关注点。
7、专题设计与实施方案:环境影响评估在电镀行业的实践策略
8、概述与评估结果清单:详尽陈述达成的业绩与目标,以及预备提出的最终见解和优化提议
9、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
10、经费概算
九、电镀行业环境现状调查三种方法的比较
方法 |
搜集资料法 |
现状调查法 |
遥感法 |
特点 |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较节省人力、物力、时间 |
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可弥补搜集资料法的不足 |
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特别是人们不易开展现状调查的地区 |
局限性 |
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全面,需要补充 |
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时间,往往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
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 |
十、环境影响预测常用方法
序号 |
方法 |
特点 |
应用条件 |
1 |
数学模式法 |
计算简便、结果定量:需要一定的计算条件,输入必要的参 |
模式应用条件不满足时,要进行模式修正和验证, |
|
|
数和数据 |
应首先考虑此法 |
2 |
物理模型法 |
定量化和再现性好,能反映复杂的环境特征 |
合适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无法采用方法1,而精度又高时,选用此法 |
3 |
类比调查法 |
半定量性质 |
时间限制短,无法取得参数、数据,不能采12时,可选用此法 |
4 |
专业判断法 |
定性反映环境影响 |
某些项目评价难以定量时,或上棕三种方法不能采用时,可选用此法。 |
十一、项目实施的环境影响划分为三个关键时期: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以及服务期满或退出运营阶段。
1. 电镀生产周期:产品制造时段 2. 季节性划分:冬季与夏季,或丰水期与枯水期
十二、以下是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主要方法: 1. 列表清单法 2. 矩阵分析法 3. 网络评估模型 4. 图形叠加技术 5. 组合计算支持工具 6. 指数模糊评估法 7. 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的应用 8. 全面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产
4、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
十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确定
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2、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3、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
4、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十五、十三、项目环境影响管理的程序与步骤
1、环境影响分类筛选权 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评价大纲的审查 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审查该项目技术和装备政策是否符合清洁生
审查该项目是否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大
审查该项目是否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污染物
量控制指标
审查该项目建成的理否级维持地区环境质
量,符合功能区要求
第二章电镀行业环境评价工程分析
一、 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工程分析项目 |
工作内容 |
1、工程概况 |
工程一般特征简介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项目组成 |
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
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 |
3、污染物分析 |
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
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
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分析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占有的比例 |
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
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与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
建设项目项目组成
项目名称主体工程 |
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
|||
施工期 |
运营期 |
|||
|
|
|||
辅助工程 |
|
|
|
|
公用工程 |
|
|
|
|
环保工程 |
|
|
|
|
办公室及生活设施 |
|
|
|
|
储运工程 |
|
|
|
|
建设项目原辅材料消耗
序号 |
名称 |
单位产品耗量 |
年耗量 |
来源 |
|
|
|
|
|
|
|
|
|
|
二、 工程分析的方法
1、通过类比分析,阐述工程的一般特性、污染物排放特性和环境特性之间的共通性。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
AD=BD-(aD+bD+cD+Dd)
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__
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
M——产品总产量
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污染物量
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单位产品产生的副产物与回收物中特定污染物的含量:bD
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
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
2、物料衡算法
G投产品
流失
G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
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
流失——物料流失总量
总物料衡算公式——
G排放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
3、资料复用法
三、建设项目污染源强分析
产污环节分析使用装置流程图
电镀行业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
序号 |
污染物排放点 |
主要污染因子 |
排放浓度 |
排放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镀行业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
类别 |
名称 |
排放点 |
设计排放量 |
设计排放浓度 |
排放方式 |
排放去向 |
执行排放浓度 |
处理后排放量 |
处理后排放浓度 |
废 |
|
|
|
|
|
|
|
|
|
气 |
|
|
|
|
|
|
|
|
|
—废水 |
|
|
|
|
|
|
|
|
|
固体废物 |
|
|
|
|
|
|
|
|
|
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
类别 |
名称 |
技改前排放量 |
“以新带老削减量 |
技改项目排放量 |
技改完成后排放量 |
技改完成后较技改前增减量 |
废气 |
|
|
|
|
|
|
废水 |
|
|
|
|
|
|
固体废物 |
|
|
|
|
|
|
工业总用水量构成包括间接冷却水的消耗、工艺过程所需的水量、锅炉补水的需求以及生活设施的用水量。
污染物源自未配备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小于15米的排放源,通常被称为无组织排放源。
1. 物料平衡分析法 2. 类比模型法 3. 逆向求解策略
非正常排污的源强统计与分析
工程分析针对非正常排污状况,分为启动、停车、检修过程中的临时排放以及超出常规作业条件(超额排污)的排放两部分,特别关注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内容1、工程概况2、施工规划 3、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
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6、替代方案
电镀行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1、工程组成完全
2、重点工程明确
3、全过程分析
4、污染源分析
5、其他分析
根据污染物排放的持续性划分:连续排放源、突发排放源以及间歇性排放源
1、大气污染源 { 有组织排放源
按排放形式分 无组织排放源
{ 高架源
按几何高度分地面源
2、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
1)现场实测Qi=Q.废气中I类污染物的源强Kg/h__
废气体积m3/h__ .Ci 废气中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值mg/m3__
2)物料衡算法
3经验估计法
3、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
1)绘制详细的工艺流程图,依据生产过程或各工厂、装置特有的布局,展示其污染物产生和传递的流程图。
汇总各生产厂或装置的排放数据,详述其各自的有组织排放源与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改扩建工程排放量、改扩建工程的削减量,按这些数据计算最终排放量
在评估主要污染物正常生产排放的基础上,还需对毒性较强的物质进行非正常排放量的估算
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
详细考察要点如下: - 烟肉底部中心的精确坐标及其位置图示; - 烟肉的垂直尺寸,包括高度及出口内径参数; - 出口处烟气的温度测量数据; - 出口流速的测定结果; - 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浓度一览; - 非常规情况下毒性较大的物质排放量报告。
统计评价区内面源时,首先进行网格化,网格取1KM*1KM
对于颗粒物的关键排放源,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颗粒物的密度特性以及粒径分布情况。
物料堆场,包括原料、燃料及固体废物,采取风向面源管理策略,通过类比研究或现场试验方法,精确测定其启动风速和产生的扬尘量。
一级全部,二三级评价进行35678
4、气象污染的区域划分及其关键气候参数分析
2)统计分析地面常规气象要素:详述风场特性、风向频率玫瑰图、温度场特性,以及大气稳定度的频次分布;并进一步探究风向、风速与大气稳定度的联合频率分布特征。
3)大气扩散参数
4)分析气象边界层的风场与温度场特性,着重探讨逆温现象以及风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在二、三级评估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应包含风向频率分布图(风玫瑰图)和联合频率分析。
风向玫瑰图:用16方位风频联连而成的图
支持呈现:风向分布频率图、风速分布图以及污染物浓度系数图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该风向平均风速
5、大气稳定度的辨识依据: - 太阳高度角的评估 - 云状况分析(包括总云量与低云量的观测) - 风速对稳定度的影响 分类如下: 1. 强不稳定 (A):高度不稳定性表现 2. 不稳定 (B):明显的不稳定状态 3. 弱不稳定 (C):一定程度的不稳定特征 4. 中性 (D):趋于平衡的稳定状态 5. 较稳定 (E):稳定的增强趋势 6. 稳定 (F):完全的静稳状态
太阳高度角
当地纬度当地经度 t进行观测时的北京时间
太阳倾角
在大气稳定性表现为不稳定或中性状态(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