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项目基础与法规
第二章详细描述项目基本情况
第三章详细施工规划
第四章高效施工策略
第五章高效施工进度规划与实施保障策略
第六章全面质量管理策略
第七章全面的成品维护策略
第八章高效绿色施工与环境保护策略
第1节应对雨季施工策略
第九章强化安全规章制度与执行
第十章做好服务和配合
北京高压燃气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模板简介
北京高压燃气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涵盖了项目基础与法规、施工规划与策略、质量管理与成品维护、绿色施工与安全保障及服务配合等多个方面内容。方案首先明确了项目基础与法规要求及项目基本情况,随后从详细施工规划、高效施工策略、进度规划与实施保障等方面构建了施工核心框架,同时系统规划了全面质量管理、成品维护、高效绿色施工(含雨季施工应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及服务配合等内容。为北京高压燃气工程的有序推进、质量控制、安全保障及绿色环保提供了全面的组织设计指导,确保施工高效、规范、可持续。
模板预览

 

 

 

 

北京高压燃气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第一章项目基础与法规

1.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

序号

文件名称

编号

1

**高压燃气工程招标文件

05Z0-52

2

**高压燃气工程招标文件的修改和补遗

05Z0-52Z

3

**高压燃气工程施工图设计

**1/2

2.工程应用的主要法规及文件

序号

类别

法规名称

编号

1

国家

建筑法

 

2

国家

环境保护法

 

3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4

地方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71-2003

5

地方

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试验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京建法【1997】172号

6

地方

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试验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的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

京建法【1998】50号

7

地方

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道路与公用管线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配合实施办法》的通知

京计基础字【2001】356号

8

地方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市政府令第72号

9

地方

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通知

京建法【2003】446号

10

国家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1-2001

11

国家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24001-1996

12

国家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GB/T28001-2001

3.工程有关规范、技术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

序号

类别

规程、规范、质量标准名称

编号

1

国家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7

2

国家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B50204-2002

3

国家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123-99

4

国家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107-87

5

国家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6

国家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7

国家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985-1988

 

 

 

8

国家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

GB/T12605-90

9

国家

碳钢焊条

GB/T5117-1995

10

国家

低合金钢焊条

GB/T5118-1995

11

国家

国家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T8163-1999

12

国家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11345-89

13

行业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413-2002

14

行业

承压流体输送用螺旋缝

GB/T12605-90

15

华北

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

燃气工程91SB8

16

行业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33-2005

17

北京

北京市地下煤气管道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定

DBJ01-701-89

18

北京

北京市市政工程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DBJ-056-2000

19

北京

市政工程施工手册

1994年版本

4.企业标准

序号

类别

名称

备注

 

企业

IS09001、IS014001、IS028001质量、环境、安全健康手册、程序文件

 

 

2

企业

资料、安全手册

 

 

第二章详细描述项目基本情况

1.工程简介

本项目管线改造工程起自现有**路与**交叉路口东北角的DN400高压B天然气管线原始分接点。新线路将向东延伸,沿着李天路北侧直至规划**东路西端24.5米的位置,随后转向北行,沿规划**

向东延伸后,线路在**路西侧转向西北,并与现有的通向**高级中学高压调压站的管道衔接,管道总长度为8181米。

本工程项目划分为单一标段,依据设计方案分为两个阶段:自南岗路东侧起始点向东延伸至规划小中河西侧约60米处为第一阶段,长度总计2,389米,对应设计编号为**-1,包含51个设计节点;其余区域构成第二阶段,设计编号为**-2,涵盖了额外的预留段节点。工程的设计工作由*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业主为**公司。项目的资金来源为**资金支持。工程预计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开始施工,合同规定总工期为92天。工程质量目标为达到合格标准。

2.工程设计情况

本工程管材选用L290螺旋缝焊接钢管,规格为,管道防腐采用三层结构聚乙烯及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联合做法加强级防腐。管道的敷设除穿越铁路、主要道路加设混凝土套管外,均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管道覆土(特殊地段除外)一般为1.5m左右。管道设计压力为2.5Mpa的高压B管道。

2.1过路套管

本设计管线穿越**专用铁路线和**东路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管内敷设。套管管径为,采用

在顶管工程中,采用250毫米厚的C20级素混凝土对套管底部进行平整铺设,每间隔14.0米处设置了滑动支架以确保管道的稳固安装。

在套管的两端实施砖砌封闭作业,并装配检测漏水与检流管道(其顶部配备防护帽)

2.2结构阀室

本工程沿线设有DN400燃气单管阀室4座。阀室净空尺寸为长×宽×高

2600m,该构筑物的底板与侧墙采用250毫米厚的C25级、抗渗等级为S6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而顶板则选用C25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盖板。

3.主要工程数量

L290螺旋缝焊接钢管敷设 8181m

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敷设2150 72m

钢筋混凝土结构阀室 4座

阀室内设备安装 6套

绝缘接头安装 3处

4.现场施工环境

4.1现场地上情况

经过详尽的现场踏勘,本工程的施工路线地势总体平坦,大部分区域位于现有的农田范围内,唯有设计部分涉及特定地形变动。

本项目首阶段需穿越多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建筑群和庭院设施。此外,施工过程中还需跨越一条现有的铁路线路,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以及六条规模较大的排水渠道和一条河流,具体路线分布如下所述。

4.1.1 项目起始于现状**路与**路交叉口的东端,并与现有的**路D400天然气管线衔接后,沿着南方向延伸。

侧延伸4.392m后于T2点向东转折,折角为90°。从折点T2向东约265m(T3东40m)管道均在现况农田中敷设,管中距现况**北侧道路排水沟中约

4.1.2管线继续向东延伸,穿过一道农用排水渠后,随即穿行于现有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院落中,该段管道长约1835m。影响施工的建筑、院落隶属于北京**公司、北京**航空工程有限公司、**制衣有限公司、北京**租赁有限公司。

4.1.3管线穿越**专用铁路设计为顶钢筋混凝土套管作业,该铁路位于设计之间,铁路两侧均有墓穴存在且位于顶管工作坑内,需提前与相关人员协调并做出妥善的迁移处理。除此之外,铁路两侧的输电线杆、树木也需改移和移植。

4.1.4 在规划为第二阶段的设计任务中,大部分管线的铺设将位于农田区域。基于实地考察获取的信息,此管段施工路线涉及穿越新建的交通干道小中河东路,以及现有河流小中河,还需穿越七条现有的排水涵渠和多条田间道路。以下是对具体情况的详细阐述:

1)在规划管线从T5至T6的连接路径中,设计要求管线需呈斜线穿越现有的**河以及一条地下排水涵管,穿越长度大约为200米。

西端,排水暗涵与排水明渠衔接,而在东端,它则与小中河实现联通,并配备有闸板设施。

穿越的河道段为近期整修工程,其河堤内部悉数采用坚固的块石镶砌;而位于管道东侧的连接小中河东路的桥梁已完成横跨河流的施工任务。

2)施工过程中,除了已提及的地段,还需穿越六个现役排水渠道。这些渠道当前正处于使用状态,其中充斥着恶臭且呈黑色的污水。为了保证正常运作,要求在管线施工期间确保排水渠的水流不断流。

3)该设计管段段需穿越新建**河东路,该道路为一幅路形式,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道路设计总宽度为26.0米,两侧各配备有1.5米宽的土路肩,而道路的东侧与西侧则分别毗连着广阔的农田区域。

4.2现场地下情况

根据图纸资料与现场勘查,本工程沿线需穿越的现有地下设施包括输油管道、污水管道、直埋电力线路、供水管道以及铁路通信线路等,其深度各异。特别地,第一设计管段(即现状李天路北侧东西向管道区域)的管线密集度较高。鉴于图纸未详尽标注图例和标高,这些管线的存在将对工程施工构成显著干扰。因此,施工启动前,必须对施工区域内所有管线进行全面测绘,对需改道的设施尽早安排,对于需要保护或加固的部分,则须遵循后续章节中相应的处理规定。

5.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鉴于业主未能提供工程路径的地质勘查资料,工程管线所对应的地质与水文特性存有不确定性。基于现场初步踏查,地表下约1.0米深度以内主要为人工填充的混合土壤和耕作土层,其下方则以粉质沙土为主。沿线地区的地下水位差异显著,个别地段的埋藏深度甚至低于1.0米。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施工启动前必须对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状况进行补充探测与确认,以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6.工程特点、难点、重点分析

6.1工程特点

6.1.1工程量大、工期紧

鉴于本工程项目管道敷设的艰巨性,总长度达到8.2公里,且地下原有管线的种类、位置和高程尚未全面勘查确认,沿途地面设施如建筑物和电线杆的拆迁与改道工作尚未完成,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所需的工作周期。此外,燃气管线施工还需顾及雨污水等其他管线的施工进度,导致整体工期显得尤为紧凑。为了在规定时间内,确保在有限的工作空间内实现高质量和安全目标,施工团队应采取明智的策略,实施分段施工,实施大规模连续作业模式,这样才能有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所有工程量的铺设任务。

6.1.2拆迁、改移工作量大

施工区域内的建筑物拆除与保护、地面设施如杆线、树木和花草的处理,以及地下管线的迁移和维护任务繁重。其中,首阶段的管线穿越密集的住宅区和单位庭院,对工程的按期启动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需尽早筹备,增强工作强度,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紧密协作,迅速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并执行,以压缩施工准备时间,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用于主体结构的建设。

6.1.3地下水位高

鉴于现场调查显示,部分区域地下水位较低,尤其在某些地段水下埋藏深度不足1米,施工过程中务必实施有效的降水与排水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此,建议对工程沿线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查或坑洞探测,以全面掌握地下土壤特性和水位分布状况。基于这些详细信息,我们将能够制定出更为切合实际、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降水排水方案。

6.1.4施工配合单位多

在执行本工程的过程中,除了需协同进行地面上的建筑物、树木以及杆线的拆迁、移植任务,还需与铁路部门和路政管理机构紧密协调。

与交通管理、水务供应、环境保护、设计及相关管线设施维护管理机构等相关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保持密切协作,务必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姿态,避免盲目行事。

6.1.5季节性施工明显

鉴于本工程管段结构施工及管道安装大部分集中在雨季进行,务必要制定详尽的雨期施工计划。

唯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方能确保按期并保证质量地完成任务。

6.2工难点部位

6.2.1 一项关键的施工挑战源于需穿越现有的专用铁路线。针对这一区域,工程规划采用钢筋混凝土外套管进行顶进施工,其技术复杂性尤为显著。

1)在确保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管道顶进施工将进行精心规划与执行,目标是实现平稳且安全的施工进程。

为了确保管道施工的精准实施,拟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技术进行作业,目标是有效管理铁路路基下的施工降水问题,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铁路路基的干扰。

2)在铁路路基两侧的现状土葬墓地中,施工所需的工作坑(竖井)位置邻近墓穴,墓穴迁移将导致工程周期相应延长。鉴于设计的套管埋深与长度,其终端位置尚处于铁路列车荷载安全承载范围内。因此,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必须兼顾铁路设施的稳固,实施有效的降水与挖掘作业。为此,应采用稳固的支护加固技术和信息化监控手段,实时监测地面沉降及变形情况,以便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以维护施工与铁路运营的双重安全。

6.2.2本工程施工难点部位之二在于穿越小中河(设计第二管段之间,长度约220m),该部位设计为明开直埋管道敷设施工。

1)在本项目中,管道需穿越小中河及一条排水渠,且施工时间正值汛期,因此,预计的洪峰泄流量无法准确预估。在这种情况下,拆堤进行明沟施工在汛期内实施的可行性较低。

2)当前,穿越河堤的管道工程面临的情况是,河岸坡面已实施了衬砌,伴随的是已完成的跨河桥梁建设。然而,采用围堰倒段施工或设置临时渡管进行明开作业,对河堤和桥梁的保护构成严重挑战。为了避免对河堤结构及桥梁安全造成影响,我们建议避免拆除河堤及其排水渠的暗涵,转而寻求更为妥善且对工程质量可控的施工方法,这将增加工作复杂性并可能影响最终质量标准。

3)为了确保安全度汛,预计水务部门需在汛期结束后对管线进行施工,这将导致工期相应延长。

6.3工程施工的重点部位

6.3.1 鉴于本项目需穿越一处专用铁路线路及两处重要道路交通节点,这必然对铁路和陆地交通构成显著影响。因此,施工期间对交通的引导与维护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6.3.2 本次施工计划中的关键节点在于穿越铁路、道路及河道的复杂工序,这些区域施工周期显著,对工程进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被视为工程质量管控的核心环节。同时,加油站周边区域被列为施工安全防范的重中之重。

6.3.3 本项目的顺利开展,仰赖于沿线地勘补探的深化、地上物的有序拆迁、对地下管线与构筑物的详尽调查以及必要的改移工作,这些均为工程实施的基础性任务,甲乙双方需共同予以高度关注和全力以赴的合作。

第三章详细施工规划

致力于满足业主要求的工程进度,确保施工生产的优质高效完成。通过精心策划与科学调度,我们力求提前完成任务,从而提升社会的整体效益。

我司项目预计的施工起始日期为****年9月1日,预期竣工时间为****年11月30日,总工程工期为92天。

1.2质量目标

本项目工程的质量严格遵循了国家现行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相关规范标准。

工程质量目标如下:确保所有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并力争实现工程优良率不低于85%,稳固达到国家一级质量标准。

1.3安全目标

确保全面遵循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实现施工过程中的零违法行为、零安全事故以及重大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件的避免:同时,杜绝‘非典’、‘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致力于实现施工过程中的低噪音和低干扰,严控轻伤事故率至低于1%,确保项目符合北京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地标准。

1.4环境保护目标

所有工程废弃物处置、污水排放管理、施工现场尘埃控制、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以及植被恢复措施,均严格遵循现行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并积极响应业主要求的额外环保标准。施工过程确保无任何环保相关投诉事件。

1.5文明施工目标

遵循北京市关于工地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设置齐全的施工指示标识和宣传口号,确保所有施工人员持证并佩戴姓名牌进行作业,实施统一的行为准则。施工现场整洁有序,致力于营造一个文明、高效的生产环境。

2.项目部组织机构

为了全面满足业主和招标文件对本工程项目施工的各项规定,我们承诺将建立一个高效、精干且实力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并配备技术领先、施工能力卓越的作业队伍,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及环境保护目标的顺利达成。

2.1项目经理部人员构成

2.1.1 我公司为确保本项目的高效优质按期完成,特委派在燃气工程领域积累了深厚施工经验,并深受业主、监理及社会各方赞誉的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程师,代表我司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项目团队配置如下: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2名,总工程师1名。

2.1.2 项目组织架构遵循公司管理体系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规定,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与作业层三个模块。项目的核心决策层,即项目经理及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由企业全力支持,通过选拔来自公司各部门的业务精湛、技术过硬且富有经验的管理者组建。项目管理层配置了诸如测量工程师、试验员、会计师等专业人员,以及施工员、技术员、计划员、质量员、安全员和材料员、行政管理员等,他们共同确保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得到有效管理。

2.2项目经理部职能部门

项目管理架构由五个关键部门组成:工程规划科、技术与质量控制部门、物资与设备管理部门、经济运营与财务部门,以及行政后勤支持团队。

政保卫部,设有对外协调专项小组,专司处理噪音扰民与民扰问题,全面负责本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

2.3施工作业层的组建

为了实现有效管理和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及进度,项目部在统筹指挥的指导下,择优选拔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组建团队。

作业层构成主要包括土方施工团队、管道安装与焊接专业施工队伍、顶管施工分队以及附属工程承建队。

明确各岗位职责分配,落实责任人,以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与完成。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见图3-1。

3.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根据实地场地的具体情况,精心策划施工布局,并详细划分施工阶段,确保各类资源的均衡分配,详尽设计见附录中的总平面图。

图3-1项目经理组织机构

3.1施工临时设施建设

鉴于本项目仅为单一的高压燃气管线建设工程,受限于管线保护区域的特性,无法在该范围内设立临时设施区域。

于场地周边选择适宜位置,特别设立临时设施区域,其具体位置位于小中河南侧以及**东路东侧,依据现场的实际条件进行布局。

项目经理部选址位于李天路南侧和富壁路东侧,主要用于施工机械的停放,施工材料的储存以及作业团队的住宿设施。

项目设施概述: - 位于距路口150米的平房内,作为工程项目的经理部,提供办公与生活空间,同时容纳甲方和监理的专属办公室。 - 施工材料加工场邻接作业队生活区域,专设为小型库房与钢筋加工区域。 - 针对生产需求,管材将直接配送至施工现场,所有大型机械设备在场内规划停放区域,并配备专人进行监管管理。

3.1.1 所有临时设施区域均采用专用围挡实施封闭,有效隔绝与外部环境的接触,并对生活区和材料加工仓库进行独立划分,旨在防止相互间的干扰发生。

3.1.2 厨房区域划分为办公区与生活区分区,均配备有设施完善的冲洗、隔油及沉淀设备。配置了便于移动的环保厕所,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表进行定期清洁,致力于营造一个清新整洁、宜人的生活环境。

3.1.3 区域内临时设施周边的道路需实施硬化处理,同时要求房屋前后配备完善的排水设施,以确保有效的排水及防汛功能。

3.2施工临时道路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雨期施工特点,为便于土方及物资设备等运输到位,施工临时路将按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布设与修建。作为设计第一管段,施工临时路布置在管线的南侧,以便于与现况李天路衔接:然而作为设计第二管段,施工临时路则设置在管线的东侧(*东路西侧),目的是为方便与*东路联通,以减少联络线的长度。其施工临时道路结构则根据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设计与修建。

3.2.1 为了确保工程投资效益并满足施工要求,临时道路的设计宽度统一为4.0米。每隔500米,我们将设置一处便于车辆调头的港湾区域或者与现有道路相连接的联络线,以保证交通便利性。

3.2.2 所有位于现有建筑物庭院及待拆迁区域内的临时道路,可直接进行地表平整,无需额外处理;然而,在现状农田和树林区域的临时道路施工中,除了基础平整并压实外,还需在路面铺设30厘米厚的碎石并确保其密实,目的是确保雨后各类运输车辆能安全、顺畅通行。

3.3施工临时用电

针对工程路径的具体环境,我们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应对施工用电需求:一是借力外部电源支持;二是配置移动发电车以确保电力供应。

3.3.1 鉴于第一设计管段位于现状**路北侧,沿线现有高压输电线路和供电变压器可供利用,因此,本段主要采用借用电源的方式。线路沿道路布局,通过借杆安装用于施工的380伏输电线路,每100米设置一处二级闸箱,并在施工区域配置移动式闸箱。各闸箱间通过橡胶绝缘缆线连接,电力供应遵循三级漏电保护原则,确保每个设备对应一个闸箱和一个开关,以保障全程用电安全。

3.3.2 鉴于第二设计管段位于新建*河东路西側的农田区域,尽管沿线配置有高压输电线路,然而线路距离相对较远,且附近供电变压器不多。因此,考虑到供电条件可能带来的线路电流和电压损失较大,无法充分支持施工需求。为了在限定的工作时间内顺利完成该段工程的施工生产任务,我们计划增配多台电力车辆,以确保施工降水和管道焊接作业的电力供应充足。

1)依据施工规划与日程配置,针对各施工区域(作业现场),我们将配备两台功率为120千瓦的发电车,以确保降水井成孔钻机、降水设备以及电焊机等重要机电设施的电力供应充足。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电力线路若需穿越道路,应选用铠装电缆实施直埋敷设,并在穿越部位增设防护套管,确保安全无损。

3.3.3 在现有设施基础上,额外增设两台功率为120千瓦的发电机,作为应急备用电源,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电力供应充足。

电的需求。

3.3.4用电量计算

请参阅表3-1,其中详细列出了施工高峰期电力设备的数量及其各自的额定功率统计。

表3-1

用途

机具名称

功率(KW)

数量

总计(KW)

管道焊接

直流电焊机

20

6台

120

管道加工

角磨机

1

6个

6

降水施工

钻机

40

2台

80

井点降水

水泵

7.5

10台

75

现场照明

灯具

1.0

10盏

10

依据公式:代入所统计数值。

式中:一全部动力用电设备额定用电量

设备同时运行系数(取值0.7):所有用电设备的综合考虑

Pa—室内照明设备额定用电量之和

室内照明设备的共享使用系数(采用0.7)

Pb—室外照明设备额定用电量之和

室外照明设备的并发利用率系数(设定为1.0)

计算得出的功率为:1.1乘以(0.7乘以281千瓦加上1.0乘以10千瓦),即206.7千瓦.

3.4施工用临时水

项目水耗特征显著,主要用于闸井构造接缝的冲洗和环保用水环节。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活用水的需求相对较大,尤其对于工期紧凑的项目来说,这一比例尤为显著。

为妥善处理上述问题,我们计划启用本单位自行配备的8吨级水车进行作业。

3.4.1 生活及办公区域的用水需求可通过借用临近村民的饮用水源得以满足,包括日常饮水与沐浴之需。

3.4.2 每日施工生产与环保用水需求应预先规划用水方案,明确指定供水区域及预计水量,从而有效调度水车运输能力,确保施工用水的充足供应。

4.施工准备

4.1生产准备

生产准备作为至关重要的前置步骤,对于施工企业的高效与优质工程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它是确保施工任务顺利并达成质量目标的基础保证。针对本项目的特定内容和特性,详尽的准备工作列举如下:

4.1.1现场踏勘和环境调查

中标后,我们立即对施工现场展开详尽勘查,以充分理解其环境特点及周边条件。

筹备施工期间的渣土消纳场地调查与现场多余土方临时存储设施规划:旨在营造优化的工程作业环境。此任务需在工程启动前完成。

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