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投放点运营服务投标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写)
本项目实施区域包括: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写)
本项目服务期限为XX年。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写)
本项目的服务内容包括:
一、垃圾分类行业背景介绍
(一)垃圾分类及特征
1.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显著的产量、复杂的构成,其中富含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使得其易于滋生细菌并散发出令人不适的恶臭气息。
生活垃圾的构成元素主要包括煤灰、厨余残渣、果皮、塑料、落叶、纺织品、木料、玻璃、陶瓷、皮革制品和纸质物料,以及少量的电池废物、药包材料(如铝箔和SP复合膜/袋)、橡胶制品。这些成分可大致归为四类别别处理。
(1)厨余垃圾:
食品废物,包括皮、菜皮、剩余饭菜、骨头以及菜根菜叶,其在总体废弃物中的比例通常占40%至60%。
(2)可回收垃圾:
上述材料,如纸张、塑料、玻璃、橡胶、金属、纺织品以及竹木制品,占总消耗量的10%至25%。
(3)其他垃圾:
这部分主要包括砖瓦瓷、渣土以及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这类废弃物占据了总量的大约20%。
(4)有害垃圾:
以下是各类废弃物清单: - 日光灯管 - 电池 - 喷雾罐 - 油漆罐 - 废弃润滑剂容器 - 药品及其包装 - 药瓶 - 涂改液瓶 - 过期化妆品 - 一次性注射器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性显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含水率普遍较高,通常在平均数值上达到约__; - 热值较低,典型值约为4200千焦耳每千克(kJ/kg); - 有机成分占比较大,其中厨余垃圾占比约占总量的__; - 可回收物比例相对较低,仅占总量的__。 生活垃圾的成分受多种因素影响显著,如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等。例如,在热值较低和经济水平较低的城市,垃圾可能含有较多的煤灰,因其气化率较低;相比之下,消费水平高、人口密集、气候干燥的城市,其生活垃圾热值较高,而煤灰含量较少;南方地区,有机物含量显著,大致在__范围内;而在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易回收废弃物的含量较为可观。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特别是北方地区燃气使用率的大幅提升,生活垃圾的构成呈现出显著变化:有机物含量及热值有所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诸如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及纺织品在内的可回收物含量相应增加。
当前,国外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普遍采用的主要手段包括填埋、焚烧和有机堆肥技术。
废物资源回收利用效益显著: - 废纸回收:1吨废纸经再加工可生成优质纸张850公斤,相当于节约300公斤木材,同时降低污染排放,比直接生产节省74%的环境污染。 - 塑料饮料瓶回收:每回收1吨,可提炼出0.7吨二级原料,体现循环经济的价值。 - 钢铁废料回收:1吨废旧钢铁可提炼出0.9吨精炼钢,这比矿石冶炼节省47%的成本,显著减少空气污染(降低75%),同时节水97%并降低固体废物排放。 - 生物堆肥处理:通过此途径,每吨生活垃圾经处理后能转化为0.3吨有机肥料,促进土壤肥力提升且有利于环保。
2.工业垃圾
(1)建筑垃圾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推进,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惊人。据不完全统计,按照新建施工吨/万平方米,拆迁
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近年新建、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2亿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被露天堆放或者不做任何处理的直接填埋。其危害在于:
首先,奥运工程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显著。据统计,为筹备建设,包括对原有设施的拆除及新工地的构建,每年需设立约二三十个建筑废弃物收纳点,这无疑对土地资源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继而引发的环境影响尤为严峻。构成建筑垃圾的胶粘剂、涂料和油漆,作为高度聚合且不易生物降解的材料,往往含有潜在的重金属污染物。一旦这些废弃物被掩埋,会直接威胁地下水的质量,进而对临近社区居民的生活安全构成直接影响。
再次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
建筑废弃物蕴含丰富的再生利用潜能。废弃砖块经研磨可用于制作建筑板材的骨料,制成的隔墙板材轻质、强度高,同时具备优良的隔音性能和低膨胀系数,其原料易得且成本低廉,显著降低了板材的成本。废弃混凝土碎块经过精细研磨,可与标准砂以1:1的比例混合,用于墙面抹灰砂浆、屋面找平层、砌筑砂浆以及地砖制作等用途。作为非承重结构材料,混凝土碎块也可用于现浇或预制构件的骨料。这不仅节省了建设投入,还保证了构筑物的强度。据统计,每施工一万平米建筑会产生约500吨建筑垃圾,如能有效利用,将带来约2万元的经济效益;相比之下,外运这些废弃物仅运费一项便超过1万元。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施工现场管理向文明、规范和标准化迈进。我国建筑垃圾技术创新的核心在于对大量砖石和混凝土的高效再加工处理。
(2)电子垃圾
主要包括各种使用后废弃的电脑、通信设备、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子电器产品。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由此产生的电子垃圾也快速增长,未来年将是电子垃圾增长的高峰时期。
电子废弃物堪称众多污染物的汇集:普通CRT显示器内蕴含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及溴化阻燃剂等有害成分;电脑电池和开关含有铬化物和水银,元件中则包含砷、汞及其他有害元素。电视机、冰箱、手机等电子设备均含有诸如铅、铬和汞之类的重金属;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内装载的碳粉亦不容忽视。这些废弃产品的不当处置,如随意丢弃至野外或垃圾填埋场,重金属可通过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路径,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引发中毒风险。而焚烧废弃电子产品则可能导致二噁英等有害气体排放,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安全。
电子垃圾富含各种可再生的有色及黑色金属,以及玻璃等可再利用材料。特别是贵金属,其含量远超天然矿藏,其回收经济效益显著,通常回收成本较之开采天然矿床更为划算。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专门针对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设施。物理处理技术,尤其是‘破碎-解离-分选’的方式,预计将引领未来电子垃圾管理的主流策略。
(3)医疗垃圾
尽管医疗垃圾产生量相对有限,但鉴于其潜在的高风险,其收集与处置必须严格遵照国家法定程序实施。医疗废物按照五项分类标准被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监管范畴。
①感染性废物:
医疗废物,特指那些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并具备引发感染疾病传播风险的废弃物,例如,被病人血液、体液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以及传染病患者所产生的垃圾。
②病理性废物:
该范畴涵盖了临床医疗活动中产生的生物废弃物及医学实验动物遗体,具体包括手术过程中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检查后废弃的组织样本以及病理学样本固化块等。
③损伤性废物:
以下是一类可能对人体造成切割或刺伤的废弃医疗锐器:如医用针、解剖刀、手术刀以及玻璃试管等。
④药物性废物:
废弃的药品,主要包括已过期、淘汰、变质或遭受污染的品种,涵盖了废弃的一般性药物、细胞毒性药物以及遗传毒性药物等
⑤化学性废物:
废弃的化学物品,以其毒性、腐蚀性和易燃易爆性质著称,包括诸如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及汞温度计等,构成了医疗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废物蕴含的病原体众多,包含着潜在的高风险,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废物中塑料含量较高,若进行焚烧处理,往往会释放出极具毒性的二噁英化合物,使之成为二噁英生成的主要来源之一。
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手段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技术:焚烧、高压蒸汽灭菌、等离子体处理、微波辐射消毒、破碎后高压消毒以及化学消毒。值得一提的是,焚烧作为主要的处理途径,广泛应用于医疗垃圾的处置中。
3.农业垃圾
主要包括:
(1)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田的秸秆、杂草、枯木枝叶以及果园产生的果壳果核等残余物质。
(2)牲畜和家禽的排泄物及畜栏垫料;
(3)农产品加工的废弃物和污水;
(4)农村居民粪尿和生活废弃物。
农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置不仅侵蚀农村环境的洁净,进而污染水源,对农产品质量构成威胁,制约农业生产并可能引发疾病的传播,对居民健康构成潜在隐患。实际上,农业废弃物富含有机质,若能妥善处理并实现多层面的有效利用,它们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例如,过腹还田的饲草、鸡粪转化为猪饲料的一部分、作物秸秆与粪便的沼气生成技术、沼渣用于蚯蚓养殖,甚至沼液作为肥料,这些都是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和推广中的关键议题。
(二)行业规模
201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21亿吨,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到2.58亿吨,6年间平均年增长3%,逐年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对于清运和末端处置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生活垃圾清运量已经达到2.70亿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03亿吨。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0.67亿吨,并在以每年4%-5%的增速逐年攀升。根据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2.15亿吨。
2014-201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资料来源:城乡统计年鉴
2017年重点城市垃圾产生量排名
资料来源:城乡统计年鉴
传统管理模式下,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依赖于社会非专业力量,他们通过手工分拣,将诸如塑料瓶、纸箱等可回收物送入资源回收体系。然而,源头管理和处置流程中未能有效推进减量化原则,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干垃圾通常被混合收集和运输,未能实现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的实施旨在优化资源循环利用,通过精细化管理,将可回收物的分类、收集与销售环节整合为集中式体系。同时,它强调了源头分类,有效区分厨余垃圾与有害废弃物,从而缓解了末端处理设施如焚烧或填埋的环境压力,减少了环境污染。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统计数据,至2017年度,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总量达到了20138.2万吨。具体分类如下:卫生填埋作为主要处理手段,其处理量达到了12183.6万吨,占总处理量的约60%;而焚烧处理则贡献了7589.3万吨,占据了约37.7%的比例。
2017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结构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绿色生活的日益追求,上海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显着改善。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的数据表明,约有高达95%的市民表达了垃圾分类的支持。然而,尽管公众意愿高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分类制度不健全和分类体系不完善的挑战,能精确实施垃圾分类的市民占比仅约20%。在这个阶段,构建和完善一个行之有效的分类体系成为推动垃圾分类广泛深化的关键要素。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我国垃圾分类历程,最初依托于废品回收体系,主要聚焦于有价值的废弃物处理,如玻璃、塑料制品和电池等。然而,彼时由于末端垃圾处置设施的匮乏,垃圾分类未能实现全面推广。
随着21世纪初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提升,国家建设部适时倡议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初期实验项目。首批试点涵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及桂林等八座重要城市,尽管这些城市在初期阶段积累了部分成果,然而整体上的垃圾分类工作尚未实现实质性的重大进展。
2015年至今,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政策不断加码,垃圾分类工作开始实质性启动。
2019年6月,住建部联合九部门颁发了《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自该年起针对地级以上城市的垃圾分类项目。根据规划,至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已基本构建起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公共机构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同时,至少一个试点街道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的建设。2022年目标进一步扩大,所有地级城市至少一个行政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至少一个街道成为垃圾分类的典范区域。而到2025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将基本完善并趋于成熟。
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生活垃圾处理行业深受政策导向影响。近年来,伴随一系列推动行业进步的国家政策出台,这些举措直接塑造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对此,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18-2023年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详尽归纳并解读了相关政策的影响。
图表1:我国近年来生活垃圾处理政策概览
发布时间政策/文件主要内容 |
||
2018年1月 |
《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
2010年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要出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施方或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工作日标,细化工作内,化工作任务。落实《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国管节能[2017180号)(关于军队单位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意见)(军后建2017]185号)、《关于在医疗机构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0号)要求,从党政机关、军队单位、医院、学校等率先做起,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扩大到所有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 |
2017年12月 |
《关丁进一步做好生活垃焚烧发电厂规划址工作的知》 |
明确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指寻地方编制本地区省级垃圾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专规划期为2018-2030年:2018年底前完成。 |
2017年7月2017年7月 |
《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实施PPP模式的通知》 |
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有序推进存量项日转型为PFF模式。尽快在该领域内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统、规范、高效的PPP市场,推动相关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明显优化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物进口管理制票改革买施方案的通知》 |
严格固休物进口管理,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厂环境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物;2019年年底前,你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代的固体废物。通过持续加强对固体废物进口,运输,利用等名环节的监管: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保持打击洋垃圾走私高王态势,彻底堵住洋垃圾入境: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元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补亦国内资源缺口,为建设美丽口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共有力保障 |
|
2017年6月 |
《关干开展第一农村牛后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 |
开展示范的县(市、区)要在2017年确定行合木地实际的农对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并4牛数以上乡镇进行全镇试点,两年内实现衣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所有乡镇和00%以上的行政付,并在经费筹、日常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
2017年5月 |
《关于规范城市生活垃圾跨界清运处理的通知 |
通知提出要,依法实施垃圾清运处理服务许可:加强垃圾清运处理服务单位资格核:规范垃圾跨界清运处行为:强化垃圾跨界清运处置过程监管等。 |
2017年5月 |
《关于挂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 |
要求各地环保部门、建部门牵头指导各地环境监测、城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和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四种设施定期向公众开放,并以此为抓手,让公众理解、支持、参与环保,激发公众环境责任意识,推动形成学尚态文时、共建美丽中的良好风尚 |
图表2: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政策汇总-2
发布时间 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7年5月 关于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处
理设施集中整治工作的通
知》
《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厂安
2017年4月 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
备和联网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17年4月 《循环发展引领行动》
2017年3月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的部署,我们即将启动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相关工作。
设施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建办城(2017034号)和
关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评估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即将启动实施详尽的评审程序。
关于报送清扫保洁工作情况的通知》(建城环函【2017】
144号)要求,经研究决定,从8月下旬开始至9月底,组
我们着手进行2017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无害化等级评审工作。
请求所有垃圾焚烧企业在2017年9月30日之前全面完成设施安装与运行优化。
承担并确保依法合规安装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测设备
在厂区出入口处设置了一块电子显示屏,其上实时更新污染物排放及焚烧炉的相关信息。
运行数据、自动监测设备与环保部门联网。
《行动》明确表示,目标是至2020年,相较于2015年,主要资源的产出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
实现了约15%的增长,循环利用率显著提升,目前废弃物处理的平均比例达到约54.6%。
已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3%,农作物秸秆得到了高效全面的利用。
据统计,产业产值的循环利用率已提升至85%,并实现3万亿元的显著规模。同时,资源循环利用的行业占比达到了75%。
已完成国家级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并推进了省级园区中占比达50%的区域实施此类革新措施。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至2020年底实现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提升至35%。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
方案》
在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下,46个重点城市已正式启动实施严格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这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措施。
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
该规划倡导根据地域特性,有效推动农林废弃物及城市生活垃圾等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6年12月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
推动质能的综合性开发利用,倡导城镇中小型燃煤供热设施向生物能源转型
五”规划》
采用生物质成型颗粒作为主要燃料,致力于提升生物质热电联产的比例,从而增强生物能源的利用效率。
质利用效率,替代城镇化石燃料消费。
截至2020年底,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建成区
已实现所有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在其他设市城市中,同样注重此类环保目标的实施。
县城(建成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实现95%以上的高标准。
已实现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80%,确保环境卫生标准得到提升。
处理率确保达到及以上的70%,对于特殊困难区域,可视情况适度放宽标准。
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包括所有符合条件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
《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
在城市建成区成功实现了原生垃圾的零填埋处理策略,而在各建制镇层面,则已全面推行生活废弃物的有效管理。
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全覆盖。
截至2020年末,各设市城市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的利用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比例,有效保障了无害化处理的实施。
我们的总处理能力提升幅度超过50%,东部地区的提升比例更是达到了60%以上。
截至2020年年底,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地区,生活垃圾管理已取得显著进展。
垃圾分类工作已显著提升,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已达到35%以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成效显著。
截止至2020年底,我们已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系。
2016年12月
规划》
市基本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体系。
图表3: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政策汇总-3
发布时间 |
政策文件 |
主要内容 |
2016年12月2016年10月2016年9月 |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规划》提出,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快县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2020年底前,力争基本摸清全国重点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状况 |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 |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3要求,将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作为维护公共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到2017年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活垃圾清洁焚烧标准和评价体系。到2020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总处理能力50%以上,全部达到清洁焚烧标准。 |
|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的意见》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丰公有制经济和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市政公月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民间资本的进入:对促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政公用行业服务和供应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民司资本进入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行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行业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对稳增长、保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共给测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除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行业的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市政公用行业健康发展。 |
|
2016年8月 |
住建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一三五规划纲要》 |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9%,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力争将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 |
图表4: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政策汇总-4
发布时间 |
政策/文件 |
主要内容 |
2016年5月2016年3月 |
《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
探索两网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试点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协同发展,鼓励在重点环节加强对接:一是在收集环节,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时充分考虑回收的便利,使可用资源优先得到回收,尽量避免进入垃圾清运体系,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同时,实现垃圾减量。二是在回收环节,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收集站的整合。三是在转运和分拣环节,探索利用废旧商品回收车辆,实现对垃圾转运站可回收物的运输。四是在处理环节,将废旧商品分中心和加工处理基地与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对接建设,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收运系统,提高垃圾焚烧处理率,做好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改造,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城市、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85%。建立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 |
|
2016年2月 |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
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0年,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强化城市保洁工作,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垃圾处理处置,大力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推进垃圾收运处理企业化、市场化,促进垃圾清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接。通过限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制品使用,推行净菜入城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厨余垃圾家庭粉碎处理·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
在2018年初,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中详尽规划了2018年至2036年间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纲领及使命。
在2018年3月底之前,全国46个重点城市需分别制定并公布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年度工作目标,并详尽规划各项任务分解。
容,量化工作任务。落实《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国管节能号)、《关于军队单位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意见》(军后建
号)、《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
号)要求,从党政机关、军队单位、医院、学校等率先做起,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扩大到所有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
在2018年,针对46个重点城市的行动计划明确了要求,致力于构建一系列垃圾分类示范区域。这些区域着重于实践涵盖宣传动员、收运设施与体系建设在内的工作机制。各街道积极响应,着手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样板,实现了全面覆盖,包括: -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的全面实施 - 垃圾分类类别涵盖所有生活场景 - 建立了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环节的完整体系 依托这些示范片区的成功案例,经验即时提炼,并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广至整个区域乃至全市。同时,制定了详尽的示范片区验收标准,并强化日常监督与考核,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效果得以充分达成。
截至2020年底,46个关键试点城市的生活中已全面构建起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确立了坚实的法制与规范框架,并成功孕育出一系列可供效仿和推广的实践模式。在废弃物处置流程中,经筛选的可回收物与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比例已实现超过35%的高效目标。
针对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进程,项目团队详细审查了覆盖全国46个试点城市的相关政策法规,尤其深入剖析了其法律框架与分类标准的特性。以下为部分关键内容摘要。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指出,疫情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虽带来一定挑战。上海环境研究院疫情期间实施的针对20多个居住区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尽管志愿者服务有所减少,但仍有约三分之二的社区保持着极高的居民自我分类投放标准,剩下的三分之一区域也维持着良好的分类习惯。这表明,市民的垃圾分类素养并未因疫情而显著下滑。
截至2019年底,生活垃圾分类已在46个关键城市的居民区,包括直辖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取得了接近百分之七十的覆盖。这一举措在地级以上城市范围内全面展开。广东省、浙江省及陕西省等地积极响应规划,同步推进全省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态势表明,垃圾分类已成为引领低碳生活方式的新兴潮流。
立法推动垃圾分类实践,上海与深圳等先行城市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实施,对未能遵守分类规定的个人或单位施以法律制裁,从而实现了显著的成效。以上海为例,自2019年7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垃圾分类政策,其居住区的达标率在一年内显著提升,从2018年底的15%飞跃至90%,而单位层面的达标率也整体达到了87%。
1.法规层级
46个试点城市中,有11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有17个城市出台了政府规章,如《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还有16个城市出台了规范性文件。
图:46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文件层级
2.出台年份
46个试点城市中,有26个城市都是在2019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如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武汉等,济南、呼和浩特、咸阳等3个城市在2020年出台了相关法规。
时间轴: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46个重点城市实施的官方发布时间
3.分类类别
46个试点城市中,除了福州市采用五分类(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其他垃圾)、广元市采用三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三类),其他试点城市均采用四分类方式。采用四分类的城市中,对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的叫法有所不同,如上海为湿垃圾、干垃圾。还有一些城市是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等,但本质上都是要实现干湿分类。
核心策略:提升居民厨余垃圾分类效能 据统计,厨余垃圾在我国生活垃圾构成中占有显著份额,预计占比40%至50%。然而,实际的厨余垃圾收集效率尚待提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如韩国、美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地,其厨余垃圾收集率目前分别处于3%至21%的区间。具体到上海市,2019年2月发布的实施方案旨在积极响应《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目标是确保每日干垃圾产出量不超过21000吨,同时推动湿垃圾分类,日均湿垃圾分类量需超过5520吨,以此实现湿垃圾在总垃圾量中占据约21%的理想比例。
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家庭日常产生的蔬菜水果残渣、剩余饭菜以及瓜果皮等易腐有机废弃物。这类垃圾因其高水分、盐分和油脂特性,不适宜采用填埋或焚烧的处理方式。
2014-2018年我国厨余垃圾产生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各国针对厨余垃圾都在朝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
致力于绿色转型,美国采取了厨余源头管控措施,通过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将废弃物转化为初始阶段的处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市政污水管道和处理设施在设计初期并未针对厨余垃圾进行充分考虑。因此,直接采用类似美国的做法可能导致如下问题:污水管网可能因厨余垃圾输入而面临堵塞,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和水质压力骤增,而且,未妥善处理的厨余垃圾可能导致管网内部的生物性腐蚀,进而引发潜在的燃气泄漏和爆炸风险。
(一)垃圾分类环节尚未形成闭环
随着近年来环境挑战的加剧,垃圾分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资源推动其普及,垃圾分类的全面实施仍未达预期。我国垃圾分类滞后的关键在于其涵盖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多元环节,强调任何一个环节的孤立改进不足以促成整体系统的高效运转,唯有构建起完整的链条,形成闭环管理,才能确保其顺利运作。
然而,在当前的垃圾分类推进进程中,关注点往往聚焦于特定的环节。例如,国家积极倡导垃圾分类投放,明确要求使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对应投放各类废弃物。然而,实践中收集阶段,分类后的垃圾桶往往混装在一辆垃圾车中,这使得后续的收集、运输及处理等环节无法形成有效的连贯流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
(二)居民缺少对垃圾分类的基本认识
垃圾分类的推行受阻因素繁多,而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障碍尤为关键。当前,多数试点城市实行四种类别划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部分地区则采用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区分,这可能导致公众理解上的混淆。尽管政府部门和媒体不断强化宣传教育,但广大居民的知识储备往往不足以支持精准分类。为了确保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分类体系需趋于简化,复杂的分类策略往往会增加操作难度。因此,分类标准的精炼与信息化手段的融合至关重要。明确各类垃圾的处理途径,方能推动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和管理机制,使之成为一项持续的实践活动。
我国居民的居住环境主要以高密度公寓为主,且房屋空间相对狭小,难以如国外居民般在私人院落设置众多垃圾分类容器,这一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垃圾分类操作的难度。
(三)还未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国际垃圾分类技术层面已趋于成熟,然而我国在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管理而非技术环节。实施垃圾分类系统的高效运行,需政府主导,广泛调动社会各方资源,确保其持续进行,直至形成稳固的制度规范和公众的内在道德遵循,使之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在管理策略上,强制性的处罚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尽管部分试点城市已制定垃圾分类投放规定,但若缺乏强有力的执法,导致惩罚措施未能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往往流于形式,难以保证政策的实质性落实。
(一)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收费制度
“分步骤、分层次、有目标”地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收费制度。第一,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首先要有章可循,制定详细的垃圾分类方法、分类标识标准,以及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统计和评价指标;其次,配备不同的垃圾运输车辆进行分类运输,避免再次混同。第二,城市应该创新垃圾收费机制,按照垃圾实际丢弃量和分类处置量实施阶梯或分段收费制度;对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企业实施动态税费征收机制,额外征收资金专项、定向补偿垃圾分类处置前端、中端环节。第三,完善奖惩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共信息平台,追踪垃圾处理费的收取和使用;鼓励公众参与垃圾处理费的管理和监督,并实行相应的“积分兑换”“税费减免”等奖励机制,带动全民参与。
(二)开始阶段实行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
在垃圾处理的全程管理中,首要目标是简化前端投放环节,以便于居民操作。初期建议以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基本划分为主,居民在投放时只需简单区别这两类,随后在处理站点利用筛选设备进行细分。对于后端处理,应构建专门的干垃圾分拣线,实施有序倾倒并进行分类处理。随着公众对基础分类规则的熟知和接纳,我们将逐步提升分类标准的精细化程度。
(三)建立完整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体制
确保垃圾分类制度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构建健全的执法机构和体系,这涉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包括在各垃圾投放点配备专业的监管人员。这些监管员需履行职责,监督居民严格遵守垃圾分类规定,对违规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此维持制度的刚性执行。
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德国通过严谨立法,实行连带责任制度:任何区域的垃圾分类违规,皆可能导致小区物业及全体住户接获警告信,如屡教不改,则垃圾处理费用将被上调。美国则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如《固体废弃物处置法》、《资源保护及回收法》和《污染预防法》,部分城市对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可处以高达1000美元的罚款、监禁或社区服务。在比利时,违规处理垃圾的公民会面临拒收标识的处罚,以此强化执行力度,从而增强公众的垃圾分类认知,推动我国垃圾分类的实施进程。
(一)垃圾分类参与率、投放准确率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居民垃圾分类知晓度高达90%,但能够参与并比较准确完成分类的人群只占总数20%~30%,能长时间坚持的人更少。
当前,居民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参与度与投放精准度有待提升,导致收集到的自称为'分类垃圾'实际上混杂不清,整体仍属混合垃圾。这直接影响了分类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及环境污染控制的效果。
解决方案:
完善和加强监督机制,专人值守
1.实施定期的垃圾投放监督,对居民进行指导与核查,确保垃圾桶管理专人负责。
2.当垃圾运输车按街区分段收集垃圾时,预先的垃圾桶核查是必不可少的。若可回收垃圾桶内非可回收物占比不超过10%,则垃圾会被正常接收,但会对不合格的垃圾桶附上橙色警示标志。然而,若发现非可回收物占比超过10%、包含尿布、有毒废弃物、液体或电线等禁止投放的物品,监督员会标记为红色,此时垃圾车将拒绝接纳该垃圾桶内的垃圾。
3.在日常监管机制中,强调多方相互制约与监督。具体措施如下:市民在垃圾投放过程中接受物业的专业引导和监督;物业的垃圾分类储存行为,则需经由市民的监督确保合规;垃圾运输车辆若在小区执行垃圾分类不力,有责任促使物业改进分类管理;反之,物业也需监控运输车辆是否执行了规范的‘分类装载’原则。
(二)居民对有关知识掌握粗略
尽管许多人对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有所认知,但在实践操作中常出现误区。例如,部分家庭在处理厨余垃圾时,误将装有甜面酱的塑料袋、装有辣椒酱的玻璃瓶以及牛奶瓶等投放,这并不恰当。正确的做法是先将这些容器清洗干净,然后投放至可回收物分类桶内。
解决方案:
强化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与频次,同时注重细化相关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致力于提升公众教育宣传的力度,以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从而在观念层面确立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的内在联系。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非一日之功,其转变需借助耐心的宣传教育与长期的监管,逐步确立正确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具体而言,厨余垃圾主要包括果皮、果壳、果核及剩余食物,但须注意,食品包装、厨房用纸和餐巾纸并不属于此范畴。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利用厨余粉碎机处理可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