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技术要点
1.1创新项目技术解决方案
1.1.1概述我们的竞标提案
1.1.2技术规格与要求
1.1.3标准化设计指南
1.1.4环境影响评估-废气管理
1.1.5重要技术规格
1.1.6设施配备需求
1.1.7系统构成详解
1.1.8配置详细列表
1.1.9能耗效率分析
1.1.11全面安全策略
1.1.12项目时间框架与范围描述
1.1.13验收项目
1.1.14专业培训与文件提交流程
1.2参数偏离详情
1.2.1关键参数偏离详情
1.2.2详细供货项目列表
1.2.3▲技术需求响应详解
1.3合理化设计说明
1.4详细技术补充说明
1.4.1海外专业设计与技术探讨
1.4.2高安全性可靠设计
1.4.3专业定制节能方案
1.4.4深入探讨防腐策略
售后服务方案及措施:包含服务人员安排、巡检周期和内容、质量保证措施、维保响应
时间及响应方式等;
2.2.1人员配置策略
2.2.2详述的质量管控策略
2.2.3高效维保反应机制与实施途径
2.2.4定期检查项目详情
二、我们的服务保证
2.3专业服务团队保障
严谨的疫情防护策略
四项目管理
4.1项目概览
4.2流程管理详解
4.2.1前期筹备流程
4.2.2抓好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
4.3质量管理策略与保障
(3)确保设备符合排放标准。
4.4详细安装调试计划
4.4.1
4.4.2设备常规安装与调试流程如下:
五。定制化员工培训计划
5.2部分专业培训项目详细内容
5.2.1RTO的基本概念与运作机制
5.2.2高效RTO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5.2.3强化安全规定与重要提示
废气处理装置技术解决方案
模板简介
废气处理装置技术解决方案涵盖了技术要点概述、售后服务方案、项目管理及定制化员工培训等多个方面内容。技术要点部分详细阐述了创新项目技术方案、技术规格与要求、系统构成、能耗效率分析、安全策略及项目时间框架与验收等核心内容;售后服务方案明确了服务人员配置、巡检周期、质量保证措施及维保响应机制;项目管理部分涵盖流程管理、质量管理及安装调试计划;定制化培训包括RTO设备基本概念、日常保养及安全规定等内容。本文为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运行及维护提供了全面、专业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模板预览

 

 

 

 

废气处理装置技术解决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一、概述技术要点

1.1创新项目技术解决方案

1.1.1概述我们的竞标提案

焦作金叶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简称焦作金叶公司)目前配置了一套专用于丙酮回收的活性炭吸附床。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颗粒活性炭吸附蒸汽实现丙酮的高效回收。鉴于近期国家和地方环保机构连续推出更为严格的VOCs废气管理政策,对于废气排放的标准日益提高。为了顺应并满足这些新的环保规定,该公司计划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增设废气治理设备于现有装置的排气终端,旨在显著削减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及其排放总量,以确保合规排放并提升环境保护性能。

1.1.2技术规格与要求

1.1.2.1废气情况介绍和参数说明

根据投标文件中说明,目前活性炭溶剂回收设备总废气风量为,VOCs成份为丙酮。活性炭脱附采用的是蒸汽脱附,吸附床脱附切换到吸附后的初始几分钟温度和湿度很高,随着吸附时间的推移,排气温湿度逐渐下降。总结废气排放特点为:大风量、低浓度、高温高湿,其中温、湿度及尾气为周期性波动。具体废气特征如下:

1)单台活性炭出口废气浓度周期波动如下:

2)单台活性炭出口排放废气温湿度如下:

吸附时间(min)

温度(°C)

相对湿度(%)

含湿量(g/Kg)

焓值(Kj/Kg)

备注

1

87

100

1040.0

2855.3

以吸附床吸附开始时,烟囱实际测量数据,测量点在回收3楼烟囱处。

2

80

100

560.0

1560.0

3

78

100

482.0

1355.0

4

74.5

93.8

341.6

976.0

5

75.6

77.6

275.7

803.9

6

73

67

193.9

584.6

7

70

59

149.3

434.5

8

64

56

73.5

316.6

11

56.5

40.7

57.0

176.8

15

53.6

43.5

42.6

164.7

22

50

52

42.6

161.0

26

49.5

54.5

43.7

163.1

30

46

50

33.0

131.9

35

44

51

33.9

122.6

39

43

54

30.4

121.5

50

41.9

53

29.2

117.6

1.1.2.2达标排放要求

废气处理后,必须严格遵循达标文件中的排放标准,其性能应符合如下表格所示的要求。

污染物项目

排放筒排放浓度

非甲烷总烃

≤30mg/m3

氮氧化物

≤50mg/m3

1.1.2.3处理工艺要求

废气特性分析表明,该项目排放的废气流量较大且浓度较低,且其温湿度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在吸附初期阶段,废气的温度和湿度异常偏高。为了将这部分高温高湿废气降至预设标准,所需的即时能耗显著,从操作可行性与经济效益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鉴于废气在吸附初期的温湿度较高,随着过程的推进,温湿度逐渐降低,此时能耗显著减少,使得在适宜的条件下行之有效。因此,针对废气温湿度的周期性变化,本项目的设计策略是采用吸附床切换处理。通过在每个吸附床后增设三通阀或双切断阀,并配合精准的程序控制,确保阀门转换与吸附床的工作周期同步。阀门的切换使得吸附床排放的高温高湿及高浓度尾气,在去除显性水分后,进入RTO(蓄热氧化燃烧),主要针对吸附床吸附初始阶段和末期排放的气体。而对于吸附床在吸附过程中排放的常温常湿低浓度VOCs废气,则先经过预处理(包括除水和颗粒物)环节,接着通过沸石转轮浓缩,最终进入RTO进行处理,这部分废气主要对应吸附床吸附中期的排放气体时段。

该周期性废气处理策略,成功适应了沸石转轮所需的进气温湿度条件,通过有效控制,防止了全部废气进入转轮导致的能耗过高和冷却水量不必要的增加。同样,它规避了将所有废气直接导入RTO可能带来的高额投资和运行成本。因此,本工艺路线被确认为经济实用、操作便利的优选方案。

因此根据投标文件要求,所要求的废气治理工艺路线为:一路的低湿度废气采用预处理(除水,除颗粒)+沸石转轮浓缩+RTO,另一路的高温高湿废气去除明水后进入RTO处理。整体工艺参考方案如下图所示。

1.1.2.4其它要求

详见技术招标文件

1.1.3标准化设计指南

在设计、制造、安装与调试以及后续验收的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核心标准与规范如下:

类别

现行标准/规范名称

现行标准/规范号

工艺设计通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6年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1093-2020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26-2013

工艺系统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HG/T20570

 

关于转发《蓄热式焚烧炉(RTO炉)安全要点》的函

通应急函(2020)13号

设备制造通用标准

《铸造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6414-1999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B/T4272-2008

类别

现行标准/规范名称

现行标准/规范号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JB/QZ 4000.3-86

《管道、设备、容器结构用无缝钢管》

Q/BQB203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HG/T20679-1990

《衬塑(PP、PE、PVC)钢管和管件》

HG20538-1992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通则》

GB/T4272-2008

设备安装通用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1998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0-1998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2010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1-199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检验评定标准》

GB50126-2008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229-199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1-1998

《机电产品包装运输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84-2008

管法兰用石棉橡胶垫片

JB/T87-94

电气标准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199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208-200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19517-2009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1992

仪表标准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

HG/T20512-2000

类别

现行标准/规范名称

现行标准/规范号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HG/T20513-2000

《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21581-1995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HG/T20512-2014

《信号报警、连锁系统设计规定》

HG20511-2000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范》

HG/T20512-2014

其他依据

业主提供的数据

2020年

注:以上标准规范以最新最有效的版本为准

除上述规范外,还参照和遵循以下标准规范:

类别

现行标准/规范名称

现行标准/规范号

国内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

JB/T10563-2006

《工业通风机噪声限值》

JB/T8690-1998

《风机用消声器技术条件》

JB/T6891-2004

《通风机基本形式、尺寸参数及性能曲线》

GB/T3235-2008

国外规范

《美国消防协会》

N.F.P.A

《美国国家电气规范》

NEC

1.1.4环境影响评估-废气管理

针对废气浓度的波动特性,本报告将对废气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剖析。依据工艺转换的进程,废气吸附过程被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初期吸附(0%至25%区间),中期吸附(25%至75%区间),以及末期吸附(75%至100%区间),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上图及附录中的废气温湿度数据表,废气排放状况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描述与相应的处理措施概述如下:

废气源和废气参数情况

0-1/4

1/4-2/4

2/4-3/4

3/4-4/4

0-12.5min

12.5-25min

25-37.5min

37.5-50min

1#排气筒

废气浓度(ppm)

20-200

34-42

42-55

0-90

废气温度(℃)

53.6-87

50-54

43-45

41.9-43

废气湿度(RH%)

40-100

42-50

50-54

53-54

废气处理状态

进RTO

进转轮

进转轮

进RTO

 

2#排气筒

废气浓度(ppm)

42-55

0-90

20-200

34-42

废气温度(℃)

43-45

41.9-43

53.6-87

50-54

废气湿度(RH%)

50-54

53-54

40-100

42-50

废气处理状态

进转轮

进RTO

进RTO

进转轮

由上表可知,进入RTO处理的废气,温度,湿度和浓度相对较高,其中废气浓度在0-200ppm范围,换算成质量单位约为,温度42-87C范围内,湿度在40-100RH%范围内;进入沸石转轮系统处理的废气,温度,湿度和浓度相对低一些,其中废气浓度在34-55ppm范围,换算成质量单位约为90-150mg/m3,温度43-54℃范围内,湿度在42-50RH%范围内;

对于沸石转轮系统,考虑到活性炭随着使用寿命下降导致其排放增加,其最大废气浓度可能超过,结合现有使用情况推算,在活性炭使用寿命末期时可能达到。为保证沸石转轮排放要求,入口浓度最大按来设计。沸石浓缩倍数设计为20倍,净化效率大于90%,保证其处理后排放低于30mg/m3要求。

对于RTO系统,由于废气浓度不高,选择我司采用国外技术制造的标准两室RTO即可满足排放要求,净化效率可达98.2%以上,可保证其处理后排放低于要求。由于浓度较低,,相比三室RTO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更好的维护性,系统的可靠性更高。不设计热旁通(保留接口),能够减少热旁通泄露导致的热量损失,从而能够减少系统能耗。无需热旁通的条件下,所设计的RTO入口允许浓度最大达,远比目前实际浓度大,因此能够有效满足处理要求。

1.1.5重要技术规格

该装置由废气收集与预处理单元、沸石转轮浓缩系统、以及RTO系统和排气筒构成。针对客户的工艺需求,关键设备——沸石转轮浓缩系统与RTO系统的详细设计参数如下所述:

序号

系统

技术指标

参数

 

沸石转轮系统

处理风量

32000 Nm3/h(101.325 kPa,0C)

2

废气入口浓度

<250mg/m3

序号

系统

技术指标

参数

3

 

废气入口温度

35°℃

4

废气入口湿度

<75%

5

浓缩倍数

20倍

6

废气分解效率

≥90%

7

转轮工艺风机电机功率

37kw

8

脱附风机电机功率

5.5kw

9

脱附燃气加热功率

140kw

10

RTO系统

处理风量

40000Nm3/h(101.325kPa,0C)

11

废气入口浓度

<5g/Nm3

12

废气入口温度

<80℃

13

炉膛正常燃烧温度

810°℃

14

RTO最大工作温度

1050°℃

15

废气分解效率

≥98.2%

16

热回收效率

≥97.5%

17

燃烧器功率

791kw

18

装置压降

≤5000Pa

19

废气燃烧时间

1s

20

主风机电机功率

132kw

21

助燃风机电机功率

5.5kw

22

RTO设计寿命

22年

23

压缩空气罐体积

0.5m3

序号

系统

技术指标

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