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设备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我公司荣幸受邀参与河南省某公司举办的某市某污水处理厂工程Ⅱ标段的投标。秉持"致力于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的核心理念,我们承诺派遣公司最精锐的施工团队,以卓越的工作品质确保打造令建设单位高度满意的工程项目。我们将致力于营造绿色施工环境,通过严谨的成本控制,引入适用于本工程的创新技术和工艺,以提升工程质量,有效降低材料与人工消耗,确保建设单位的每一分投资都能获得满意的效益。
本投标文件中的《某市某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是我司针对该工程项目精心准备的提案之一。基于详尽研读相关资料、深入图纸解析、理解设计构想并实地考察,我们编制了这部旨在系统化指导工程质量、成本控制与工期管理的核心文件。我们承诺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全面履行对建设单位的各项承诺,力求以经济高效、技术领先且实际可行的施工策略,配合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期以赢得建设单位对我司的充分信任。
本《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以较短的篇幅,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各位专家知晓本《施工组织设计》所表述的重点和难点;以精当、凝炼的语言,详实的图解,图文并茂地为各位工程专家充分展示仅用一般工程语言难以表达的重点信息,一般的信息作简明阐述,供各位专家选择。另外我公司非常珍惜建设单位给予我们的这次宝贵的机会,若我公司有幸中标,我们将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原则,遵循我公司的技术管理规定和质量体系文件,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之后编制详细的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为工作提供完整的技术性文件,用以指导施工,确保优质、高速,安全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给建设单
位递交一个满意的工程。二 一年三月二十日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公司质量体系保证手册(第三版)
3.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第三版)
4.施工工艺标准:建筑安装分项工程(DBJ01-26-96)的详细规定与执行指南
5.《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GBJ201-83)
6.《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详解
7.《地下工程防水施工与验收标准规范》(GB50205-1995)
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09-1995)详解
10.《屋面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07-1994)
1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1991)详解
12.《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
13.《砌体工程施工与验收通用规范》(GBJ50203-1998)详解
14.《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与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
15.《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2-88)
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J108-87)
17.《混凝土检验与评价准则》(GBJ107-1987标准)
18.施工安全检查评分基准:依据JGJ59-88标准实施
19.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规范GB50164-1992
20.《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通用规范》(GB50205-1995)
21.《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详解
2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1996)详解与规范
23.《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与验收规范》(GBJ141-1990)标准指南
24.关于YJGF22-92标准的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施工工艺详解
25.《混凝土中粉煤灰应用技术规程》(GBJ146-1990)的技术规范
26.《工程建设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1999)
27.《JGJ108-96钢筋带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
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通用规范》(GB50204-1992)指南
2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J119-88标准)
30.关于混凝土泵送的技术规程:JGJ/T10-95
本项目乃河南省某市一项重要的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十五万立方米的都市污水。作为当年河南省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总投资额为二千四百七十三万八千元人民币。
本方案仅适用于II标段。
2.1工程名称:某市某污水处理厂。
2.2 项目地理位置:本工程项目坐落于中国河南省某市的东部村庄。
2.3建设单位:某市某公司。
2.4建设规模:日处理15万t城市污水。
2.5 招标项目明细:本项目专涵盖两座二沉池设施及相应的配水集泥井工程。
本项目包含以下主要设施:一座涡流沉砂池,两座细隔栅间,以及一座污泥泵房。所有工程将涵盖结构与装饰的全面建设,以及土方工程和地下降水等相关工作。
2.6 项目施工周期: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预计总工期为200个日历天。
2.7质量标准:省级优良。
2.8场地及地基情况
本项目位于黄河冲积平原的地貌单元,原为农业用地,地势平坦开阔,场地基准面海拔高度为71.7米。地震的基本烈度评定为8度。场地内的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埋藏深度大约为2.7米,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的具体标高以及基础底座标高见附表2-1。
地下水位(m) |
污泥泵房(m) |
细格栅间(m) |
涡流沉砂池(m) |
二沉池 |
配水集泥井 |
||
中心筒基底(管基)(m) |
中心筒外围(m) |
基础底(m) |
管基底(m) |
||||
69.1±1~2 |
67.6 |
68.9 |
69.4 |
66.1 |
68.2 |
66.7 |
64.6 |
2.9 项目概述:本工程项目依据其功能特性与紧密的关联性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子模块:
(1)两座细格栅间设施及两座涡流沉砂池设备。
(2)两座二次沉淀池及一座配水集泥井
(3)污泥泵房。
2.9.1建筑设计:
2.9.1.1 涡流沉砂池的细格栅区域设计:此区域以沉降缝为分隔标志,其关键结构特征在于沉降缝沿线安置了橡胶止水带以确保有效防渗。
2.9.1.2 设施描述:二沉池的设计参数为直径45米,有效容积达到5884立方米。作为其辅助设施的集泥井,是一个外径为16米,储泥容量约为530立方米的小型储水池。
2.9.1.3 概述:该污泥泵房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底部与顶部各占据一层空间。其中,地下室的层高为4.5米,首层的层高提升至5.750米,整体建筑从室外地面下沉至-0.30米,总高度总计6.55米。
II标段各项目由于结构特点不同,它们的与绝对高程的相对关系设计如下:
配水集泥井\二沉池工程:相对绝对高程68.95m。
污泥泵房工程:相对绝对高程72.50m。
细格栅间、涡流沉砂泥工程:相对绝对高程69.80m。
2.9.2.结构设计
本项目采用的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构造,设防的地震烈度为八度。
2.9.2.1 表2-2详细展示了细格栅与涡流沉砂池之间的建筑结构特性。
部位 |
厚度(mm) |
强度等级 |
抗渗等级 |
标高(m) |
水池壁 |
300/350 |
C25 |
S6 |
+3.600-+5.20 |
水池底板 |
300 |
5 |
S6 |
2.350-+3.600 |
钢筋混凝土柱 |
300×300 |
C20 |
/ |
|
柱下条形基础 |
300X1600 |
C20 |
|
|
垫层 |
100 |
C10 |
|
|
装饰 |
池内、外壁、池底抹20mm厚1:2防水砂浆。地上部分(+3.25m以上部分)外池壁贴白色面砖。 |
2.9.2.2 表2-3展示了二沉池的建筑结构特性。
层次 |
部位 |
厚度(mm) |
强度等级 |
抗渗等级 |
地上结构 |
水池壁/后浇带 |
400 |
|
S6 |
中心筒 |
300 |
C25/C30 |
S6 |
|
地下结构 |
底板/后浇带 |
600 |
C25/C30 |
S6 |
垫层 |
100 |
C10 |
|
|
管道包裹混凝土 |
|
C15 |
|
|
|
|
|
|
|
装饰 |
1.池内、外壁抹20mm厚1:2防水砂浆。地上部分(+3.25m以上部分)外池壁贴白色面砖。2.走道板及楼梯地面贴灰色防滑地砖 |
2.9.2.3 请参阅表2-4,了解配水集泥井的建筑结构特性。
部位 |
厚度(mm) |
强度等级 |
抗渗等级 |
标高(m) |
井壁 |
300/350 |
C25 |
S6 |
-1.810-+4.40 |
底板 |
500 |
C25 |
S6 |
-2.310-+-1.810 |
垫层 |
100 |
C10 |
/ |
|
装饰 |
池内、外壁、池底抹20mm厚1:2防水砂浆。地上部分(+3.25m以上部分)外池壁贴白色面砖。 |
2.9.2.4 以下是污泥泵房的结构特点,详情请参阅表2-5。
层次 |
部位 |
厚度(mm) |
强度等级 |
抗渗等级 |
首层 |
楼板 |
120 |
C20 |
|
柱 |
|
C20 |
|
|
填充墙 |
240 |
MU100 |
/ |
|
地下室 |
顶板 |
140 |
C25 |
/ |
外围混凝土墙 |
450 |
C25 |
S6 |
|
内柱 |
|
C25 |
S6 |
|
底板 |
500 |
C25 |
S6 |
2.9.2.5 装饰要求:请参阅表2-6,详细了解污泥泵房的装饰施工做法。
部位层次 |
顶棚 |
内墙面 |
踢脚板 |
地面 |
首层 |
1.抹混合砂浆 |
1.抹混合砂浆 |
1.抹混合砂浆 |
水磨石地面 |
2.刷白色乳胶漆 |
2.刷白色乳胶漆 |
2.水泥砂浆 |
|
|
地下室外装饰:外墙面贴白色面砖,浅灰蓝色装饰线,灰色仿石面砖勒脚。屋面防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 1.抹混合砂浆 1:2防水砂浆压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光面 2..刷白色乳胶漆 |
2.10工程特点:
2.10.1 工程构筑物的分布相对松散,导致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2.10.2 鉴于工程所处地质特性,地下水位处于较高水平且地下水储量丰富,特定区域如二沉池、集泥井局部以及污泥泵房基坑的基底低于最高水位。因此,在基础施工的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有效的排水措施。
2.10.3 鉴于本项目的工程特性,其结构设计繁复,主要由曲面和非规则平面构成,对异型模板、钢管龙骨以及曲线钢筋的需求显著,且加工制作须依托1:1实物模型进行精确确认。因此,测量与定位的工作量相应增大。
2.10.4 本工程项目的关键在于应对直径45米的二沉池结构的特殊挑战,特别是要有效管理池体混凝土因温度变化导致的收缩裂缝问题,以及施工接缝的处理策略。
2.10.5 本项目乃一项庞大的水工设施,其设计旨在实现对水池的高效抗渗性能。
2.10.6 在结构施工阶段,工艺管道、预留洞及预埋件的工程量繁重,且对精度有着极高的严苛要求。
2.10.7 我方接受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设定的工期为200天,而我方拟定的施工周期为180天,鉴于其工程结构的复杂性和工程量之大,这一工期安排显得尤为紧张。
2.10.8 鉴于本项目的庞大建筑规模,涵盖了众多部门与专业领域,技术复杂度极高,因此施工过程中需协调多专业团队通力合作。
2.10.9 本项目乃一项庞大的水工设施,其内外装潢设计相对简洁。
3.1.1质量目标:达到省级优良。
3.1.2工期目标和阶段性控制。
3.1.2.1 项目工期规划:预期施工周期为80个自然日,较建设单位设定的工期缩短10%,工程预计于2001年4月1日正式启动。预期竣工时间为2001年9月27日。
3.1.2.2 在施工阶段管理中,我们将依据整体工程的工期规划,明确各个施工阶段的预期完成时间节点,具体见表3-1。
表3-1
分部工程项目 |
基础工程 |
主体工程 |
装饰工程 |
污泥泵房 |
2001/06/12 |
2001/06/28 |
2001/08/11 |
细格栅间 |
2001/05/29 |
2001/07/08 |
2001/09/15 |
污泥沉砂池 |
|||
二沉池 |
2001/05/08 |
2001/06/14 |
2001/09/3 |
配水集泥井 |
|
2001/06/08 |
2001/08/11 |
3.2.1 鉴于本项目的庞大建筑规模与繁重施工任务,以及确立的高标准——省级优良工程质量目标,为了前置把控并确保质量达标,我们遵循公司《项目经理部组建办法》及其它相关规定,决定设立一级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具备国家一级项目经理的专业资格。在组建管理团队时,优先选拔本公司具有深厚专业素养和技术经验的人员,以构建一个高效且结构完整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将以严谨的组织机制开展工作。
构如图3-1所示。
图3-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针对本项目的建筑构造特性、地理位置以及我公司的实际生产能力,我们计划将施工任务划分为三个土建专业团队,他们分别负责细格栅间与涡流沉砂池、二沉池及配水集泥井、污泥泵房的建设。各个项目将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组织。
见图3-2。
在本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遵循建筑施工的固有逻辑,详细规划了以下施工流程: 1. 地下先行,地上随后 2. 以主体结构为先,外围设施随后 3. 施工顺序应为结构部分在前,装饰工作在后 4. 从土木建设开始,继而安装设备 5. 优先进行干线工程,再扩展到支线作业
划分施工流水段的基本规则:依据后浇带、沉降缝及施工缝作为分隔标志进行划分。
3.5.1 如图3-3所示,细格栅间与涡流沉砂池通过沉降缝划分为了两个连续的工作区域。
图3-3流水段划分图
3.5.2 图3-4所示,细格栅间与涡流沉砂池的竖向施工过程依据施工缝被划分为三个连续作业段。
3.5.3 二沉池底板与外墙的水平施工阶段划分:根据设计预留的施工后浇带,将其划分为1至5个流水段,具体划分如图3-5所示。
3.5 流水段划分示意图:二沉池底板与外墙的水平施工布局
3.5.4 对于二沉池底板、中心导流筒以及外池壁的竖向施工,我们将实施分段管理,旨在优化施工流程。
通过水平施工缝将施工区域划分为四个阶段,如图3-6所示,确保施工过程与工程质量并重。
3.5.5 考虑到配水集泥井的平面面积较小,仅实施竖向施工流水段划分。为了优化施工安排,结构工程被细分为三个阶段,具体示例见图3-7。
图3-7配水集泥井施工流水段划分
3.5.6 施工流程划分:为确保地下室结构的完整性与防渗性,水平面上,我们将地下室外墙视为单一施工单元,而地下室内柱墙则构成单独的流水段。根据水平施工缝,整体划分为五个作业区,具体示例见图3-8。
图3-8污泥泵房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鉴于工程结构特性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二沉池底板与污泥泵房地下室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相对较大,每段平均约为60立方米/次。相比之下,其他施工段的混凝土浇筑量则控制在20立方米/次以下。据此,我们制定如下方案:
混凝土供应将由现场设立的统一搅拌站负责提供,确保所有工程项目的需求得以满足。
运输车运至各项目。
鉴于本工程项目中,二沉池底板与污泥泵房地下结构需整体一次性浇筑大量混凝土,因此,我们选用自行搅拌的混凝土,并通过汽车泵进行连续输送至作业区域。
所有材料将通过混凝土输送车运输至浇筑作业区域,并由履带吊车进行吊装并精确入模。
对结构工程的品质,尤其是外观质量,有着极高的标准。模板的选用至关重要,它应具备设计上的大型化、系列化、通用性,以及整体刚度强、操作简便和施工高效等特点,从而确保混凝土呈现出优良的外观效果。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二沉池的内外模板特选用全钢大模板;而对于其他构筑物的基础、池壁和柱梁部分,主要依赖600系列新型组合钢模板,结合少量的小型钢模和木模板进行局部补充;顶(底)板模板则优选竹胶模板,同时,采用了碗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来支撑整个施工过程。
本项目的大模板将由专业金属结构工厂进行设计与加工,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与调试。所有非标准形状的木模板将在现场定制制作。
鉴于工程中钢筋总量虽总体较少,但种类繁多,且施工场地受限,我们遵循供应策略,即钢筋将按计划分期分批引入。在钢筋加工设备的选择上,我们强调效率与便捷性兼顾。
钢筋冷拉加工设备优选冷拉调直一体化机,其功能涵盖冷拉、调直及下料,凭借高精度、节省人力、无废料产生以及占地面积紧凑的特点。此设备旨在优化半成品库存管理,确保钢筋的进场节奏与加工速度与施工进度保持一致,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所有工程项目采用统一由加工厂加工的钢筋,实施分项目独立进行绑扎施工。
现场施工中,二沉池的池壁及底板环形钢筋采用钢套筒进行有效连接。
为保证异形钢筋的加工精确度,在加工场放大样确定。
鉴于工程结构空间构件的体积较大,我们选择采用具有较高结构刚度且施工效率高的碗扣式支撑体系作为室内脚手架。对于外墙防护,采用了稳固耐用的钢管双排脚手架,并在外围设置了严密的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确保作业安全与施工便捷。
请参见表3-2,其中详细列出了地下水位标高及基础底标高的相关信息。
地下水位 |
污泥泵房 |
细格栅间 |
涡流沉砂池 |
二沉池 |
配水集泥井 |
||
中心筒基底(管基) |
中心筒外围 |
基础底 |
管基底 |
||||
69.1±1-2m |
67.6m |
68.9m |
69.4m |
66.1m |
68.25m |
66.74m |
64.65 |
基坑排水策略依据地下水的储存形态——潜水特征,以及工程基础的底标高度进行相应的设定。
(1)地下水位的降低将应用于污泥泵房、二沉池中心筒及其附属管道基础、以及配水集泥井及其相关管基坑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施管井降水技术实现这一目标。
(2)在细格栅间、涡流沉砂池、二沉池以及配水集泥井底板以上的构造区域,鉴于底板的相对高位,预估基坑的涌水量将微乎其微,因此适宜采取明沟排水的方式进行基坑管理。
针对本项目的构造特性、各分部工程的分布与施工规定,我们计划在二沉池的基础与主体施工阶段配备一台QUY50履带起重机,该起重机实行24小时连续运行。白天主要用于模板的支设与拆卸,以及钢筋的绑扎作业,夜间则辅助池壁混凝土的浇筑。底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大约为400立方米,我们将采用汽车泵送方式进行混凝土输送。
实施龙门架用于基础、主体阶段的钢筋与模板等关键材料的垂直运输,其具体位置依据施工平面图所示。
3.6.6.2 混凝土搅拌站的初期布局与核心设施配置
搅拌站的配置注重自动化与高效,其设计以确保计量精确度高,机械性能与生产能力协调一致,致力于绿色施工原则,所有原料如散装水泥、砂、石、水泥和水都能实现精确自动计量。该搅拌站具备每小时3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具体型号选用了山东方圆集团出品的HZS25Z组合式混凝土搅拌站,如图表3-9所示。
图3-9搅拌站安装剖面图
设备配置详情:JS500型混凝土搅拌机与PLD800配料机协同工作,配备两个容量达20吨的水泥储存罐。这种搅拌站设计灵活性极高,当进行混凝土生产时,可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的规模,方便地选择ZL15型号的装载设备来装载骨料。
物料由型装载机负责装载,或经人工干预进料;水泥则通过螺旋输送设备精确输送到独立的称重斗中,进行逐一计量,而配料与搅拌作业则由集中的控制系统进行统一操控。
13.7.3.1现场临建安排
本项目拟建设包括现场办公室、仓库及员工宿舍在内的临时设施。办公区与宿舍均选用轻钢结构复合保温板构建,以实现高效节能;围挡部分则选用坚固耐用的钢制压型板围墙,确保安全与美观。
23.7.3.2现场材料储备
鉴于施工场地限制,本工程采取按需供应策略,即大型钢筋与钢结构组件依据进度计划即时进场。在浇筑二沉池底板的过程中,为了优化搅拌站资源配置并降低峰值需求,我们将在各施工段间交替进行,暂停非二沉池底板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搅拌站配置初步设定基于预计需求量,现场将储存220立方米混凝土原料,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需水泥370千克,总计需水泥82吨。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冗余,水泥库存已预先达到100吨,砂子储备200吨,碎石300吨,粉煤灰25吨,这些存储量足以满足混凝土拌制的全部需求。现场设有两个容量为50吨的水泥罐,专用于存放水泥物资。
33.7.3.3现场排水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水源于混凝土搅拌站。为此,我们规划在搅拌站外围构建一套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即三级沉淀池,经过处理的水资源将实现循环再利用。
43.7.3.4现场临时道路规划
鉴于工程场地限制,为确保大型车辆在基础和主体施工期间的进出便利,混凝土搅拌站砂石料存放区、钢筋加工区域以及主要道路将采用硬化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 场地基础采用素土夯实,后续铺设C10混凝土层,以适应重型车辆的通行需求。 - 钢筋加工区域设立专门的钢筋放样场地,尺寸为长×宽m,其地面需浇筑100毫米厚的C10混凝土,并进行平整压光处理,便于精确的1:1钢筋放样作业。
在结构施工阶段,组合模板与柱模板采取就地存储策略,以减少对施工场地地面和道路的占用。在进行室外回填土作业前,已预先在基础施工阶段同步安装并预埋管线,旨在防止反复挖掘,进一步节省施工区域资源。原材料的入场与储存遵循施工进度计划,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图的布局规定,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大型构件的二次搬运,确保现场管理有序高效。
3.7.3.5施工平面图(见附页)。
53.7.3.5施工进度计划(见附页)。
本项目于2001年4月1日启动建设,历经180个日日夜夜后,于2001年9月27日圆满完工。
13.8.1.1 请参阅表3-3,详细列有污泥泵房所需劳动力的数量计划。
工种 |
基础阶段 |
主体阶段 |
装饰阶段 |
收尾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