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文物保护运输解决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以下技术方案均以《出国(境)文物展览展品运输规定》和《出国(境)文物展品包装工作规范》(文物办发号)为参考标准。
作为运输流程中的关键步骤,我公司长期专注于技术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将依据项目文物的独特特性,如形状、尺寸和重量,紧密结合贵馆的特定需求,定制专属的包装策略。并始终坚持遵循博物馆级别的文物操作规范,严谨细致地执行包装作业。
以下是标准操作流程: 1. 展示物品的预测量 2. 木制包装箱的设计与制作 3. 包装/拆包策略的制定 4. 包装材料的选择与详细说明
若我司有幸中标,我们将秉承先期沟通的原则,与南京博物馆进行详尽的运输方案讨论,待其确认无误后,将严格执行既定计划。
本公司的正式员工且已通过严格审核,均为长期任职人员,不含任何临时雇员。
2.1文物包装工艺
包装工艺受制于文物的造型与构造特性,以及包装箱的结构设计,特别是支撑与防护系统的构建。从包装技术的角度划分,文物包装的核心环节涵盖:接触面的保护包装、防潮隔绝包装、防震缓冲措施、外部箱体包装,以及针对小型与大型文物的差异化处理,如小型文物常采用集装箱体包装,而大型文物则倾向于单箱体封装策略。
2.1.1 包装策略中的接触面保护着重于文物的直接覆盖,目标在于确保文物表面免受磨损。它通过选用如柔软绵纸之类的材料,有效隔离文物与包装材质可能的摩擦,从而维护文物原始完整性。
2.1.2 阻隔包装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护文物内部环境的稳定,它有效地隔离了包装内外的温度、湿度以及气体等环境因素,防止其相互交换和传输,从而确保文物存放环境的恒定性。
2.1.3 在文物包装设计中,防震与缓冲包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运输和装卸过程中,文物难免会承受来自外界的力量,可能导致机械性损伤。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核心策略在于减小这些外力对文物的潜在影响。所谓防震缓冲包装,正是为抵御冲击和振动对文物的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保护措施。主要的防震方法包括:
全面防震包装方法。全面防震包装方法是指文物和外包装之间全部用防震材料填满进行防震的包装方法。部分防震包装方法。部分防震包装方法是指在文物的受力点局部地使用防震材料进行衬垫的方法。
一种创新的悬浮式防震包装策略:针对易碎的文物保护,其关键在于选用坚固的外部包装容器。随后,通过绳索、带子或支架等装置,将文物物品悬置于包装箱内部。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无论处于何种操作环节,文物始终保持稳定悬挂,与包装容器保持一定距离,有效防止了碰撞导致的损伤。
2.2文物包装结构
2.2.1外包装
分为常规式外包装箱和直接式外包装箱。外包装箱必须设计成长方体型,以便于大型化、集装化运输。一般采用木箱。木箱通常设计为类似与板式家具的构件,整个箱体由六块面板构成,用螺栓连接,可适用于不同造型和结构的文物包装。外包装箱应具有坚固性及较强的防震、防冲撞、抗压和防水性能。按照运输方式的不同,常规式外包装箱的尺寸规格通常分为陆运和空运两种;直接式外包装指一些份量较重(如大型石雕、陶塑、青铜器等)、体积较大(如屏风、宝座、家具等)的文物,需直接装箱运输。直接式外包装箱的尺寸规格依据文物的外形尺寸而定,但箱体的尺寸要比文物至少大出5-10cm,以便防震层的制作。直接式外包装箱应特别注意板材的选用,尤其是份量较重的文物,应选用质地坚实、承重力强的板材。必要时可用木方作框架、横撑加固。避免发生包装箱变形,破损等现象。《出国(境)文物展览展品运输规定》和《出国(境)文物展品包装工作规范》(文物办发号)中的相关规定,使文物包装箱尺寸尽量符合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2.2.2内包装
内包装箱(盒)通常选用多层板或瓦楞纸为主要材质,其尺寸规格依据文物的具体形态尺寸定制,以长方体结构设计,旨在方便在外部包装箱内部实现有序整合。在优先保证产品抗震措施的前提下,内包装箱还需考量文物保存环境的需求,可能包含防虫剂或干燥剂的配备。
2.2.3文物包装材料
文物包装的构建素材,涵盖了用于制作专用包装容器和构成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主要成分。这些材料被细分为核心包装材料和辅助包装材料。作为主体的主包装材料,优选木材、瓦楞纸及复合材料等,其中,国际通用的复合木质制品,如多层板、夹心板,在内外包装箱的制备中占据重要地位,若采用原木,则务必经过严格的高温消毒程序。辅助包装材料则在提升包装性能和功能完整性方面发挥着支持作用,例如,棉衬垫、毡垫、绵纸等用于填充和保护;海绵、不同密度的聚氯乙烯板和高密度聚苯乙烯板等提供减震防护;各类粘合剂确保组件间的牢固连接;防潮密封胶条确保封口密封性;隔板和衬片作为隔离手段;捆扎带、铁钉、螺钉和销钉等紧固工具;以及各类标识标签作为必要标记,共同构成了文物包装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在确保文物安全运输的要求下,包装材料的选择需充分考量文物包装与环境的适应性。文物包装的主要防护目标包括抵御运输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如冲击和振动)以及防范自然因素(如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微生物、风霜雨雪和腐蚀性介质)。为此,应选用高性能缓冲材料如高密度吹塑板和泡沫塑料,以提供有效的防震保护;同时,采用强度足够的包装容器,如瓦楞纸箱和木箱,以抵抗动应力。此外,还需选用高效的阻隔包装材料,如聚偏氯乙烯等,以隔离外部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如防潮、防水、防霉、防虫等技术手段。在实际包装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文物特性、运输条件、存储环境,以及包装材料的性能、生产成本等因素,以实现经济而适宜的包装选择。
2.4文物包装的技术与方法
文物的包装技术与方法:质量保障的关键要素 针对文物保护与流通需求,采用诸如容器、材料及相关辅助物,对文物实施包装的技术与策略。其中包括: 1. 防潮包装技术 2. 防锈蚀包装技术 3. 防霉包装技术 这些技术旨在确保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管理便利性。
文物包装方法通常采取以下方式:
2.4.1 采用悬挂式减震装置:设置内部立支架,将珍贵文物安置在支架上并保持悬空状态,随后确保其稳固固定于支架上。
2.4.2 工艺流程:首先,将两块多层板加工成直角框架结构,文物需平整放置于其间。接着,应用带状材料稳固地将文物绑定在背板上。在处理过程中,务必确保底板和背板都附有适当的厚质防震层。尤其对于背板,应根据文物形态精细雕刻出大致凹槽,以提升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固定效果的稳定性。
2.4.3 采用点式固定技术:挑选箱内壁的两个对应点,粘贴高密度与中密度吹塑板块,从而实现文物稳固定位于箱体之内。
2.4.4 采用紧压工艺:选定关键受力点,通过木方覆盖海绵或粘贴绒毡的方式,确保物体稳固且均匀地嵌入箱体之中。
2.4.5 文物镶嵌工艺:根据文物的特性和设计,于坚实的中密度板或海绵板上精细雕刻出契合形状的凹槽,以便稳妥地安置文物,确保其位置稳固。这种方法适用于诸如小型玉器、瓷器、金银器等物件,以及形态各异的特殊文物处理。
2.4.6 研发针对文物形态特性的凹凸结构垫衬材料,旨在保护文物的边缘及局部装饰细节。
2.4.7 采用互补设计的文物元素,例如器盖与器身,通过精确的凹凸对应结构叠加,确保在预期的接触部位间嵌入衬垫,并在文物各边缘处均配备适当的填充物。
2.4.8 针对体积庞大、结构繁复的文物,需配置挡板和支撑结构,确保包装箱与文物本体间保持适当间距,从而防止关键部位如青铜鼎的耳饰等受到压力,同时保护易碎或易损部分免受损害。
2.4.9 在处理文物的活动部件,如提梁和链等时,应采取适当的捆绑、扎紧、顶托、填充和嵌入等手段进行稳固处理。
2.4.10 在保护易碎文物,例如瓷器和玻璃制品时,务必在其表面铺设适量的缓冲衬垫,并在四周应用泡沫塑料或海绵等适宜的防护材料进行加固。
为了实现文物包装的最优功能,关键在于选用适宜的包装材质,针对文物的独特特性和需求,采用相应的包装技术和策略。随后,应进行精心且具有针对性的包装设计,致力于构建科学、经济、坚固且兼顾实用性的包装方案,从而充分展现文物包装的价值与特性。
2.5文物包装信息的编制
2.5.1 文物包装箱信息编撰流程:在封装前,需逐一清点箱内文物,严谨核查其状态,并制作详细的文物包装标签。其中,应详尽记录文物的基本属性,如条件允许,还应附加文物的影像资料。
2.5.2 文物的包装与运输操作规程制定:依据文物的独特包装技术,全面考量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条件,详细编纂包括文物装载、搬运及包装解除的操作手册。对于包装构造复杂的文物,务必在箱体上明确标识主要固定组件的位置,并注明包装拆卸的步骤顺序。
2.5.3 编制的相关辅助信息:主要包括包装运输标识,如易碎标签、防水标识以及指向上方的指示标记。
包装件的显眼且不易受损位置应选用简练的文字、象征性的图标或代码进行标识,以确保信息清晰可见。为了提升阅读便利性,我们建议将所有必要的信息分布在文物包装箱的各个侧面。
2.6文物包装的原则
文物包装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源于长期实践与工作规律的提炼,具体包括:安全性保障、真实性维护、针对性选取、科学方法运用以及环保理念的坚持。
2.6.1安全性原则
文物包装的首要准则:确保安全性 在文物运输的全程中,首要关注的是包装设计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性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防止任何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害的行为,无论是在搬运还是运输过程中。为此,包装作业需在开始前对文物进行详尽的科学评估,选择适宜的包装技术和材料,设计稳固的结构,并可能采取特殊处理措施。例如,若选用木质包装箱,必会进行严格的杀菌和防虫处理以保障文物安全无虞。
2.6.2真实性原则
在包装材料和操作流程中坚守真实性原则,首要目标是确保文物原始信息的精确无误与完整性。尤其在挑选直接接触文物的内包装材料时,务必避免选用可能引发污染的选项,例如防止其对文物外观产生色泽变化,或因潜在化学成分渗透导致文物材质结构的改变。同时,包装操作过程中必须谨慎对待,防止对文物表面产生任何摩擦或磨损现象。
2.6.3选择性原则
包装选择性原则着重于对象甄别。鉴于文物的特性——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的独一无二性和易损性,它们在搬运过程中面临着潜在的风险与不确定性。这个过程中,任何包装不当都可能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对于保存状态欠佳或严重损伤的文物,包装人员需与文物保护专家和使用部门紧密协作。在条件许可时,他们会对文物先行进行必要的保护修复和加固,以提升其运输适宜性。在科学评估和模拟实验验证后,才进行恰当的包装作业;若文物不适合运输,应坚决避免强行包装,以免造成无谓的文物损害。
2.6.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强调文物包装设计需遵循科学理论导向,而非单纯依赖经验。其核心特征应反映时代进步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服务于设计,即积极采用新科技成果和设计方法,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文物包装,确保其可靠性与安全性,通过科学分析文物本体结构,合理选材,精确设计造型和防护措施,运用先进的包装技术和工艺,实现包装结构的高效合理性与足够强度,确保文物安全并兼顾各项功能的和谐统一。二是设计需具备实用的科学便捷性,以满足文物搬运和运输的需求,例如包装容器应易于操作,外部应标注简明的内容说明,便于运输过程中的管理与统计。此外,文物包装设计还需遵循国际、国家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6.5环保性原则
在文物包装设计过程中,环保考量占据核心地位。务必强化环保理念,严格遵循针对包装材料及其废弃物的最新标准与法规,优先选用低废弃物产生、可循环利用、易回收或自然降解的绿色包装选项。在设计初期便需同步规划废弃物管理策略,包括通过再利用或转化用途,构建包装废弃物的有效循环,以降低环境污染。在辅料使用上,极力减量并寻求替代品,例如替换缓冲泡沫;包装容器须明确标注材料标识,以便于拆解后方便归类回收,促进材料的再循环利用。坚决抵制一次性包装,倡导资源节约型的包装设计方法。
3.1协调人员安排
在项目启动前,我司积极与南京博物馆建立并维持顺畅高效的沟通机制,深入探讨展品信息的详细解读、包装方案的安全性审查,包括各馆场地条件、包装与运输方案的设计与执行细节。我们确保信息同步,并即时反馈,以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的一致理解与行动协调。
在项目的启动阶段,我司始终保持密切关注,确保所有操作流程在我们的监督与指导下顺利进行,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整合并反馈给南京博物馆。
项目执行完毕后,我司会对各展示场地的空木箱存储状态实施定期核查,实施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以防止木箱遭受湿气侵蚀或霉变。
3.2现场操作人员安排
我公司针对南京博物馆的需求,已精心设计了一套详尽的操作计划,包括为文物珍品提供专用的内外包装箱(确保展品回程时可重复利用),这些包装箱符合国际顶级标准。我们将提供专业的包装与拆包服务,并在方案获得批准后执行。在整个展品在境外的处理过程中,我司将全程监控,以确保其安全无虞。
所有展品在各场馆的拆包与再包装作业,将由我公司选拔具备至少三年工作经验且具备高度责任感的包装技术员工负责执行。
按照项目规定,我司依据南京博物馆提供的展品资料,如在实施阶段需进行,将提前对各场馆的现场环境、入场路径等进行实地考察,以保障展品的顺利且有条不紊地进场。
5.1箱体材料
5.1.1木材
在确保文物包装箱具备必要的强度标准时,应遵循合理用材原则,选择适宜的树种作为原材料。
所使用的包装木材质量必须满足GB/T7284或GB/T12464的相关标准规定。
木箱的箱板、箱档木材含水率一般为,滑木、枕木及框木含水率一般不大于24%。
天然木材应经过熏蒸处理。
(1)细木工板
本工作须严格遵照GB/T 5849标准,并确保甲醛释放量完全符合GB 18580的规定。
(2)胶合板
所有内容须严格遵循GB/T9846标准,且甲醛释放量需满足GB18580的规定。
(3)纤维板
本项目须严格遵照GB/T12626标准执行,其甲醛释放量则需满足GB18580的相关规定。
(4)瓦楞纸板
通常情况下,我们优先考虑采用双层瓦楞纸板,其须满足GB/T 6544标准中的优等品规格。
5.1.2一般要求
包装箱需具备卓越的防护特性,包括抗震性、防冲击力、抗压强度、防潮与防水功能,同时亦需防范虫害侵扰和保持内部清洁,防止形状变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在运输过程中经受频繁搬运及严苛环境条件下的稳健耐用性,确保保温性能并符合防火标准。
包装箱设计用于直接容纳文物时,应确保箱体内预留不少于5厘米的空白空间,以便于填充缓冲材料或实施其他适宜的保护措施。
在箱盖安装位置增设密封条,其功能在于确保箱盖紧闭时的有效密封与防水性能。同时,外包装箱的设计应避免表面存在任何突起的锁扣,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箱体移动导致的意外拉扯,从而保证箱体的安全性。
包装箱应具备清晰的运输标识,包含详细的包装示意图,并标注对应的箱号。
5.2外包装箱
5.2.1常规外包装箱
(1)箱体制作
木箱箱体材料根据文物重量进行选择,除重量的文物的箱体四壁和顶部材料采用细木工板外,其余均采用胶合板,箱体各部位材料的厚度应根据表1的要求进行,箱体结构参见附录B。其他箱体材料应具备同等的防护性能。
表1木箱箱体各部位材料的厚度
文物重量kg |
箱体各部位材料的厚度mm |
|||
四壁和顶部 |
箱底 |
|||
箱板 |
箱档 |
箱板 |
箱档 |
|
≤100 |
≥12 |
≥18 |
≥18 |
≥18 |
100~250 |
≥12 |
≥18 |
≥18 |
≥36 |
250~500 |
≥18 |
≥18 |
≥30 |
≥36 |
(2)箱体规格
在确保符合航空、公路及铁路运输规格的前提下,常规外包装箱尺寸的设计应遵循GB/T16299和GB/T1413的标准,并允许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度调整。
5.2.2特殊外包装箱
重量或需要独立包装的大型文物,一般使用框架木箱等承重木箱。其他材质的外包装箱根据文物实际情况由供需双方协商设计。
5.3内包装箱
若选用囊匣作为内包装箱,须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对于其他类型的内包装箱,其箱体材质的选择将依据文物的重量来决定,具体的材料种类、规格及连接方式请参照表2所示。
表2内包装箱箱体材料的选择
文物重量kg |
箱体材料 |
材料规格 |
材料间的连接方式 |
≤30 |
瓦楞纸箱、纤维板 |
应符合GB/T6543的要求,单瓦楞纸箱应使用BS-1.4类或以上等级,双瓦楞纸箱应使用BD-1.3类或以上等级; |
胶粘 |
30~50 |
胶合板 |
厚度≥12mm |
木螺钉连接 |
≥50 |
胶合板 |
厚度≥18mm |
乳胶黏结,加木螺丝钉紧固 |
5.3.1箱体
B.1 图中所示的木质外包箱采用工艺:箱档与箱体首先通过涂抹乳胶并施以螺丝连接,随后增强稳固性以气钉固定。非可开启的箱面同样采用此连接方式并经角铁加固,详细示例见B.2图。
底部箱档与箱体用螺栓连接固定。
5.3.2螺栓
箱体与可开面通过直径为8毫米的螺栓实施紧密连接,如图B.3所示。
5.3.3防潮
所有箱面均覆有防潮保护膜,而可开启的接口处则装有防水密封带,详情如图B.4及图B.5所示。
图B.1包装箱外观(端面、侧面)
木质外包装箱结构示意图
图B.2包装箱结构分解图
图B.3包装箱端面
图B.4包装箱内部防潮示意图
图B.5包装箱底座
6.1包装的选择与文物包装难点
6.1.1包装盒或箱开闭方式的选择
青铜器在尺寸和重量上的差别很大,有小刀、鱼钩和铜钱等轻而小的,也有鼎、尊和盘等重而大的。对于重量较轻的青铜器,一般可采用顶盖开闭式的包装盒;而对于重量或体积较大的青铜器则应该选用四周开闭式包装箱(见图1)并在箱底设置叉车搬运梁。如鎏金银、彩绘、镶嵌和镀锡等有特殊表面装饰工艺的一类青铜器、有釉上彩描金和彩绘的陶瓷器等,也应采用四周开闭式的包装盒,并使用绵纸或无酸纸对器物整体包裹,以避免文物取出和放入时包装盒内壁摩擦文物表面,对脆弱的装饰层造成破坏。
6.1.2组合式包装的选择
对于构成整体的中小型青铜器,推荐采用组合式套箱包装策略,首先对单件青铜器进行逐一独立包装,然后整合入大规格容器内妥善保存。在运输过程中,务必确保青铜器的所有可拆卸组件如部件、器盖等先行分离,独立包装,随后与主体一并适配于包装箱内,以确保安全运输。
6.1.3文物运输放置方向的考虑
在文物运输的过程中,包装盒内的物品布局至关重要。必须遵循文物原有的设计构想来安置,严格避免偏离原始设计,将原本设计为竖直放置的文物改变为水平放置。尤其对于那些配备底板、底托、承重部件如腿部和足部的文物,务必确保这些原本承受垂直重量的部分不会被横置,因为这可能导致腿部承受剪切应力,进而引发断裂。对于高大陶制动物塑像和人俑,不可轻易采取水平躺姿进行包装;而较长的金属刀剑则需考虑将刃部竖直并妥善固定,以确保安全运输。
6.1.4文物运输缓冲材料的选择
在文物运输过程中,受力状态对包装策略和缓冲材料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无论是公路运输还是航空运输,文物通常不会经历大规模的滚动受力,主要外力源包括垂直颠簸振动和由水平速度变化引发的冲击压力及摩擦力。针对垂直颠簸产生的力,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减轻:确保文物与包装箱底板的稳固连接,箱底铺设缓冲垫,并在文物与顶部箱板间填充适当的缓冲材料。缓冲材料的选择需依据文物的重量,重量越大的文物,适宜选用弹性模量更高的材料。同时,缓冲材料的极限形变量是关键参数,重型文物在颠簸、制动或加速时可能导致材料大范围变形。若弹性模度过低,可能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缓冲效果,一旦材料形变超出极限,剩余的冲击力将直接作用于文物受压部分,特别是那些表面突出的艺术细节可能会与包装箱体碰撞,从而造成损伤。
6.1.5文物运输受力点与受力方向的考虑
每一件文物根据使用的方式都有其合理的受力放置方式,如青铜鼎的腿部可以承受垂直向下的鼎身压力,腹部一般可以承受较大的水平冲力。当文物搬运至包装箱内,我们需要主动选择文物承受运输过程中产生外力的受力部位,达到让文物结构强度大的部位承受大部分外力,而脆弱部位避免受力的目的。经过修复的文物,应尽量避免让修复区域承受外力。文物各部位受力的因素应科学的进行分析,以青铜鼎为例,鼎的受力区域分析见图3。
图3青铜鼎受力区域分析
鼎耳部,包括但不限于扉棱、兽首、流、钮、柱等文物外表的突出结构,应当避免与主体部分(如腿和器身)承受同等的平均压力。针对这些非主要承重区域,应确保其承受的压力低于主体,可采取诸如开凿空腔不填充,或选用弹性模量较低的缓冲材料在周围进行包裹等方式进行保护。
口沿部位b的设计考虑了承受向上的冲击力的性能,旨在提供全面的防护支持。
腰腹部的设计理念适用于青铜鼎,旨在抵御水平加速度变化带来的压力负荷。
鼎底通常不应由弹性模量较高的缓冲材料支撑,应直接接触地面,以确保稳定性。
鼎腿与器身的连接区域e需特别注意,应防止大型青铜器(如青铜鼎)在承重时,其腿部与主体间的接合处遭受拉伸或横向应力的影响。若采用弹性模量高的缓冲材料支撑鼎足,可能会导致在遭遇向下冲击时,该部位承受显著的拉力。尤其对于已修复且腿部与底部矿物化程度较高的青铜器,这样的情况会极大地增加其断裂的风险。
f为腿部,可以用来承受向下的压力。
针对石膏揭裱壁画这类特殊文物,其石膏背板的矩形四角尤为易损。在采用缓冲材料对壁画周边进行填充时,应确保四个角呈水平悬挂状态,以防止遭受冲击压力的影响。
6.1.6文物包装密封性的选择
在文物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变量的不确定性,如降雨、降雪和频繁的室内室外转换,对包装箱内环境的保护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抵消外界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采用防潮防水隔离材料构建密封的包装箱内部环境是不可或缺的。这有助于减缓文物暴露于湿度波动、空气污染、微生物侵害和虫害风险中的速度。特别是对于对环境控制有严格要求的文物,如书画和纺织品,建议首先运用RP材料进行除氧封装(参阅图4)。随后,应配备适当的调湿、吸附、防霉和防虫材料,以精确调控箱内的微环境。此外,包装箱内增设温湿度计、不可逆变色试纸以及震动检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控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参数。利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全程环境参数记录和监测,也是提高运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图4RP封装
6.1.7 在运输过程的对外扩展中,需考量的若干因素
针对易受虫害与微生物影响的有机类文物(包括皮毛、木材和纺织品)及其专用包装箱,如木箱与囊匣,特别是那些曾经历馆外展示与运输的情况,它们在入库前需暂存于文物缓冲存储区域,以便立即实施虫害防治措施。尽管所有文物及包装在出库前已严格进行过灭虫处理,但鉴于某些虫卵的顽强生存能力,文物保护人员仍需密切关注此类文物与包装的储存状态。通常情况下,为减少外展期间使用的外包装箱对文物库房的潜在风险,这些包装箱不应直接进入库房,以维护文物安全及库区环境的完整性。
外展文物经过室外运输环节到达目的地后,不应马上开箱进行检查、点交或布展工作。室内外环境有较大的差别时,应让文物保持包装密封状态在室内环境下进行一定时间的缓冲,特别是拉伸状态的纸质文物如屏风纸、蒙在框上的书法绘画、存在裂缝的含锡量较高的青铜类文物和玻璃制品,如铜镜、铜剑、玻璃板等,需要至少在24小时的环境缓冲后才可以开箱,避免因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文物发生开裂和断裂现象。
在文物外展运输过程中,汽车运输被视为常态,其中对文物包装箱在汽车货运箱内的安放策略尤为关键。理想情况下,选择货箱内受行驶颠簸影响最小的位置,即车架前后轮中心区域。考虑到驾驶舱的空间占用,实际上,最适宜的运输位置应位于货箱中部偏前部分。在实施汽车运输文物之前,应对所有文物进行分类,包括脆弱性高的、常规的和坚固的。首先,应装载脆弱性文物于货箱的中前部,而牢固的文物则可安置于箱体后部以充分利用空间。
6.2包装措施
6.2包装要求
6.2.1防震包装
在文物与内包装箱箱体内壁各部位,以及内外包装箱之间,均需安置衬垫作为防震缓冲材料。该材料应紧密附着(或通过适当固定)于文物、内包装箱和外包装箱的相应表面以提供保护。
所选缓冲材料应具备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特性,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疲劳变形、虫害侵蚀以及霉变现象。
6.2.2防潮包装
防潮包装应符合GB/T5048的要求。
6.2.3防水包装
防水包装应符合GB/T7350的要求。
6.2.4防霉包装
防霉包装应符合GB/T4768的要求。
6.3包装及拆包装前准备流程
项目实施前的细致筹备:我公司的包装技术部门在接收展品资料与展方规定后,会制定科学严谨且安全的包装策划。经南京博物馆及相关方确认后,业务部门会生成项目任务单。外勤操作团队在督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准备工作: 1. 首先,确保所需车辆、工具、搬运设备、包装材料、五金配件等一应俱全,电动与液压工具预先充电并进行检查,以保障作业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2. 组织全体操作人员,明确任务分配,详细传达任务单和包装方案中的要求,使每位员工明确自身职责,充分理解展品包装和拆卸的操作要点。 在进入包装现场前,所有参与人员需清空身上的个人物品,如工具带、首饰、笔、手表和名片等,以防意外损伤展品,或因衣物口袋中的物品滑落造成损害。
6.4包装场地要求
6.4.1包装场地应设在室内,相对宽敞。
6.4.2文物、包装材料应摆放有序。
6.4.3 场地应实施封闭式管理,确保进出人员的有效控制,并配备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或人员配置。
6.4.4 场地内需配备环境调控设施,确保处于适宜于文物包装与存储的理想环境条件。
6.4.5 作业区域配置:在现场作业开始时,优先选择一个适合展品及包装的区域,例如面积宽敞、洁净且配备有泡沫塑料覆盖的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务必保持洁净无尘,泡沫塑料垫料应易于替换以维持工作环境整洁。工作台的支撑稳固,防止意外倾覆。面对多人协作,可能需要设置多个工作台。对于大型文物,如需地面作业,务必先彻底清洁地板,排除碎屑和尘埃。在包装前,需在地板上铺设大于文物尺寸的洁净纸板,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包装材料的操作流程。
6.4.6 着手包装要求:操作展品(除瓷器外)需佩戴洁净的白手套,以防止手部汗水对展品产生玷污。
(1)包装原则
在包装工作中坚持以下原则:
首要关注点:确保展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这包括选用适宜的包装箱材质、精心设计包装结构,以及严谨的操作规程。
原则要求:确保文物在拆封与重新封装过程中免受损害,包装设计应追求简洁高效。同时,需明确标注专业的包装流程指示,包括步骤顺序与物品安放位置,以便于其他专业人员在操作时有清晰的指导和步骤参考。
美学考量:包装文物须在箱内井然有序地排列,内衬材质的色彩搭配需和谐统一,以期在开启时呈现出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外包装箱上的标识等细节亦需保持整洁美观。
(2)拆包装方法
在执行包装作业时,我们严格遵循经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确认的预先设计的包装方案进行操作。
在实施拆箱操作前,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详审预先的包装设计,明确每只包装箱的包装策略,包括展品的材质特性、形状特性和重量信息。他们会选用合适的拆箱工具,并遵循严谨的拆箱程序。在开启包装箱目睹展品后,技术人员会与随展人员沟通确认,了解任何特定的展品处理注意事项。在必要时,他们会在取出展品前拍摄照片作为记录,以供后续重新包装时参考查阅。
在提取展品时,务必遵循如下操作:首先,确保使用预留的提拿布带,通过握住布带将展品安全取出。严禁直接抓住展品的上部进行提取,此举可能导致展品破裂或折断,务必谨慎处理。
(3)包装材料
根据文物的独特性质,我们将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并在新包装设计与展品转移展示过程中提供额外支持。
文物的包装材料主要包括:表面保护层材料,具备防震与隔离功能的包装材质,以及用于构建箱体的包装物料。
杜邦公司的创新环保材料:Tyvek,亦名特卫强,实质上是一种环保无纺布。其独特的“呼吸”属性源于单向透气性,被誉为活生生的纸张。该产品源于聚合物通过闪蒸法制程,经过热熔处理,将长丝连续化并经热粘合技术转化为高密度聚乙烯。这一工艺造就了轻盈但坚韧的特性,使得杜邦纸集纸张的轻质、薄膜的透膜性和纤维的强度于一体。它以其卓越的抗撕裂性能,特别适合应用于文物的保护包装,实现了直接接触的隔离需求。
PE板:低密度聚乙烯板,基本结构为: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PE板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无臭,无毒,手感似蜡,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物理性质方面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柔软性,伸长率,冲击强度和渗透性较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强度高,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
保护装置:专为外箱开启面的接缝设计的防水密封条,有效抵御雨水和尘埃的侵入,确保木箱内部干燥清洁。
优质防潮纸:其结构特有金属夹层设计,确保卓越的密封性能。它能有效地隔离湿气,稳定并缓和木箱内部的湿度变化。
利用其独特的形状特性,海绵在文物固定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效果。
棉质束带:其主要功能是固定锦盒,或者在搬运具有较高价值且易碎的文物时提供必要的支撑与承重作用。
无酸性棉纸:用于包装衬垫文物。
>硅隔离纸/泡沫塑料纸:用于包装文物。
各类胶条:用于粘贴PE板。
纸板特性: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在箱体外部温度突然变化时有效地缓和内部温度波动,确保温度变化平滑且稳定。此外,干燥的纸板具有卓越的吸湿能力,能够防止水分凝聚,维持适宜的干燥环境。
(4)表面防护包装材料
在选取材料时,务必采用对文物无害且质地温和的选项,例如:绵纸、无酸纸以及浅色调的纯棉制品等。
(5)阻隔、防震与缓冲包装材料
本项目所采用的聚乙烯吹塑薄膜须严格遵照GB/T4456标准执行。
面漆方面,溶剂型木器涂料须严格遵循GB18581标准。推荐采用硝基类、聚氨酯类涂料,而醇酸类涂料和不饱和聚酯类涂料则不建议选用。
海绵应符合GB/T18944.1的要求。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应严格遵循GB/T10802的相关标准规定。
其他包装材料宜由供需双方协商具体要求。
6.4.7包装设计方案
针对各项目特定的展品,我公司将严格遵循南京博物院的包装规定,选用符合国际文物保护操作规程的材料,定制与展品尺寸相适应的外包装箱进行精心包装。
外包装箱:
(1)包装箱采用15毫米厚的合成板作为主体结构,周边则增强以20毫米厚的合成板进行加固,边缘部分通过螺栓紧密固定。箱盖配备密封垫片,设计为侧向开启,方便搬运,配备了松木或金属提手,确保实用与耐用。
(2)包装箱内部配备有防潮隔离层,底部和周边均铺设了50毫米厚的聚醚酯泡沫垫,箱盖亦饰有相同规格的泡沫。为便于展品或封装物的装载,垫料的一侧特设了手动操作开口。
6.4.8装箱要求
在进行文物包装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包裹环境和文物箱内部的洁净、干燥条件,且需排除任何潜在的有害介质影响。
针对文物表面,可选择性地施加一层保护性的表面包装材料。
采用适宜的包装手段,文物应水平安置于包装箱内,并确保稳妥固定。对于体积庞大的文物,我们将直接安装于专用外包装箱中,并实施严谨的防震包装措施。
针对文物特性,应选用适当的调湿、吸附、防霉及防虫保护材料置于包装箱内。
原则上,文物上的可移动附件应分件独立封装,以便于管理,但整体成套(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文物需确保各组件置于同一包装箱内。若无法容纳,应逐件编号后分别包装,以确保查找的便捷性。
在对文物进行装箱后,应确保包装箱的重心处于稳定且均衡的较低中央位置。
根据文物重量的递增顺序,从重到轻地逐个置入外包装箱,确保内包装箱与外包装箱间保持适当间距,以便于安置防震填充物。
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外包装箱内安装温湿度、振动与冲击监测装置,用于实时收集文物在包装及运输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参数数据,从而系统地积累并深入分析这些潜在威胁的统计数据。
首先,采用防震缓冲材料填充所有空隙,然后将文物清单妥善安置并予以固定,最后实施封箱操作。
6.5包装箱内文物信息的编制
在封装文物箱之前,应逐一清点箱内文物,核查其完好状态,详细编制文物包装清单,清单中需包含文物的基本属性信息,并附上相应的文物照片以供记录。
文物包装清单需提供给所有相关方各一份,经文物交接过程中每位相关人员及相应方签字确认。其中一份应随文物一并封装,其余备份则由各自保管。
6.6文物包装、运输操作信息的编制
制定详细的文物运输、装卸及包装拆解操作手册,虑周全各种运输环节,特别针对包装工艺繁复的文物,应在箱体上明确标识主要固定结构的位置,并规定包装拆解的步骤顺序,确保文物保护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便利性。
6.7包装运输标志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遵循GB/T191的相关规定,确保上盖与侧面或端面具有明确的定位标识,以便于在二次装箱过程中迅速确定箱盖的恰当安装位置,提升操作的便捷性。
以下是关于展览展品的包装与拆包装策略的详细阐述:
6.8包装操作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开展包装作业之前,务必对待包装的展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尤其关注可能存在的破损、修补部位以及任何裂痕。在提取展品时,应确保手法精确且合规,然后才进行包装操作。对于原有的瑕疵区域,应实施特别的包装措施以提供额外保护。
任何直接包裹展品的材料须选用无酸软质棉纸或杜邦纸,鉴于塑料膜或泡沫可能在温度变化下因受热而在展品表面产生痕迹,因此绝对禁止直接触碰展品表面。
工作人员在执行包装任务时,需严格遵循既定的操作规程,包括展品的获取、转移、包装与拆封。包装主管应在作业现场实施不间断的监督,一旦发现潜在问题,应立即进行纠正和处理。
在包装及拆卸过程中,我们将记录详细照片资料,以供展品抵达目的地后,于拆箱与重新包装阶段作为对照和参考依据。
风险类别 |
风险来源 |
包装方案 |
1.物理因素 |
文物的特性(如易碎性等) |
表面采用与文物性质相适应的保护材料;使用保护材料防止穿刺和渗透(如表面防护包装材料、阻隔材料等) |
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冲击和振动(即与运输方式和包装类型有关的风险:如尺寸、重量) |
采用吸收材料抗冲击和振动(如防震与缓冲包装材料等) |
|
文物变形的风险 |
使用适当的包装(例如双板条箱)和组合包装 |
|
倾翻的危险 |
使用适当的搬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