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设施升级工程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1.1编制原则
本施工组织设计基于招标人提供的设计图纸与现场勘查资料,遵循国家现行规范及标准,并融合了我司长期的施工实践经验。针对本项目的具体需求和条件,经过深入研讨、多方案比对,我们精心构建了施工的整体实施策略设想。
本提案旨在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展开:"主要施工策略"、"技术创新与措施"、"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实施方案"、"施工进度规划与保障措施"、"劳动力配置与主要设备配备计划"以及"文明与安全施工实践"。我们致力于为"哈密市伊州区大泉湾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为了确保工程实现"优质、高效、安全、经济"的施工目标,我们将凭借我们的智慧与实际行动,兑现对用户的庄严承诺。
我公司现已筹备完成技术与资源,施工环境亦已充分具备,可立即启动施工进程。
1.2编制依据
1、招标公告:伊州区大泉湾乡农村饮水安全深化保障工程项目
2、本项目涉及的图纸、工程量清单、补遗文件以及答疑记录等相关文档
3、本项目招标文件所依据的技术规格、标准及规范,包括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现行有效的各类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技术规程和验收标准。
4、我公司现场踏勘、调查获得的相关资料;
5、我们的公司凭借累积的工程施工经验,以及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展现出的卓越工法成果、严谨的管理水平、先进的技术能力和强大的装备实力。
6、施工现场安全与文明施工的相关管理规定
7、现行的国家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与规范
8、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及要求;
9、同类工程成熟的施工经验。
三、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
序号 |
法律、规范和标准名称 |
1 |
国家及省、市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标准。 |
|
建筑工程施工操作规程、工艺标准及施工工法。 |
|
本工程采用主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及图集: |
4 |
《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GB/T19837-2005 |
|
《饮用水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 |
|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
|
《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JB2932-86 |
|
《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GB/T13922.1-92 |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 |
10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 |
11 |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运用规范》 GB50231-98 |
12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
13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
14 |
《电气装置工程接地装置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
15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88 |
16 |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75-98 |
17 |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
18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3-2001 |
19 |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 |
20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
1、工程概况:
大泉湾水厂辖区所有主要输水管道和管道沿线配套设施。新建改造配水主管道涂塑钢管;共计51.3km。工作井共计132座,其中:排气阀井71座、检修阀井17座、排空井11座、分水阀井4座、流量计井15座、减压阀井5座、调压阀井9座。
2、施工内容
第四标段任务涵盖:自红星干渠东侧延伸至金疙瘩小区西侧的全部输配水管道系统(涉及管沟土方的挖掘与回填作业),包括电力设施、输变电线路的安装,以及涂塑钢管、管件阀件设备的购置与装配;同时包括PE管的采购与安装工作。
3、计划工期
项目施工周期规划为90个日历日,初步设定的工程开工日期为2020年3月1日,预期的完工日期为2020年5月30日。
4、质量标准:合格
5、地理位置:
地处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南坡低海拔至中山地带的哈密市伊州区大泉湾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坐落在冲洪积平原的核心区域,靠近哈尔里克山脚下。
区域地貌主要表现为冲积平原,其特征为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形,局部地区存在地表沙化现象,展现出典型的干旱荒漠地貌特性。低矮与中山地带受侵蚀作用影响,山顶及山坡基岩裸露,沟谷填充着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山区河谷呈宽浅的'U'形谷,河流阶地层次分明,由地壳上升运动所塑造,一级阶地沿河分布,二级阶地发育。河岸两侧山坡的底部堆积有零星的坡积裙和倒石堆,现代河床则由冲积和洪积沉积物构成。项目拟建于大泉湾乡,主要包括大泉湾水厂的供水管线工程。此工程分为两部分:西线供水管线,全长4466米,起点是大泉湾水厂,终点到达北村;东线供水管线更长,为8380米,起始于西线的K1+480处,终点位于沿柏油路8.4公里的位置。大泉湾水厂供水管线将沿现有线路铺设,管底埋深维持在1.8至2.0米,采用明挖施工方式,均为新建管道。在穿越柏油路等构筑物时,局部路段将采取顶管技术实施穿越。
6、气象
哈密市伊州区气候属于大陆性特征显著,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为9.8摄氏度,年均降雨量仅为33.8毫米。降雨分布受地形及水汽条件制约,从西向东递减明显。山区的降雨量相对较大,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夏季降雨量占比高达68.2%,春季次之,占19.5%,秋季9.8%,冬季则最少,仅占2.4%。 地形对风速与风向的影响显著,市区西部主要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年均风速在4.8至8.7米/秒间,最大瞬时风速可达40米/秒以上,大风天气日数约为15至35天。 无霜期方面,从平原向山区递增,哈密盆地无霜期最长可达197天,最短141天,多年平均值为182天,山区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62天。哈密盆地的解冻期通常在3月10日前后,冻结期大约在11月18日。 项目区域的最大冻土深度为1.8米。
7、水文水质
哈密盆地,位于伊州区北部,其径流特征呈现明显的南北水平分带模式。北部的冲洪积扇地带,砾石层的透水性高,潜水埋藏深度较大(可达数十米),径流速度较快。随着向边缘移动,含水层逐渐转为以砂质土壤为主,透水性减弱,潜水埋藏变浅,接近地表,局部地区可见沼泽或泉流,部分地下水接近地表并回流,继续向南,进入三角洲平原区,含水层颗粒变得更细,透水性进一步降低,潜水的水平运动减弱,垂直运动趋势明显增强。最终,潜水在下游排泄区主要通过蒸发方式排出,导致地表盐碱化现象较为显著。
哈尔里克山东南部低缓山地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石炭纪地层、第四纪沉积物以及华力西期侵入岩。其中,石炭纪和华力西期侵入岩表现为裂隙含水层,具备相对较高的含水性,而第四纪的松散堆积物则构成孔隙含水层,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它们主要集中在一级至二级阶地边缘及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域。 本研究区域属于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年蒸发量远超降雨量,地下水极其匮乏。水体补给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北部中高山区的基岩裂隙水。补给来源相对有限。总的水文动态表现为地下水自北向南流动,包括基岩山区的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潜水,其补给源自大气降水、融雪、河流径流以及侧向地下径流。 区域内河谷作为最低侵蚀基准面,两侧为中低山,基岩裸露,基岩裂隙水是这里的主导地下水类型。此外,河谷两岸小型冲沟内可见高出河床的泉水,这些泉水与裂隙水一道,为河流提供了水源补给形式。
8、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位置
位于大泉湾乡的拟建建设项目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大泉湾水厂供水管线,分为西线与东线。西线管线全长4466米,起自大泉湾水厂,终点直达北村;而东线则延伸至8380米,自西线K1+480处出发,最终止于柏油路沿线8.4公里处。部分管线需穿越道路和村庄。该区域地势平缓,交通条件优越,便于施工与运营。
(2)场地概况及岩性描述
项目涉及的自来水管道皆为全新设计,部分管段需穿越道路和村庄。场地地貌平缓,管道沿线地层主体由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构成,地层构造基础统一。上覆岩层主要为圆砾和砾砂,层间水平连贯且分层清晰。地层的埋藏特性、生成背景、岩性特性、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关键参数保持一致性,现对场地地层岩性特性做详细阐述如下:
(3)大泉湾水厂拟建管线地层岩性描述
大泉湾水厂计划建设的管线划分为两个部分:西线长度共计4466米,东线则延伸至8380米。工程路线穿越广袤的戈壁滩以及若干村庄。
1)西线地层岩性描述
全长4466m,全段穿越戈壁。
管线在K0+000至K2+500区段的地层岩性特征概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此段本层缺失。
第②层圆砾:此段本层出露于地表,灰褐色,层底埋深一般在,平均埋深3.6m,颗粒磨圆较好,呈圆~亚圆,骨架基本连续接触,以中、粗砂充填。本层夹有少量细砂薄层,呈透镜体状。
稍密稍湿
第③层砾砂:层顶埋深一般在1.3~6.0m以下,层厚最大为4.7m,此层勘察深度未揭穿;灰褐色,级配不良,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等为主,本层渗透系数,水平向连续分布,层厚及物理力学指标较均匀,承载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稍密稍湿
b段管线地层岩性描述
第①层杂填土:此段本层缺失。
第②层圆砾:此段本层缺失。
第③层砾砂:此段本层出露于地表,层底埋深一般在5.0~5.5m以下,平均埋深5.3m,灰褐色,级配不良,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等为主,本层渗透系数,水平向连续分布,层厚及物理力学指标较均匀,承载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稍密稍湿
第④层粉土:此段本层缺失。
第⑤层细砂:层顶埋深一般在5.0~5.5m以下,层厚最大为3.0m,此层勘察深度未揭穿:灰褐色,级配不良,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等为主,本层渗透系数,水平向连续分布,层厚及物理力学指标较均匀,承载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稍密稍湿
2)东线地层岩性描述
项目路线涉及三段:首段K0+000至K1+050区域穿越广袤的戈壁地带,其次K5+800至K8+400路段则需穿越居民聚居的村庄,全长共计8380米。
a段地层岩性描述
第①层杂填土:此段本层缺失。
第②层圆砾:此段本层出露于地表,灰褐色,层底埋深一般在1.,平均埋深2.8m,颗粒磨圆较好,呈圆~亚圆,骨架基本连续接触,以中、粗砂充填。本层夹有少量细砂薄层,呈透镜体状。
稍密稍湿
第③层砾砂:层顶埋深一般在1.5~4.3m以下,层厚最大为4.5m,此层勘察深度未揭穿;灰褐色,级配不良,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等为主,本层渗透系数,水平向连续分布,层厚及物理力学指标较均匀,承载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BK1+050至K5+800区段,地层岩性特征的详细描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以砾砂为主,灰褐色,层底埋深一般在,平均厚度0.7m,含大量植物根系及少量建筑垃圾等。
稍密稍湿
第②层圆砾:此段本层缺失。
第③层砾砂:层底埋深一般在以下,平均埋深2.8m,灰褐色,级配不良,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等为主,本层渗透系数
,水平向连续分布,层厚及物理力学指标较均匀,承载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稍密稍湿
第④层粉土:此段本层缺失。
第⑤层细砂:层顶埋深一般在以下,层厚最大为6.5m,此层勘察深度未揭穿;灰褐色,级配不良,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等为主,本层渗透系数
,水平向连续分布,层厚及物理力学指标较均匀,承载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稍密稍湿
c段地层岩性描述
第①层杂填土:此段本层缺失。
第②层圆砾:此段本层缺失。
第③层砾砂:此段本层出露于地表,层底埋深一般在5.0~5.8m以下,平均埋深5.4m,灰褐色,级配不良,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等为主,本层渗透系数,水平向连续分布,层厚及物理力学指标较均匀,承载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稍密稍湿
第④层粉土:此段本层缺失。
第⑤层细砂:层顶埋深一般在5.0~5.8m以下,层厚最大为2.2m,此层勘察深度未揭穿:灰褐色,级配不良,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等为主,本层渗透系数,水平向连续分布,层厚及物理力学指标较均匀,承载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稍密稍湿
(4)地下水描述
在勘探深度范围各勘探孔内均未见地下水。
9、场地试验成果分析
针对拟建建筑物的类型、特点及岩土条件,本勘察项目对拟建工程沿线场地土壤进行了详尽的土化学实验分析、水质化学检测以及标准贯入试验等相关工作。
(1)土化学分析试验
本次勘察在拟建场地共采取11件易溶盐样进行土化学试验,根据土化学分析试验报告,含量最大为9142mg/kg土,[C1-]含量最大为1230mg/kg土。试验结果详见“土化学分析结果报告”。
(2)颗粒分析试验
对拟建场地采集30个代表性样本,进行颗粒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第②层地层土壤为圆砾类型,第③层为砾砂,第④-1层为细砂,而第⑤层同样表现为细砂。详细数据已在'颗粒级配曲线图'中展示。
(3)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试验
对于拟建场地的第④层粉土,我们选取了总计六件的原状土试样进行深入的物理特性实验分析。以下是土层物理力学性能的详细检测结果:
粉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试验成果表
钻孔 |
取样 |
现场试验 |
|
计算 |
|
|
编号 |
深度 |
含水量 |
天然密度 |
干密度 |
比重 |
孔隙比 |
K1+030 |
5.2-5.4 |
12.34 |
1.58 |
1.41 |
2.71 |
0.93 |
K1+900 |
3.2-3.4 |
13.54 |
1.61 |
1.41 |
2.70 |
0.90 |
K2+750 |
1.6-1.8 |
11.25 |
1.59 |
1.43 |
2.71 |
0.90 |
K4+150 |
4.8-5.0 |
10.78 |
1.56 |
1.41 |
2.71 |
0.92 |
K5+760 |
3.7-3.9 |
14.52 |
1.60 |
1.40 |
2.70 |
0.93 |
K7+300 |
2.6-2.8 |
11.69 |
1.57 |
1.41 |
2.70 |
0.92 |
个数n |
18 |
18 |
18 |
18 |
18 |
|
最大值max |
14.52 |
1.61 |
1.43 |
2.71 |
0.93 |
|
最小值min |
10.78 |
1.56 |
1.40 |
2.70 |
0.90 |
|
平均值m |
12.35 |
1.59 |
1.41 |
2.71 |
0.92 |
|
标准差f |
1.43 |
0.02 |
0.01 |
0.01 |
0.01 |
|
变异系数 |
0.12 |
0.01 |
0.01 |
0.00 |
0.02 |
|
修正系数γs |
0.90 |
0.99 |
0.99 |
1.00 |
0.99 |
|
标准值k |
11.17 |
1.57 |
1.40 |
2.70 |
0.91 |
(4)原位测试试验
在本次勘察过程中,我们对13个钻孔进行了详尽的原位测试,并将所得数据整理如下,具体见表3-1、3-2与3-3。
表3-1:大泉湾水厂西线原位测试数值统计分析明细
地层 |
岩土名称 |
层位 |
最大 |
最小 |
平均 |
标准 |
变异 |
原位测 |
编号 |
|
(m) |
值 |
值 |
值 |
差σf |
系数8 |
试击数推荐值 |
② |
圆砾(动探) |
0.0~3.6 |
11 |
7 |
9.7 |
2.62 |
0.27 |
9 |
③ |
砾砂(动探) |
3.0~5.0 |
13 |
8 |
10.1 |
2.63 |
0.26 |
10 |
⑤ |
细砂(标贯) |
5.0~8.0 |
17 |
13 |
15.2 |
2.89 |
0.19 |
15 |
表3-2:大泉湾水厂东线原位测试数据统计分析表
地层编号 |
岩土名称 |
层位(m)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σf |
变异系数8 |
原位测试击数推荐值 |
② |
圆砾(动探) |
0.0~2.8 |
11 |
6 |
8.2 |
1.64 |
0.20 |
8 |
③ |
砾砂(动探) |
2.8~4.2 |
13 |
8 |
11.3 |
2.60 |
0.23 |
11 |
⑤ |
细砂(标贯) |
4.2~8.0 |
19 |
14 |
16.6 |
4.65 |
0.28 |
16 |
10、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拟建区场地土评价
区域地质条件概述:地基土壤及岩石总体特征表现相对单一,各土层横向连续性良好,物理力学特性变化不大,整体力学性质呈现出均匀性。详细岩性综合分析如下:
1)大泉湾水厂拟建管线场地土评价大泉湾水厂拟建管线分为西线和东线;西线全段穿越戈壁,东线段、
段穿越戈壁,K1+050-K5+800段穿越村庄。第①层杂填土,只出现在东线K1+050-K5+800段,此段穿越村庄,本层受人为扰动影响较大,此层含大量生活建筑垃圾等:建议将本层全部清除。
在西线K0+000至K2+500区间以及东线K0+000至K1+050路段,第二层圆砾岩层显现于地表,其层厚相对较薄,横向连续性良好,各层面厚度及力学特性较为均匀。夹杂着少许细砂薄层,呈现透镜体结构,具备作为建筑工程主要承重层的基础条件。
第三层砾砂层,埋藏深度相对较深,其层厚虽略显单薄,但在水平方向上表现为连续性,各部分的层厚及力学特性相对均衡,从而具备较高的地基承载性能。
第④层粉土,本层缺失。
在本次勘察中,我们未触及第五层厚实的细砂,其埋藏深度较深。该层砂质土壤呈水平连续分布,层厚稳定且力学特性均匀,从而赋予了较高的地基承载能力。
大泉湾水厂西线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表
层号 |
岩土名称 |
层位(m) |
承载力特征值(kPa) |
压缩模量MPa |
变形模量MPa |
粘聚力kPa |
内摩擦角Φ |
基准基床系数KV(4KN/m3) |
② |
圆砾(动探) |
0.0~3.6 |
180 |
|
16.7 |
|
30 |
30000 |
③ |
砾砂(动 |
3.0~5 |
140 |
|
11.4 |
|
25 |
25000 |
|
探) |
.0 |
|
|
|
|
|
|
⑤ |
细砂(标贯) |
5.0~8.0 |
120 |
|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