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
施工安排
施工准备
施工方法
钢筋结构施工方案
模板简介
钢筋结构施工方案涵盖了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安排、施工准备及施工方法等核心内容。其中编制依据明确了方案制定的规范与基础,工程概况阐述了项目的基本情况,施工安排规划了施工的总体部署,施工准备说明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施工方法详细介绍了钢筋结构施工的具体工艺与流程。本方案为钢筋结构施工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确保施工过程规范、高效、安全。
模板预览

 

 

 

 

钢筋结构施工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详见表1-1

表1-1

序号

名称

编号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

2

《钢筋焊接验收规范》

JGJ18-96

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96

4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97G329(一)

5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

GB1499-98

6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

GB13013-91

7

《低碳钢热扎圆盘条》

GB/T701-97

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33-86

9

《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10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88

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0G101

12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

 

13

《建筑施工手册》

 

14

《施工组织设计》

B-施组-3

15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T 92-93

16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14370-93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表2-1)表2-1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

219980

地下建筑面积

15977.440

占地面积

11560

地上建筑面积

6020.560

2

层数

地下

3层

地上

7层

3

层高

B02车库

3.4m

B01车库

3.4m

设备层

2.2m

首层

2.8m

标准层

2.8m

4

高度

基底标高

-10.60m

基坑深度

-10.76m

檐口高度

19m

建筑高度

21.515m

5

结构形式

基础形式

筏板基础

结构形式

地下框支剪力墙结构、地上剪力墙结构

6

地下防

结构自防

底板、外墙、消防水池、外露顶板,

 

在混凝土中掺加FS防水剂,形成自防水混凝土

材料防水

在底板下皮及外墙外侧采用LYX-603防水卷材

构造防水

2:8灰土

7

结构断面尺寸(mm)

底板厚度

550

基础梁高度

950

地下外墙厚度

350

地下内墙厚度

300

地上外墙厚度

180

地上内墙厚度

160

柱断面

500×700、500×500、340×700、450×500

梁断面

400×650、400×500、300×650、400×1180

 

 

车库楼板厚度

150

车库顶板厚度

350

地上楼板厚度

80、100、110

8

转换及置

转换位置

主体四周

结构形式

转换深梁

9

钢筋类别

一级钢

φ6,φ8,φ10,φ18

二级钢

φ12,φ14,φ16,φ18,φ20,φ22,φ25。

 

 

预应力筋

pj15 fptk=184015.24mm

10

碱骨料反应

结构混凝土为Ⅱ工程,使用C种碱性骨料,碱含量不得超过3kg/m3

11

施工缝地下按后浇带自然分开,地上设于单元交接处位置

12

钢筋连接形式

气压焊

基础梁,框架梁主筋(≥中20)

电渣压力焊

≥中18竖向钢筋

13

抗震等级

工程设防烈度

8度,近震

 

 

框架抗震等级

其他剪力墙抗震等级

2.2钢筋工程概况

2.2.1 墙体钢筋配置详情:双层双向,参见表2-2

墙体部位

竖向分布筋

水平分布筋

墙体S拉筋梅花形布置

外墙

内墙

外墙

内墙

 

7层

φ10@200

φ10@200

φ8@150

φ8@200

φ6@500

1~6层

φ10@200

φ10@200

φ8@150

8@200

φ6@600(1层为φ6@500)

地下夹层

φ12@100

10@200

φ12@100

φ10@200

φ6@600

地下一层

φ14@150

φ12@200

φ14@150

φ12@200

φ6@600

地下二层

φ16@150

φ112@200

16@150

φ12@200

φ6@600

楼梯电梯间

φ10@200(地上)φ10@100(地下)

φ10@100

φ6@600

2.2.2暗柱、端柱配筋主筋

箍筋规格包括:
arphi10的直径为100毫米的双肢箍,
arphi10的直径为150毫米的双肢箍,以及间距为200毫米的φ10单肢箍。

2.2.3底板钢筋\varphi18\textcircled{\omega}200双层双向,层间马凳铁,间距

2.2.4顶板钢筋

地下夹层顶板为10@200单层双向;地下一层主体部分顶板为8@120单层双向,其余车库部分顶板为预应力钢筋;地下二层车库顶板为\varphi12\textcircled{\omega}130、\varphi12\textcircled{a}150单层双向;主体顶板钢筋为φ8@100、\varphi8\textcircled{\frac{1}{20}}120、φ8@150。

2.2.5钢筋保护层

2.2.5.1地下结构

结构组件参数如下: - 底板厚度:35mm - 外墙饰面层:25mm(外皮),15mm(内皮) - 内墙厚度:15mm - 梁、柱厚度:25mm - 楼板厚度:15mm(其中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

2.2.5.2主体结构

梁、柱为25mm,板和其他为15mm。

2.1.6焊条

一级钢材选用E43,二级钢材则采用E50,而在焊接一级与一级钢材时,我们选用E43作为焊条。

2.3混凝土工程概况(表2-3)表2-3

部位

混凝土等级

基础垫层

C10

底板

C45P15

地下一、二层内柱

C45

地下二层外墙

C40P15

-2.220m以下部分及汽车坡道入口

C40P8

地下一层外墙及地下一层顶板

C40P8

-0.030m以下夹层及2号~5号楼梯间

C30

地下夹层外墙、2号~5号楼梯间、-2.220m以上汽车坡道

C30P6

1层

C30

2~7层

C25

7层顶板

C25P6

施工安排

3.1钢筋加工场地安排

在不具备加工场地的情况下,施工策略如下:地下车库建设期间,将5号、7号楼的相应楼栋区域用作临时钢筋加工场所,部分钢筋直接在基坑内进行初步处理;随着车库结构深入至-2.200米以下,临时加工区将转移至车库顶板上方,随后将进入6号楼单体的施工阶段。

3.2钢筋连接

3.2.1 在第20页及其以后的章节,水平钢筋的连接工艺选用气压焊技术。

3.2.2 对于竖向钢筋数量超过18根的部分,我们将采用电渣压力焊进行接驳。施工过程中,将配置两台直流电焊设备,并配备充足的12套钢筋压力焊接装置以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以下(包括φ18)钢筋:采用搭接。

3.3钢筋保护层垫块

3.3.1 采用塑料垫块作为底板钢筋支撑,其间距设置为600毫米。

3.3.2墙体钢筋

采用塑料垫块,间距800mm。

3.3.3顶板钢筋

采用塑料垫块,间距800mm。

3.4施工组织

3.4.1地下部分

车库分9个流水段组织施工。

3.4.2地上部分

按单元墙体和顶板分为4个流水段组织施工。

3.5劳动力组织(表3-1)

表3-1

序号

工种

人数(人)

备注

1

钢筋制作

60

技术四级以上

2

钢筋绑扎

120

3

壮工

50

合计

230

 

项目配置包括四名专业焊工,其中两位专长于电渣压力焊接,另外两位专注于电弧焊接,每位焊工均配有两名辅助人员以保障高效协同工作。

焊工应持有效资格证书上岗,且所有辅助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后才能参与工作。对于技术工种,入场后必须实施技能评估分级,对于考核未达标的人员,将予以退回;通过考核的技术人员则需进一步在场内进行深化技能学习,完成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方可正式上岗。

施工准备

4.1机具准备(表4-1)

表4-1

序号

机具种类

数量(台)

1

割断机

2

2

弯曲机

2

3

单筒卷扬机

1

4

钢筋调直机

1

5

气压焊设备

15

6

闪光对焊设备

1

7

电焊机

2

8

电渣压力焊设备

 

施工现场配置了四条生产线,包括:冷拉预处理-切断、切断后成型、手工制作箍筋以及钢筋布料作业。所有加工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通过安全管理部门的严格验收并确保其符合标准。

4.2技术准备

4.2.1审图

在施工筹备阶段,详细研读并理解图纸(包括其与建筑图纸的一致性),以及施工方案和相关的安全质量规定。对于图纸中遇到的任何疑问,应及时与设计方沟通以确保问题得到预处理。施工过程中,配筋工作将被特别强调和细致执行。

4.2.2配筋

由专业人员进行配筋。配筋单要经过项目技术部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才能允许加工。钢筋配料时,要计入钢筋弯曲及弯钩对其长度的影响,了解有关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表4-2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表4-2

30°

45°

60°

90°

135°

0.35d

0.5d

0.85d

2d

2.5d

4.2.3 作业前,班组需实施详尽的书面技术交底,确保其具有明确性和可行性,每月至少执行一次。在交底过程中,务必考虑季节性影响因素及操作层面的实用性。技术交底应包括:依据设计图纸核对配料单,明确钢筋的规格、成型图示、尺寸要求以及材料配比与组合;同时,对加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通过制作达标样本进行演示,以此为基准进行材料切割和制作。

4.3材料准备

4.3.1一般规定

钢筋选用:

(1)进场的钢筋必须配备完整的出厂质量证明和复检报告。

(2)进场钢筋需按规格实施有序堆叠,确保其整洁并置于不低于200毫米的专用支架上。所使用的混凝土枕木间距应严格控制在1500毫米以内,并根据钢筋的规格与长度醒目地标注标识牌。

4.3.2原材料试验

(1)原材料进场后按批进行检查、验收。

(2)对于每种进场钢筋规格,当其重量不超过60吨时,应抽取一组试样;若重量低于60吨,同样需抽取一组试样进行检验。

(3)钢筋性能检验的基本必试项目包括弯曲试验与拉伸试验。

(4)试验样本的数量分布(参见表4-3)

钢筋种类

试件数量(个)

拉伸试验

弯曲试验

热轧带肋钢筋

2

2

热轧光圆钢筋

2

2

低碳钢热轧盘条

1

1

4.3.3材料要求

(1)钢筋采用火烧丝进行绑扎。

(2)所有基础底板、墙面、柱体及楼板均采用塑料垫块作为保护层支撑措施。

施工方法

5.1钢筋加工工艺及质量要求

5.1.1 在对I级钢筋进行调直处理时,其冷拉率应严格控制在4%以下,确保调直后的钢筋平直无明显局部弯折。

5.1.2钢筋下料

(1)配料策略:针对相同规格的钢筋,采取长度适配的组合方式,实施统筹管理;优先截取长料,随后处理短料,以此降低废料产生,减小损耗。

(2)在钢筋截断操作中,务必首先核查配料单,随后实施试弯检验,确保所用钢材的实际尺寸与料表规格相吻合。在确认无误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大规模的钢筋加工成型作业。

(3)实施工作台上的精确控制机制,配置用于设定钢筋下料长度的限位挡板,确保加工精度。

(4)在进行钢筋切断作业时,务必确保钢筋与切断机刀口呈垂直状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以保障作业安全。在切断流程中,若发现钢筋出现劈裂、端部凹陷或严重扭曲的情况,应立即切除。

5.1.3钢筋弯曲成型

(1)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如弯起钢筋),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

在钢筋表面精确标注各弯曲点的位置时,应注意以下三点要素:

1)依据弯曲角度的不同,调整值的扣除方法是取相邻两段长度各自减半处理。

2)钢筋端部带半圆弯钩时,该段长度划线应增加0.5d。

3)钢筋中线的弯曲点标注应遵循自中心向外逐侧展开的原则,对于两侧不对称的钢筋,同样从中心点着手进行标记。

在对钢筋一端实施划线操作时,务必核查各弯曲部分的预设规格尺寸。

(2)当钢筋在弯曲机上形成曲线时,其心轴直径应为钢筋直径的2.5倍。推荐装配偏心轴套,以适应各类直径钢筋的弯曲操作。为了确保弯弧一侧钢筋的直线性,挡铁轴设计为可调挡架或固定的装置(通过附加角钢进行调整).

(3)在制作箍筋样品的过程中,其弯钩技术规格需严格遵守:135°弯钩的直线部分长度应不少于10个直径单位(d),并且两端的弯钩需呈对称平行,确保长度偏差不超过5毫米。

5.1.4钢筋加工质量要求

(1)钢筋拉直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2)确保钢筋切断端部平整无翘曲或弯曲现象,对钢筋长度的精确度应予以高度关注。

(3)钢筋经过精确的弯曲工艺后,其成型呈现出平整无瑕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滑,无任何翘曲不平的现象。

(4)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表5-1)。

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测量法

梁主筋Ⅱ级;钢下料长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