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公路大数据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交通信息化发展历程
在过往的世纪末,智能交通已然成为全球热议的主题,其核心议题在于化解道路与车辆之间的冲突。伴随科技进步的迅猛推进,智慧交通的范畴逐渐扩大,致力于整合并优化人、车、路的全方位管理。
智慧交通的信息化核心需求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盘家底,助管理”,先把责任区内的管理工作做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标,主要特征是以公路管理局等管理单位的道路的静态数据为基础,以位置坐标为索引加载公交、地铁、出租车、物流货运等动态数据的管理;之后建立数据中心,借助移动端的管理工具,增加执法情况、交通流量、监控视频、收费数据、气象数据等动态数据的管理,逐步做到信息化成为业务支撑,智慧管理的目的;最终,与水路、铁路、海事、航空等各种数据,组建交通大数据中心,为公众提供所需的各种交通服务,实现智慧服务的目标。如下图所示:
构建数字化公路资源库:该任务要求根据时空维度,将实际道路状况(包括路网信息、路段详情、桥梁数据及组件资料)整合并录入到公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主要职责涵盖:
1、地理空间数据库建库
2、道路基础信息库建库
3、管理数据库建库
数字管理系统特色鲜明,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实现统一的数据标准化;二、集成一体化的地理信息平台;三、流程化的公文传输管理;四、严谨的财务管理功能。潜在的构成系统包括:
1)办公自动化的核心架构主要包括个人桌面界面,其下涵盖了一系列功能模块:公文审批、电子邮件与短信通信、会议组织工具、档案管理和权限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监控等。
2)概述:道路基础信息模块采用直观的地图展示形式,集成检索与统计功能。其内容涵盖地理要素、公路设施及组件,以及管理层面的相关数据,以图层集合的形式呈现,支持用户根据需求进行加载,并能无缝衔接相关表单操作。
3)该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业务报表界面,其下设规划、预算、审计、建设、养护、路政、应急及监控等多个功能入口。系统旨在提供详尽的业务报表查询与统计功能,以及流程流转状态的查阅与统计,同时集成关联地图子视图,增强信息展示的直观性。
构建全面的物联网管理系统:涵盖建设、维护、路政、应急、公交调度、实时路况监控及出租车调度等多个业务领域的专用工具。
1、各个公交/出租车的驾驶人员位置追踪,以及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的动态位置信息,还有车门开闭状态等关键数据,将被整合并汇集至相应的运营管理平台的数据中心。
2、在路政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路面受损,随即进行现场拍摄取证。随后,指挥中心接收并创建养护需求,通知相关路段进行维修保养。完成养护作业后,再进行现场验收拍照,最后确认并关闭养护任务环节。
3、在隐蔽工程阶段性的验收过程中,项目监理人员应实施现场照片记录并存档。
4、在路政执法过程中,利用路政车载的摄影测量设备对超限车辆实施取证操作。
5、在奔赴特大事故现场的进程中,通过移动终端实施应急响应预案。
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统:通过升级至数字化公路管理平台,并与物联网管理工具无缝集成,构建起动态的公路运营管理网络。该系统凸显了三大核心优势:一体化事件管理、业务流程同步分发以及全程数据追踪。这一创新建立在原有的数字管理体系之上。
1、引入事件管理系统,集成于指挥中心的呼叫中心架构中,通过实时处理各类事件,如道路维修和市政工程施工,实现公路信息的即时更新。
2、智慧管理将整合公交、出租车、地铁等多元交通信息,并实时更新交通动态,从而达成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成为业务运营的有力支持。
公路交通数据中心:整合地理信息、公路基础资料、管理资讯,进一步拓展包括公共交通(如公交、地铁、出租车)运营状态、执法动态、交通流量监控、收费记录、气象数据在内的实时动态数据管理。这些数据以时空坐标为核心,构建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数据云,支持深度的非结构化数据分析。
核心内容:数据云服务的智慧赋能 - 数据云为基础,集成各类管理软件、硬件系统、传感器网络以及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出行服务技术,其成熟度已无需赘述。 - 架构设计的核心策略在于整合铁路、公路、航运及航空等多种交通领域的数据,构建完善的交通大数据平台。 - 通过智慧交通服务云的建设,我们旨在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交通服务,从而达成智慧服务的终极目标。
实施一项系统且全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对于改进我局现有的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具有显著的实际价值。
1.促进公路传统产业的快速转型
我国公路养护体系长期以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重建设轻维护',导致整体管理水平与效率偏低。目前,各级公路管理部门仍广泛采用人工检测、手工操作和纸质文件流转等传统作业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行业管理对高效、智能化的需求。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应用,旨在将原有的依赖人工、经验且效率较低的管理模式革新为智能化、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此举有望显著提升行业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推动公路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
2.促进公路行业的规范与制度化管理
通过深化公路信息化建设与系统应用,我们旨在优化我局公路管理业务流程,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支持体系。从而实现信息化系统对各业务工作的深度嵌入,推动公路行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3.促进区域路网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
该公路信息化建设项目旨在实现行业信息的全方位集成,打破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隔阂,推动区域路网间的信息流畅共享,强化业务流程间的协同管理效能。它旨在构建一个供行业管理者实时、精确获取路网运营动态的数据共享平台,从而支持决策层的高效决策。
4.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进步
公路信息化建设项目涵盖养护、路政、应急、征费等多个业务领域,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和深度分析等全方位环节。项目融合了先进的控制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这些高新技术的持续应用与革新,将有力推动公路养护管理领域的技术升级。
围绕构建一体化、可视、可控且可测的数字公路管理系统的核心目标,确立以业务协同发展为驱动,首要任务包括深化应用体系、技术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借助行业领先的IT管控体系和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有力支撑,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业务协同、管理集成、决策支持与服务高效于一体的数字公路管理平台。该平台旨在逐步实现工程、养护、路政等多元业务的智能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涵盖征收、计划、财务、审计、日常办公、安全生产、高速路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党务管理、路网管理及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等多个环节。
纵向业务协同:借助信息集成技术,强化市局与其下属单位之间的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横向则推进建设、养护、征收、管理等核心业务板块的无缝对接与信息交流。
优化管理体系:依托于我局实施的'人员、财务、物资'垂直管理模式,我们构建了统一的数字公路管理系统。此举强化了市局各业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实现了对各类业务流程的实时监控,从而有效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信息技术驱动的科学决策:运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及在线分析处理等手段,系统整理并深度剖析管理过程中涌现的海量数据,提炼关键信息,从而为高层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实现高效服务:整合公路信息资源的技术手段,将管理者、出行者、公路设施及交通工具等关键要素联动,强化应急响应能力。我们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即时、精准的信息支持,从而塑造公路管理部门的专业形象。
道路信息化管理:基石与现代化进程 - 提升道路管理水平的关键:信息化的高效信息传递与准确展示,确保信息流通的畅通,构成道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并为养护与管理的现代化提供根本保障。 - 面对道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道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应用先进技术,提升道路管理水平,实现对道路的可视化与综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不可或缺的内容。
鉴于道路资料的不完整性、图纸与现实的偏差以及道路设施数据的不明晰,日常养护工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提升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养护管理水平,准确了解设施的完好状态,并构建一个科学且标准化的市政设施养护体系,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这在提高市政设施管理与养护效率,以及实现城市道路的科学、规范化管理与养护上具有深远的重要价值。
在智慧交通信息化的进程中,亟待满足两项关键需求:一是详尽的路网数据,源自全面的道路普查;二是资产设施数据,源于精确的道路部件普查。
信息化界面的设计应包含地图展示,以直观呈现道路路网信息,支持道路信息化管理中的关键功能,如路网监控、里程统计、应急调度、交通指挥、养护管理、路政监管以及对重点车辆追踪等环节,这些均需依赖空间逻辑关系的精确管理应用。
生动呈现公路设施的现有面貌,通过实境影像手段揭示公路的三维细节,相较于平面图纸,更具直观性与立体感。
201江西高公路股份限公司版所有
图实景化公路地图
在信息化界面的展示中,基于在线状路网地图数据,一项关键任务是对道路设施的全面普查。此举旨在支持养护管理、资产统计、设备运行监控以及应急管理工作,所有这些均需依赖于空间逻辑关系的有效管理应用。
项目成果将以矢量数据图层的形式整合入库,所收集的信息涵盖但不限于以下要点:
编号 |
要素图层 |
子类别 |
空间表达(点/线/面) |
映射名称 |
来源 |
备注 |
|
道路面 |
1.国道 |
面 |
DLM |
MMS |
子类别需 |
2.省道 |
||||||
|
|
3.县道 |
|
|
|
提供资料参考分类 |
4.乡道 |
||||||
5.村道 |
||||||
6.高速 |
||||||
道路中心线 |
1.国道 |
线 |
DLZXX |
MMS |
子类别需提供资料参考分类 |
|
2.省道 |
||||||
3.县道 |
||||||
4.乡道 |
||||||
5.村道 |
||||||
6.高速 |
|
|||||
2 |
桥梁 |
无 |
面 |
QL |
MMS |
|
3 |
隧道 |
无 |
面 |
SD |
MMS |
|
4 |
绿化带 |
无 |
面 |
LHD |
MMS |
|
5 |
服务区 |
无 |
点 |
FWQ |
MMS |
|
6 |
进出口(收费站) |
无 |
点 |
JCK |
MMS |
|
7 |
中央分隔带 |
1.封闭型 |
线 |
ZYFGD |
MMS |
|
2.半封闭型 |
||||||
3.开放型 |
||||||
8 |
交通标志 |
1.警告标志 |
点 |
JTBZ |
MMS |
|
2.禁令标志 |
||||||
3.指示标志 |
||||||
4.指路标志 |
||||||
5.旅游区标志 |
||||||
9 |
隔离栅 |
无 |
线 |
GLZ |
MMS |
|
10 |
护栏 |
1.防护墩 |
线 |
HL |
MMS |
|
2.防护桩 |
||||||
3.防护墙 |
||||||
4.钢板护栏(栅) |
||||||
5.防护网 |
||||||
6.其它 |
||||||
11 |
防眩板 |
无 |
线 |
FXB |
MMS |
|
12 |
防眩绿化带 |
无 |
面 |
FXLHD |
MMS |
|
13 |
隔音墙 |
无 |
线 |
GYQ |
MMS |
|
14 |
照明设施 |
1.有杆灯 |
点 |
ZMSS |
MMS |
|
2.无杆灯 |
||||||
15 |
紧急电话亭 |
无 |
点 |
JJDHT |
MMS |
|
16 |
百米桩 |
无 |
点 |
BMZ |
MMS |
|
17 |
里程碑 |
无 |
点 |
LCB |
MMS |
|
18 |
视频监视器 |
无 |
点 |
SPJSQ |
MMS |
|
19 |
道路交通流检测设备 |
无 |
点 |
DLJTLJCSB |
MMS和资料 |
|
20 |
道路交通标线 |
1.白色虚线2.白色实线 |
线 |
DLJTBX |
MMS |
|
|
|
3.黄色虚线 |
|
|
|
|
4.黄色实线 |
|
|||||
5.双白虚线 |
|
|||||
6.双白实线 |
|
|||||
7.白色虚实线 |
|
|||||
8.双黄实线 |
|
|||||
9.双黄虚线 |
|
|||||
10.黄色虚实线 |
|
|||||
11.橙色虚、实线 |
|
|||||
12.蓝色虚、实线 |
|
|||||
21 |
路内停车位 |
无 |
线 |
LNTCW |
MMS |
|
22 |
人行横道 |
无 |
线 |
RXHD |
MMS |
|
|
线 |
|
|
X |
|
|
23 |
出入口标线 |
无 |
线 |
CRKBX |
MMS |
|
24 |
减速带 |
无 |
线 |
JSD |
MMS |
|
25 |
紧急停车带 |
无 |
面 |
JJTCD |
MMS |
|
26 |
信号灯 |
1.全屏灯 |
点 |
XHD |
MMS |
|
2.箭头灯 |
||||||
3.混合型 |
||||||
27 |
龙门架 |
1.挂牌架 |
线 |
LMJ |
MMS |
|
2.限高架 |
||||||
3.综合架 |
|
|||||
28 |
消能桶 |
无 |
点 |
XNT |
MMS |
|
29 |
黄闪灯 |
无 |
点 |
HSD |
MMS |
|
30 |
公交候车亭 |
无 |
点 |
GJHCT |
MMS |
|
31 |
出租车侯 |
无 |
点 |
CZCH |
MMS |
|
|
客点 |
|
|
CD |
|
|
32 |
可变情报板 |
1.悬臂式 |
点 |
KBQKB |
MMS |
|
2.门架式 |
||||||
3.立柱式 |
||||||
33 |
加油站 |
无 |
点 |
JYZ |
MMS |
|
(1)为了顺应区域交通协同发展的需求,交通行业因其显著的跨区域流动性特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尤为突出。然而,尽管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现有的交通管理部门在受限于认知和实际条件的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大多局限于满足内部管理,对于推动区域交通的整体协同还显得力有未逮。因此,亟需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一个涵盖多个地区和部门的综合交通支持体系。
(2)顺应时代变革潮流,交通行业的职能升级与执行效能提升迫在眉睫。改革的关键在于加速政府角色转型,理顺内部管理结构,改良业务流程,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信息化技术在重构业务流程、重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