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实施策略、质量管理保障与服务承诺等
(一)项目实施策略
(2)“国培计划”——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子项目编号:
(7)定制化在线培训解决方案
(8)资源配置与必要条件
(二)我们的质量与服务保障及售后措施
国培计划优秀校长培训项目技术解决方案
模板简介
国培计划优秀校长培训项目技术解决方案涵盖了项目实施策略、质量管理保障与服务承诺及售后措施等核心内容。其中项目实施策略包括定制化在线培训解决方案、资源配置与必要条件等具体内容,质量管理保障与服务承诺及售后措施则从质量控制与后续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本文为该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成效保障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模板预览

 

 

 

 

国培计划优秀校长培训项目技术解决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一、项目实施策略、质量管理保障与服务承诺等

(一)项目实施策略

(1)实施方案:提升黑龙江省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国培计划’(子项目代号:8101)

8.1 子项目:提升黑龙江省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国培计划’实施方案(项目子编号:8101)

一、培训目标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的背景下,中小学校长高度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规划,以及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构建由校长、教务主任和业务精英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团队,其影响力辐射至广大学校和教师群体,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对于整体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尤其在教育信息化2.0的进程中,深入探讨学校和教师信息化应用的深化路径显得尤为关键,这包括提升学校管理团队在信息化教育规划、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和评价能力,以及激发他们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的创新潜能。本次研修研讨的目标正是围绕这些核心目标展开。

1.阐述明确的政策导向与未来发展规划:深入解析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官方文献,旨在揭示新技术与创新模式,探索深化学校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路径。

2.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与管理效能的优化。通过实例剖析、经验交流研讨会等形式,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策略与管理实践的共享,提炼精华经验,深入研讨创新管理模式与技术应用路径,尤其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减贫领域的实践应用。

3.提升管理团队对校本应用考评的执行效能:通过深入解析能力点导向的校本应用考核标准,交流典型实践案例,辅以平台操作演示与情境模拟训练,从而强化专业指导,推动学校有效实施校本应用考核。

成果产出:

1.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规划

2.校本研修计划: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3.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学校信息技术2.0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策略

二、培训主题

提升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助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

三、培训对象

构成学校管理微团队的成员包括:1名校长,1名教务主管,以及1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总计1160人。在东部的佳木斯、双鸭山、鸡西和牡丹江等四市,每所学校试点配置3名这样的团队成员。

四、环节设计

本次项目旨在强化学校管理团队的关键技能,包括"政策解读能力"、"发展规划能力"、"校本研修指导能力"、"校本应用评估能力"以及"培训反馈提升能力",我们采取创新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即在线同步学习(共计24学时)与工作坊研讨(25学时)。培训过程划分为预备能力阶段、能力培养阶段和能力深化阶段,确保循序渐进。团队成员从自身现有能力的审视开始,明确培训目标,课程设计涵盖了理念引导、实践方法与实例分析,紧密结合实际应用,旨在深化团队对核心能力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校园内推动信息化管理和领导力的全面优化。

(一)筹备阶段:管理团队需深入理解培训流程与任务,并借此契机利用项目组提供的资源进行个人能力自评,从而为后续的培训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1.1. 在线导学启训:首先进行先导培训,旨在组建学习共享群体。在此阶段,我们将详细阐述本次培训计划,明确管理团队的任务职责,引导他们熟悉培训平台,并共同制定在线培训守则。

2.环境识别与能力评估:我们设计了一套旨在帮助管理团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中的教学环境系统的模块。该系统通过对硬件设施和教师信息化教学基础能力的测评,协助团队准确判断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从而科学制定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规划方案。系统根据实际选择,将生成学校的环境定位,作为后续规划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还设有自我管理能力测试模块,鼓励管理团队自主检测其信息化管理效能,以便明确培训目标并配合相应的培训任务进行实施。

3.预先分发资料,倡导自主学习:在培训前一日,我们将分发详细的学习任务单,以便管理团队能有目标地针对翌日的培训内容进行学习。我们还将提供相关政策文件、文本资料、案例分析及讲座PPT等资源,鼓励团队成员自我研读、观察,以此进行内容预习,主动提问,从而充分准备,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法,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能力提升模块:本阶段着重通过专家解析工程2.0文件、黑龙江省实施方案,以及以能力点为主线的培训策略,旨在提升管理团队的政策领悟力。我们强调从长远愿景出发,依托实际发展目标,引导学校规划发展战略,增强管理团队的规划实施能力。校本研修为培训核心内容,参与者需习得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及基于能力点的校本活动设计,从而提升校本研修指导的专业素养。此外,精准的评估环节要求掌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的构建,并透彻理解其关键点与难点,从而提升校本考核的执行能力。为了推动区域的专业化进程,管理团队还需组织优秀成果展示,学习并掌握互评资源的处理方法和策略,最终提升培训总结与提炼精华的能力。

(三)能力强化模块:本次在线培训结束后,我们计划在学校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旨在提升管理团队的各方面技能。这将涵盖学校培训的启动激励、能力点的选优指导、教师校本应用的观摩与评价指导、深入剖析经典案例以及提炼优秀经验方法,共同推进学校创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

各环节培训内容设置如下:

(一)在线同步24学时

模块

专题

学时

培训方式

授课专家

先导培训

熟悉直播平台,了解培训任务,创建学习共同体

 

专题讲座

项目组

政策理解与文件解读(3学时)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文件解读

2

专题讲座

闫寒冰,开放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组长

 

黑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和整校推进实施细则解读

1

专题讲座

黑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专家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制定(6学时)

利用SWOT法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3

专题讲座

宋海英,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吉林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主任,全国提升工程2.0专家组成员

聚焦整校推进寻求破解之道——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整校规划案例分享

1.5

案例分享

刘兴成,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

聚焦整校推进,寻求破解之道——长春汽开七小整校规划案例分享

1.5

案例分享

黄莉娟,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副校长

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设计(3学时)

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活动设计与策略

3

专题讲座

李宝敏,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培训部主任,教授

能力点解读与案例分享(6学时)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解读

4

专题讲座

魏非,开放教育

微能力考核规范解读与案例分享

专题讲座

学院研发部主任,副研究员

应用微能力,探索新变革

1

案例分享

庞博,南宁市林峰路小学副校长

以小见大,渐入佳境——能力提升工程2.0思与行

1

案例分享

毛鸿娟,长春市汽开区第十二小学教学校长

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的制定与指导(3学时)

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的制定与指导

1.5

专题讲座

陈倩倩,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培训部副主任

构建适合校情、关注过程、成果导向的精准测评体系——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信息素养转变

1.5

案例分享

刘明,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主任,原长春市树勋小学副校长

研修平台讲解(1学时)

研修平台功能介绍与体验

 

操作演练

马媛,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培训部讲师

研修成果分享(2学时)

以工作坊形式,小组代表分享学校发展规划、校本研修计划和校本应用考核方案,专家点评指导

2

研讨交流

陈倩倩,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培训部副主任

(二)工作坊研修25学时

网络研修的核心内容围绕30个细分的微能力点展开,主要包括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以及智慧学习环境中,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与学业评价等多元化任务的微能力点。

针对各学校独特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个性化的发展愿景,教师所需提升的各项能力呈现出多样性。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针对不同发展目标的丰富课程资源包。通过系统学习涵盖核心类课程、方法类课程、案例类课程以及工具类课程的30项微能力点网络课程,教师能够更新信息化教学的理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策略、技巧、工具及实操案例,从而引领并推动校本应用与实践的深化发展。

课程体系构建围绕'核心课程'—'方法导向课程(校本应用指导)'—'案例分析课程'—'技能工具课程'四大模块展开。其中,核心课程侧重于解析能力点的核心内涵,阐明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和途径;方法导向课程(校本应用指导)通过课堂实践观摩、方法提炼、讲解与总结,生动演示了方法运用的精湛技巧;案例分析课程则依托真实的教学情境,深入剖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技巧;最后,技能工具课程详尽介绍了相关技术工具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在涵盖各能力点对应课程的体系中,我们特别增设了两门辅助课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与文件解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课程体系介绍》。这些课程旨在从宏观视角助力教师透彻领悟项目规定,从而提升选课的精确性和实效性。

本次培训活动巧妙融合了能力点导向,网络研修、校本应用与考核评价环节相互呼应。我们特别设计了两种根据能力点进行选择的课程模式。

(1)自主选点

为了全面推动本项目的实施,鉴于各学校在信息化环境设施、愿景与发展目标、信息技术应用重点以及教研需求的多样性,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符合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内容体系。依托现有学校信息化环境,依据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学校选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范畴,教研团队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自主选定所需能力点。

(2)套餐选学

针对不同区县学校的教学环境特性和管理团队的实际需求,我们依据各类教学模式的特色,精心定制了多元化的主题套餐。每个套餐内均涵盖了相应的功能点,以供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

六、培训模式

本次培训采用翻转式教学策略,通过在线同步方式进行。在培训前一日,为管理团队分发详细的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预先掌握培训内容,预览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包括政策文档、文本资料和实案例例,以便团队成员自主学习,从而对培训内容有初步理解,并能即时提出疑问。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团队成员通过在线互动平台展开交流,专家则借此平台搜集并整理问题,从而优化同步在线授课内容。

我们的在线同步培训策略通过多元化形式展开,包括专题讲座以深化理论理解,实例观摩与经验分享以激发实践灵感。我们积极响应并解决管理团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此外,课程设计还包括小组讨论以培养协作能力,问题答疑确保疑惑即时解答,成果展示与专家评价则强调了实践成果的检验与专业反馈。在此过程中,管理团队与专家实时互动,共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探讨应用策略,从而推动管理团队实现信息化管理和领导力的全面提升。

工作坊研修依托微能力点,通过多样化的线上线下实践活动,致力于学习成效的转化。研修活动的设计融合了多元性、序列性、进阶性和整合性,坚守‘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核心原则。线上环节侧重于专题研究、主题讨论与教师自我反思,鼓励协作任务的完成以及研修成果的共享。线下活动则聚焦于课堂教学的实操案例打磨,强调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在课堂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与技能迁移。

七、考核评价

本次培训着重提升管理团队的核心竞争力,特别强调他们在项目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创新性产出与实际成果的实现。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估与项目组/学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以此激发团队的实践应用精神,促进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维度

评价项

评价内容

分值

自评

项目组评价/教师评价

过程性参与

培训出勤

积极参与每次在线同步培训,提前10分钟进入直播间,进行签到打卡。

10

系统自动评价

任务单完成

完成每天的任务单任务,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交流。

10

 

 

小组讨论

积极主动参加每次的小组讨论,能提出建设性意见或者评价。

10

 

 

生成性成果

解读框架

完成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文件解读框架。

10

 

 

学校规划

根据学校愿景,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20

 

 

校本研修计划

根据学校研修目标,制定学校校本研修计划和培训工作计划。

10

 

 

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制定操作性强,能精准测评的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10

 

 

实践性成果

校本活动开展

在学校组织开展各类校本活动,并进行活动资料整理及总结。

10

 

 

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展示并生成本地化资源。

10

 

 

八、跟踪指导

(一)组建教练团队,进行针对性指导

组建由高校专家、一线管理专家(丰富信息化管理经验的校长)、一线教学专家(信息技术应用融合的学科教师)以及技术应用专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专长的专业人员)构成的教练团队,采用远程交流、现场考察问询等方式,发现学校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过程性指导与问题解决,有共性问题时将通过直播课形式开展专家讲座,补充学习关键知识和方法:通过多种自评或评价量表及时诊断学校的信息化能力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偏离因素,提供干预和支持。

主题

内容

时间

前沿讲座

关注信息化融合教学策略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作业智慧教育的前景5G时代的教师使命

2021年10月—12月,不定期开展

直播课堂

学校信息化教学问题答疑学校校本活动设计策略名师讲堂信息技术工具介绍

2021年10月—12月,每月两次

交流沙龙

组织项目校自主交流●信息化课堂经验分享

2021年10月—11月,每月两次

 

信息化工具使用心得校本活动有效开展路径

 

实践pk

主题课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跨区域教师课堂技巧pk

2021年10月—12月,每每月一次

线下跟踪

根据项目校信息化应用实践开展线下进校指导活动

2次以上

(二)提供平台支持,开展远程拓展学习

该项目的网络研修社区平台,由开放教育学院精心构建并持续开放,该平台集成了个人研修空间、资源汇集、专题研讨及教学反思等多元功能,旨在延续培训期间的学习共同体互动交流,并积极搭建与专家深度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模块

专题

理念篇

迎接新技术,拥抱新变革

基于学习的教育创新系统变革视角

方法篇

发展从构建愿景开始,改变从项目研究入手

数据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实践和思考

构建信息化专家平台,助力教学深度融合

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教与学变革

案例篇

学校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嘉定实验小学

学校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曹杨实验小学

学校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洛川学校

学校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九、特色与创新

教育理念:以愿景为导向的规划与实践 遵循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研修策略围绕学校愿景展开,通过精心设计的机制与活动构建,旨在直接服务于愿景的达成。因此,无论是学校文化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设施设备提升,还是制度体系的完善,均将以实现愿景为核心进行整体考量。

整合式翻转教学法: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训课流程。借助在线异步模式,以任务单驱动教师自主学习,鼓励他们主动提问。随后,通过在线同步环节,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增强内容吸收,并在互动交流中全方位提升管理团队的核心技能。

培训策略:紧密围绕实际工作任务设计主题,通过实施任务导向的学习途径,学员将掌握相关技能,并通过实践深化应用,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转化。

培训体系全面整合:涵盖理念、方法、实例与技术的综合设计。在构建管理团队教学内容时,我们强调理念的深入理解、方法的熟练掌握,以及通过案例分析与技术实践相结合。我们的目标是提升管理团队在实际培训中的关键核心技能,并针对网络研修课程,特别关注教师需提升的三十项微能力点。网络课程精心设计,包含模块化、容量丰富的个性化课程库,供学员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并辅以科学的教学指导策略。

项目架构:能力点驱动网络研修与校本实践的连贯性。本项目依托能力点构建了系统化的培训路径,包括培训规划、在线学习、学校实践、能力评估与应用测试,旨在通过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确保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得以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技能水平。

·评估导向:1)实施面向学校成长的评估。项目以面向学校成长评估为导向,突破以往静态研究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传统惯性,通过专家的过程性辅导以及面向过程的评估工具支持,动态地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进行统一研修与发展支持,促进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整体水平的改进与提高。2)实施基于校本应用考核的教师评估。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为主要载体,实施能力导向、面向实践的评估,推动教师整合多方资源学习提升,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培训平台】:支持灵活定制。项目实施期间,我们将为管理团队和导师团队配备可自定义的平台,以便他们能够依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信息化发展策略,发布各类活动,设计适应性的评估标准,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实现即时纠正与优化。

我们保证,教师培训结束后,将延续至少1年的在线研修平台服务支持。

十、成果转化

项目成果涵盖了卓越的教学示例与实践经验,更着重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掘并培养杰出的导师,他们将引领区域开展常态化的专业研修活动。

1.实例展示:精心打造的本地化信息化融合教育的成功学校发展模式、校本研修实践案例和教师能力提升应用范例,辅以专业点评及系统构建,形成独具地方特色、可供其他学校借鉴的案例课程体系。

2.项目精华课例汇编:在项目执行阶段,积淀的优质教学案例经由项目专家团队精心打磨,提炼为可供教学观摩的范例。继而,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度点评,最终整理成一套完整的课例集,旨在供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和参考。

3.特有指导策略:具备在项目推进中独到教学指导路径和手段的导师,他们能够引领教师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推动课堂创新实践,并协助教师提炼经验,从而塑造卓越的导师角色,对区域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辐射影响。

研修平台服务承诺函

黑龙江省教育厅:

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推进过程中,依托于丰富的研修资源、实力强大的专家团队以及稳定且功能完备的在线研修平台,我们致力于实施定制化的网络研修、校本实践活动,并配合应用考核,以契合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整体发展规划。我方郑重承诺,在培训服务期满后,研修平台将持续开放,我们将提供一年以上的后续支持,包括技术维护、疑问解答及学习指导等服务。

特此承诺!

XXXXXXXXXXXX

2021年9月28日

(2)“国培计划”——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子项目编号:

9101实施方案

9.1 子项目:国家‘国培计划’— 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方案(项目子编号:9101)

一、培训目标

项目目标聚焦于信息化教学学科的骨干教师群体,旨在通过坊主引领的混合式培训,提升他们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理解与应用拓展。目标激励教师培养常态化的技术融入意识,并在各自学科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驱动的教学创新实践,提炼卓越案例。最终,我们将塑造一支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学科核心团队,产出具有指导价值的示范课程集和策略汇编。这些成果将积极推动学校教育的革新,构建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

1.深入研习新政策与教育理念,提升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认知。我们通过系列专题讲座、实操案例分析以及专家面对面解答,全面领会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实施规范,明确关键能力点的实际应用场景及其核心要素,从而深化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用核心领域的理解。

2.致力于探索和掌握新型教学模式与先进技术,以增强信息化教学的创新驱动力。通过系统研习涵盖30项微能力点的整合型课程,该课程将信息技术的理念、技术、策略及实例紧密结合,旨在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提升其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创新效能。此外,我们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寻求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无缝衔接,以此培养教师常态化的技术应用意识。

3.致力于校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推动教学创新与技术整合。通过实施针对信息技术能力点的校本考核,激励教师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提升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技术驱动的教学场景"。此举旨在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习指导及学业评价等环节的能力,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生涯中的关键挑战,从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4.构建示范引领与案例生成的长效机制: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研讨与专家辅导,精心打磨卓越案例,提炼并固化应用成果,积淀形成可推广、具有影响力的教学案例库。这一过程致力于构筑以学科领军教师为核心,生成性教育资源为依托,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持续发展体系。此举有效推动了教学与学习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并积极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成果产出:

1.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2.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3.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例

4.基于能力点的校本研修案例

二、培训主题

致力于创新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驱动学校深化改革与发展

三、培训对象

选定的城市学校学科骨干微团队,覆盖全国各市地,总计1160名成员。每所试点学校配置3人,每个市分配学科代表,其中中学分配10人,小学分配10人。特别针对东部地区的佳木斯、双鸭山、鸡西和牡丹江四市,中学的数、语、外科目各有20名骨干教师入选。

四、环节设计

本次培训旨在强化学科骨干教师的关键技能,包括政策理解力、校本研修指导力、校本应用考核力以及培训总结提升力。我们采用创新的培训模式,即24小时在线同步学习(24学时)与深度工作坊研修(25学时),将培训划分为能力预备、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三个递进阶段。  培训过程严谨有序,教师首先基于自我认知,明确培训目标。课程设计包含理念引领、实践策略指导和实例解析,紧密结合实际应用,旨在深化教师对各类核心能力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在课堂内外的实际操作,学科骨干教师得以全面提升信息化指导与评价的专业素养。

一、预备阶段:学科骨干教师须深入理解培训流程与任务,同时善用项目组提供的资源,进行自我能力的初期评估与准备工作。

先导环节:明确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目标 - 在培训启动之初,实施先导在线培训,旨在构建学习共享社区,详述本次的培训计划,确保每位教师明确其核心职责。

2.预先分发资料,鼓励自主学习:在培训前一日,我们将分发学习任务单,以便学科核心教师能有目标地针对培训内容进行翌日的学习。同时,我们提供一系列政策文档、文本参考、案例材料及讲座PPT等资源,供教师们自主研读、观摩,以此进行内容预习,提出疑问,从而充分准备,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法,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能力提升模块: - 专家解读工程2.0文件、黑龙江省实施方案,以及能力点导向的培训思路,旨在增强学科骨干教师的政策领悟力。 - 校本研修作为核心内容,参与者需习得校本研修计划制定及能力点驱动的校本活动设计技能,从而提升自我校本研修指导能力。 - 本次培训强调精准测评,要求掌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的制定,并深入理解其关键与难点,从而提升校本考核实践能力。 - 为了推动学校专业化进程,学科骨干教师还需组织优质成果展示,熟练运用互评资源加工的方法和策略,最终提升培训效果总结能力。

以下是本校创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关键环节:  1. 设计与能力点选择指南:通过精心设计,确立适宜的教学能力培养点。 2. 校本应用考核与评价:实施针对教师的实践考核,提供即时反馈与专业指导。 3. 教师校本应用观摩与指导:组织教师进行实际操作,增强示范教学与指导能力。 4. 经典案例分析与经验提炼:深入剖析成功案例,提炼并推广高效教学策略。 5. 能力提升环节:学科骨干教师将在我校开展实地指导,涵盖校本活动的策划与执行。

各环节培训安排设置如下:

五、培训内容

(一)在线同步24学时

模块

专题

学时

培训方式

授课专家

先导培训

熟悉直播平台,了解培训任务,创建学习共同体

 

专题讲座

项目组

政策理解与文件解读(3学时)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文件解读

2

专题讲座

闫寒冰,开放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组长

 

黑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和整校推进实施细则解读

1

专题讲座

黑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专家

混合式校本研修活动设计(6学时)

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活动设计与策略

3

专题讲座

李宝敏,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培训部主任,教授

基于微能力点的校本研修活动实践案例

1.5

案例分享

李婵娟,南宁市友谊路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