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系统综合技术服务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一)维护与检测项目:中国电科第五十三研究所消防安全保障与电气设备检验
(二)项目识别号:2022年度CETC-TJ53-PT1010
实施定期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查与维护,确保消防电气设施的年度检验顺利完成,从而保障消防设施设备及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包含区域A01、A02、A03、B01、B02、B03、B04、B06、B07、B09、B10、B12、B13、B14、C01、C02、C04、C05、C07、C08等,服务地点天津市空港经济区纬五道9号
天津所区A、B、C区的消防设备设施维护与更新、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测以及消防电气系统的专业检验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及天津地标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3)《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6)《泡沫灭火系统技术标准》(GB50151-2021)
(7)《泡沫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GB20031-2005)
(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010)
(9)《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1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12)《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1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1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17)《电气装置消防安全检测技术规程》(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29)
包括但不限于符合国际及各地消防技术标准所规定的具体内容、流程与标准要求。
我们承诺在遵循业主安全责任人的定期消防系统检查与巡查要求下,为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及降低故障风险,我们将实施以下维护服务,并随之提交详细的维保报告。此外,我们还将提供针对系统突发故障的现场应急维修服务。
1、工作目标及标准
消防设施维保标准执行率达100%
消防设施维保故障处理及时率达100%
2、定期巡查、维护、功能测试:
每日消防维保包含全面的设施巡检,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每月一次的设施检查与保养,发现问题后及时向甲方通报并组织维修。此外,我们专注于各类消防系统的日常维护,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供水与供电设备、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专用电话及应急广播系统,以及机械防排烟系统的常规保养工作。
(一)故障维修和应急相应
1、保证做到小时随时响应:派遣1名维护人员在项目驻场工作,驻场人员应满足工作要求,持有中级及以上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或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证书,工作时间按照每周7天,每天不低于8小时,每天上下班时间甲方工作作息时间保持一致,遇有设施故障时,驻场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故障处理,如非驻场人员工作时间或驻场人员不能独立处理时,维保单位应在2小时内安排技术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当场有条件解决的应当立即解决;没有条件当场解决的,应当在24小时内解决:对于当天无法处理、解决的故障,需要系统暂停工作的,维保单位要出具故障情况报告,说明原因和解决方法,上报甲方消防安全管理人批准,并采取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加以补救,确保消防安全。需要由产品供应商或厂商解决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解决,恢复正常状态。
(二)安全管理与技术支持
1、致力于提供消防法规咨询服务,以支持贵单位工程师构建和完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并协同制定详尽的消防应急响应预案,积极参与贵单位组织的消防演练活动。
2、专业培训
负责为甲方构建全面的消控室培训体系,涵盖操作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具体内容涉及生命安全、初期火灾的应急处置与疏散指导,以及消防专业人员的系统性管理
3、工作流程
维保工作流程:
故障报修流:
1、每月度依据进度计划执行维护服务,实施前需制定详尽的本项目维护技术方案,该方案将明确规定各个系统在本项目维保过程中的具体项目和技术标准。
2、项目启动阶段:项目主管向相关人员分配工作任务,明确任务目标与执行标准,并进行详尽的技术说明。
3、设备与配件:本次维护所需的各类设备、特定零件、保养消耗材料、精密测量仪器、五金工具以及劳动保护用品等已全面筹备就绪。
1.1技术要求
1.1.1 安装的双电源切换箱稳固可靠,主电源与备用电源的工作状态指示清晰明了,相应的指示标志鲜明且标识准确无误。
1.1.2 主备电源切换功能应确保双电源箱能实现顺畅的自动转换,确保正常运行。
1.1.3 发电机需具备自动启动功能,能够在30秒内顺利升至额定转速并稳定发电,运行过程中的状态指示及显示应保持正常。
1.1.4 柴油发电机的状态完好,未发现任何破损或泄露情况。储油箱内的燃油存量应当处于正常水平,且所使用的燃油型号符合规定。
1.1.5 机房通风设施运行应正常。
1.2检查方法
1.2.1 执行月度核查,核实双电源切换箱的安装稳固性,同时评估标志、标识的完好性,以及主、备电源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1.2.2 每半年进行一次试验,以验证双电源切换箱在手动及自动模式下的正常运行,确认主电源与备用电源切换功能的顺畅转换。
1.2.3 定期实施自动控制系统的半年度核查,通过启动发电机并启用秒表计时,30秒后对照仪表读数及数据显示,同时评估机组运行状态的稳定性。
1.2.4 定期对发电机外观和储油箱进行审视,同时关注储油箱内的油位以及燃油型号的准确性。
1.2.5 每月检查并测试机房通风设施。
1.3维护保养方法
1.3.1 定期执行双电源切换箱内外壳体与电器元件表面的深度清洁,同时关注电缆及其进出线表面的尘埃和油脂清除,细致检查电缆连接头,并确保所有导线和端子的紧固无松动。
1.3.2 定期对柴油机及其附件的外观进行年度清洁,使用干燥的布料或蘸有柴油的干布擦拭机身、涡轮增压器、气缸盖罩壳和空气滤清器,清除表面的油污、水分和尘埃;同时,确保充电发电机、散热器和风扇等部件表面的尘埃已被彻底擦净或通过压缩空气吹扫干净。
1.3.3 确保年度对紧固装置的固定螺栓进行检查与维护,锈蚀部件应及时更换。
2.1技术要求
2.1.1 正常监视状态应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日常运营的基本要求。
2.1.2 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火灾显示盘、CRT图形显示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等固定牢固、外观完好、状态显示正常:火灾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自检、消音、复位、故障报警、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功能正常;打印机功能正常;主机接线符合标准;接地保护正确。主电源断电时应自动转换至备用电源供电,主电源恢复后应自动转换为主电源供电,并分别显示主、备电源的状态。
2.1.3 安装的火灾探测器应当稳固,确保无松动、脱落、遗失或遮挡情况。各类探测器,包括点型感烟探测器、点型感温探测器、线性光束感烟探测器、线性感温探测器、火焰(或光感)探测器、采用管路采样方式的吸气式感烟探测器以及可燃气体探测器,其报警功能必须正常运行。
2.1.4 安装的手动报警按钮须坚固,确保无松动、脱落、遗失及任何遮挡情况,其报警功能需确保正常运行。
2.1.5 安装的火灾警报装置及应急广播扬声器应坚固且具备清晰的声响应功能。
2.1.6 设备安装稳固:端子箱与模块箱布局规整,无任何妨碍,模块运行状况良好,电线标识清晰且完整,各端子和模块紧固无松动现象。
2.1.7 联动控制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确保正常运行。
2.2 检查方法
2.2.1 定期巡视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主菜单及控制面板,详细核查状态指示灯的功能是否正常。同时,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深入检验,包括故障、火警、设备响应和屏蔽等事项的识别与记录。
2.2.2 每月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火灾显示盘、CRT图形显示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等安装是否牢固,外观是否完好,状态显示是否正常。触发自检键,查看显示和警报声响功能是否正常,在报警期间,按下消音键,查看声响是否停止。再按下复位键,查看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主机的自检、消音、复位、故障报警、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功能是否正常。检查打印机功能是否正常。检查主机接线线径是否符合标准、排列是否整齐、标识是否清晰,端子接线是否牢固,端子接线数是否不超过2根、导线是否镗锡或压接端子。检查接地保护线线径、接地电阻值、连接是否牢固。切断主电源,检查直流备用电源供电的情况(主电源灯灭,备用电源灯亮),除系统报主电源故障外,其他工作正常;
2.2.3 每季度实施详查,针对25%的火灾探测器进行安装及周边环境的检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如施加试验烟雾、调节温度、遮光片操作及可燃气体影响,探测器应能触发火警信号并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同时启动探测器的报警确认功能。
2.2.4 实施每季度25%的手动报警按钮设施及周边环境的例行检查;当手动触发按钮时,系统将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火警信号,并随之激活手动报警按钮的确认指示灯功能。
2.2.5 定期每季度对火灾警报装置及应急广播扬声器的安装稳定性进行核查,同时手动启动设备,检验其发出声响的声级是否达标。
2.2.6 定期执行每季度的端子箱及模块箱设施状态评估,包括安装位置的核查与周边环境的审视;详细检查模块安装的完整性与日常维护状况,确认线路标识的清晰度,并对端子和模块的紧固性进行严谨检验。
2.2.7 每季度需对不少于25%的联动控制设备进行详尽检查,模拟火灾场景或手动触发联动机制,验证以下功能:声光报警器应发出声响,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应启动,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应即时响应,非消防电源应能自动切断,消防电梯应执行迫降指令,防排烟系统应顺利启动,常开防火门应能正确关闭,防火卷帘应顺畅操作到位。同时,确保消防控制室能准确接收并显示出上述消防系统动作的反馈信号。
2.3 维护保养方法
2.3.1 建议每年实施一次对管路采样吸气式感烟探测器的采样管道的清洁维护,确保其运行有效性。
2.3.2 定期实施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器的内外机柜清洁保养,包括除尘工作和检查并紧固接线端子。
2.3.3 定期实施端子箱及模块箱的内外部维护工作,包括清理机柜尘埃,确保接线端子和模块的稳固连接。
2.3.4 实施每季度一次至两次的备用电源充放电试验,确保其功能状态得以维护。
3.1 技术要求
3.1.1 报警阀组及管道安装应牢固、外观完好、无锈蚀且铭牌清晰,应有注明系统名称、保护区域的标志牌,压力表显示符合设定值。报警阀组进、出的控制阀应采用信号阀,不采用信号阀时,应用锁具固定阀位,阀门应常开并有标识:报警阀组件应完整可靠,连接应正确,阀门标识应正确,开闭状态应符合规范要求。报警阀组位置应便于操作,报警阀组周围无遮挡物,报警阀附近有排水设施。报警阀组功能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3.1.2 阀门的外观呈现出良好的状态,表面光洁,无锈蚀现象。其工作机能稳定,维持常态开启,开关操作流畅自如。信号传输功能正常,输出信号准确无误。
3.1.3 水流指示器的外观须保持完好,并配备清晰易辨识的标识;其工作性能正常,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联动功能有效,能精确显示水流指示器的响应信号,并能准确显示出对应的地址信息。
3.1.4 喷头的安装务必坚固,其外观应保持完好,无任何形变及附着物或悬挂物的存在,且周围区域不应有遮挡物干扰。
3.1.5 安装的末端试水装置及试水阀需坚固耐用,操作便捷,并配备具有充足排水效能的设施。同时,压力表应准确无误地显示正常压力状况。
3.1.6 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的功能须确保符合设计及规范所设定的标准。
3.2检查方法
3.2.1 报警阀组与管道系统的月度维护要点包括: - 验证安装稳固性与外观完整性,确认阀体无锈蚀,铭牌清晰,标明系统名称和保护区域。 - 检查压力表读数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 审视控制阀的工作状态,确认其开启标记,并核实信号阀(如有)的信号传递准确性。 - 若非信号阀,确认其已使用锁具锁定在适当位置。 - 确认报警阀组件的完整性,包括连接管阀门的标识,其内容准确,阀门开关状态符合规定。 - 评估报警阀周边的排水设施是否完备,安装位置是否便于操作,排除可能影响使用的遮挡物。 - 功能测试:对报警阀组进行全面功能评估,确保其正常响应和操作流程顺畅无碍。
a)测试湿式报警阀组的功能时,确保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手动模式,依次开启各阀组的试水阀,检查报警阀的反应是否正常,水力警铃能否发出声响,以及压力开关是否能直接启动喷淋泵。
b)进行干式报警阀的小流量排气试验,首先缓缓打开试验阀,当空气压缩机启动后,关闭试验阀。接着,检查空气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并确认其启停压力是否与设计规范相符。对于采用传动管控制的系统,还需核实传动管的显示压力是否达到预设值。
3.2.2 执行每月例行检查,确认信号阀的外观完好无锈蚀,其工作状态保持常态(常开),阀门的启闭操作应顺畅灵活。在阀门关闭后,务必核实火灾报警控制器是否显示出阀门已关闭并明确指示其位置。
3.2.3 定期(每季度)对水流指示器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其完整性并确认是否存在明显的标识。随后,模拟水流指示器的工作流程,测试火灾报警控制器能否准确接收到其动作信号,同时核实显示的地址信息是否正确无误。
3.2.4 实施定期检查,确保每季度覆盖至少10%的喷头,目标在一年内完成全面审视。检查内容包括喷头的安装稳定性,外观完整性,有无形变或异物附着,以及是否存在悬挂影响。同时,还需关注喷头周围是否被任何物体遮挡。
3.2.5 检查每月末期,试水装置及试水阀的安装是否坚固,操作便捷,并配备有具备充足排水功能的设施。同时,确认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的压力表读数显示正常。
3.2.6 实施年度全面的功能检测以确保自动灭火系统的有效性。
3.2.6.1 功能测试:检查并记录各组报警阀最不利点末端试水装置的压力表读数,确保其准确性;在手动操作消防联动控制器时,逐一开启对应报警阀,观察湿式报警阀是否响应,水力警铃是否发出声响,同时确认压力开关是否直接启动喷淋泵。在消防控制室,核实水流指示器的报警信号、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以及喷淋水泵的启动信号是否正常。完成系统功能测试后,务必恢复系统至常规运行状态。
3.2.6.2 功能测试:逐一断开各组干式报警阀的出口阀门,开启试水阀,检验供气装置的关闭反应,同时观察压力开关、消防水泵和电磁阀的操作表现,以及排气阀的排气功效。在消防控制室内,核实压力开关、电动阀及消防水泵的响应信号是否准确无误。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后,务必使系统回归常规工作状态。
3.2.6.3 功能测试流程:首先,断开预作用报警阀的出口控制阀,然后依次触发防护区域内设置的两台火灾探测器或同时触发一只火灾探测器和一只手动报警按钮。检查过程中需关注预作用阀电磁阀、排气阀入口电动阀、压力开关以及消防水泵的工作响应。在消防控制室内,确认消防控制设备是否显示出电动阀、压力开关以及消防水泵的相关反馈信号。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后,务必确保系统回归至正常运行状态。
3.2.6.4 雨淋系统(含水幕及水喷雾系统)功能验证:在试验开始前,需确保关闭雨淋阀出口的控制阀。在消防控制室内,通过手动操作雨淋阀的电磁阀,检查阀门是否顺利开启,水力警铃是否发出声响,压力开关是否响应,以及消防水泵能否直接启动。同时,监控消防控制室的压力开关和水泵动作信号。在自动模式下,通过触发防护区内的两个火灾探测器,或一个火灾探测器与一个手动报警按钮,再次确认上述功能。若系统采用传动管控制,先关闭出口阀,模拟传动管压力下降情况,观察雨淋阀开启、警铃鸣响、压力开关动作以及消防水泵启动,并在控制室记录相关信号。试验结束后,务必使系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3.3维护保养方法
3.3.1 实施年度例行操作,对消防管网的关键阀门进行一次开启与关闭维护。
3.3.2 每年对阀门丝杆加黄油润滑。
3.3.3 实施每半年一次的报警阀及组件外观维护,同步清理排水系统的杂物。
4.1技术要求
4.1.1 消防水池应确保水位处于正常范围,具备最高与最低水位报警功能的正常运行。补水设施的功能状态必须完好。对于位于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务必实施有效的防冻保护措施。
4.1.2 消防水箱的水位应处于正常状态,补水设备功能正常。针对寒冷地区,消防水箱需配备防冻装置。确保出水管阀门处于开启状态,并配有明确标识。止回阀在关闭时应紧密无间。
4.1.3 安装稳固且运行平稳的稳压泵、气压水罐与稳压泵控制柜应确保无锈蚀。稳压泵控制柜需配备双路电源,指示灯功能正常,工作状态自动。稳压泵的启停操作顺畅,其电接点压力表设定的压力值应符合设计规定。管网压力读数显示准确。进出水管阀门开启,标识清晰,无渗漏、滴水或跑冒现象。
4.1.4 消防水泵控制柜安装应确保坚固,外观整洁,无锈蚀现象,且显示状态正常。设备需配备明确标识,标明其所属系统及编号,电源供应应采用双重保障,并设置在自动模式。操作上,允许手动启动和停止主泵与备用泵,运行应平稳顺畅。此外,主泵与备用泵应具备自动切换功能,而消防控制室则需具备对消防泵的远程手动启动能力。
4.1.5 安装的消防水泵及管道应坚实稳固,外观整洁,无锈迹,铭牌清晰易辨。设备上应设有标注系统名称与编号的明显标识。进出口阀门保持常开通畅,其启闭状态的指示标志准确无误;同时,消防水泵的进出口部位均需装配压力表,确保读数处于正常工作范围。
4.1.6 水泵接合器应具备明确标识,表明其功能,设备外观须保持完好,控制阀应处于常开状态,并确保开关操作顺畅。所有部件完整无缺,无锈蚀现象,且地下水泵接合器井内部不应积存水分。周边环境需确保水泵接合器周遭无障碍物遮挡。
4.1.7消防供水设施自动启动功能正常。
4.2检查方法
4.2.1 1. 定期核查消防水池水位显示器的读数及其水位状态,如有自动报警装置,需确认其信号传输至报警控制器的准确性。 2. 执行最高、最低水位报警功能的测试:检验补水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阀门开启状态,并确认是否存在明确标识。 3. 对于处于寒冷地区的设施,还需评估已采取的防冻措施是否完备。
4.2.2 1. 检查消防水箱水位显示装置与水位状态:若安装了自动报警装置,每月需核实其信号传输至报警控制器的准确性; 2. 定期检验补水设备运行状况:确认阀门开启正常,标识清晰可见; 3. 观察消防水箱出口阀门:确保已开启并配有明确标识; 4. 实施消防水泵测试:验证水源能否顺利流入消防水箱,以保证系统功能完好。
4.2.3 检查稳压泵、气压水罐及稳压泵控制柜的安装牢固性,逐一启动主备稳压泵,确认运行平稳。评估设备和支架的外观防腐情况。验证稳压泵控制柜是否配备主备电源自动切换装置,检查指示灯显示与系统工作状态,确认其是否处于自动模式。核实电接点压力表的压力设定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测试运行过程中的正常性,确认管网压力读数准确。仔细观察进出阀门是否全开并标注清晰,排除跑、冒、滴、漏的可能问题。
4.2.4 每月检查消防水泵控制柜安装是否牢固、外观是否完好、有无锈蚀,状态显示是否正常:是否有注明所属系统及编号的标志;查看水泵控制柜的供电是否设置主、备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系统是否处于自动状态,手动分别启动消防水泵主泵和备用泵,查看运行情况,并手动停止。模拟主泵故障,查看自动切换启动备用泵情况,同时查看仪表及指示灯显示。消防控制室远程启动、停止每台消防水泵,查看水泵运行和反馈信号情况。
4.2.5 每月查看消防水泵及消防管道安装是否牢固,外观是否完好,有无变形和无锈蚀情况,铭牌是否清晰完整;每月查看消防水泵及消防管道是否有注明系统名称和编号的标志,标志是否清晰完整;查看消防水泵和进、出口阀门的标志是否正确和完整。转动阀门手轮,检查每个阀门是否完全开启;查看消防水泵进、出口管道上是否安装压力表,查看压力表显示值是否正常。
4.2.6 1. 定期核查水泵接合器标识的清晰度、完整性及准确性,确认其显著易见; 2. 对水泵接合器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转动手轮测试控制阀的开启与关闭功能,确保其灵活性以及组件的完备与无锈蚀状况; 3. 实施每月一次的地下水泵接合器井内部积水状况检验,并排查周边是否存在妨碍物。
4.2.7 定期检查消防供水设施的自动启动功能,确保每月对回流阀进行开启查看。
4.3 维护保养方法
4.3.1 定期执行每季度维护,检查稳压泵及消防水泵控制柜内的电器元件,确保其牢固无损,如有松动或烧蚀现象,应及时进行紧固或更换。同时,每年对机柜内外进行深度清洁,着重关注并加固接线端子的连接稳定性。
4.3.2 定期每六个月实施稳压泵、气压水罐、消防水泵及其相关管道的外观维护清洗工作。
4.3.3 定期实施消防水泵传动机构及阀门丝杆的维护润滑,及时更换磨损的密封垫组件。
4.3.4 实施年度维护计划,对水泵接合器的闷盖和阀门丝杆进行黄油润滑保养。
4.3.5 实施年度消防水池及消防水箱内部杂物清理工作。
4.3.6 实施年度例行操作,对消防管网的关键阀门进行一次开启与关闭维护。
5.1技术要求
5.1.1 安装的室内消火栓箱需坚固,确保外观无损并带有明确标识。箱内设施应完整,水带状态良好,不得有破损。箱门开启与关闭操作应顺畅。同时,室内消火栓应保持无障碍物遮挡,不得被占用或围闭。
5.1.2 安装的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管网应确保坚固,表面光洁无损,形状保持正常,不存在渗漏现象,且所有管道阀门的标识清晰准确。对于位于寒冷地区的管线,务必实施防冻保护措施以确保其功能正常。
5.1.3 消火栓的户外安装应当坚固,其外观保持完好,无任何形变或机械损害,所有部件齐备,操作开关顺畅。地下消火栓的标识需完整且易于辨识,同时确保井内无积水现象。
5.1.4 消防炮的安装稳固,其外观保持完好,未见任何形式的变形或机械损坏。转动与俯仰动作以及定位机构运转顺畅,体现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电控消防炮的控制设备运行状态正常,确保了系统的有效运作。
5.1.5 消防系统性能:确保静水压力符合标准规定,消火栓动作压力测试需满足相关规范。消防水泵出水管的压力开关及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的流量开关信号应直接引发自动启动,联动控制系统应能有效接收并处理这些反馈信息。消防炮的喷水压力参数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5.2检查方法
5.2.1 实施定期检查,每月覆盖至少10%的消火栓箱,确保在年内完成全面核查。检查内容包括消火栓箱的安装稳固性,外观完整性,标志清晰度,箱内组件的完备性,水带的状态(无破损),以及箱门的灵活性。同时,需排除消火栓箱被遮挡或占用的情况。
5.2.2 定期检查室内及室外消火栓系统的管网安装稳定性,包括管路的外观完整性、结构是否正常,有无形变、渗漏或锈蚀现象。同时,确认管道阀门的标识是否齐全且精确,特别在寒冷区域,需确保管网已采取有效的防冻保护措施。
5.2.3 定期对室外消火栓进行严谨的检验,包括: - 确认安装的稳固性与外观完整性,排查是否存在形变或机械损坏。 - 检查组件是否齐备,阀门开关以及出水口盖板的操作是否顺畅无碍。 - 详查地下消火栓标识的完整性和清晰度,同时关注井内是否积聚了水分。
5.2.4 1. 审核消防炮的安装稳定性,确认其外观完整无损,无任何形变或机械性损坏。 2. 检查炮身的旋转与俯仰动作以及定位机构的操作灵活性。 3. 对电控消防炮的控制系统显示进行细致核查,确保其运行状况良好。
5.2.5 每半年实施全面的消防设施检验,包括消火栓系统性能评估: 1. 静态压力测试:利用消火栓系统试水装置,分别在最不利位置和最有利位置的消火栓上,连接压力表,封闭接口,开启消火栓,测定栓口静水压并记录数据。 2. 动态压力测试:选取最不利点的消火栓,通过试水装置进行试验,检查消防水泵房内的消防水泵能否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是否能接收到正常反馈信号,同时测量并记录该消火栓的出水压力。此外,还会操作启泵按钮和消防炮控制阀,验证消防炮进口压力的响应情况。
5.3维护保养方法
5.3.1 实施年度维护,对地下消火栓的闷盖及阀门丝杆进行定期黄油润滑保养。
5.3.2 实施年度例行操作,对消防管网的关键阀门进行一次开启与关闭维护。
5.3.3 确保每年对消防炮的旋转部件实施适量的黄油润滑保养。
5.3.4 确保每年对旋转式消火栓的转动部件实施定期的机油或黄油润滑保养。
5.3.5 确保消火栓箱内外组件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清洁,一年内实现所有组件的周期性保养任务完成。
6.1基本技术要求
6.1.1 安装的防烟、排烟风机控制柜稳固,外观整洁,无任何遮挡物。设备上应清晰标注系统名称与编号,所有的仪表、指示灯及其状态显示功能正常,并处于自动运行模式。
6.1.2 风机安装稳固,其防烟与排烟功能的设备状态优良,外观整洁,无任何形变、破损或锈蚀现象。设备铭牌,详细标注了型号、规格和技术性能,保持完整性,运转流畅,运行状态正常,无异常声响。传动部分的防护装置完好无损。此外,风机所连接的柔性接头也呈现出良好的外观,未见任何破损。
6.1.3 风管安装应确保稳固,表面平整且无损伤,风管不得出现破裂、变形或锈蚀现象。同样,支吊架亦需保持结构完整性,无变形迹象,无锈蚀痕迹,涂层应完好无脱落。
6.1.4 所有送风阀、排烟阀及防火阀安装需牢固稳固,设备外观保持完整,标识鲜明且易于辨识,其开启和关闭状态准确无误,无任何损坏、变形或遮挡。操作灵活性与可靠性应得到确保,关闭时应密封良好,各项功能运行正常。
6.1.5 外观检查显示,挡烟垂壁和电动排烟窗应保持完整无损,各组件不应出现形变或松动。同时,控制箱的工作性能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6.1.6 送风机及排烟风机需具备现场和远程的手动操作能力,能够启动对应区域的设备,并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实时传输启动信号。在具备补风系统的场合,排烟风机与送风机应同步启动,且当通风与排烟共用风机时,应自动切换至高效率运行状态。活动挡烟垂壁与电动排烟窗系统应支持直接启动和联动控制开启的操作功能。
6.2联动试验技术要求
6.2.1 联动试验对于加压送风系统的要求应当满足:
1.每当任一常闭送风口被激活时,其关联的送风机应当能够同步启动。
2.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调试过程中,一旦探测器检测到火警信号,应确保相关区域的送风口及送风机在15秒内迅速启动。同时,开启的送风口、送风机状态应实时向消防控制室反馈其工作状态信息。
6.2.2 联动试验对于机械排烟系统的要求应当满足:
1.排烟风机应能实现与任一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状态的联动启动。
2.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调试阶段,一旦火灾探测器检测到火警,须确保在15秒内响应,开启相关区域的排烟阀、排烟口及排烟风机。若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共享,应能在30秒内自动执行关闭非排烟相关的通风、空调系统。同时,排烟设备的启动状态信息需实时传输至消防控制室,以供监控与管理。
3.在确保机械排烟设施具备补风功能的前提下,火灾一旦被证实,补风系统应当即时启动运行。
6.2.3 自动排烟窗的联动试验应满足:
1.在接收到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的火警信号后,自动排烟窗应立即响应并自动开启至规定的状态。
2.动作状态信号应反馈到消防控制室。
6.2.3.1 联动试验对于活动挡烟垂壁的要求应当满足:
1.活动式挡烟垂壁应实现火灾报警触发后自动下降至预设位置。
2.动作状态信号应反馈到消防控制室。
6.3日常检查方法
6.3.1 定期对防烟、排烟风机控制柜的安装稳定性进行核查,同时关注其外观及周边环境。重点检验是否存在明确标注系统名称和编号的标识,要求标识清晰易读;检查仪表、指示灯以及状态显示功能是否正常运作;最后确认手/自动转换开关已设置在自动模式。
6.3.2 定期检查防烟、排烟风机的安装稳定性,确认其外观完好,无变形、损坏或锈蚀现象;核查设备上标注的型号、规格和技术性能铭牌是否清晰完整。手动操作风机以检验其启动顺畅,运行状态正常,同时注意是否存在异常声响。此外,还需观察传动皮带防护罩及风机柔性接头的外观完整性,确保无破损情况。
6.3.3 定期执行风管及附属支架的外观与安装状况核查,包括检查风管是否存在损坏、变形以及锈蚀情况。同时,对支吊架进行细致的检查,确认其是否出现形变、锈蚀或漆面脱落迹象。
6.3.4 定期维护与检查项目包括: 1. 检查送风阀、排烟阀、防火阀及送风口的外观,确认其固定状况良好,标识是否清晰易辨,启闭操作是否准确无误,设备表面有无破损、变形或遮挡现象。 2. 验证执行机构的手动操作功能是否灵活且可靠,关闭时的密封性能是否达标,反馈信号是否正确无误。 2. 半年度维护要求为:对所有排烟防火阀、送风阀和相应的送风口、排烟阀或排烟口,进行一次自动与手动启动的联合测试。
6.3.5 执行每月例行检查,核实挡烟垂壁和电动排烟窗的外观完好性,包括各部件是否存在形变或松动迹象。同时,对控制箱的工作状态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其运行正常无误。
6.3.6 每季度应实施一次对防烟风机、排烟风机、活动挡烟垂壁及自动排烟窗的功能检测启动测试。
6.4联动试验检查方法
6.4.1 年度内应确保对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功能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
6.4.2 系统联动控制功能的检查方法:
1.在自动控制模式下,检验单个防烟分区的火灾感应设备(两个探测器或一探测器加一手动警报按钮)的触发效果,同时观察对应送风阀门、送风机、排烟阀门、排烟口以及排烟风机的动作反应及其信号回馈是否正常。
2.检查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协同运行状况,包括风机运行模式的转换监控
3.全部复位,恢复到正常警戒状态。
6.4.3 机械防烟系统的检查方法:
1.选取送风系统末端所对应的送风最不利的三个连续楼层模拟起火层及其上下层,封闭避难层(间)仅需选取本层,测试前室及封闭避难层(间)的风压值应满足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
且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10%;
2.楼梯间与前室的检验需逐一独立实施,确保彼此之间互不干扰。
3.在测定楼梯间和前室疏散门洞的风速特性时,应当同步开启同一层楼的三个出入口。
6.4.4机械排烟系统的检查方法:
1.在启动所有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后,对排烟口处的风速进行测试,其结果应满足设计规定,并与设计值的偏差不超过10%。
2.在配置了补风系统的环境中,需对补风口的风速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规格,并且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得超出10%的标准。
6.4.5 以下是自动排烟窗检查方法的合规要求:
1.进行开启与关闭操作试验,要求手动操作排烟窗开关,其动作应顺畅无阻,响应灵敏且性能可靠。
2.当模拟火灾引发相关区域的火灾警报后,防烟分区内排烟窗应能实现联动开启:自动排烟窗需在60秒内或在烟气填满储烟仓的时间节点之前完成开启。具备温控功能的自动排烟窗,其温控释放设定温度应高于环境温度30℃但不超过100℃。
3.核查消防控制室排烟窗全面开启后所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状况。
6.4.6活动挡烟垂壁检查方法:
1.进行挡烟垂壁的手动开启与复位操作测试,确保其运行顺畅,能灵敏且可靠地响应操作,下降至设计规定的高度,无任何升降阻力。
2.在模拟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当相关区域的火灾报警系统被触发后,防烟分区内配置的挡烟垂壁应迅速在60秒内实现设计设定的自动降落高度。
3.检查消防控制室中挡烟垂壁降至设计设定高度后所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确认情况。
6.5 维护保养方法
6.5.1 实施年度维护程序,对防烟、排烟风机控制柜进行内部和外部灰尘清理,确保接线端子紧固无松脱。每季度实施详尽检查,着重关注风机控制柜内电器元件的状态,如发现松动或损坏迹象,立即进行紧固或更换。
6.5.2 实施每半年一次的风机传动机构、叶轮及风机轴承的维护保养,侧重于润滑处理。
6.5.3 定期实施送风、排风系统的风口及风机进风口、出风口的清洁维护工作。
6.5.4 确保每年对送风阀、排烟阀以及防火阀等传动装置实施精细的润滑维护程序。
7.1技术要求
7.1.1 消防电话主机的功能应运行正常,其指示灯的显示状态应当准确无误。
7.1.2 消防控制室内需配置不少于两个专用插孔电话。
7.1.3 消防控制室需确保能够接收来自插孔电话及消防专用电话分机的呼叫,保证通话音质的清晰度。
7.2 检查方法
7.2.1 实施每月一次的消防电话主机运行状态核查。
7.2.2 每月检查消防控制室插孔电话。
7.2.3 实施月度检查,确保与所有重要场所的消防电话及消防控制室建立畅通的通话联系;每季度,将对不少于25%的电话插孔进行插孔电话测试,以验证其与消防控制室的通话功能及其效果。
7.3维护保养方法
7.3.1 定期实施消防电话主机与消防专用电话的每半年维护清洁工作。
7.3.2 确保年度对消防电话主机的接线端子进行严谨的紧固维护。
8.1技术要求
8.1.1防火门
a)安装要求如下:防火门需稳固安装,其外观应保持完好,无褪色现象、锈蚀迹象、形变或机械性损坏,且铭牌必须清晰完整,注明"保持防火门关闭"的警示标识。门框与墙体间应实现紧密密封,其中嵌入的钢质门框内填充的非燃材料应当密实无间隙。
b)所有防火门配件(包括闭门器、顺序器、防火密封条、门把手、门锁及铰链等)完备且完好无损,运行状况良好。
c)防火门需配备自动关闭机制,而对于双扇防火门,其要求更为严格,必须具备按顺序的自动关闭性能。防火门关闭时应确保紧密无间,防火密封条的状态必须完整无损。
d)防火门在常态下应能自动响应火警,确保在火灾情况下能够自行闭合,并配备信号反馈机制。
e)防火门周围不应有障碍物。
12.1.2防火卷帘
a)电控箱的防火卷帘门安装稳固,其外观保持完好,未见锈蚀或机械损害,且状态指示功能正常。
b)防火卷帘的外观状态良好,导轨稳固,未见锈蚀和机械损害;所有部件齐备且完整,紧固件均无松动迹象,操作按钮功能正常。
c)防火卷帘与楼板、梁、墙、柱的接合部位应确保完全实施了防火封堵,其完整性得以保持。
d)防火卷帘需具备火灾应急自动下降的性能,并集成信号反馈系统。同时,它还须在火灾情况下依赖自身重量实现顺畅的关闭动作。
8.1.3 防火窗与电动防火阀的外观呈现良好状态,其开启与复位操作应顺畅且功能可靠,关闭时需确保紧密无间。防火窗的防火密封条完整无损。
8.2检查方法
8.2.1防火门
a)定期检查防火门的安装稳固性,确认其外观完整性,包括无脱漆、锈蚀、变形或机械损坏情况。核查防火门上铭牌的清晰度和完整性,并确认是否标注了'保持防火门关闭'的警示标识。同时,检验门框与墙体之间的密合程度。每年还需对钢质门框内部填充的不燃材料进行严密性检查。
b)定期核查防火门各组成部分(包括闭门器、顺序器、防火密封条、门把手、门锁及铰链等)的完整性与完备性,确认其是否存在缺失,各项功能运转是否正常。
c)实施年度防火门检查计划,确保每季度至少覆盖10%的防火门。重点核查防火门是否具备自动关闭功能,特别是双扇防火门是否按顺序顺畅关闭,防火门关闭状态的严密性以及防火密封条的完整性。
d)实施如下维护程序:每季度覆盖25%的常规开启防火门,确保年内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检验电动常开防火门在接收到指令信号时的自动关闭功能,以及防火门完全关闭后的反馈信号准确性。
e)每月检查防火门周围是否有障碍物。
8.2.2 防火卷帘
a)定期对防火卷帘门控制箱的安装稳定性、外观完整性、锈蚀及机械损伤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同时确认控制箱的工作状态指示正常无误。
b)1. 审查防火卷帘的外观完整性,确认导轨坚固无锈蚀及机械损坏; 2. 检验防火卷帘所有部件的完备与完整,关注紧固件是否存在松动迹象; 3. 验证操作按钮的功能状态,确保其完好无损。
c)定期核查防火卷帘与楼板、梁、墙、柱接合处的防火封堵是否保持完好无损。
d)每季度执行如下维护程序: 1. 手动操作防火卷帘操作按钮,监控其升降过程,确保运行平稳且能准确到位。 2. 模拟火灾报警情况,通过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防火卷帘控制模块,验证其在火灾状态下能否自动降至地面。同时,检验消防控制室是否接收到准确的位置反馈信号。
e)定期进行模拟火灾测试,考察易熔合金在火警条件下的响应,确认防火卷帘能否在自重作用下顺利关闭,并验证消防控制室是否能接收到其动作的反馈信号。
8.2.3 定期(每季度)对防火窗及电动防火阀的外观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其开启与复位操作是否顺畅且可靠性高,以及在关闭时的密闭性是否达标。同时,防火窗的防火密封条状况亦需确保完好无损。
8.3 维护保养方法
8.3.1 定期执行防火卷帘控制箱的维护工作,包括:每一年对外部和内部机柜实施除尘处理,确保接线端子和控制模块的紧固状态。同时,对箱内电器元件进行年度检查,发现有松动或烧损迹象时立即进行加固或更换,以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8.3.2 实施年度维护计划,对防火门铰链进行定期黄油润滑,确保其顺畅运转。
8.3.3 确保每年实施一次防火门锁把手的螺栓加固维护操作。
8.3.4 定期对闭门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