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社区整体建设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1.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规定及业主单位其他要求。
2).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及施工场地图。
3).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相关规程、规范及验收评价标准
4).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5).《河北省建筑施工文明工地检查评分办法》已由河北省建设厅发布并实施。
6).我公司的企业标准及颁发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7).现场和周边的实际勘查情况。
8).国家的法律、法规。
2.编制范围
本项目涵盖如下结构: - 11栋住宅楼连同配套的地下车库; - 12号楼为7层地上建筑,1层设于地下; - 16号楼则为7层地上设计,地下深度增至2层; - 18、19、20、22号楼均为10层(顶层为9层),地下结构同样为2层; - 21号楼的楼层布局为10层(部分7层),地下同样具备2层设施; - 而26、27号楼最为显著,地上高达16层,地下同样维持2层配置。
住宅小区**号住宅楼、地下车库的建筑施工总承包,不包括基础处理、基槽土方(但包括地基清槽、集水坑挖方、地基钎探),建筑施工从基础垫层开始,交房标准为毛坯交房标准,包含公共区域的装修,施工内容为除发包方分包工程以外的施工图全部工程内容,以上工程内容均包括全部施工工序。
3.编制原则
依据合同约定的法律文件、施工设计图示以及所需的技术文件资料,结合工程特定的工序特性与工程量,本项目将采用前沿科学的施工策略、技术和操作方式。我们致力于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同时致力于实施安全施工,目标是创建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通过周密策划与有序组织,平衡并优化进度、质量和安全的关系,确保其相互协同,以满足既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从而顺利达成项目的总体目标。
严谨制定施工组织方案,依据权威的质量验收标准与施工规程开展作业,确保工程质量的卓越。通过优质的工程品质和专业服务,致力于达成项目创优目标。
1、工程简况
当前项目:**号楼及地下车库配套住宅小区施工工程
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南侧B地块
2、建筑概况
12#楼地下一层,地上7层;楼地下二层,地上7层;
楼地下二层,地上10层;25#楼地下二层,地上10层;26#、27#楼地下二层,地上16层;地下车库1层。
表如下:
工程名称 |
建筑面积 |
层数 |
建筑高度 |
12#楼 |
5991.66m |
地下一层、地上七层 |
21.1米 |
16#楼 |
6775.43m |
地下二层、地上七层 |
21.1米 |
18#楼 |
7260.66m |
地下二层、地上十层 |
29.3米 |
19#楼 |
7875.82m |
地下二层、地上十层 |
29.5米 |
20#楼 |
8409.66m |
地下二层、地上十层 |
29.5米 |
21#楼 |
7968.96m |
地下二层、地上十层 |
29.5米 |
22#楼 |
8023.38m |
地下二层、地上十层 |
29.75米 |
23#楼 |
6003.76m |
地下二层、地上十层 |
29.75米 |
25#楼 |
6014.07m |
地下二层、地上十层 |
29.75米 |
26#楼 |
10430.21m |
地下二层、地上十六层 |
49.1米 |
27#楼 |
10980.5m |
地下二层、地上十六层 |
49.1米 |
地下车库 |
18820.32 m |
地下一层 |
4.9米 |
1.砼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15素混凝土垫层(100厚)
混凝土基础:C30密实型防水混凝土(具备P6级抗渗性能)
地下室外墙:C30混凝土(抗渗等级P6)
地上部分:C30混凝土
水池结构采用C30高强度密实防水混凝土,具备抗渗等级P6的性能保障。
构造柱、圈梁、过梁:C25混凝土
2.墙体
2.1地上部分:
a.外墙为160mm(200mm)厚钢筋混凝土墙+90mm普通EPS模块自密实混凝土。
B.外墙为80mm厚钢筋混凝土墙+80mm(120)聚苯板普通EPS模块(B1级)+50mm自密实混凝土。
墙体构造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内墙,辅以16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以确保结构稳定性。
一、外墙构造中,二层框架区域采用300毫米厚的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主要墙体材料。
2.2地下部分:
外墙为250厚抗渗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墙体构造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内墙材料,以M5.0级水泥砂浆进行精细砌筑,配合250毫米和2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确保结构稳固。
2.3 墙体采用的砌块具有600千克每立方米的体积干密度,其强度等级不低于A5标准,专用砂浆施工确保了砌筑质量。对于防水措施,该部分将予以严谨实施。
住宅楼
地下室区域:首层防护采用3毫米厚的SBS高分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双层铺设,次级则选用4毫米厚的SBS卷材单层施工。
屋面防水系统采用双层构造,选用3毫米厚度的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卫生间防水方案采用1.5毫米厚度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特别强调其四周边缘需沿墙面提升至150毫米的高度,确保严密防护。
车库
采用C30级基础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其中防水底板选用C30等级混凝土,设防水性能指标为P6。同时,铺设了一层C15级的垫层提供基础支撑。
墙体:地下室外墙采用C40级防水混凝土,其防水性能达到P6标准。柱子、梁体及楼板的混凝土等级均为C40。
车库地面:2-4厚环氧树脂防尘漆
消防水池采用C30级高密度防水混凝土,具备P6级别的优异抗渗性能。
地下防水防护层采用一层4毫米厚的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作
车库顶防水:3厚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道,4厚SBS高聚物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一道
4.装修工程
适用部位 |
楼面/地面 |
内墙 |
踢脚 |
顶棚 |
客厅、卧室、餐厅、家庭室、商业网点卫生站 |
防滑地砖 |
混合砂浆墙面白色乳胶漆 |
面砖踢脚 |
混合砂浆顶棚白色乳胶漆 |
卫生间 |
防滑地砖 |
面砖墙面 |
无 |
水泥砂浆顶棚白色乳胶漆 |
厨房 |
防滑地砖 |
面砖墙面 |
无 |
水泥砂浆顶棚白色乳胶漆 |
合用前室、楼梯间商业网点楼梯间,顶层走道卫生站楼梯间 |
防滑地砖 |
一层面砖墙面二层以上白色乳胶漆墙面 |
面砖踢脚 |
混合砂浆顶棚白色乳胶漆 |
阳台 |
防滑地砖 |
水泥砂浆墙面白色乳胶漆 |
面砖踢脚 |
水泥砂浆顶棚白色乳胶漆 |
水暖井 |
水泥砂浆楼面 |
水泥砂浆墙面白色乳胶漆 |
无 |
水泥砂浆顶棚白色乳胶漆 |
门厅 |
花岗岩楼面 |
面砖墙面 |
无 |
混合砂浆顶棚白色乳胶漆 |
车库 |
面刷防尘耐磨高级地坪漆 |
1、白色内墙涂料2、水泥砂浆墙面 |
水泥砂浆踢脚 |
1、白色涂料2、水泥砂浆 |
采暖与非采暖隔墙 |
在低温一侧均抹20厚MPC高效复合保温砂浆 |
|||
外墙 |
EPS模块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保温系统(真石漆外墙、干挂石材、面砖外墙) |
|||
屋面 |
1、不上人屋面 2、人防楼梯屋面,不上人屋面 |
住宅建筑规范 |
GB50368-2005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
GB50108-2008 |
高层建筑筏型与箱型基础技术规范 |
JGJ6-2011 |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
JGJ8-2016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
GB50666-2011 |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
JGJ107-2016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
JGJ18-2012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GB/T50378-2014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DB13(J)/T113-2015 |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
DB11/938-2012 |
EPS模块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
DB13(J)/T191-2015 |
系统技术规程 |
GB18306-2015 |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18306-2015 |
预拌混凝土 |
GB/T14902-2012 |
预拌砂浆 |
GB/T25181-2010 |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
JGJ/T223-2010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
2009版 |
承德市建设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办法 |
CDFS-2015005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
GB50068-2001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
GB50223-2008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10(2016版)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10-2010(2015版)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GB50009-2012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JGJ3-2010 |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134-2004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
GB50108-2008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10-2010(2015年版) |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8-2008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版-防空地下室》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选用图集》RFJ01-2008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2/3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关于民用建筑设计的通用准则: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2013年中国房屋建筑领域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点》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住宅设计的标准指引:中国2011年版《住宅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关于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规范:DB13/J185-201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关于屋面工程的技术规范:GB50345-201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关于地下工程的防水技术标准: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住宅厨房卫生间防火型变压式排气道》 J13J13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噪声控制的法定规范
1.工程质量目标
质量要求:完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所规定的合格标准。
2.工程工期目标
工期要求:482日历天。
计划开工日期:2019年4月26日
计划竣工日期:2020年8月20日
3.工程安全文明标准
施工现场需达到省文明工地
4.环境控制目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在严谨规划与精细实施的工程进程中,我们致力于减少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噪声、粉尘和光污染。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优先选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和周转材料,积极践行‘绿色施工’的理念。
施工部署是指导该工程施工阶段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施工的规范性条款。主要由总体施工流程的确定、施工组织、施工准备、主要施工机械的选择、主要周转料具选择等五大部分组成。结合我公司的实力,综合分析了施工现场情况、工程特点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按期保质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实现对业主的承诺。本工程部署的原则是:在确保工程总目标全面实现的基础上,做到凡事准备要早,基础地下工程要抢,主体框架要快,围护填充结构、屋面、楼地面要有机地穿插,装饰施工要细,水电设备安装、暖通、电梯、消防、智能化等专业要紧密配合,竣工了尾要迅速。
以下是关于优化施工流程、确保工人高效作业与物资器械顺畅流转的策略规划:
1、施工中总体采用先地下,后地上思路。
2、放线后先对车库和各楼基础进行处理。
3、施工策略如下:地下结构与楼宇主体工程同步进行,一旦结构部分完毕,即刻着手回填主楼及车库周边土方,以支持后续的脚手架搭建与主体施工。这种安排确保了在主楼建设过程中交通的顺畅,同时便利了建筑材料的进出,优化了施工现场布局,有效利用了场地资源。
按照上述施工策略所划定的区域,施工流程将在各个阶段有序执行。
1、施工顺序遵循原则:
施工流程如下: 1. 地下与地上的顺序为先地下后地上,主体结构内部优先进行粗装修,随后进行外墙和室内精细装修。 2. 安装工程的步骤为:预先进行预留预埋和预制加工,然后进行设备安装,依次是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先单机调试,再逐步进行分部联动调试。 3. 在施工过程中,确保主体工程与装修工程的有效协同。 4. 水电设备安装工程与通风空调工程等专业性工作需与土建工程紧密结合,实现交叉作业。
2、区内施工流水安排
施工流程在区域内遵循工序流水作业原则于基础与主体阶段展开,而装饰阶段则在各施工区域实施纵向流水作业模式。
3、穿插、交叉作业安排
施工策略注重主次分明,强调关键工序管理,对各工种作业实施有序计划与步骤。采用全面立体的交叉与流水作业模式,科学调度机械设备和物资资源,确保其与整体进度计划无缝衔接。
在主体施工阶段,我们将结构施工作为核心任务,同步进行水电管线的预埋工作。一旦底层模板完成拆除,随即展开墙体砌筑作业。在此过程中,箱体、线槽的预埋与给排水主管的穿插施工将交织进行。
施工流程中,墙面装饰占据核心地位,与其他环节如顶棚和楼地面施工相辅相成。水电设施的安装则在土建与装饰工程的各个细分项目中交错进行。为了配合整体进度,门窗工程会在腻子涂抹之前适时介入,并与主体土建及装饰工程同步展开。
作为本工程项目的关键要素,我公司的施工总平面布局策略针对场地受限的现状,特制定了以下基本原则,旨在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
1、根据工程实施进度动态规划施工现场布局,确保各阶段平面布置与当前施工关键任务紧密结合。
2、平面布局设计应精细规划施工机械设备、办公区域、道路交通、进出通道以及临时物料存放场所,确保其高效且合理布局。
3、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堆放策略应遵循尽可能位于垂直运输设备服务区域的原则,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搬运作业。
4、中小型机械设备的选址应确保其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务必远离可能遭受高空坠物影响的区域。
5、在布置临时电源和电线时,务必确保它们远离人员密集的楼梯和安全出口,同时远离可能遭受高空坠物风险的区域。优先考虑采用隐蔽铺设的方式以提升安全性。
6、本项目将致力于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全面遵循我公司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严格规定。
7、本项目将着重强化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的管控,致力于打造一个始终保持整洁、卫生及有序合理的作业环境。从而使其在环保和节能方面充分展现绿色建筑的本质特征,实至名归地荣获绿色建筑之誉。
8、规划和布局粉尘排放控制设施、废弃物管理系统以及噪声控制装置。
9、确保现场道路的宽敞与适宜,以便大型运输车辆顺畅通行并保证其稳定性。
1、临时用电设计方案
1.1 临时电力供应:本工程项目依托建设单位提供的变压器获取临时电力资源。
1.2 电气设施布局:项目配置有一台总配电箱于现场,配备三级电源架构,共设有三级一级配电箱,每台一级箱连接四至六个二级配电箱。所有用电点通过三级箱从二级箱获取电力。对于固定式电箱,其底部与地面的垂直间距应确保在1.3米至1.5米之间,以符合安全规范。
1.3 地下室施工期间,电缆采取临时的高空悬挂布置,随着地下工程的竣工,将实施埋地铺设,并配合定制木质模具进行隐蔽式安装。
1.4 当前项目的地线应用形式与防雷接地设计策略
①所有非带电金属设备外壳,包括配电箱及机械设备,必须实施有效接地,其接地电阻需控制在100欧姆以下。若无法满足此标准,可考虑增设现场接地极或采用降阻剂增强接地性能。接地务必与施工现场配电室的接地系统紧密并可靠地连接。
②施工现场的塔吊需安装防雷设施,配置长度在1-2米的避雷针。对于与避雷针联动的机械设备,其动力控制、照明、信号及通信线路应采用专用钢管进行防护布设,并确保钢管与设备的金属结构紧密电气连接。接地系统的电阻要求严格控制在不大于30欧姆的标准内。
③塔吊回路在专用箱设置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Q。接地体可采用长度2.5m的镀锌角钢,间隔5m打入地下。接地线采用
的镀锌角钢与接地体焊接,保证接地体和PE线端子做良好的电气连接
一、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①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a.深入研究图纸,详尽掌握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及剖面的形状与尺寸、构造细节,这是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放线基准。
b.深入研读并透彻理解施工组织设计,全面把握各施工区域的划分、施工流程的编排、进度计划以及临时设施在场地的具体布局。
②仪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
a.以下是本工程项目计划购置的工程测量仪器设备清单:
工 程 测 量 仪 器 设备表
序号 |
名称 |
规格精度 |
单位 |
数量 |
1 |
全站仪 |
科力达KTS-442LL |
台 |
1 |
2 |
激光经纬仪 |
J2-TD |
台 |
4 |
3 |
水准仪 |
DSZ3 |
台 |
4 |
4 |
摄像机 |
SONY数码 |
台 |
1 |
5 |
回弹仪 |
2C3-A |
台 |
2 |
6 |
无线对讲机 |
TK-308 |
对 |
2 |
7 |
工程检验组合工具 |
GCJC |
套 |
4 |
8 |
钢卷尺 |
50m、5m |
把 |
若干 |
9 |
塔尺 |
6m |
根 |
4 |
10 |
激光垂准仪 |
±2mm |
台 |
2 |
b.确保工程测量仪器的专用管理,实施专人负责制,包括设备的使用、保管与维护。
c.在仪器安装完成后,测量人员需坚守岗位,务必留意上方可能掉落的物体并加以预防性防护。
d.确保水准仪和经纬仪的日常维护,仪器的使用务必遵循其有效的检测合格使用期限。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送交专业的维修部门进行修理。
二、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1、测量依据;
根据业主提供的定位数据,本计划采用直角坐标测量方法精确标定矩形结构的各个轴线节点。依托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基准和高程控制点,依据设计规格,确保施工过程中各建筑物轴线及标高的精确标注。我们将遵循工程测量的标准化流程,首先实施全面的整体控制,然后针对各部分进行控制点的深化测量和实地放样。
2、测量器具
针对本项目的工程特性及精度规格,我们选用全站仪执行距离调控,利用经纬仪进行轴线定位,精密水准仪确保高程测量的准确性,而激光垂准仪则专用于主轴线的垂直度控制。
3、测量准备
(1)执行精密测量设备校验:针对本工程项目所采用的关键测量设备,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以及激光测距垂准仪,均需通过国家法定计量机构的严格校准,确保测量器具的精准度。
(2)依据规划勘测部门所提交的坐标桩数据及建筑总平面图纸,进行严谨的复测工作,以确保坐标桩信息的精确无误。
(3)在工程启动之初,我们将依据建筑总平面图及建设方所提供的坐标点与水准点数据,进行详尽的复测工作,以确保工程定位的精确性和标高的准确性。
(4)确保施工区域内的妨碍测量作业的障碍物得到妥善处置。
(5)确保所有施工辅助材料,如标高基准桩、标记涂料、细麻绳等预先准备齐全。
三、建筑定位控制网布设
1、按照建筑物的实际状况,我们遵循《工程测量规程》的要求建立双重控制网络,即Ⅱ级控制网与细部控制网。对于Ⅱ级控制网,根据工程场地特性和使用需求,规划为东西向和南北向各两条线路;而细部控制网则专为南北向设计。所有控制桩均安置于确保安全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确保相邻点间视线畅通无阻。
2、在完成轴线网的施测工作后,施测人员首先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误后,由工长进行二次核查。最后,由专职质检员专门进行细致检验,待确认无遗漏后,方能提交给监理及业主进行验收。
3、平面放样与垂准测量
垂准测量
1、构建内部控制网:依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数据和施工初期建立的平面基准网,为各建筑物内部设定精确的平面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技术在各建筑内部设立多组轴线控制点。随后,将这些控制点与整个小区的测量基准进行联测,严格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并校验点位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对校正。若未能达到测距相对误差小于1/20000米,测角误差小于5'的标准,将进行必要的坐标修正,通常此类修正仅需两轮。鉴于垂准测量的高精度需求,我们在基准点处预先埋设直径25毫米的钢筋,刻划十字线作为固定标记,线条宽度为0.2毫米,并在交叉点设置样冲孔,以确保长期稳定。此外,平面控制网需定期实施复测和校核,确保其准确性持续有效。
2、竖向平面控制点转移方法:首层施工基于首层平面基准网,其他楼层则需遵循规定,通过地面控制网向下投测至高层,严禁依赖于下一层的定位轴线。采用内控法进行传递,选择天顶激光水准仪作为主要工具。操作时,仪器需精确安置于控制点上方,确保对中和整平。在目标楼层预留的光靶(有机玻璃制成或仪器自带)上方水平放置,牢固固定。从仪器的0°、90°、180°、270°四个方向对光靶进行投点,使用0.2毫米笔标记这四个点。若四点吻合,则表示传递无误;若四点不重合,取其对角线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