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系统安装和调试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深圳市某住宅小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1.1.1工程概况
深圳市****设计院住宅楼位于深圳市**路,整个工程分为三个片区,北面为11层高的住宅楼,建筑总高度35.2米,地下室二层,总建筑面积为;南面为2层高的商业娱乐中心,建筑总高度11米,地下室二层,总建筑面积为
。西面为15层高的住宅楼,建筑总高度46.5米,地下室二层,总建筑面积为
。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工期较紧,现场临时用电较多,为确保用电安全及规范,特编制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
1、关于《现场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与深圳市发布的《临时用电检查评分表》的相关规定
2、附件:施工现场设备用电负荷统计明细表
1.2.1施工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
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机具容量一览表
序号 |
机具设备名称 |
额定功率(KW) |
功率因数 |
使用系数 |
数量(台) |
实际用电负荷(KVA) |
||||||||||
1 |
塔吊 |
60 |
0.7 |
0.3 |
1 |
25.7 |
||||||||||
2 |
井架 |
3 |
0.7 |
0.3 |
2 |
2.6 |
||||||||||
3 |
砂浆搅拌机 |
3 |
0.7 |
0.7 |
2 |
6 |
||||||||||
4 |
混凝土输送泵 |
110 |
0,650,651110 |
|||||||||||||
5 |
砼振动器 |
1.1 |
0.85 |
0,653.7 |
||||||||||||
6 |
打夯机 |
4 |
0.8 |
0.8624 |
||||||||||||
7 |
潜水泵 |
2.2 |
0.8 |
0.6 |
6 |
9.9 |
||||||||||
8 |
钢筋切断机 |
5.5 |
0.75 |
0,513.7 |
||||||||||||
9 |
钢筋弯曲机 |
3 |
0,70,726 |
|||||||||||||
10 |
砂轮切割机 |
2,20,70,724.4 |
||||||||||||||
11 |
对焊机 |
100(KVA) |
0,450,45149.5 |
|||||||||||||
12 |
锯木机 |
5,50,70.7211 |
||||||||||||||
13 |
手锯20,80.65 |
1 |
1.6 |
|||||||||||||
14 |
电焊机 |
|
23.4(KVA) |
0.5 |
0.5 |
335.1 |
||||||||||
15 |
施工照明用电 |
36 |
0.90 |
0.8 |
1 |
32 |
|
|||||||||
16 |
其他 |
|
|
|
|
|
||||||||||
2、施工用电计算
总用电容量P(排除备用设备)的计算基于上表给出的数据。
公式
=1.1
总和为:(25.7 + 2.6 + 6 + 110 + 3.7 + 24 + 9.9 + 3.7 + 6 + 4.4 + 49.5 + 11 + 1.6 + 35.1 + 32)
1.3.1变压器选择
施工现场已配置了315kVA变压器。基于先前的计算,预计在电力峰值需求期间,其容量可达357.9kVA。考虑到变压器的正常过载承受能力和实际场地条件对负荷的调整,315kVA变压器具有充分的承载能力,满足需求。如需进一步优化,可考虑将电动混凝土输送泵切换为柴油驱动,从而显著降低电力负荷负担。
故设置一台315KVA变压器较合理。
1.4.1配电房的设置
在综合考虑场地布局与变压器安置方位后,我们建议在场地东北角设立一处配电值班室。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配电区域配置有配电室、维修室,室内净空高度统一为3米。配电室内部设施包括一台集中的总配电箱,专为工地提供电力供应,同时配备有挂置的沙箱以及干粉灭火器以确保安全;地面铺设了绝缘胶垫,增强防护。维修室内设有维修开关箱和工作台,备有绝缘手套等必要工具。值班室内设有一站式电工监控区,以便电工24小时不间断监控现场用电状况。
1.5.1配电箱及其线路布置方案
现场临时供电的布置在场地四周设置五台二级分配电箱,其余的二级分配电箱根据施工不同阶段灵活布置,所有二级配电箱的线路选择和开关布置按高峰用电需求情况考虑。平时根据变压器容量采用调整开关数量和过载熔断保护的方式进行控制。(配电箱系统图详见附图
北面考虑设置一台二级分配电箱及照明分配电箱(MX-02),电源自总配电箱引来主要供钢筋制作、东北角抽水泵抽水及照明用电,电缆选用用
沿墙角穿80PVC管敷设。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严格分开,采用专用照明分配电箱,其电源引自就近分配电箱。
西面考虑设置一台二级分配电箱及照明分配电箱(MX-01),电源自总配电箱引来主要供电动砼输送泵、西北角抽水泵、塔吊、井架、砂浆搅拌机及照明用电,电缆选用
沿墙角或围墙上方穿中110PVC管或过大门处穿镀锌钢管DN80敷设。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严格分开,采用专用照明分配电箱,其电源引自就近分配电箱。
在西南角,配置二级分配电箱及楼层内的照明配电箱,电力源自顶层总配电箱,主要供应西区住宅楼内的设备、电焊机及照明需求。电线选择沿墙面顶部经80mm PVC管布设。照明与动力用电严格分离,通过专用的照明分配电箱进行管理。各楼层均设有三级动力和照明配电箱,它们的电源源自首层二级箱(FD-03),采用并联环网供电方式。线路从建筑物内部预设的出入口接入或引出。
南面设置一台二级分配电箱及照明分配电箱(MX-03),电源与分配电箱
并联,主要供生活用电及备用电源,电缆选用用
沿围墙上方穿50PVC管敷设。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严格分开,采用专用照明分配电箱,其电源引自就近分配电箱。
东面设置一台二级分配电箱及照明分配电箱
,电源自总配电箱引来主要供南、北面住宅楼内机具、电焊机、照明用电及部分生活用电,电缆选用用
沿围墙上方穿80PVC管敷设。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严格分开,采用专用照明分配电箱。楼层内每层设有三级分配电动力箱及照明箱,其电源引自首层二级箱(FD-03),采用并联环网供电。线路从建筑物内的预留洞口引上或引下。
(1)配电箱内部配置了隔离开关、空气开关以及漏电保护装置。
(2)设备配置的开关箱内部装配有隔离开关及漏电保护器。
开关箱的设计遵循施工需求,通常从分配电箱引出电源,其与分配电箱之间的最大连接距离不超过30米。开关箱应安装在所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附近,所有开关箱执行严格的"一箱一机一闸一漏电"配置原则。
固定式分配电箱和开关箱的底部与地面的垂直间距应保持约1.5米,而移动式开关箱则需确保其底部至地面的垂直距离不低于0.6米。所有配电箱和开关箱的安装须稳固,配备防雨设施,电源线的接入和输出务必经由箱体底部进行。设备的安置位置需考虑双人同时操作的便利性,且周围严禁堆放可能妨碍操作的物品或易燃易爆物质。
1.6.1导线截面的计算
在电缆截面的选择过程中,鉴于电力供应来自场内变压器且供电距离有限,变压器输出电压具有可调性。因此,我们首要依据导线的最大承载电流来决定电缆规格,并进一步校验其允许的电压降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一线路工作电流值(A)
一线路工作电压值(V)三相五线制低压时,
按上式对于U1=380V,的简化计算:
北面二级分配电箱配电,综合计算考虑为128KW,使用系数为0.6,计算I=168A,查电工手册知可选
电缆。西面二级分配电箱
电力负荷综合计算为:213.5KW,使用系数0.8考虑,计算I=356A,查电工手册知:选用
电缆。
根据电力负荷综合计算,西南角及南面二级分配电箱的总计负载为105千瓦,考虑到使用系数0.8,计算得出电流需求为I=160安培。查阅相关电工手册后,建议选用适宜的电缆规格。
东面二级分配电箱电力负荷综合计算为:125KW,使用系数0.8考虑,计算I=200A,查电工手册知:选用
电缆。
需注意,综合计算的所有二级分配电箱电力负荷,已充分纳入临时用电负荷的动态调整以及备用负荷的考量因素。
参见附图JA-LD-01,其中详细展示了线路布局
1.7.1安全用电及电气防火措施
1、安全用电措施
(1)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①施工期间的临时电力设施安装与维护需严格遵照本实施方案执行。采用TN-S三相五线制配电系统,确保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通过不同颜色区分。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非带电部件)务必连接至专用零线,严禁部分设备采取接零与接地并用。设备配置、配电箱安置、电力线路部署、运用及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本设计标准以及国家建设部发布的JGJ-46-88规程进行操作。
②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包括总配电箱,必须配备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以实现三级防护体系。总配电箱及开关箱配置了漏电保护开关,每个末端开关箱严格遵循'一箱一机一闸一漏电'的安全原则。开关箱中的漏电开关设定其额定动作电流不超过30毫安,动作时间限定在0.1秒。在存在显著危险、湿度较高或大面积金属体附近的易触电区域,漏电开关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限定在15毫安以内,同样配合0.1秒的反应时间。
③电气装置在各级配电箱及开关箱内须保持完整且布局规整,装置坚固,电线连接处紧密接触,确保无过热现象。各设备需明确标注线路名称、功能用途、编号以及责任人,且配备相应的箱门并实施上锁管理。
④所有在潜在风险区域,如楼梯间和地下室,以及易接触带电设备的场所,照明设施必须采用安全电压,其上限不高于36伏特。推荐选用隔离式降压变压器作为供电设备。
(2)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①制定并严格实施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详细交底程序。
②1. 制定全面的安全监控巡检规程 2. 加强员工的电力安全培训教育 3. 完善设备运行与维护档案,包括临时用电设计变更记录 4. 建立严谨的停电检修管理制度,预防误送电事件 5. 设立专责电气安全管理员 6. 严格贯彻执行安全考核的一票否决机制
③电气设备的安装接线必须由持有资质的专业电工执行,非专业电工严禁进行电气安装或检修作业。
④实施针对职工及分包单位的三级安全用电教育体系,并设立相应的违规处罚机制。
2、电气防火、防雷、接地措施
(1)确保各类保护电器的适宜配备、定期检修与必要整改,以及适时更换,以实现对电路和设备过载、短路状况的有效防护,从而在故障发生时能迅速切断电源,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2)任何易燃易爆及强腐蚀性介质均不得在电气设备和线路周边积聚,明火操作亦被严格禁止。
(3)确保在电气设备及装置高度密集的施工区域配置相应的灭火器与砂箱,以备应急之需。
(4)确保线路稳固检查,预防接地及绝缘性能下降。务必确保线路连接紧密,防止因电火花引发的局部过热。同时,合理安装防雷设施,例如:在塔吊、井架中采用直径为10毫米的镀锌圆钢与建筑结构钢筋有效连接并实施焊接,以抵御雷击风险。
(5)保护零线截面不小于(采用黄绿双色多股铜芯软线),重复接地电阻
工作接地电阻
,井架、脚手架、塔吊防雷电接地电阻
。
河北某大酒店智能建筑各系统施工方案
1.1.1某大酒店简介
河北省首屈一指的国际化标准旅游饭店——某宾馆,其重要升级项目——某大酒店,乃中美合作之旗舰工程,双方共同投资并负责运营。该酒店定位为中高端,集多功能于一体,包括住宿、办公、停车、商业活动及娱乐设施,总占地面积达64,720平方米,楼高100米,拥有538间标准客房、23套豪华套间以及1套尊贵总统套房。顺应社会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潮流,某大酒店旨在创新传统酒店模式,打造一座基于网络集成智能的新型信息酒店与管理模式。 这座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智能化建筑,致力于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设计艺术深度融合,以实现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OAS)、通讯自动化(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CNS)和建筑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BMS)的全面集成,以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高效需求。
美国某建筑设计公司负责该大酒店的建筑设计项目,与某研究设计院携手合作。其设计融合了一流的建筑构造与空间规划,集成了先进的机电与通信网络监控管理系统、高效的现代化办公与通讯设施,以及智能管理模式,共同构建出一个舒适、安全且功能多样的建筑环境。
某大酒店的运营体系中,智能化系统扮演着核心角色,其架构涵盖了楼宇监控与管理系统(BMS-BAS、FAS、SAS)、酒店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以及全球网络通讯系统设备与接口(CNS)。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系统通过一体化集成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现了无缝衔接与高效协同运作。
该酒店的智能化设计巧妙融合了人工与计算机技术,构建了一套高度集成的智能信息与网络系统。竣工后,它将以华北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面貌呈现,作为集办公、商贸、会展、金融、证券及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网络酒店。
1.2.1某大酒店智能化系统简介
某大酒店智能化系统将包括以下子系统:
1)综合集成管理系统与局域网络系统(LIMS & LAN)
3)综合保安管理系统(SMS)
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5)火灾报警系统(FAS)
6)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PA)
7)卫星及电缆电视系统(MATV)
8)停车场管理系统(CPS)
9)综合布线系统(PDS)
10)程控交换机系统(PABX)
11)电子会议系统(eMS,选择项目)
1.3.1某大酒店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根据大酒店业主在提交的建筑设计图纸资料中对弱电系统设计的明确规定,我们提出智能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需求。
1)在编制某大酒店智能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时,需严格遵照国家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及江苏省的地方标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并参照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的相关规定。目标是确保系统设计能达到乙级标准,同时预留与酒店内部专业计算机系统主干网络的通讯接口(CNS),以实现无缝衔接和高效运作。
2)通过系统工程的视角和整体规划策略,对BMS、OAS、CNS以及各子系统进行全面的总体设计,协调构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构建出完整且高效的综合体系。
3)该设计旨在构建某大酒店的计算机主干网络和数据库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实现互联网/内部网及Web应用的集成,形成酒店内部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这使得未来能够无缝集成BMS(建筑管理系统)、OAS(办公自动化系统)和CN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电子邮件、电子新闻、电子表格等各种数据库应用,通过与BMS的实时性能相结合,建立动态网页与数据库的交互,将BMS的机电设备监控与安全管理实现实时至准实时的内部网络转换,从而增强酒店内外信息流通,降低通信成本,提升通讯设备运行与管理的效能和质量,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催生新的商业机遇,并强化决策支持和全局事件处理能力。
4)管理层致力于统一流程,设计标准化的软件平台,旨在实现系统的结构和用户界面的一致性,以便于操作、维护和管理。针对某大酒店的管理层软件平台,我们着重其高度的开放性,要求它不仅兼容多种网络产品和平台,而且支持广泛的软件产品交互,并内置跨平台开发接口(如ODBC、VB、Java、JDBC等),以确保灵活性和兼容性。
5)通过整合先进的4C技术构建智能体系,该酒店实现了对控制系统、管理功能和维护效能的显著提升,同时确保了系统的高可靠性,从而营造出优质的工作环境。
6)智能化系统的构建应注重提升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致力于节能降耗,从而有效削减设备维护保养及运行成本。
1.4.1某大酒店的酒店及物业管理要求
根据大酒店业主提供的智能系统功能需求和相关图纸资料,他们对酒店的智能化系统在酒店物业管理与信息网络层面明确了具体的需求如下:
1)该酒店依托国际领先的成熟系统集成网络技术,构建了高效的信息与物业管理系统。
2)设计涵盖了某大酒店的全方位服务,特别是其智能化酒店设施与物业管理,以及网络系统的集成,旨在凸显其作为智能型酒店的特性。
3)智能化系统集成方案需采纳国际领先的技术,整合酒店内的自动化设备、安防及消防系统的运行数据,通过中央平台集中管理。通过对信息的搜集、解析并实施决策,对建筑的弱电系统实施高效能、经济性、节能且协同的控制。最终,这一方案旨在实现建筑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营造出一个宜人、舒适且安全的生活或工作空间。
4)该消防报警系统采用独立的技术架构,旨在实现与消防系统的集成(非控制部分),并需具备与消防报警系统联网以及数据交互的功能。
5)在确保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的前提下,智能化系统的信息与网络集成应致力于最大化各子系统的效能,并充分挖掘系统间协同及与集成平台联网运行后的潜力。
6)智能化系统的网络集成应当建立在遵循国际认可的高速局域网(LAN)基础设施之上,信息共享则需采用广泛采纳的标准化网络传输协议TCP/IP。这样,各类计算机应用系统方可实现有效的集成与互联互通。
7)系统集成后的智能化信息与网络设施,可通过远程网络(WAN)实现异地传输,即信息能够被发送至授权的远程工作站。在这些工作站上,用户得以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管理、监控及维护操作。
第一节某大酒店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1.1.1 楼宇管理与网络系统集成的网络化方案(LIMS与LAN的综合应用)
2.1.1概述
鉴于当前计算机科技、网络及自动化领域的前沿进展,我们提议某大酒店应构建在其企业内部Intranet基础上的企业信息集成与网络体系。这一系统将采纳香港某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LIMS(基于局域网的智能管理系统),旨在打造一个集网络化、信息化与自动化于一体的综合信息集成平台。其核心目标是围绕构建酒店及物业管理系统的互联网环境,实现设备监控与酒店办公自动化管理的无缝集成。
2.1.2系统设计目标
该酒店的网络及物业管理系统设计的核心理念建立在酒店内部网Intranet基础上,利用Web服务器和浏览器技术,旨在实现全网络范围内信息的无缝交互、整合与共享。通过统一的人机界面和跨平台的数据访问能力,实现实时的本地与远程监控,促进数据资源的高效共享,以及对全局事件的迅速响应和系统的科学集成管理。
利用广泛成熟的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技术,LIMS系统依托TCP/IP协议架构,核心应用包括Web浏览和SQL数据库,构建起某酒店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高效信息共享平台。实时监控与信息子系统的运行数据经由网关无缝传输至中央综合数据库和Web服务器,集成于酒店物业管理与网络中心。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管理员凭借授权,能轻松通过Web界面访问Intranet上的丰富信息资源,对各子系统的实时性能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酒店及物业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相关数据库实现无缝连接,确保了全方位的信息与数据整合与流通。
2.1.2.1 网络选择策略与智能化酒店物业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我们推荐的智能酒店及物业管理与网络集成策略主要为基于Intranet的LIMS计算机管理系统集成方案,此方案旨在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和网络整合。
鉴于对功能需求和技术规格的相对较低要求,或者因资金局限,目前的策略是不实施智能化酒店管理和物业管理,各计算机管理系统将维持独立运行模式。
扩展建筑物自控系统(BAS)的覆盖范围,使其能够接收并整合其他子系统的集成数据,同时在该子系统内构建针对智能化酒店和物业管理以及网络监控的相关界面。这种智能化解决方案,通常应用于BMS驱动的酒店和物业管理与网络集成,然而并不适用于依赖IBMS信息系统的智能环境中的相关功能集成。
借助专业智能化的酒店及物业管理服务商,他们通过定制化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S)构建了集成系统。然而,这为业主引入了一套额外的专业子系统,尽管具备专业性,但其高昂的成本、复杂的系统管理和操作并不便于管理层日常运用。
专业智能化酒店及物业管理服务商依托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精心打造了一套集成系统LIMS,构建了内部网络应用平台。该系统的特点如下:
2.1.2.2 特点概述: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信息与网络集成特性
借助Intranet技术构建的某大酒店计算机管理系统,其智能化的特性体现在LIMS网络模式下,主要具备如下系统特点:
借助简洁统一的浏览器界面,能够无缝访问计算机管理系统内建的Intranet上所有的Web资讯,这体现了前沿的技术优势。
借助TCP/IP和HTTP这一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我们已成功地实现了从客户机/服务器架构向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转换。
旨在提升酒店管理层的决策效能及全局事件的掌控力,同时优化员工工作效率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支持远程监控与管理操作以及数据库访问权限的实现
该系统具有提升与办公自动化系统、防灾管理系统及酒店物业管理系统的交互效率,同时通过防火墙实现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无障碍连接。
●建筑物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化酒店及物业管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得网络的扩展与升级变得简便易行,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培训需求,且费用经济实惠。
2.1.2.3 构建与实施智能化酒店管理与物业管理的网络系统
用Intranet技
借助Intranet技术的智能集成,酒店和物业管理的设备监控得以自动化并实现实时管理,其信息可通过建筑内部局域网(LAN)和电信部门的公共宽带网络(WAN)无缝传播。例如,美国花旗银行芝加哥的一家酒店已成功实施了基于Intranet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这表明这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正日益成为主流趋势。为了确保某大酒店在21世纪初期启用时展现出国际领先的智能化特性,采用Intranet构建智能化酒店与物业管理网络系统显得尤为关键。这将有力塑造其作为现代化、多功能且具备高科技电子信息优势的世纪先锋的整体形象。
●LIMS智能酒店及物业管理系统借助Microsoft的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自动化系统的实时监控。作为全球领先的软件供应商,Microsoft在该领域的战略投资显著,确保了其技术优势无可匹敌。通常,Microsoft的互联网技术被用于办公自动化(OA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然而,将其应用于设备自动化监控的智能化酒店及物业管理网络,实属创新之举。在1998年的杭州智能建筑国际博览会上,众多国际知名楼宇自动化企业,如美国、瑞士、德国和新加坡,以及国内主要公司,均未展示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智能建筑的方案。我们的团队已为LIMS系统开发了实时网关和动态Web页面技术,领先国际,即将率先应用于湖北电信工程局的酒店项目和山东枣庄电信枢纽楼,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LIMS集成系统已接入包括BAS、SMS、FAS、CCTV、CSC和CPS在内的子系统运行信息,以及与办公自动化、酒店管理、物业管理等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通过Intranet平台,用户能够一站式查看和查询所有综合信息与数据,配合优化策略和历史记录功能,实现高效监控和管理。 相比之下,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传统客户机/服务器平台在界面设计上显得较为刻板,与建筑艺术美学不符。LIMS方案则提供美学化的Web页面设计,通过彩色图片、建筑艺术图象、网络压缩传输技术乃至三维空间和多媒体技术,打造出极致的人机交互体验。
●针对某大酒店的独立消防报警系统,我们从LIMS的Intranet智能酒店与物业管理的视角出发,认为该系统完全具备单独集成的技术潜力。此外,我们的解决方案支持其他系统的个性化技术应用与系统扩展。我们成功地将日本能美消防报警系统整合至LIMS,对于其他厂商的系统,只需开发相应的FAS/LIMS接口网关软件,接入过程相对顺畅。LIMS集成火灾报警系统时,需FAS子系统提供RS-485/RS-422/RS-232工业串行接口及通讯协议,如能以以太网形式和TCP/IP协议连接更佳。作为标准工业控制系统,FAS应至少支持RS-485接口和协议。在签订合同前,业主需确认供应商提供的接口通讯协议是否符合智能酒店与物业管理的需求,并在合同中明确其提供接口和技术支持的义务。同样,对其他子系统也有类似的通讯接口要求。目前,我们已开发了与西门子兰吉尔、新加坡TW8000BMS系列、奥申CCTV等的通讯接口网关。原则上,只要建筑内各子系统提供TCP/IP网络接口和相关协议,且智能酒店与物业管理提供商掌握通讯协议转换网关(PCG)开发技术,通过Intranet企业互连网络平台,实现建筑一体化的智能化管理是可行的。
采用成熟的系列成组软件开发工具
借助Microsoft公司的LIMS智能酒店及物业管理与网络解决方案,该系统广泛采用了高效且成本效益显著的软件产品,涵盖了操作系统、服务器、开发工具及数据库系统等多个层面。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得益于Microsoft提供的高度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开发周期得以明显压缩,成本控制得当。集成软件技术的易用性确保了运行、维护和员工培训成本的降低。LIMS智能化体系并非单纯替换子系统的独立功能,而是旨在通过增强各子系统间的无缝协作,最大化发挥它们的交互效能,实现再生效应。各子系统在与智能化平台联网运行时,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主要承担监视和管理系统任务,同时集成系统则提供全局管理和协调支持。
控制室内部署了子系统CRT,而集成系统的功能更为强大,能够将显示页面传输至任何位置,包括远程桌面系统上。
监管工作由专人负责的子系统执行,集成系统则专为高级管理层和上级领导提供查阅界面。对于子系统CRT,推荐采用最低配置要求,而集成系统的浏览器支持连接并访问众多终端设备。
为了精简并确保子系统的功能性,建议摒弃那些耗费资源且成本较高的额外信息管理模块。
该集成系统允许对部分子系统的参数进行配置与调整,从而实现超越常规的控制能力,依托于兼容国际通用的TCP/IP网络互联通讯标准协议。
基于国际通用的TCP/IP网络传输标准,LIMS集成的信息能够在高速的局域网(LAN)环境中高效发布。无论是部署在诸如千兆以太网或ATM(同步传输模式)网络,甚至是支持多媒体传输的高速ATM网,LIMS系统与酒店设施及物业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无缝信息共享。LIMS通过工业级RS-485通讯协议的网关(PCG)集成各个计算机管理系统,而与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的衔接则直接依赖TCP/IP通讯协议的便捷性。作为整个建筑网络系统中的服务器节点,LIMS与其他网络应用系统协同运作,用户在访问其界面时仅需经过登录和权限验证即可。
实现与广域网的互联
远程访问集成系统LIMS,借助广域网WAN媒介,确保通过严谨的安全流程,如登录验证与授权,得以顺利实现。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实施途径。
通过远程拨号上网功能,主管得以在任何地点如外出、途中或家中便捷地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实时进行评估、决策与指导。
1. 为酒店及物业管理的上级部门提供远程专线或拨号上网服务,旨在连接多个地点
概述:集中管理下的大酒店建筑与物业分布于各地
用于紧急求助和安全保障的信息传输,包括安全及消防支援,通过远程专线或拨号上网方式,直达保安公司及公共消防部门。
针对远程或异地理环境下的系统开发、维护和修改任务,推荐采用远程专线或拨号上网服务。
2.1.2.4信息与网络集成系统的构成
某大酒店的智能化酒店及物业管理与网络系统设计旨在实现两层功能目标和网络结构:一是集成的一体化信息系统集成平台(LIMS),聚焦于管理信息域,旨在全局范围内推动信息交互与共享,提升管理效率;二是实时监控自动化专业子系统(BMS),属于实时控制域,致力于各专业子系统间的协同工作和快速响应,实现自动化监视与控制。 LIMS作为第一层次平台,主要关注方法应用、网络开发环境、数据库管理和网络管理等方面。而BMS作为第二层次平台,核心在于自动化控制策略的选择,如DCS或FCS系统,以及BACnet楼宇自控网络协议和现场总线标准的应用。此外,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智能控制单元与传感器的特性也是BMS构建的关键要素。 鉴于LIMS和BMS在功能目标、应用领域和构成方面的差异,它们在智能化酒店及物业管理与网络模式、网络结构和集成功能上具有显著区别。针对这两类平台的特性,我们将在后续详细阐述它们各自的构成特性。
构建智能化LIMS系统应用于酒店物业管理与网络环境
某大酒店的首要网络平台——LIMS智能化酒店及物业管理系统,依托于Intranet主干网络架构,致力于实现一体化的信息集成。这一举措旨在提升酒店对全局事务的监控与处理能力,以科学、综合与全面的方式进行管理。
其具体实现的管理功能是:
集中的监视、控制和管理功能
→桌面系统的信息查询与控制功能
综合设备维护管理功能
→全局事件管理功能
办公自动化功能
→酒店及物业管理功能
→通讯网络管理功能
LIMS智能化酒店及物业管理与网络协议转换网关:为了实现基于Intranet的LIMS集成,每个计算机管理子系统就必须由RS-485或RS-232工业接口传出的实时信息,如温度、液位、电功率、门禁、人员身份、车号、车位占用情况和报警,以及控制状态和相关变量参数等,通过实时网关计算机上的协议程序,转化为符合TCP/IP协议的网络数据。网关运行Windows98或WindowsNT4.0WorkTWation操作系统。可能需要多台网关计算机。
智能LIMS系统应用于酒店及物业管理,与网络数据库协同管理:网络中心部署的LIMS数据服务器搭载Windows NT 4.0操作系统,运行高效SQL Server 6.5关系数据库。依据监控和管理需求,可构建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表单与视图,实时更新基于网关传输的变量值。数据库系统全面支持包括数据查询、共享、报表生成、备份以及安全管理在内的各项功能。该数据库系统运行在高端服务器平台上,同时作为Web服务器的备用服务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冗余性。
智能LIMS在酒店管理和物业领域的信息化与网络发布策略:依托网络中心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IIS)搭建信息发布的动态Web服务器系统,专为LIMS设计,与数据库无缝衔接。实时的智能化酒店及物业管理数据通过此系统实时更新并展示于Web页面。信息发布工作由一台高性能服务器承载,同时作为数据服务器的备份选项。建筑管理系统监控与管理的数据,通过模拟图、表格、图表等形式直观呈现,利用压缩图像、动态效果、热链接、ActiveX控件、Java应用程序以及VBScript脚本等互联网技术进行开发。据预测,一家大型酒店的智能化设施可能需接入约5000个监控数据点,并需构建约200个定制化的Web页面。
智能LIMS系统在酒店及物业管理中的网络信息访问概述:无论设备连接于局域网LAN的桌面计算机,抑或通过远程拨号接入广域网WAN的各站点,只要在安装了Internet Explorer的终端上,通过输入指定的Web服务器地址(LIMS集成系统管理服务的主页URL),并配合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验证,用户即可便捷地浏览LIMS系统的相关信息。
●BMS智能化酒店及物业管理与网络的构成
某大酒店的第二层次网络平台主要依托于BMS(楼宇管理系统)智能化酒店及物业管理,构建了以BACnet和LonWorks为基础的局域网络架构。这一设计旨在促进酒店内各类专业子系统的高效协同与快速反应联动控制,从而提升设备监控与自动化管理水平,增强整体运营效率。
联动响应的具体内容涉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交互控制逻辑设计。
消防报警系统(FAS) 楼宇自控系统(BAS)
消防报警系统(FAS) 综合保安系统(SAS)
消防报警系统(FAS) 闭路电视系统(CCTV)
消防报警系统(FAS) 禁管理系统(ACC)
消防报警系统(FAS) 通信系统(PABX)
消防报警系统(FAS) 紧急广播系统(PA)
消防报警系统(FAS) 车库管理系统(CPS)
楼宇自控系统(BAS)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BAS)与综合安防体系(SAS)
门禁管理系统(ACC) 楼宇自控系统(BAS)
门禁管理系统(ACC) 闲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