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
1 |
工程名称 |
***B区 |
|
2 |
建设地点 |
|
|
3 |
建设规模 |
建筑面积约为167407平方米 |
|
4 |
工期要求 |
承诺工期:65日历天 |
|
5 |
质量等级 |
业主要求 |
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 |
投标承诺 |
合格,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 |
1.招标技术文件
图纸序号 |
图纸名称 |
日期 |
1 |
招标文件 |
2006年 |
2 |
土石方开挖技术资料 |
2006年 |
3 |
***总平面图 |
2006年 |
4 |
施工现场周边地下管线位置图 |
2006年 |
5 |
***地质勘察报告 |
2006年 |
2.主要规程、规范及标准
类别 |
名称 |
编号 |
国家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GB50300-2001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2-2002 |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50007-2002 |
|
《工程测量规范》 |
GB50026-93 |
|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
GB50086-2001 |
|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GB50330-2002 |
|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
GB50164-92 |
|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
GBJ108-88 |
|
《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 |
GB50026-93 |
|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范》 |
JGJ85-2004 |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JGJ79-2002 |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JGJ120-99 |
|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
JGJ33-2001 |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
JGJ46-2005 |
|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 |
JGJ27-86 |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
JGJ18-96 |
|
《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 |
JGJ109-96 |
|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
JGJ33-2001 |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
JGJ59-99 |
|
|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
JGJ130-2001 |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
JGJ/T8-97 |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
JGJ59-99 |
|
《文明工地标准》 |
|
|
其他 |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
DBJ01-21-95 |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 |
CECS 96-97 |
|
《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 |
CECS22:90 |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
YB9258-97 |
|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工程》 |
DBJ01-61-2002 |
|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DBJ01-51-2000 |
3.有关文件
名称 |
编号 |
《北京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基本标准》 |
(91)京建施字第124号 |
《北京市建设工程现场管理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 |
(91)京建施字第126号 |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保卫工作基本标准》 |
(91)京建施字第127号 |
公司有关文件 |
|
《过程控制程序(拆除)》 |
|
《安全工作管理办法》 |
|
《大气污染控制程序》 |
|
《废弃物管理控制程序》 |
|
《噪声控制程序》 |
|
《施工机械现场环境管理程序》 |
|
1.场区周边条件
拟建场区位于***区
2.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场地整体地形平坦,孔口地面标高介于之间。此处地貌单元属于永定河第四纪冲击洪扇的中部地段。
2.2地层岩性
场地地基土层结构,根据勘探揭示,主要包括人工填覆土层、新近堆积层、第四纪普通沉积层和第三系基岩。在钻探深度达50.00米的范围内,基于物理力学特性及沉积历史,将土壤划分为七层,其岩性特征如下逐层递进描述。
2.2.1人工填土层
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素填土①层:黄褐色,松散~稍密,湿,主要由砂质粉土和粘质粉土组成,含少量砖灰渣、碎石,局部夹腐植物。杂填\pm①层:杂色,松散,稍湿~湿,主要由房渣土等建筑垃圾构成,结构松散,成分杂乱。本层综合层厚,层底标高
。
2.2.2新近沉积层
(1)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层: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氧化铁。粉质粘土②层:褐黄色,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本层分布不稳定,局部缺失。本层综合层厚,层底标高为
。
(2)细中砂③层: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氧化铁,夹少量粘土团。局部夹粉质粘土③夹层。本层分布不稳定,局部缺失。本层综合层厚3.8m,层底标高为
。
2.2.3一般第四纪沉积层
(1)卵石、圆砾④层:杂色,稍湿,稍密~中密。该层分布较稳定,局部夹有④中砂夹层或透镜体。卵石颗粒变化大,粒径一般为,最大约120mm,细中砂、砂砾填充。卵石呈亚圆形,级配和磨圆度均一般,主要由中风化沉积岩组成。细中砂含量约占
。本层综合层厚
,层底标高为
。
(2)卵石⑤层:杂色,稍湿~饱和,中密~密实,该层分布较厚且稳定,局部夹有⑤中砂夹层或透镜体。卵石粒径一般为,最大约180mm,细中砂、砂砾充填,含量约
,卵石呈亚圆形,磨圆度一般,级配良好。主要由微风化~未风化的沉积岩来源为主。局部含有漂石,钻进困难。本层可见层厚
,层底标高为
。
2.2.4第三纪基岩层
(1)第六层砾岩特征:色泽红棕色,遭受强烈风化,以火成岩为主的砾石颗粒经泥质胶结,颗粒磨砺度较高,形状多为亚圆至圆形,但分选性欠佳。砾石间粘连度主要依靠泥质胶结,岩块具备适度的可碎性,胶结物能捏成粉末状质地。
(2)第七层砂岩特征:表现出多样颜色,遭受显著的强风化至中等风化程度。遗憾的是,本次勘察并未穿透该岩层。
2.3场地地下水概况
2.3.1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
本次勘察在钻探深度50.00m范围内揭露一层地下水,以⑤层卵石为主要含水层。勘察期间测量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静止水位标高
,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渗透补给。受地表补给不足及开采过量影响,近年来拟建场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年升降幅度为
。
2.3.2历年水位情况概述
根据北京地区长期的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过去的三到五年间,最高地下水位记录大约为27.00米。
2.3.3地下水腐蚀性问题
混凝土不受场区地下水的腐蚀,然而在干湿环境循环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可能遭受轻微腐蚀。
鉴于本项目的基底标高达到26.85米,可以明确指出,该工程无需实施降水措施。
1.鉴于发包人的特殊社会地位及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本项目对于周边已入住的居民以及潜在客户具有显著的重要意义,从而可能直接关乎发包人的经济利益。因此,本工程项目对技术与质量的要求极高,社会影响力广泛。基于工程的这一关键性,确保通过严谨的过程管理和控制,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卓越的建筑典范,乃是工程的核心使命。
施工对策:
通过优化土方开挖及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流程,确保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安全、质量、工期、功能和成本'的协调统一标准。
1.1企业重视:
1.1.1 在组织架构方面,我们选拔具有丰富同类工程经验且素质优良的团队组建项目管理核心,由持有国家一级项目经理资格的专业人士担纲项目经理。施工队伍则配备了技术精湛、作风过硬且能应对艰巨任务的施工人员。同时,我们设立了技术专家小组,他们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工况计算进行实时指导和质量监控,确保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的技术严谨与品质卓越。
1.1.2 在质量管理方面,我们依托已获得ISO9000系列认证的坚实基础,构建了一套全面且成熟的管理体系,涵盖了项目团队组建、原材料采购、施工流程及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项目启动后,我们将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和程序文件,针对本工程特性定制项目质量保证与卓越追求计划。我们秉持过程精品的理念,实施动态监控,节点评估,并严格执行奖惩机制,以此确保每一步都精益求精,最终达成精品工程的目标。
1.2 质量管理策略:将总体质量目标细分为可操作的阶段性指标,使之融入日常管理流程:通过逐级分解并监控各个阶段的质量目标,以确保整体质量目标的顺利达成。
1.3 实施严格的质量节点管理,预防常见问题:针对同类项目的普遍质量问题,设定关键质量监控点,如护坡桩施工质量管控、预应力锚杆施工质量控制、土方挖掘质量检验以及土钉墙施工质量管理。通过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活动(Quality Control, QC),有效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
1.4 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机制:依托过往同类工程优化的成功案例,我们深化提炼并完善了包括三检制度、质量评审机制、标识施工管理、岗位责任制、标签标识系统、成品保护规定、教育培训体系以及奖惩激励机制在内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激发所有工程建设参与者严于律己,确保工作的精准细致和精益求精。
1.5 实施严格的项目预先管理和进程管控:在施工启动前,针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点和复杂环节(如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等专项施工方案),我们预先进行详尽编排,确保事前有预控措施。施工过程中,我们强化过程监控,管理人员在一线监督作业,始终坚持按照严苛的优质标准进行实时检验。
2.土方工程在本次项目中占据了显著地位,总量达到了280,000立方米,堪称工程顺利推进与整体工期保障的核心要素。然而,施工场地的特性复杂,工作区域分布广泛,受到其他工序如道路开挖和交通限制——街道周边车辆频繁,通行受限。此外,由于工程期限紧凑,土方挖掘作业的强度要求极高。挖土区域还需适应土钉墙和锚杆支撑施工的布局,并严格遵循环保规定,这些因素都对施工组织提出了挑战。 为了实施高效的流水线作业,必须精心规划施工流程。土方作业需为随后的护坡桩施工腾出作业空间,而护坡桩施工与锚杆安装会在土方作业间隙穿插进行,这无疑对土方施工的连续性构成了影响。
施工对策:
2.1 通过精心策划和部署,我们强调对关键施工路径的管理,并实施科学的施工组织,确保项目的各项生产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使得后续工程能够适时穿插施工。具体策略包括合理安排土方挖掘、土钉墙建设、护坡桩设置以及预应力锚杆施工,同时为周边的支护结构保留作业空间,从而有效防止与主体区域土方开挖的相互干扰。
2.2 通过划分成两个施工区域并实施流水段施工法,多个作业班组协同进行,旨在提升施工进度效率。
2.3 实施严格的工艺管控,追求每个工序的卓越一次性完成,从而为后续工序的顺利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2.4 实施先进的项目管理策略,强化信息化手段对计划的监控与管理,明确各类材料和设备的考察、进场及抽样见证检测的时间安排。构建体系严谨、科学的计划管控架构。
2.5 技术部的筹备行动:与计划参与项目的管理人员协同,我们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入研讨,实地考察施工现场,进行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同时,我们依据投标图纸进行部分材料的预采购,并与长期战略伙伴建立初步供应协定,以期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物料准备任务。
2.6 积极与业主、现场监理工程师以及设计院开展频繁且有效的沟通,确保在施工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能迅速达成共识并妥善解决。
2.7 优化作业时间管理和日程规划,针对雨、大风与低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实施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2.8 确保各专业团队之间的协同与配合,实现工程的有序施工进程。
2.9 项目执行涉及多个复杂的工程步骤,包括材料的有序进场、土钉钢筋笼与钢绞线的制作与运输、施工现场的前期准备、成桩作业、土钉墙的喷射以及编网等,各个环节需无缝衔接并实施流水作业。确保人员配置充足且机械设备到位,是按时达成目标的关键条件。
2.10 强化资源配置与资金保障,实施专项经费管理,确保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工具及物料的充足供应并迅速到位。鉴于基坑工程规模较大,可采用多作业面并行施工策略,配置6台挖掘机和50辆运输车辆进行高效作业。
2.11 在土方施工过程中,鉴于道路狭窄、车流量大以及频繁实施的交通管制,对土方运输效率构成显著挑战。为了保障施工流程的顺畅与有序,我们实施了一系列交通管理和疏导策略。
2.12 确保在工程启动前完成夜间施工许可及渣土消纳的相关手续审批,从而使得土方施工具备合法合规的依据。
2.13 成立专门的交通疏导小组,负责沿线道路的运土车辆和社会车辆疏导工作,我们已预先与交通管理部门沟通,请求他们的专业协助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2.14 实施施工现场出入口的有效管控,确保交通流畅。在交通高峰期,白天合理调度少量挖掘机进行现场道路维护,协同推进其他工序施工,为夜间大规模出土作业提供便利条件。然而,夜间作业需启动多台机械设备进行出土,务必保持宁静,避免对周边居民的休息造成干扰。
2.15 设计中,大门以及配套的收尾坡道宽度被设定为12.0米,旨在实现双向行车的顺畅通行。
2.16 鉴于工程规模的广阔性,坑内具备充足的活动空间以支持车辆行驶和挖掘作业。为此,我方巧妙设计了一条内部土方运输环路,旨在缩短等待时间,提升作业效率。同时,我们配备了专职人员监控场地内外的交通动态,并在现场对土方运输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调度。
2.17 进场前,务必对挖土机及土方运输车进行全面检修,确保施工期间土方机械设备的顺畅运行。同时,聘请专业的挖掘与清洁团队,并配备充足的土方施工劳动力保障。
3.基坑的广阔与深度构成的挑战,对支护设计与施工构成了严峻的考验。
施工对策:
3.1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④层以下地层主要为卵石层,对常规的机械钻孔施工技术构成挑战。鉴于此,我们建议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工艺,以有效克服机械成孔过程中的难题。
3.2 设计计算过程采用经过权威部门认证的专用软件,结合我司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并经由专家严谨审议。
4.施工中对噪音、粉尘等环保要求较高。
施工对策:
4.1 实施现场洒水作业以控制扬尘,对土方运输车辆实施严格的防遗撒管控措施。规定所有运输车辆在卸料区域必须装备可移动的防撒漏挡板,并确保卸载后场地清洁无遗撒物方可离场。
4.2 在土方出入口处设立专用洗车设施,旨在防止土方运输车辆对道路造成污染。对于路面可能产生的严重遗洒物,我们实施冲洗台清洗程序以确保路面清洁。
4.3污水、废气达标排放,控制施工扬尘,施工现场噪声符合法规要求,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浪费,减少油漆污染,降低材料消费,严格管理易燃、易爆品、化学品,杜绝重大火灾事故,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环境意识;
4.4环境指标:施工废水达标排放,生活、办公区废水达标排放。锅炉烟尘排放符合北京市标准,在用机动车尾气排放符合北京市标准,检测合格率100%,施工现场目测无扬尘,土方渣土运输百分百采用封闭式车辆。施工现场场界噪声:白天施工噪音不高于80分贝,夜间施工噪音不高于50分贝;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率80%,有毒有害废弃物集中存放,定点消纳。加强管理,消除火灾、爆炸隐患,重大火灾事故发生率为零,向全体员工宣传公司的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宣传环境法律法规,提高全体员工环境意识。
5.5 确保施工现场所有土堆及物料均采用防尘覆盖物遮蔽,如覆盖膜或喷洒抑尘剂,有效控制扬尘。在实施搅拌等易引发粉尘的作业环节,实施喷雾降尘和隔离措施,严防尘污染。所有环保设施,例如工地出入口的车辆清洗设备,必须经过环境监理工程师的严格验收,确保其环保性能达标。
5.6 采取源头控制策略,优化机械维修保养流程以有效减少噪声产生。倾向于选用噪音级别较低的机械设备替换大型设备。对于现场使用的空压机等设备,建议将其安置在隔音设施完善的设备工棚内,或者使用吸音材料进行封闭,以进一步提升噪音控制效果。
项目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担任核心,配备了一支高效能的施工团队,负责现场管理。以下是本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架构图:
各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如下述:
1、项目经理:全面统筹、优化项目部管理事务,全面负责项目部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工作,负责项目部的对内、外联系,传达公司相关的管理要求,组织项目部内部会议,制定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
2、职责概要:作为副项目经理,您将全力支持项目经理,协同优化项目部门的运营管理,并在对外联络方面担当重要角色。您还将共同参与项目部各项规章制度的构建与实施。
3、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方案的编写和审批,负责项目部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完成其它工作。
4、职责概要:担任项目安全及文明施工的监督与管理角色,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和监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标准得以贯彻执行,对此类安全责任承担相应义务。
5、质检员:负责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指导并监督项目施工一线员工,做到施工质量、文明施工,对质量负相应责任。
6、项目经理:负责调度施工团队,实施项目施工计划,确保项目部的生产目标得以达成。
7、负责协同团队成员规划并执行材料采购、运用及储存策略,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物料消耗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
8、职责概览: - 承担项目工程资料的编制与管理工作,确保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 协助项目经理构建并实施全面的工程资料管理制度,有效协调各部门间的资料交流与上报事务。
9、职责概览: - 承担工程项目综合治理的全面管理工作,与项目经理协同执行文明施工的监督与提升。 - 协助开展项目宣传,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 - 负责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务管理,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 着重关注消防安全,确保工程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 保障项目的治安防范工作,维护施工现场秩序。 - 同时,也负责生活和行政办公的后勤支持,确保各项运营顺畅进行。
本工程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的主要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如下表示:(以下时间均以2011年11月1日前完成地下车库的施工现场围蔽及绿化迁移为计算起点,实际开工时间以监理发出的开工令及现场实际进度为准:外科大楼工程由于场地原因未能进行开工,其具体进度计划应根据业主场地移交情况及监理发出的开工令为准。)
地下车库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进度计划表
工程量及起止时间施工项目 |
估计工程量 |
开始时间 |
完成时间 |
灌注桩施工 |
30107.6m |
2011年11月5日 |
2011年12月15日 |
搅拌桩施工 |
4525.5m |
2011年12月5日 |
2012年12月25日 |
旋喷桩施工 |
3296.3m |
2011年12月15日 |
2012年1月5日 |
基坑开挖至-2.50m |
25620.27m3 |
2011年12月5日 |
2011年12月25日 |
第一道锚索、压顶梁施工 |
锚索:6836.33m压顶梁:265.895m3 |
2011年12月20日 |
2012年1月20日 |
基坑开挖至-6.00m |
35868.38m3 |
2011年12月25日 |
2012年2月1日 |
第二道锚索、腰梁施工 |
锚索:6836.33m压顶梁:132.95m3 |
2012年1月25日 |
2012年2月25日 |
基坑开挖至-10.00m |
40992.44m3 |
2012年2月10日 |
2012年3月10日 |
第三道锚索、腰梁施工 |
锚索:6836.33m压顶梁:132.95m3 |
2012年2月25日 |
2012年3月25日 |
基坑开挖到底 |
30744.33m3 |
2012年3月15日 |
2012年4月15日 |
一、组织准备
项目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担任核心,配备了精干能干的施工管理人员,他们作为项目部的重要构成,共同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技术准备
1、项目经理需主持项目团队成员对工程设计进行深入研读,详细审查图纸,全面理解设计概念与目标,精确把握施工图纸的详细内容及质量标准,明确工艺操作流程,并充分了解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在收到官方图纸后,项目经理应在三日内组织召开图纸评审会议,采用逐个部分、逐项议题的方式进行。在评审过程中,如遇任何不清楚或争议点,应及时汇总并向业主和设计方反馈,以期在图纸会审阶段妥善解决所有疑问。
2、项目经理需依据合同与施工组织设计等相关文件,严谨制定基坑支护及开挖方案,详尽阐述施工操作的关键环节,并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部位和工序,实施相应的预防性对策,以此为工程施工提供明确的指导。同时,负责组织各专业施工团队共同研读施工图纸,协调确定施工协作的具体事项。
3、在工程启动之际,我们确保所有施工人员预先研习了质量管理体系和验收标准,以此深化对本公司工程质量评估准则的理解,以实现设定的质量目标。全体员工将全面理解建筑工程的质量检验与评定要求,致力于达成工程的既定质量标准并强化过程控制。 项目团队的技术骨干负责组织详尽的技术交底活动,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各个施工班组进行深入讲解,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技术与安全知识的交接,强调所有相关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完成培训并持证上岗,以保障施工操作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4、对施工图纸、预算定额、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定额相关资料进行详尽的修订或审核,以生成精确的投标施工预算,从而为作业计划的制定、施工任务单的下达以及限额领料单的签发提供坚实的决策支持依据。
5、在项目启动初期,组织全体员工研读并理解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指导原则,着重围绕公司的安全愿景——实现零事故工程的目标。深入剖析工程中的潜在风险,全面理解并掌握保障工程安全的管控策略。在公司安全主管的指导下,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班组进行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同时,相关施工和管理人员还需对上岗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与交底。
6、本工程方案编排计划的制定需于开工前完成,并确保所提交的技术方案已通过审批程序。
三、物资准备
1、项目经理依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所规定的质量保证计划,从我司已评估并认可的材料与设备供应商名录中,挑选符合进度安排的供应商进行材料购置与机械设备租赁。对供应商的选择过程记录存档,并对所有入场的原材、成品及半成品实施严格的品质核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质量合格证明。对于关键材料如钢筋、水泥等,我们还将执行见证取样程序,以确保存入施工现场的所有物料均达到优质标准。
2、进场机械设备在提交合格证书的同时,必须附上相应的检验报告和年检记录,以确保其施工性能和安全性能符合规定标准。
3、根据安全生产的既定准则,并充分考量项目部的实际状况,我们需配备充足的劳动保护设备,并确保其质量完全满足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严格标准。
四、现场准备
1、施工现场已全面完成'四通一平'设施配置,主要包括道路畅通、水源接通、电力供应畅通、通讯设施联通以及场地平整工作。
2、施工现场已进行围蔽。
3、施工现场已完成绿化迁移。
4、施工现场已完成管线迁移。
5、临时设施,包括办公区、宿舍区及仓库,已依据总平面布置图在施工现场有序搭建完成。同时,水电供应已遵照临电、临水实施方案进行了连接对接。
6、在项目启动前,应由相关单位,包括监理在内,对甲方提供的工程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如遇任何问题,应及时与监理、建设单位或设计勘测机构进行沟通协商,并将处理过程和结果记录在案。
7、在确保测量控制点经过复核无误的前提下,需依据施工图纸的指示,在施工现场精确实施测量并布设标记,同时对已放置的测量点实施妥善保护措施。
测量控制点的复核及放样要求如下述:
施工测量控制
在项目启动前,依据业主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及相关测量数据,我们首先需进行详尽的核查、复测与闭合校验,确保其精度符合规定标准,并得到现场监理工程师的确认。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选择对定位有利的导线点作为主要控制点。同时,在施工区域周边选取适宜且不受外界干扰的位置增设若干加密控制点,以便与原有导线点共同构建一个封闭的测量控制网络。所有控制点均采用混凝土加固,以保证其稳固性。
1、平面定位和轴线测量
按照甲方提供的规划红线桩,利用经纬仪、水准仪和水平尺进行测量起始。在严格核实整体规模、各建筑物轴线及对角线精度无误后,确定各建筑物的轴线桩,并设置稳固的永久标桩与引桩。经监理和业主的双重确认后,这些数据作为定位基准。随后,根据测得的控制网,在周边建筑和围墙处设立永久标识,并延伸各轴线的控制点,固定于各建筑物首层井字型控制网的四个交点,设立四个控制点,采用大钢钉作为承载。通过边测角闭合校验并进行平差调整后,在大钢钉上绘制十字线并进行钻孔,用红色记号标识,以此作为主体施工全程垂直控制和精细施工放样的恒久参照依据。
2、标高测量
高程采用水准仪、平水尺和钢卷尺进行测量,引测应采用闭合线路或附合线路,若测量误差超限制属错误,应查明原因重测;若高差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将闭合误差按测点比例进行平差修正,最后求出各测点高程,并标记在永久水准桩上,作为高程传递测量的场地基准点,定出水平线,量测各施工层+1.00m水平线,用水准仪校核各上引点在+1.00m水平线的误差,若误差在
以内,视为合格,并进行平整调整,然后抄平,准确测出各层的
水平线供使用。
3、高程控制
1)、高程控制桩复测
在遵循建设单位交付的高程控制桩(网)原始测设的级别标准下,依据《工程测量规范》进行复测与联测。确保复测结果达到规定的精度,经监理工程师审验确认后,方可应用于施工测量作业。
2)、加密高程控制桩
加密设置的基准高程桩:安置于平面控制桩顶部,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精确测定。这些高程桩从初始点开始并终止于建设单位提供的、经过复核确认的基准高程桩上。
4、平水控制
1)、平面控制桩复测
在项目启动前,我们将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桩进行复查。按照既定的测量级别和精度执行复测工作,随后编制复测结果报告,并提交给监理机构以获取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