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高速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1.1工程简介
1.1.1建设地点、建设规模
国道主干线北京绕城公路(六环路)XX至XX段工程起自昌平区八达岭高速公路与六环路相交的XX立交西侧,终点与现况军温路相接,路线全长19.6公里。全线按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标准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本工程为第五合同段,道路位于京密引水渠东侧约400米,斜穿史家桥村,道路起点桩号为K5+800,终点桩号为K7+700,标段全长1.9公里,道路面积为。本段六环路主要以路基填方为主,约27.5万m3。在史家桥村附近设通道桥一座,跨史家桥河设跨河桥一座,在上庄北路与六环路相交处设分离式立交一座,桥梁面积为
。道路采用雨水边沟排水,本段共设置排水涵洞8道。
1.1.2分项工程简述
道路工程:本标段主路横断面为两幅路形式,双向四车道:中央分隔离带宽2.5m,土路肩宽0.75m;单侧机动车道宽为3.75+3.0=11m,路基标准宽度为26m。道路红线宽度为80m。路面采用向外直线两面坡形式,横坡度为2%,土路肩坡度为3%。为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路基两侧设2.0m宽护坡道,路基边坡坡度为1:1.5。
对于边坡护砌,当路基填方高度超过3米时,我们将选用六角形预制成型混凝土网格进行防护;而填方深度小于3米的情况,则采用三维喷播植草技术进行护坡处理。
上庄北路的规划定位为城市次要干道,设计上跨越六环路,路基总宽度达到12米,其中行车道宽度设定为9米,两侧路肩各宽1.5米,确保了道路的合理布局与顺畅通行。
主路横断面如下图所示:
路面结构形式与工程量(中、表面层除外,详述主体路段内容)
结构类型 |
厚度(cm) |
面积(m2) |
密级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 |
7 |
42590 |
乳化沥青封层 |
|
42590 |
上基层水泥稳定砂砾 |
18 |
44021 |
下基层石灰粉煤灰砂砾 |
18 |
45379 |
底基层石灰粉煤灰砂砾 |
20 |
47454 |
总厚度 |
74 |
|
上庄北路路面结构形式及工程量
结构类型 |
厚度(cm) |
面积(m2) |
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 |
4 |
6030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30I |
7 |
6030 |
乳化沥青封层 |
= |
6030 |
上基层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 |
15 |
6399 |
下基层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 |
15 |
6667 |
底基层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 |
15 |
7069 |
总厚度 |
56 |
|
道路填方及挖方工程量
|
填方数量(m3) |
挖方数量(m3) |
六环主路 |
22.3万 |
1422 |
上庄北路 |
5.2万 |
714 |
合计 |
27.5万 |
2136 |
硬路肩结构与主路采用相同的路面结构。
在段设置路面结构排水防渗设施。
项目涉及的桥梁设施包括:K6+012.126通道桥一座,史家桥河上的过河桥梁,以及上庄北路独立的立交桥一座。
K6+012.126通道桥主桥宽26m,与被交9m宽道路斜交角度为67.3528°,桥全长24m。上部结构采用一孔16m预制简支宽腹T梁,90cm高T梁共14片,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台及D=1.2m钻孔灌注桩共24棵。桥面结构为11cm厚沥青砼铺装层,防水层及10cm厚砼铺装层。桥梁面积。
K6+478.085史家桥河桥主桥宽26m,道路中线与规划河底宽9m的史家桥河河道中线交角37.0271°,桥全长88m。上部结构为25+30+25m预制简支T梁共42片,中跨30m梁高1.6m,边跨25m梁高1.4m。下部结构边墩采用重力式桥台及D=1.2m钻孔灌注桩共24棵,4片预应力砼盖梁下设D=1.2m双柱墩共8根,基础采用承台加砼系梁及D=1.5m钻孔灌注桩共8棵。在左右半幅桥间设桥台间挡墙。桥面结构为11cm厚沥青砼铺装层,防水层及10cm厚砼铺装层。桥梁面积。
K7+281.874上庄北桥跨线桥宽12m,上庄北路中线与六环路中线交角63.2757°,桥全长84m。上部结构为预制简支T梁共24片,20m梁高1.1m。下部结构边墩采用肋板式桥台,2片预应力砼盖梁下设肋板式柱墩共4根,边墩基础采用承台加砼系梁及D=1.2m钻孔灌注桩共8棵。中墩基础采用承台及D=1.2m钻孔灌注桩共6棵,3片预应力砼盖梁下设D=1.5m双柱墩共3根。桥面结构为9cm厚沥青砼铺装层,防水层及7cm厚砼铺装层。桥梁面积1008m2。
桥梁工程主要工程量
名称 |
结构尺寸 |
单位 |
数量 |
钻孔灌注桩 |
D=1.2m |
棵 |
62 |
钻孔灌注桩 |
D=1.5m |
棵 |
8 |
承台 |
|
座 |
17 |
墩柱 |
D=1.2m |
棵 |
8 |
墩柱 |
D=1.5m |
棵 |
3 |
肋板式桥台墩柱 |
|
棵 |
4 |
肋板式桥台盖梁 |
|
片 |
2 |
中墩盖梁 |
|
片 |
7 |
重力式桥台台身 |
|
座 |
8 |
预制T梁 |
|
片 |
80 |
排水设施概述:本标段的排水工程项目涉及道路沿线的边沟与涵洞设计。边沟作为辅助排水设施,设置于路堤两侧护坡道的外部,采用梯形结构,其底部宽度定为1.5米,总长度达到4936米。涵洞部分总计8座,全长共计205米,包括:1.5米钢筋混凝土管涵,单体长度为39米;四座1.0米直径的钢筋混凝土管涵,每座长度为52米;以及三座方形涵洞,尺寸分别为48米、35米和31米。
1.1.3工期和质量要求
本项目工程预计于X年X月XX日启动施工,预期在X年XX月XX日完成交付,总工作周期为256个法定工作日。
质量目标:本工程项目确保所有子项目工程符合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其中关键子项目需达到优质等级。总体单位工程优良率需达90%以上,以体现高标准施工质量要求。
1.2施工现场条件
1.2.1地形地貌
本标段所在地区为平原,道路沿线大部分路段地形基本平坦,局部路段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为米。本工程道路沿线内地上物主要有鱼塘、房屋、大棚、坟地、110kv高压及通讯线杆、树木等。
1.2.2气候和水文条件
本工程所在地区属中纬度区,受西风带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短促,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5℃,最高气温达40℃,最低气温达-20℃。多年平均降雨量。根据勘探资料测定成果,表层为人工堆积层、轻亚粘土填土,褐黄~褐色、湿、含植物根、砖渣、灰渣、碎石等,厚度;以下为第四纪沉积轻亚粘土层;第四纪沉积亚粘土,亚砂土层;第四纪沉积粉砂细砂层;第四纪沉积卵石层。拟建场区内不存在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地下静止水位标高为。
1.3工程特点
1.3.1工期短
鉴于工程筹备周期有限,开工初期未能实现全面拆迁,按照业主要求的分阶段目标,道路的沥青混凝土底面层原计划于9月20日竣工,但实际施工期限已不足8个月。工程规模庞大,施工任务艰巨,涵盖道路、桥梁及管涵的建设,且存在着多处交叉作业区域。
1.3.2 面临较大的填方作业量,且路基填筑高度较高,随之而来的协调任务艰巨繁重。
本项目涉及填筑量达27.5万立方米,其中路基填筑的最大高度接近8米,且涵盖多个区域,如穿越鱼塘与农田,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对地表处理的需求众多。填方作业的顺畅开展对于整个工程至关重要,施工过程中需严谨策划,科学调度,确保运输车辆充足及取土场地适宜,以保障土方施工的顺利进行。尤其在路基土方回填阶段,质量控制尤为关键。
关键工序在于分层填压密实的质量控制,对此,需遵循规范严谨执行,包括对填筑技术的选择以及碾压设备的选用,目标是确保当年施工完成的道路在填方阶段稳固,不发生下沉现象。
本项目涉及穿越一座村庄,历经三条现状道路,一条河流,以及一次灌溉渠道。施工路径跨越两处10千伏及以上高压走廊,因此在寻求水利、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的同时,还需争取沿线村民社区及企业的理解和配合。鉴于施工过程中需与众多部门协调,诸多因素构成制约,任务艰巨且复杂。
1.3.3技术特点
本项目涉及的道路需穿越广泛的鱼塘区域,总面积大约为20,000平方米。鉴于工程所处的软土地质条件,地基的主要处理手段选用抛石挤淤技术进行施工。
道路上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从拌和到碾压之间延迟时间控制在小时。
1.3.4对环保、文明施工水平要求高
鉴于本工程项目地处史家桥村周边,周边居民与商业设施众多,因此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标准需显著提升。施工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有效降低对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的干扰。秉承"标准化施工流程"的理念,我们将采取低环境影响的施工策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管理中,我们将强化细节,重点关注施工现场的封闭管理、扬尘防治、废弃物管控,以及维护现场秩序,致力于打造"文明与安全"的工作环境,以期荣获"文明工地"的荣誉。同时,我们致力于环境保护,追求安全生产和规范施工,以此树立企业以"质量卓越、施工严谨"为核心的良好形象。
1.3.5作好安全防汛工作
本项目横跨史家桥河与史家桥灌渠,其施工高峰期恰逢雨季。为了确保沿线排水系统的畅通无阻,以便雨季到来前完成连接并保障汛期洪水的顺畅排出,这是维持工程品质与进度的关键前提。
1.3.6 尽管北京市目前未发布针对'非典'及禽流感等传染病的疫情预警,但在施工管理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北京市委、市政府、市建设委员会以及业主的明确指示,细致制定防控此类传染病的实施方案。在确保施工团队的稳定且无疫情发生的同时,我们致力于确保本项目的工程进度按计划推进,实现如期完工的目标。
1.4编制依据
1.4.1《北京市六环路(XX~温泉段)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施工招标文件补遗书。
1.4.2 本项目将严格遵循国家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并积极响应国家部委和本市地方相关部门所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1.4.3 组织现场考察并由业主详细介绍工程状况,同时解答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
1.4.4 以下是关于我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与详细记录:我方具备的人员调配实力,包括专业团队和各类机械设备,以及过往类似工程项目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1.5编制原则
1.5.1创优质工程
致力于打造'卓越工程',本项目将以严苛的高标准和高质量进行建设,以此彰显首都现代化进程中的崭新风貌。我们全面遵循ISO 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对各个环节的施工工序实施科学管控,确保每个环节的高品质,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达到顶级标准。
1.5.2 致力于塑造出精细卓越的质量标准与严谨规范的施工典范企业形象
遵循"施工过程标准化"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通过实现快速施工、严守工程质量标准,并力求对周边环境产生最小影响(或实现绿色施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注重交通疏导管理、环境保护措施到位,坚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执行策略。
1.5.3作好现况管线的保护工作
致力于现状管线的妥善维护,以确保其稳定并持续的运行效能。
1.5.4优化施工组织和资源配置
1. 有效配置资源:设备与人员的部署应契合施工进度的约束; 2. 精心施工调度:严谨规划施工日程,合理编排各工程项目,确保工序顺畅衔接; 3. 抓住关键,兼顾全面:着重突出重点任务,平衡一般环节,目标在于保证施工周期的合规与生产效率的均衡; 4. 实现工程按时完工:严格遵循计划,确保所有建筑工程按预定时间节点顺利完成。
2.1施工组织与任务划分
2.1.1施工组织与管理机构的职能分工
2.1.1.1施工组织
为了确保本项目的顺利进行,鉴于其特性和工期与质量目标,我公司将遵循职责分明、高效精干、机制灵活、指挥有力的方针,在工程启动前集结一批具备深厚施工管理经验的专业团队,组建项目经理部。我们将配备业务娴熟、经验丰富的核心管理团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全面采用项目管理模式,承担起工程实施的统筹调度、施工管理、进度控制、优质工程创建、安全监管以及内外部协调等关键任务。同时,我们将依托专业的施工队伍,高效执行本工程的各项施工任务。
本工程实行项目部和专业施工队二级管理模式,项目部设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项目书记、总经济师组成领导班子,下属六个职能部室负责本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即:工程部、技质部、物资部、经营部、安保部、办公室。各部室均设各分管项目的主管工程师。项目经理部下设三个工段和一个直属文明施工队。详见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2.1.1.2管理机构的职能分工
1)项目经理
统筹并指导项目部的运营工作,设定项目管理架构与策略,全面把控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文明施工以及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确保履行合同所有规定的要求。
2)项目总工程师
在项目经理的引领下,主要职责如下: - 负责主持编撰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计划,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工程施工策略及相关的补充方案。 - 建立并实施项目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明确质量职能分工,确保质量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 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承担全面的技术领导责任。
3)项目副经理
在项目部经理的引领下,统筹策划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工程的整体部署与计划管控。有效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生产的顺畅进行。同时,负责施工过程中与周边单位以及兄弟施工单位的协作与拆迁支持。
4)各部室的工作职能见下表
部门 |
职能 |
工程部 |
制定施工计划、设备和人员的调度、施工进度控制、统计报表,现况地上地下杆线、管线加固、拆、改、导的协调、配合 |
技质部 |
施工方案编制、技术指导、测量控制、分析处理质量问题、质量检查和监督 |
经营部 |
负责签定合同、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负责工程报价工作、财务管理、经济核算、费用控制、资金筹集和控制 |
安保部 |
安全和保卫管理制度的检查和落实、社会交通的维护 |
物资部 |
材料、设备的供应及管理 |
办公室 |
外部协调、秘书、劳资、公务、后勤、治安、党务、政工 |
备注 |
各部室在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加强部室之间的协作 |
2.1.2工段及专业施工队工程任务划分
本项目划分为三个施工阶段,包含道路建设专业团队、桥梁搭建专业团队、排水设施安装专业队伍、钢筋加工部门、模板制作专项团队以及机电设备服务团队等六个专门作业单元。
项目实施过程中,特组建由项目经理部直管的文明施工团队,全面承担交通指挥与疏导、施工现场围挡设置、临时道路拆除、环境卫生清扫、洒水降尘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职责。
第一工段负责段道路工程的路基土方、排水及通道桥的施工组织实施。
第二工段负责段道路工程的路基土方、排水及史家桥河桥的施工组织实施。
第三工段负责段道路工程的路基土方、排水、上庄北路桥及地方路的施工组织实施。
路基填方27.5万m3,分3个工作面,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600m,填方量9万m3,工期80天。每工作面平均每天1100m3,各配备推土机2台、压路机2台、水车2台、刮平机1台。
道路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建立联合搅拌站,采用WCB-400型模块式拌合机,每小时产量400t,每天产量3500t,每天单幅铺筑距离。桥梁工程分3个工作面。桩基70棵,工期30天,配3台钻机。
计划如下: - 对于直径1.2米的墩柱模板,需加工2套,预计周转使用4次; - 直径1.5米的墩柱模板,将加工1套,预期周转3次; - 盖梁模板需加工4套,以确保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2.2施工现场总体规划
2.2.1工现场总体布置原则
鉴于本标段工程具有时间紧迫、并存多个施工项目、人员与设备复杂的特点,为确保组织有序、资源配置统一,同时符合文明施工、非典防控及禽流感应对的需求,我们采取集中管理模式。施工场地的布局策略定为"封闭严谨、高度集中、效能优先"。我们将严格遵循企业文化的视觉形象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化设置和管理。
2.2.2临时施工生产设施
根据现场考察结果,计划在本标段K7+250东侧,上庄路南侧的现代办公设备厂厂区内设立施工生产中心。该基地将包含项目部办公室、员工生活区域、材料存放区以及钢筋和木工加工设施,遵循集中布局原则,以优化土地利用并实施门禁管理制度。预计占地面积大约为6000平方米,具体细节可参考《施工平面布置图》。
2.2.3临时施工道路及河道围堰导流
标段位置:本工程坐落于京密引水渠东岸,紧邻阳坊镇,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施工车辆通过现况道路及巡河路进出施工现场。鉴于上庄北路的分离式立交与现状道路存在重叠,若未能有效引导社会交通,该路段施工将受阻。因此,计划在上庄北路南侧构建一条7米宽的临时施工便道,以缓解桥梁和路基建设对社会交通造成的通行困扰。临时道路将采用25厘米厚的碎石灰土面层及6厘米厚的沥青混凝土硬化,并实施持续洒水措施,以减少扬尘污染。
计划在桥梁区域实施围堰导流工程,具体措施包括在河道上下游道路红线区域设置草袋围堰,并选用直径为1.6米的钢管作为导流管。
2.2.4施工用电、施工用水
为确保施工期间的生产和生活水电供应,考虑到本地电力资源丰富,计划在项目部周边设置两台容量为315千伏安的变压器,并沿道路东侧敷设临时供电线路。对于其他区域,可根据需求临时租赁临近单位的部分供水供电设施,以满足施工期间的用水用电需求。此外,桩基施工区域已配备四辆应急水车以备不时之需。
施工临时用电量统计
名称 |
单机功率 |
数量 |
总功率KW |
电焊机 |
21 |
5台 |
105 |
振捣器 |
1.1 |
6台 |
6.6 |
照明 |
|
|
80 |
水泵 |
7.5 |
10台 |
75 |
电锯 |
7.5 |
2台 |
15 |
电刨 |
7.5 |
4台 |
30 |
砂浆搅拌机 |
7.5 |
2台 |
15 |
卷扬机 |
11 |
2台 |
22 |
切断机 |
3.5 |
2台 |
7 |
弯钩机 |
1.1 |
2台 |
2.2 |
对焊机 |
100 |
2台 |
200 |
合计 |
|
|
542.8KW |
本项目计划依据计算负荷需求,向电力供应部门申请安装两台315kVA变压器,所有电源主干线选用架空线路,通过水泥杆进行空中敷设,延伸至各个电力使用区域。同时,现场配置两台120千瓦的备用发电机,以应对突发停电情况。电气设备的主要防护设备选用DZL25-100/4901型号漏电断路器。
2.2.5场地临设及围挡
实施全面的场区围护措施。针对本标段内的桥梁施工区域以及与现有道路的交界点,我们将依据施工红线,采用专用且统一的钢质围挡进行封闭围护。
2.2.6临时通讯设施
项目管理部门配置了三部直达热线电话,同时确保所有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均配备一部移动通信设备。
2.2.7预制购件
所有预制构件均外购。
2.2.8混凝土拌和站
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
2.3施工进度计划
2.3.1施工进度计划总体设计
致力于实现业主单位对工程各个阶段形象进度的严格要求,特别强调通道桥与史家桥河桥项目的早日竣工,以便利六环路路基填方工作的开展。我们计划在雨季(6月15日)来临前,基本完成路基填方任务,并全面完成所有桥梁的下部结构建设工程。
2.3.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原则:
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资源,遵循先地下的原则,继而推进地上工程,致力于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
2.3.3施工阶段的划分
为了有效推进此项工程,我们计划将施工部署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整体实施。
2.3.3.1第一阶段:XX年XX月XX日年XX月XX日。目标:完成路基土方施工90%,计24万m3.80片T型梁预制全部完成,通道桥及上庄北路桥的桩基、承台5月底全部完成,墩柱、盖梁及台身6月25日前全部完成。史家桥河桥下部结构5月底前完成。
1)施工准备工作将于3月10日至3月25日期间顺利完成。
开展临时生活生产设施的建设工作;组织主要施工队伍、设备及材料的进场;构建并顺利通过工地实验室的验收;办理施工现场变压器的安装申请。
开展测量放线与基准设立,实施交桩作业,并组织设计、监理及监督工作的技术交底活动。
积极配合业主拆迁工作(本标段工作重点)。
完成开工准备工作中的各项报批手续。
2)史家桥河桥跨河施工阶段作为桥梁工程的关键环节,目标是在5月底前顺利完成下部结构的建设;紧随其后,预计在6月15日之前,我们将实施T梁在跨河区域的吊装作业。此举旨在提前为史家桥河的防汛工作做好准备。项目整体进度计划如下:
4月20日前完成钻孔灌注桩70棵。
5月10日前完成所有承台17座。
5月31日前完成墩柱15棵。
5月31日前完成所有桥台。
6月15日前完成盖梁施工。
6月25日完成T梁吊装70%,共56片。
3)预期于4月25日前,需完成全部八座总长度为205米的过路涵洞的施工任务。
于四月二十日,完成了20,000平方米特殊路基的处理工作。
6月15日完成台背填方。
截至6月25日,已顺利完成约24万立方米的路基填筑,占据了路基工程总量的90%。
2.3.3.2 2004年6月26日至2004年8月25日为第二阶段工作重点。目标包括:实现桥梁上部结构与桥面体系的全面竣工,确保道路基层构造物铺设的完整,同时推进道路防护工程及排水边沟的进度,达到80%完成度。
1)道路工程7月5日完成路床报验。
7月25日前完成二灰底基层。
8月20日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截至7月5日,预期所有T梁吊装工作将如期顺利完成。
7月31日完成桥面系。
8月25日完成桥面铺装、现浇防撞墩。
2.3.3.3第三阶段:2004年8月26日年XX月XX日。目标在9
请确保在11月5日前提前完成道路的沥青混凝土底面层摊铺作业,并于11月20日前实施完毕相关道路防护措施。
已完成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排水边沟施工和交通工程预埋件安装。场地清理工作也已同步完成,配套设施配置健全。
已全面展开绿化工作,并协同推进交通设施的安装,资料整理与汇总已完成,工程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2.4 项目资源配置策略:设备与人员调动时间表,以及设备、人员和关键原材料的进场运输方案
2.4.1劳动力配置计划
人员与工力配置策略:依据施工队伍的任务分配及工程进度需求,我们将配备充足的劳动力,并科学规划入场时间。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均为本单位的正式成员。在遵循‘空间最大化’和‘时间最优化’的原则下,我们将精细规划各项工程的施工序列和交叉作业区域,制定详尽的网络计划,以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同时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与如期完工目标得以实现。
工力进场时间3月15日,需求见表。
人员 |
第一工段 |
第二工段 |
第三工段 |
司机 |
24 |
30 |
28 |
电工 |
1 |
2 |
2 |
电气焊工 |
2 |
4 |
4 |
起重工 |
2 |
2 |
2 |
钢筋工 |
10 |
30 |
20 |
木工 |
20 |
30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