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施工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一、招标文件范本:XX项目及公路工程项目国内招标详细要求
二、XX项目相关施工设计图及技术交底。
三、以下是我们的工作内容概述: - 施工图纸的详细审查与复核,包括相关报审资料的核实。 - 现场实地考察的详尽记录,涵盖了我单位长期积累的精湛施工技术、科研成果、创新工艺与实施策略。 - 基于过往成功案例,我们丰富的类似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经验的运用。 - 以及我们能够调动并投入到本合同工程的一系列优质资源。
四、现行施工规程、规范等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五、本单位提交的本合同段投标文件及相关施工合同文件
一、编制范围
本项目线路总长度总计/m,涵盖桥梁工程/m座,隧道/m座,以及涵洞/m座。此外,还包括路基土石方与一系列附属工程。
二、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排始终坚持技术稳健、对策有力、工序安排科学并兼顾安全的指导原则,旨在确立施工策略。关键点在于确保挖孔灌注桩、箱梁浇筑、桥梁预制与安装,以及隧道挖掘等核心施工阶段的安全无忧。在工程启动之前,我们将优先确保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完备,以绝对稳妥的态度进行施工组织与实施。
2、优质高效的原则
实施强有力的领导与严格的管理,致力于提供优质且高效的施工服务。遵循施工组织设计中设定的明确质量目标,全面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引进并应用创新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标准化操作,严谨选购原材料,科学安排生产计划,进行适时的成本效益分析,以确保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最大程度地削减工程造价。
3、方案优化的原则
工程施工管理遵循科学组织与合理安排的原则,致力于优化施工方案,以此为导向实施行动。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撰过程中,我们着重考虑在非汛期实施挖孔桩作业,针对渗水量大情况,采取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同时,对现浇箱梁、桥梁预制与安装施工策略,以及隧道的高效施工方案,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多方案比较和优选。所有施工方案的优化均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保证工程质量,严守工期,并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
4、确保工期的原则
依据建设单位对该合同段的工期设定,我们将制定严谨的施工规划,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有效的平行与交叉作业策略。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对各工序作业时间进行精准管理,确保工序间的顺畅衔接,并实施适时的进度监控。在执行过程中,灵活调整作业资源配置,以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满足业主的期望和要求。
5、科学配置的原则
依据本合同段的工程规模及管理目标的设定,我们将实施科学的施工组织策略,选拔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技术精湛的专业人员和具备高水平施工能力的团队,并配备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展开与高效执行。
本项目起点接在/,终点为/,与XX国道主干线****段高速公路的终点相接,路线全长/Km。两座桥结构形式均为钻孔桩基础,双柱式桥墩,上部结构为20米后张预应力空心板梁;小转拐分离式立交桥结构形式为钻孔桩基础,双柱式桥墩,后张预应力30米T梁,左幅20孔,右幅19孔。桩基共计200根,其中挖孔桩1174m,钻孔桩3666m。涵洞均为盖板涵。
路基施工内容概述:包括挖掘土壤(挖土方)、开采石材(挖石方)以及清除不可用材料;同时,路堤填充工作将利用挖掘的土方资源及石方材料。
台背回填结构物的填充工程,计万立方米的石块路基边坡采用码砌块石工艺施工。
隧道工程:本合同段有隧道一座,岩湾隧道长**米(平均单洞),进口端为分离式,出口端合并为联拱隧道。
设计参数概述: - 行驶速度标准:双行四车道高速公路,设定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 路面布局: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4.5米,其中央分隔带宽度为1.5米,而分离式路基宽度则为每侧12.5米。 - 桥梁结构与路基宽度一致,保持统一性。
设计要求中,桥梁和涵洞需符合一级公路的荷载标准;对于特大桥,其洪水重现期设定为1/300,而对于其他构造物以及中期设计,洪水重现期则定为1/100。
地震基本列度为六度,按七度设防。
一、土石方:
二、防护工程:
三、大桥:
四、隧道:
五、互通:1处。
六、分离式立交(不含互通及兼分离式立交功能的桥梁):座。
七、涵洞:*道。
八、通道:*道。
一、气象
本项目地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潮湿多雨。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高温为,极度端最低气温零下
,年平均无霜期234天。区内冬季有冻寒现象发生,以标高1000m以上的低中山~中山区较强,临时性冻土厚度一般30cm以内。
二、水文
项目所在区内降水集中、降雨强度大,12月至2月为枯季,9月降雨最多,约占全年的50%,其间连续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
天,长者可达半月余;多年平均降雨量
,最大日降雨量可达166.9mm,局部可达324mm,夏季山区小气候牲明显,雷阵雨、暴雨几乎天天出现。
三、地貌、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属构造侵蚀溶蚀中低山~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地面高程,相对高差一般在
。山体自然横坡较陡,自然坡角多在
之间,植被较发育,基岩多裸露,覆盖层较少,主要为寒武系及碳酸盐岩,部分路段形成“V”形峡谷;沟谷底部发育大型溶蚀槽谷及地下岩溶管道,溶洞、岩溶洼地、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
2、地质构造
项目所涵盖的区域位于上扬子台地的八面山台褶束,具体在恩施~黔江台褶带的腹地。穿越路线未经过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带。地层在燕山期之前表现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而晚期的褶皱构造特征鲜明,导致白垩系与下伏地层呈现微小角度的不整合接触。在构造活动方面,以褶皱为主体,断裂现象相对较少,主要断裂集中于与褶皱同步生成且应力汇聚的背斜核心或翼部,向斜内部则可见小规模的错动。构造线的总体走向,恩施盆地及其东侧主要为东北-东北(NNE)方向,其他地区则遵循东北(NE)方向的趋势。
岩湾隧道穿越具有挑战性的茅家坝断裂地带,该断裂带位于白果坝背斜西翼的核心附近,其走向呈40度,全长18公里,宽度达到10米。断裂带内破碎带主要由角砾构成,形态尖锐,倾角大约为45度,地壳运动历程经历了从最初的纵裂到后期的压扭作用.
3、主要不良地质情况
线路两侧主要面临四种地质隐患,包括滑坡、断裂及岩溶等,尽管滑坡的规模相对较小,对线路的影响有限。关键地段是岩湾隧道,它穿越了茅坝槽断裂带,可能遭遇崩坍和岩溶等问题。在这些风险中,岩溶尤其显著,构成岩湾隧道的主要不良地质挑战。
一、以下是本合同段工程施工所呈现出的三大显著特点与关键挑战:
1、鉴于本合同段地势复杂,地形落差显著,导致耕地资源匮乏,施工道路规划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岩湾隧道出口的通道条件极其有限,而入口处因线路扩展需求,需克服高达约20米的垂直高度差异,局部路段纵坡更是接近18%的陡峭坡度。
2、面临施工期间的电力供应与水资源短缺问题,需实施远程电力线路铺设以及长途水源引入方案。
3、鉴于地形条件的限制,线路设计呈现出结构物高度集中以及频繁穿越现有的XX公路特性,这导致施工过程中保通任务繁重,对大规模协同作业构成显著干扰。
4、由于岩湾隧道出口的地形约束,施工计划要求自进口单向进行挖掘,这使得远程单头掘进过程中的通风与排烟问题成为了本项目的技术挑战关键点。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
(一)各种临时设施,设置的基本原则
1、确保全面遵循国家及地方关于土地、水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积极响应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管理要求,科学有效地利用场地资源。
2、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按照确保安全与便捷使用的准则进行布局设计,充分考量了当地的复杂气候和地理条件,旨在一次性建设完成,以防止重复搭建的必要性。
3、秉承建设成本低廉与管理维护简易的理念,我们追求在确保施工便利性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和设施利用率的高效提升。
4、选址策略应确保临建设施远离潜在的地质风险区域,并严格遵循地质工程师的专业建议。
5、在设计各类临时设施时,我们遵循兼顾临时与永久的整合策略,力求减小临时占用土地,控制建设成本,优先考虑布局在已确定的永久性征地范围内。
(二)本工程需要设置的临时设施项目
在工程临时设施部署过程中,我们遵循施工进度规划,优先确保重点项目的临时工程得以及时启动。所有临时工程的设计理念坚持以永临结合的方式降低成本,同时尽可能布局于永久性用地范围内,以期尽早投入运作。
1、项目经理部实施了两层楼的自建移动板房工程,旨在统一规划并由隧道施工队、综合一队与经理部共同进行建设。与此同时,其他施工队伍则选择租赁周边的民房作为临时住所。
2、本合同项下配置一个专用拌合站。该站配备砖墙结构,并以石棉瓦作为屋面防护,场地(包括物料存放区)实施硬化处理,以确保其长期稳定使用。硬化后的场地设计为中央略高于周边,便于雨水顺畅排出。
3、本项目合同区划设置一个专门的预制梁场,承担T梁与空心板梁的制作与安装任务。
4、本项目配置一座碎石加工厂,选址位于废弃渣滓场地附近。
5、施工便道
规划主要依赖于正线内的土地资源,沿线路沿线建设专用通行道路,连接各个施工点。路面材质选用碎石,设计宽度为4.5米。对于长度超过300米的路段,我们将设置适当的会车区域。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进行维护和强化,以确保道路交通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保证畅通无阻。
6、火工品库房
为进行本合同段路基石方挖掘与隧道施工所需的爆破作业,需在获得当地公安机关的批准后,设立专用火工品仓库并配置看守设施。我们将严格遵循爆破器材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火工品的储存、领取、使用以及最终的清理退还流程,确保操作合规且安全进行。
7、生产和生活用水
项目所穿越的地域地势起伏显著,且岩溶地貌错综复杂,线路选线平均海拔较高,地下的水资源储存条件有限。沿线大部分路段面临显著的供水不足,施工与生活用水需求尤为严峻。此外,区域内降雨分布不均。因此,施工过程中需依赖山涧溪流或天然泉眼,通过筑坝蓄水或凿井获取水源是必要的措施。
本工程建3个水池,第一个设在水源处的集水池;第二个设在隧道进口山腰处的蓄水池(提供桥涵生产及项目部等生活区用水),第三个设在隧道山坡上的高位水池。工程用水拟采用山沟岩溶水水源,用钢管引水至蓄水池,在蓄水池处设高压水泵提升至高位水池(高位水池的标高比隧道底部标高高150m),以供隧道施工用水。同时沿小转拐大桥红线布设80水管至预制梁场,预制场设20 蓄水池一个。采用支管50,接至项目经理部,以供经理部及施工队生活用水。所有生产及生活用水设施将结合工程进度和实际需要的先后安排建设,并随工程的进展情况逐步完善。
8、生产和生活用电
线路配置了10千伏高压电力设施,确保沿线的生产和生活用电便利。本项目合同段内设有四台变压器:隧道入口处配备了一台400千乏和一台800千乏的变压器,专为隧道作业、施工团队以及项目经理部的生活用电提供支持;预制梁场区域则配置了一台400千乏变压器,以满足小转拐大桥和预制梁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为了保障施工连续性和避免因停电导致停工,我们特别配备了三台100千瓦和三台2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作为紧急备用电源。
(三)主要临时设施工程数量
如表3.1-1所示。
主要临时设施工程数量表表3.1-1
编号 |
项目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新建 |
租用 |
||||
|
临时生活、办公房屋 |
|
2530 |
|
|
1 |
项目经理部 |
|
600 |
300 |
新建二层板房,含70人会议室,租用二层小楼 |
2 |
隧道队住房 |
|
900 |
|
新建二层板房 |
3 |
综合一队住房 |
|
400 |
|
新建二层板房 |
4 |
综合二队住房 |
|
|
350 |
洪家槽村 |
5 |
综合三队住房 |
|
|
350 |
洪家槽村 |
6 |
综合四队住房 |
|
|
300 |
川洞弯村 |
7 |
中心试验室 |
|
120 |
|
砖混结构 |
二 |
生产用房 |
|
|
|
|
1 |
材料库 |
|
800 |
|
砖墙、石棉瓦结构 |
2 |
钢筋加工棚 |
|
260 |
|
砖墙、石棉瓦结构 |
3 |
蓄水池 |
座 |
3 |
|
浆砌片石、砼结构 |
4 |
拌和站 |
|
100 |
|
砖墙、石棉瓦结构 |
5 |
空压机房 |
|
120 |
|
砖墙、石棉瓦结构 |
6 |
值班室 |
|
16 |
|
砖墙、石棉瓦结构 |
7 |
变电站 |
|
3×20 |
|
砖墙、石棉瓦结构 |
三 |
修建临时便道 |
km |
2.0 |
|
|
四 |
制梁场 |
|
10000 |
|
|
五 |
铺设给水管路 |
m |
3500 |
|
|
六 |
架设临时供电线路 |
m |
1840 |
|
|
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筹备划分为预备期、规划期与完善期三个有序阶段:初期着重基础奠定;中期致力于整体规划;后期致力于精细完善。我们坚守项目完备、执行准则精确,内容充实完整,倡导前瞻性思考与布局,强调实时指导与沟通,核心在于确保检查与执行的落地实施。
1、内业准备
(1)严谨审阅施工图纸与相关规范,编制详尽的审核报告。
(2)临时工程实施性平面规划;
(3)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
(4)制定详尽的工艺规范,设计并实施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编纂明确的操作流程作业指南。
(5)结合工程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6)备齐必要的参考资料;
(7)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
2、外业准备
(1)现场详细调查与水文地质踏勘;
(2)进行现场控制桩的接收与核查,随后实施复测并设置保护桩。
(3)撰写针对各类工程原材料的调查与合格性检测报告,详细记录分析过程
(4)进行仪器设备的全面检测、计量以及品质验证,同时确保完成相应的合格证书申领和状态标识更新。
(5)施工中涉及的各种外部数据收集。
(二)施工现场准备
1、复查和了解现场
详细调查并掌握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质)、文化背景、气候气象条件、水源供应、电力设施、物料来源地或料场、交通通勤状况、通讯联络系统,以及城镇建设规划、农田水利设施的布局和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详尽调查并掌握场区内的现有通信、供电、供气、供水及排水设施的位置,确保按照设计规格进行相应的迁移工作或者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预防任何可能的设施损害。
2、确定工地范围
依据施工图纸及临时建设需求,明确工地界限,统计区域内土地总面积,区分永久性占用区域与临时占用区域。随后,与当地相关部门人员共同赴现场核查,确认土地性质(如荒地、农田或果园等),绘制详细边界图,并设置标识牌以示区分。
3、清除现场障碍
确保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对施工区域内的妨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坟墓、隐秘洞穴、水井、各类管线、道路、灌溉系统以及民房)进行必要的拆除或改造,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办妥有关手续
在实施占地及障碍物的拆迁工作前,务必先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协商,并确保所有必要的手续办理完备,方可启动相关作业。
5、作好现场规划
实施以下工程布局: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构建工棚、仓库和预制厂;部署供水管道,设立供电与通信线路;规划并设立料场、车场及搅拌站;构筑临时道路交通系统和排水设施。对于存在洪水风险的区域,防洪设施应于汛期前竣工完毕。
6、道路安全畅通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设备的运用不可或缺。对现有道路及桥梁的承载能力进行详尽的评估和计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若发现无法满足重载需求,应采取拓宽或强化措施,以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与顺畅性。
(三)标准试验批复
1、土料填筑路堤试验段施工方案;
2、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试验段施工方案;
3、填石路堤试验段施工方案。
(四)施工组织计划
1、编制施工外供电计划
鉴于当地电网改造后的电力供应受限,目前的配置仅能满足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为隧道及其周边建设项目提供电力支持。对于剩余的电力需求,暂计划采用自备发电设施予以弥补。
3、生活区及施工用水计划
生活设施、隧道作业队伍(隧道队与综合一队)以及周边岩湾隧道与桥梁路基建设所需的供水,主要依赖于山沟岩溶水,通过管道引入系统进行供应。四、规划施工期间的通信联络方案
已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达成合作协议,实施无线通信策略,现已成功启用数据通信网络、无线传真设施以及移动语音通信服务。
5、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场计划
在施工高峰期,项目团队的人力配置包括管理人员72人,施工人员总数高达1030人。
本项目合同阶段配置了五个综合性施工团队:两个负责路基建设,分别为综合二队和综合四队;另外两个致力于桥梁涵洞工程,即综合一队和综合三队。此外,还配备有一支专门的隧道施工队伍。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入场时间表详细列于表3.1-3中。
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场计划表表3.1-3
施工队伍 |
计划进场人数(人) |
人员进场计划 |
|
管理人员(含后勤) |
施工人员 |
||
项目部 |
35 |
|
见图3.1-1所示 |
隧道队 |
12 |
480 |
|
综合一队 |
8 |
280 |
|
综合二队 |
5 |
80 |
|
综合三队 |
6 |
80 |
|
综合四队 |
6 |
110 |
|
合计 |
72 |
1030 |
7、设备进场计划:详述主要施工机械、试验设施及测量仪表的购置与进场时间表
项目配置了总计约191台(套)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并确保试验仪器仪表按标准配备齐全。同时,我们计划引入15辆用于指挥和后勤支持的车辆。具体的施工机械及试验仪器仪表进场规划详细列于表3.1-4中。
机械设备、试验设施及测量器具的进场时间安排表:3.1-4
施工队伍 |
单位 |
计划进场数量 |
计划进场时间(年/月一年/月) |
|
指挥、后勤车辆 |
台 |
15 |
|
|
施工 |
推土机 |
台 |
4 |
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如图3.1-3所示 |
平地机 |
台 |
1 |
||
机械 |
压路机 |
台 |
4 |
|
装载机 |
台 |
11 |
||
挖掘机 |
台 |
10 |
||
自卸车 |
台 |
26 |
||
钻孔机(桥梁) |
套 |
6 |
||
龙门吊 |
台 |
2 |
||
汽车吊 |
台 |
3 |
||
空压机 |
台 |
12 |
||
通风机 |
台 |
4 |
||
衬砌台车 |
套 |
2 |
||
砼拌和站 |
套 |
4 |
||
砼搅拌运输车 |
台 |
12 |
||
发电机 |
台 |
11 |
||
变压器 |
台 |
6 |
||
砼输送泵 |
台 |
6 |
||
制砂机 |
套 |
2 |
||
碎石机 |
套 |
2 |
||
凿岩机 |
台 |
48 |
||
洒水车 |
台 |
4 |
||
砼喷射机 |
台 |
3 |
||
砂浆搅拌机 |
台 |
6 |